17日21时58分,死者母亲王某(女,43岁,上海籍)称其儿子跳桥。民警到场后,在卢浦大桥下方世博大道中心绿化带内发现汤某(男,17岁,上海籍,系中华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经120到场确认已死亡。据王某反映,汤某因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其批评后,趁其驾车途经卢浦大桥(浦东往浦西方向)引桥处,靠边停车时跳下。


最大最难以忘却的伤害往往都是家里人给的,其实很多时候一些看似不大不小的事情最能体现这样的感觉,好比你突然兴致勃勃在厨房做新学的小花样,本来是期待著家里人的期待,结果等来的却是一句「你又在这瞎整啥呢」,那种眼光和语气,我知道,我添麻烦了。。。

————————————————————

我是在抖音上看到视频的,但是真正让我感到费解的是下面的评论几乎清一色的在抱怨孩子(抖音也是公众平台大家都能看到ID就不打码了)

大概十个评论里只有一个是在体谅孩子,但是热评高赞几乎都是图中的言论。可能大家都是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父母吧,悲痛之余抒发自己为人父母的辛酸。

难道孩子不是你教育的么?

他从牙牙学语开始便是你在身边,他看到的世界就是你让他看到的世界,他对一件事固执也好执拗也罢,都是你一步一个脚印踩下来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吧?哪怕是他在外界社会主动接触的,也是家境的影响又或是缺失。

孩子压力最大的,怕是父母不是朋友,而是领导。

交心?你会和每天呵斥自己的领导交心么?

他出生是白色的,你写什么他便是什么。

哪怕你说一句他从一岁开始就如此的固执不听话,不给吃奶那就嚎啕大哭一整夜的话,我也想说,出生时的性格也是遗传的你们父母二人。这,也是你们给的。

我见过太多家庭幸福父母和善的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自信,他们会去自杀么?

我见视频中他的母亲再次回到车上并未发动,随后的10秒内便发生了悲剧,我甚至一下子想到了她妈妈在车上说了什么

:「你不是不想活了么,车停在这了,你跳吧」

我不敢想这个孩子经历了什么能去选择自杀。

念头我有过,倒至少我所经历事从未让我鼓起走向死亡的勇气,那迈出的第一步和最后一步,简直太难了,那绝不是一次训斥就能突破的心理防线。

评论里那些说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的人,压死骆驼的,不会是那最后一根稻草

也许你的孩子在接受同龄人的排挤霸凌,老师的轻视辱骂,你却还在觉得15,6岁的孩子能有什么压力。家庭这个后盾却又毫无理解之意。

等你长大了,你就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

我到现在都觉得这句话是如此自私。

杂七杂八说了一堆,只是想说,孩子是无辜的,他被你带来这个美好而又充满了痛苦的世界,他比你害怕,你是他的唯一,你能给他的教育也决定了他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后,谢谢你愿意看到这里,希望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家庭

————————————————

评论让我想明白了一件事

不论是什么平台,对于埋怨母亲或孩子的观众们无非是能够满足自我认同感。

我想这与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束缚,人生方向的绝对规划,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训斥,所带来的强大的自我满足才是上瘾的地方。当然也不乏对自己人生遗憾的补偿。

还有个评论说我长大了就明白了

我在正文中说的那句话可能解释的不太清楚,什么叫长大了就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意思就是当你(小孩)身处在父母的位置上时,你(大人)就能明白当时你父母的心态和想法。

这难道不是自私的体现么?噢,我变成大人了我考虑我自己便明白了天下大人的感受,又忘了当初自己身为孩子时心中的看法。也就是说,我身处什么位置,什么位置的感受或者行为那便是对的。

就陷入了死循环,孩子讨厌大人不理解,长大了又理解父母感受,开始所谓的对孩子「我为了你好」

呵呵

对了,可能是我ID比较可爱吧,你才觉得我还没长大


有人童年的力量能支撑他抵抗后半生的不幸,有人的童年需要他用后半生的力量来弥合。脆弱或坚强不是天生的品质,性格的完整是一个家庭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月白渔火冉江明:《面对巨人》—— 坚韧、死亡和家庭?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我觉得事情有点蹊跷,这孩子能在几秒钟内决定自己的生死,这是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其次,能够把车停马路中间和孩子争论,安全呢?由此可见,这母亲绝对有问题的。

凡事都有因果,唉,好自为之吧


想要教育孩子,却根本不懂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样的父母大有人在。

10岁开始,孩子有了独立自我意识,需要被他人看见自我存在的价值;12、3岁时希望自己的思想被承认和肯定;14、5、6岁就开始想要自主抉择,彰显个人主义的成就感;这些都是生而为人的正常发展规律,作为家长,最起码的青春期知识需要了解一下吧!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处于高速生长阶段,特别容易冲动,也是最容易「激情犯罪」的年龄,这就是一个孩子的「激情瑕疵」,而我们要想遏制他们激情瑕疵的苗头,功夫全在平时的一点一滴。

我们成年人,都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当听到别人命令我们什么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抵触,我不相信有谁听到被命令时会十分高兴的去做事,你说你不抵触,那是因为成年人会权衡利弊。

抵触命令,是一个很糟糕的感受体验。它会令人感到「自我」的被忽视和不存在,会让人产生自身毫无价值的心理情绪。我们把这个情绪放在孩子身上,你会发现,作为父母,在所有和孩子相处不愉快的时刻,大多来自于我们对他们的命令,来自于他们对命令的抵抗。

作为成年人,我们的评判标准特别不公平,在成年人的世界中,自我价值感消失,我们叫它「尊严」,而在孩子的世界中,我们根本不给他们任何存在的理由。

难道孩子,就没有尊严了吗?。

尊严,是平民百姓最后的遮羞布,在电影《无名之辈》中,每一个底层小人物都在为了争取自己的尊严而战,看起来既高尚又动容。可是孩子们呢?他们的尊严,如何被看见,被理解?!

什么叫被尊重?

基于孩子的发展特点,其实我们作为父母,只要能做到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重视与他们之间的共情,对他的想法和建议适当肯定,就已经足够了。这就是我开篇说到的,功夫在平时一点一滴上。

长期的尊重孩子的想法,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他不但能够有事就告诉我们,还能实现碰到大事求助我们的理想状态,父母如果能成为孩子心灵的出口,何愁担心孩子有什么极端行为呢?再往好了讲,这样的孩子只有青春期,没有叛逆期。

新闻频报孩子自杀身亡之事,令人扼腕叹息。

我认为这类事件,其实就好像我们以前讲的「吃大饼」故事,那个故事说:「有个人吃了五个大饼就饱了,于是他说:嗯,早知道直接吃这第五个就对了,何必浪费之前的钱呢?」

很多突发事件,并不是因为孩子脆弱,一言不合就怎么滴;

其实很多事,恰恰正是那第五个大饼。


因材施教,不予置评。

只是这女人的思维,交通繁忙路段使脾气停车,用一句广东俗语评论:我有我自由,使理你感受?(我有我的自由,无需理会你的感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