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小说好懂,好讲,好传播啊

哪怕是作为名著的小说,归根结底也是讲了一个好故事啊。像我麻麻这种人生目标除了刷刷电视剧就剩跳跳广场舞的人都能明白《红楼梦》讲了一个宝黛爱情落空,四大家族覆灭的故事,也能明白《飘》里思嘉面对命运时的坚强不屈。毕竟小说主角的身上总有一些东西能让我们产生共鸣啊。

名著内容经典又精彩,大家当然会去向周围的七大姑八大姨安利啦。小说就非常好讲啊,不像哲学诗歌一类,安利的时候显的你跟中二病一样。像我这种话唠安利小说的时候只要把主线随便一划拉,再讲讲作者立意,这安利就成了,通!俗!易!懂!有没有。 名著安利的再广就是翻译成其他国家的文字传播到海外了。小说文字游戏玩得少,翻译过来大家基本都能看得懂,自然认可多。

谢谢你的邀请。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大致如下,仅供参考。

◎小说的语言与诗歌、散文相比,更偏向于口语化,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因此也就会受众大。◎什么才能被称为经典?从上图来看,我们可知,一部作品要成为经典,它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即时间和普世价值。

所以一部经典作品要能经过时间的考验,也就是说要一直给人以思想启迪。

而诗歌和散文都是文学性比较强的作品,如果你没有get到那一个点,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共情。所以,很多人很难说去给诗歌和散文做研究、写书评,什么的。一部作品,看的人少,研究的人少,作品传播的范围也会缩小,所以就很有可能在历史的演变中化为尘土。我国古代很多诗作也就是这样失传了。我不确定能否解答你的疑惑,但大概就是这样了。
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牡丹亭》、《桃花扇》、三吏三别、《理想国》、《俄狄浦斯王》、泰戈尔诗集、《古今集》、《万叶集》……小说只是文学经典中的一小部分,只是因为文体可以简分为诗性文体和叙述文体两类,小说是典型的叙述文体,所以占据了文体大类的半壁江山。加之小说故事性强,便于讲述,人类又天然存有对于「故事」的好奇心,在翻译上受到的阻碍相对较小,仅此而已。
小说排场够大,人物够多,细节更多

含蓄藏情,能更好的映射作者的思想

而且,读者想法各不相同,各有所爱流传久了,就成了名著√
经典的东西,必然会令读者产生共鸣。读书如行万里路,犹如去体会、去感受、去经历一段自己曾经拥有过的、幻想拥有过的、未曾有过的甚至于无机会拥有的经历。

鉴于小说的通俗易懂,读一本小说就是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受众容易接受,容易感知,自然会越来越多受众。经典的另一个含义,不就是作品受众多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