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沒有秘密,是一扇敞開的大門,但是你不敢走進去,在外面兜兜轉轉,苦苦尋找捷徑。

王陽明說良知之學至簡至易。

既然簡單,為什麼做不到呢?

因為人們害怕、懷疑,不敢相信良知,反覆盤算,千般糾結,萬般思慮,就害怕失敗。

我欲仁,斯仁至矣。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你這樣的想法很危險。心學是「以一破萬」之學,走對到正確的路不過廖廖數條,走錯到歧路上卻有成千上萬條。一旦急進,必定誤入歧途。

我看《傳習錄》五年了,第一年看不以為然,第二年彷彿水中觀月、霧裡看花,第三年就感覺到滋味,再往後越學心學越覺得個人渺小,距離王聖人越遙遠,幾乎像在山腳仰望山巔之上。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心學看似簡單,卻深奧廣大得彷彿整個互聯網,壓根不是三兩句話就能掌握的。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提高心學修為跟你的功德值相關。你對社會作的貢獻越多,你的德行越好,心學的威力就越強。不注重培養個人的德行和素質,就算把王聖人說得每一句話都背下來,依然是個門外漢。

因此王聖人反覆告誡門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或許,這就是唯一不會掉坑裡的捷徑吧。

除此之外,都是坑,不過是大坑或小坑的區別罷了!


有,頓悟。就怕你沒那天賦


我接觸陽明心學大概是16年的時候,第一年大概看了王陽明生平事迹方面的書,覺得心學很厲害很了不起。但是卻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學。後來看了《傳習錄》,看前兩遍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雲山霧罩的,看了第5遍的時候並且大量查了各種典籍,明白其中一些道理。

但是我在明白道理的這個點上打轉轉,明白一大堆道理,但是在生活中,還是然並卵。我很不滿意這種狀態,心學是經世致用的學問,如果不能在生活運用,學它又有何用。其中一段時間甚至淡忘了它,但是生活中碰壁的時候又想起它。

後來一個偶然機會了解儒家的靜坐常思,打開心學學習的第一步,收斂心性。頓時以前不能理解的未發之中,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都赫然開朗。

經常靜坐,時時收斂心性,能隨時感知到自己的情緒。但是生活中還是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不是助了就是忘了,平時收斂心性的方法也拋到九霄雲外了。這又一度開始懷疑心學了。

直到2020年,經歷了很多事情,後來對比回想,越發覺得心學偉大,心學是實踐中體悟之學,只有在生活去面對,在面對各種情況下再去用心學內修心性,只有這樣的情況下,心性是經得起考驗的,也明白心學和道家,佛教的根本性區別。

磨練實踐體悟越多越能感受自己不足,越能體悟心學妙處,這是無法言語描述的。學心學而且不能用邏輯思維去推導其中道理,只能實實在在去磨練體悟,沒有其他很好的方法。而且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資質平平的普通人,更不要奢望自己有聖人的資質和境界,更要百倍的努力才行。


心學沒有任何捷徑,如果說有致良知本身就是捷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