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是一本可以改变你未来发展的书,但你要真正看懂才行

为达目的而行善,是行善吗?

行善就可以改变命运吗?

并且我们所做的善只是自己认为的善

现代很多信息网站上一些人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一个道理,这种做法自古有之,被称为「寓」

人会用寓言告诉你一个道理,寓言本身不重要,蕴涵的道理理念才重要,所以你要真正看懂了凡四训才可以

在《了凡四训》里,袁了凡有两次悟道的时间点:

命理师跟随袁了凡回了家,并且对袁了凡的一生进行了细致的推算

袁了凡听了之后有所领悟,开始用功读书。(这是袁了凡第一次领悟)

第二次是云谷禅师和袁了凡的对话:

云谷禅师说:

「平常人心中有妄念,有妄念就会俗世命运所束缚,但是命运束缚不了极善极恶之人。原文: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袁了凡听了很是疑惑,问:

「佛经里说:一个人求富贵就会有富贵,求子女就会有子女。我没有功名,能求得功名;没有富贵,能求得富贵。这似乎是命里注定的。命里没有,那里能求得到?命里有的求得到,命里没有的到哪里去求?」

云谷禅师说:「你错了,不管你要求什么,都不应该向外求,而是应该向自己求。「

袁了凡有所悟,从此袁了凡说自己命运开始改变。(这是袁了凡第二次领悟)

从《了凡四训》中袁了凡的经历来看,是袁了凡发善心、做善事,改变了原有的命运。

其实从袁了凡第一次有所领悟,听从命理师的建议去读书学习,准备考官,命运就已经改变了。

《了凡四训》原文中有一句话: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

意思是:你是仕途中人,明年就可以考中。

但真正重要的是后面一句话:何不读书?

如果命运确定,明年就能考中,那玩一年明年去考就行,一定能考上,命理师为何还要极力劝他去看书?

因为命理师知道,袁了凡明年考试运非常好,但如果现在不看书,明年可能照样考不上。

或者命理师没有建议袁了凡去看书考功名,袁了凡会子承父业成为一位医师,在乡坊治病救人,度过一生。

短短的4个字:何不读书?命运就不再一样。

这也是袁了凡第一次对命运有所感悟的时间点,他认为命运是确定的,要按照命运的既定路线去走。

实际上,这是命理师看过袁了凡的运势之后,为了发挥他的运势优势,替他规划的路线。

在这之前,袁了凡听从母亲的意思,放弃了考试作官的念头,而改学医术。

袁了凡在运势上有利于考试和做官,选择最有利的时间,用最符合的行为达到最有利的结果,这是对运势信息的利用来达到趋吉。

听从命理师的建议读书考官,袁了凡已经在改变命运,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

和云谷禅师聊过之后,袁了凡对命运有了第二次领悟:他认为命运是不确定的,可以通过行为加以改造。

袁了凡开始大发善愿、行善事。

在这之前,袁了凡行为处事都很随性,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不管做什么都没有用。

之后,行为和对命运的看法改变,就开始逐渐脱离命理师规划的路线。

对比袁了凡第一次和第二次对命运的领悟,我们就能知道改造命运的真正秘密。

第一次对命运的领悟之前,袁了凡听从母亲的意思,放弃了考试作官的念头,而改学医术,子承父业,这是袁了凡母亲为他的人生规划的路线,这时候的了凡对命运没有太多认识。

命理师推算袁了凡的运势之后,发现袁了凡的运势更适合做官,所以建议他读书考官,结合袁了凡本身的运势优势,为袁了凡的人生做了一次新的规划。

这时候袁了凡认为命运是确定的,从学医的想法行为变成了考官的想法行为。

第二次对命运的领悟之前,袁了凡行为处事都很随性,他觉得自己的命运就是这样的,不管做什么都没有用。

和云谷禅师聊过之后,袁了凡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他认为命运是不定的,行为上不再随性处事,而是发善缘行善事,这是他对自己命运做的规划。

对比这两次命运领悟前后的变化,你就会发现,对命运的认识和行为,就是改造命运的真正关键。

行善可以改变命运,行恶也可以改变命运,差别在于行善让命运变好,行恶让命运变坏;真正的根结在于你做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行为?

人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有善有恶,所以你的命运一直在被行为改变,问题是你有没有意识到这种改变?这种改变是不是你想要的?

而这个理念,命理师最初遇到袁了凡的时候,就已经告诉他了:何不读书?不读书,没得功名考,如果你真的想考功名,那你就要去读书。

但是袁了凡用了30年才明白这个理念。

命理师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告诉袁了凡这个理念呢?我自己也过了还几年才明白

我在公众号上写过这个话题,后面还写过一个例子,总结就是一句话:人有年龄进程,不同的时间点有不同的状态,一些事情并非当时告诉你就能明白,你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对事物看法的逐渐改变。

命运只存在行为的创造之中,这是我看了凡四训所得。

人无时无刻都在进行著行为,命运一直在被改变,也是一直在被创造,关键是这种命运创造之后的未来是不是我想要的?

如果我想要在未来达到某一个结果,那我就要付出相应的行为,同时掌握更多的信息,运势预测也好、环境也好、现实条件也好,这些都只是信息,同等条件下,人掌握信息越多,越具备优势,人利用信息帮助自己更好的达到结果。


《了凡四训》里那个孔先生的故事,也是袁了凡编造的。不过,他编故事的水平很拙劣,留下了很多漏洞。

《了凡四训》在世俗中显得崇高,主要是因为突破了命定论。根据《了凡四训》的文字记载,因为孔先生算命算的准,所以拘住了袁了凡,让袁了凡产生了定数之外万事莫能为的思想。原来袁了凡的命定论是因为孔先生算命产生的。根据袁了凡的思路,孔先生的卦越准,袁了凡就越消极。

可是请问,孔先生跟袁了凡见面之后,一出手就改变了袁了凡的命运,把袁了凡从一个医学爱好者拉上了举业之路,这是命定论的节奏么?这叫对命运的突破好不好。

孔先生指点袁了凡,正是因为命运的捉摸不定,可以改变,所以才有指点的价值。如果孔先生也认为一切都是命定,那还跟袁了凡多话干什么呢?

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学术风格和行事风格,明明就不是命定论这一路的。那你袁了凡怎么就被孔先生算命给激发出了命定论呢?更何况,你还是孔先生选中的《邵子皇极数》传人,你老师的学术风格,你不会不知道吧。

根据《云南县志》,历史上的那个孔先生,曾经准确地算准了友人李贽房屋倒塌的时间,留下重大嘱托,让自己的儿子在算定的时间拜访李贽,李贽出迎时分房梁折断,孔先生就这样改变了李贽的命运。由此可见,孔先生本身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改命专家,喜欢介入和改变。到了《了凡四训》作者笔下,却变成一个拘束他人命运的人了。

以上逻辑硬伤,说明袁了凡并不了解孔先生,更不会是孔先生选中的衣钵传人。关于孔先生的故事,是袁了凡用小说笔法编造出来忽悠人的。


就是感觉自己还可以抢救一下

原来命运真的存在,还好可以积德行善使之朝好的方向发展!


命运是可以改的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需要求什么按佛法来求 改心性到改命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