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很多电影有很深的含义」,其实所有电影创作在一定意义上都会有想要表达的含义,无论是现代主义的晦涩、超现实主义的怪诞、后现代的消解主体等等,无论如何一部影片都会有含义。

「但是大部分人是看不出来的」,我不太懂这个现象是如何得出来的,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他们所要表达的含义,在一定时候并没有那么大的差距。比如同样是讲述爱情故事,安东尼奥尼作品中的爱是各种背叛和无序,是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异化的一个表征,好莱坞的情节剧电影,各种戏剧化情节转折,二人重归于好,有个圆满的结局。他们表现的都是爱,只不过是爱的不同方面,而关键的不是大部分人看不出来艺术电影里很深的含义,而是大部分人无法接受艺术电影的叙述手法。

《我不是药神》含义绝对深刻,但几乎所有人都看得懂,这是因为它选择的是成熟的好莱坞式或者说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如果让王家卫来讲这个故事,那就不知道结局如何了。

实际上各类艺术作品要表达的最终都是关于人自身的,我们可以说人类最不了解的就是人类自身,我们当然也能说人类最了解的就是人类自身。

同样是批判社会,第五代和第六代是完全不一样的图景,而第五代和第六代之间最大差别之一就是叙事模式。我们能看得出来电影很深的含义,并非含义本身,而是这部电影选择了大众熟悉的叙事模式,拥有完整的故事线索,起因、经过和结果都非常清晰,铺垫、高潮和尾声的时间安排得当。当这种熟悉的叙事模式被观看时,我们自然会更容易进入电影故事。

而艺术电影则更关注表现形式,比如叙事模式的创新,近年来内地的毕赣、刁亦男等导演创作的艺术电影可作为例证。他们的作品在戛纳、伯林电影节等拿到提名,实际上和整个欧洲的艺术电影传统有关,而他们的叙事手法自然和大众接受的有差别,于是乎陌生化在此出现。我们进入电影故事的过程被各种新奇的电影表现手法影响,甚至是被打断。我们得不断回想故事进行到哪了,得忍受各种长镜头、抒情段落等等,而故事则变得没那么重要。

这样创作电影的意义大吗?很大。

虽然说人类好像都喜欢听完整的故事,但各种不同的叙事模式也在不断出现,各种闪回、倒叙、插叙等手法在早期电影中也并不常见,但在今天电影中,尤其是关涉到心理、精神、犯罪等类型的电影中,它们成为了常用手段。

所以说,各种叙事创新、电影语言创新都应该受到欢迎,至于接不接受,那是观众们的选择。


你可以不知道,但我不可以不追求


这样的电影之于商业意义不大,但之于艺术意义非凡。

还有一点,拍电影的动机大部分是为了让更多人喜欢没错

可也有一部分是导演对自我的表达,拍给自己拍给懂他的人看的,他并不追求更多人喜欢看。


电影和书籍一样,经典之作,永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许意义深刻的电影,初看不出名堂,一而再再而三,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就像一壶陈年老酒,细品之,收获更多。当然这类电影总有人看得懂,借助这些人的引导,我们便可以明白导演的用意,以及电影所要传达的信息。


不然怎么孕育鄙视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