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已收录至「寻找全网最强影视解说」活动,发视频,参与报名,参与「解说大魔王」争霸,万元现金等你来瓜分,还有机会获得专属身份标识。戳这里查看活动详情 &>&>&>解说争霸 | 寻找全网最强影视解说

点击关注圆桌,还有每日片单、选题放送 &>&> 圆桌 | 寻找全网最强影视解说


《盗梦空间》诺兰经典烧脑科幻大片壹戈说戏的视频 · 4635 播放

《盗梦空间》一向被认为是烧脑片,但其实结构并不复杂,只是节奏有点快,诺兰的台词交代得非常清楚,可能需要多看几次。

首先说片名《Inception》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在原片里有多次对话出现,指的是「植入想法」,而不是盗取信息,翻译为盗梦容易让人误解。

《盗梦空间》是很明显的表里两个故事,表面是给费舍植入想法,内里交织的是柯布与茉儿的悲剧。

先说费舍的故事。

关注的重点是梦的层次和时间延长的概念。

一共有六个层次,现实层面柯布渴望自由接了斋藤的单,第一层是劫持费舍,第二层是酒店里骗取费舍的信任,第三层是进入雪山城堡开保险柜,第四层是一个特殊层,实际是柯布的心里阴影区,应该就在迷失域的边缘,第五层是迷失域。

梦里的时间比现实长20倍,而且会随著梦的层次叠加,所以第一层梦里车子坠桥的那几秒钟,在迷失域里会放大到几十年。

诺兰最喜欢在电影里玩时间的错位,比如《记忆碎片》的逆向追凶,比如《星际穿越》里黑洞造成的时间延长,还有《敦刻尔克》里一小时一天和一周的混剪。

但我们不要被形式迷惑,那只是为了增强可看性,真正值得思考的是言外之意。

有时候我们觉得富二代总是坑爹,实际很多二代的日子并不好过,父辈能够成功并不一定是有多大的能耐,而是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所谓时势造英雄,到儿子辈通常受的教育更好,起点更高,但时不我与,很难再获得超越父辈的业绩,这是其一。

其二呢,无论平穷或富有,两代人之间惯常出现心里裂痕,只因为对世界的认知不同,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费舍貌似最无辜的受害者,突然被人强行植入一个想法,但这个过程的副作用竟然是良好的,无意中修复了父亲给他带来的心理创伤。

壹戈其实更喜欢柯布和茉儿的故事,关乎自我救赎。

这个故事的欣赏点从那首唤醒音乐说起。

《Non, Je Ne Regrette Rien》是法国香颂歌后艾迪特·皮雅芙的名作,中文翻译为《不,我不后悔》。2007年上映的传记题材电影《玫瑰人生》,讲的就是艾迪特·皮雅芙的生平事迹,她中年痛失爱人之后,一度意志消沉,《不,我不后悔》这首歌是艺术家晚年与命运和解的绝唱。

选这首歌可能还有一个原因,艾迪特·皮雅芙的扮演者也是法国演员歌莉娅,和茉儿是同一个人。

人这一辈子总不能保证自己绝不犯错,但有些错犯了之后没法补救,最痛苦的不是无法求得别人谅解,而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

柯布给茉儿植入想法本来是为了回到现实,最终害死了茉儿让他无法原谅自己,所以在自己内心保留了那些关键的时间节点,总幻想著改变过去。世上并无后悔药,如果柯布不能解决这个心理问题,只怕会是如斋藤所言,「心中充满遗憾,孤独终老!」

《不,我不后悔》就是与命运和解的歌曲,暗合柯布的伤痛,只有放下对茉儿的执著,才能获得救赎。

表里两个故事讲的都是植入想法,但我们可以反过来理解。一个人如果在内心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就拿网路来说,表面上是信息非常的丰富,但其实呢很容易形成一种「信息茧房」,比如你在某网购物网站搜索一次机械键盘,接下里的几天,会从各种渠道看到键盘的广告,这就是背后的大数据在推送。你喜欢看某一种东西,大数据会不断的推送这种信息,相当于植入概念,而你自己根本不会觉得。久而久之你的世界将为变得相对狭窄,别的东西已经看不进去了,因为那些可能与你的三观不符,无法再接受新的知识,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


如果只是华丽夺目的视觉效果,引人入胜的多层梦境设置,《盗梦空间》绝不会在10年之后仍然被人提起,更不会有重映的机会。

影片所带来的,还有诺兰几乎每部作品都拥有的那一套,人性与情感

先抛开绚烂超现实元素,故事本身就十分有人味。

男主角柯布永远地失去了他的妻子梅尔,而且还被妻子诬陷,被美国通缉,有家不能回,连自己的子女也见不了。

家庭破碎,妻离子散,柯布的痛苦令人同情。这是令观众投入故事,产生共情的重要因素。

这种痛苦不是每个人都有,却可以具有代表性。

可以代表生命中的缺失

佛祖说,痛苦的根源来自于欲望。

而欲望,来源于生命中的缺失。

有的人像柯布一样,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有的人想要得到,但始终得不到;有的人什么都有了,却因缺少目标诉求而迷茫困惑。

现实是残酷的,心想事成在绝大多数时候顶多是一句祝福语。要求所有人接受现实,懂得知足就好,又是无法办到的。

所以,多数人都需要欲望来填补生命中的缺失。

欲望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痛苦,又能带来强大的驱动力。

柯布有著一个无法阻挡的欲望,齐藤显然多少意识到了这一点。

作为企业大老板,齐藤理应具有强大的察人能力,这才能让他更好地利用好人才。

他看中柯布,技术能力只是其中一方面,更关键的另一方面是,柯布有著一个无比强烈的愿望

之所以说是愿望,而不是欲望;

是因为两者有所不同,前者更多是基于现实,后者更多是精神层面上的。

柯布的愿望是回到儿女身边,这是他的现实;

欲望是继续与梅尔厮守,这只能存在于他的精神世界。

齐藤利用的是柯布的愿望,提供了一个满足愿望的条件。对于柯布来说,他必须竭尽全力达成条件,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对齐藤来说,柯布就能够竭尽全力地为他办事。

以齐藤的财力,他绝对能找到一个比柯布更优秀的盗梦者为他办事,却很难找到一个,能够为了达成条件不顾一切的人。

他给出再丰厚的报酬,也很难保证,别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永不放弃。

金钱(物质)很诱人,很重要,却是关键时刻最容易被放弃,被牺牲的东西。

情感就不同了。

即使会被一些冷血之人轻易抛弃,可一旦被重视,便会成为与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是人性决定的。

只要柯布答应条件,就说明他真的重视情感。

他愿意为此放手一搏,比其他只为了钱的同行付出更多。

那么他便是齐藤的不二人选了。

知道了柯布底细的齐藤能开出一个令柯布无法拒绝的条件,自然也了解到柯布和梅尔之间的事情。

多少能意识到柯布的欲望。

可惜电影并未延伸出更多有关前史和留白部分。

也许是诺兰觉得这部分对主线剧情作用不大,但如果最后明确齐藤早已知道柯布对梅尔念念不忘,会影响任务,却坚持执行,对齐藤的塑造就会更加成功,并且能加重情感力量的影响。

《盗梦空间》的世界中,像齐藤、费希尔这样的商界大佬都接受过防盗梦的训练,齐藤要比费希尔更为熟练,一个破绽就让他识破迷局。

这说明他遭遇柯布之前,就认识其他盗梦者,对盗梦这回事有一定的了解。

梅尔在电影开场,柯布针对齐藤的行动中,是很可能和齐藤沟通过,才一起出现的。只要齐藤咨询专业人士,结合现实中的资料,就大概能知道柯布在执行任务时必然会有这么一个不稳定因素,才引来梅尔来倒戈相助。

柯布给梅尔植入想法是他私人的事,齐藤应该无从得知。这不是他选择雇佣柯布的理由。

只是因为梅尔的出现,令他了解到柯布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他相信情感的力量,相信情感比金钱能带来更大的动力,而且愿意冒风险。

如此,齐藤的个人价值观便体现出来了。

齐藤与柯布达成合作,可以视作是两个情感主义者的联盟。

联盟的胜利,也就是属于人类情感的胜利。

对于柯布而言,他不仅需要完成任务,实现愿望的同时,证明齐藤的理念没错,而且还需要走出情感所带给他的困境。

消除欲望所带给他的痛苦。

于是乎,饰演柯布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会说,整个任务的过程是柯布的一次心理治疗。

梅尔是柯布的欲望。

是他痛苦的根源。

消除梅尔所带来的苦痛,是他失去梅尔之后一直都在做的事。

现实中我的欲望已经无法满足,因为他知道梅尔已经回不来了。

在齐藤前来合作之前,满足他欲望,消除他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做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梦是欲望的满足

和另一部伟大的梦境电影《穆赫兰道》一样,《盗梦空间》也体现了这一点。

为了能不让梅尔永远离去,柯布专门打造了一个「梦境电梯」,好让自己能时不时地见回梅尔,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缓解自己的思念之苦。

似乎,梦境可以填补柯布生命中的缺失。

但是,回到现实的柯布,就不再痛苦了吗?

显然痛苦仍然在延续。

正因痛苦一直存在,他才需要梦境来缓解痛苦。

只有他不再需要梦境的时候,痛苦才算是真正地消除了。

诺兰想要通过电影探讨清醒的生活,也就是现实,与梦境之间的关系。

《盗梦空间》大部分内容都在梦中,不过现实的重要性与梦境是对等的。

梦境可以缓解柯布的痛苦,却不能解决他的痛苦。

痛苦来源于现实,梦境再怎么绚烂也无法修改现实,自然不是痛苦的解药。

柯布必须回到现实,接受现实,才能够扭转现实中的一切。

只是现实并不像梦境那般美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办得到。

柯布一伙人去找药剂师的时候,发现一群人每天都要共享梦境,梦已成为了那群人的现实。

这个情节会让人想起《黑客帝国》,但真正的目的是与柯布的梦境电梯相对应。

他开头其实和那群人没什么区别,都想要把梦境当做现实。

所以他在用陀螺(图腾)来分辨自己是否在做梦的时候,表现得十分痛苦。

他在梦境与现实之间挣扎,他不舍得彻底离开梦境,离开梅尔。

直到齐藤给了他一个机会,他才下定决心,做最后一次任务。

在和岳父的对话中,last job,并非单指「最后任务」。

做任务就是要做梦,他说自己干最后一票,潜在的含义是,做完这最后一次梦,就不再回到与梅尔的梦境之中了。

他有了要回到现实,接受现实的念头。

之前他无法接受现实,是因为他没办法和儿女团结。

与其说齐藤给了他一个机会,不如给了他一个可以接受的现实,就看他自己能不能争取得到。

没有一个能让他接受的现实,他肯定还会继续沉溺在梦境电梯,无法自拔。

经历了重重困难,柯布来到了迷失域,再次与梅尔相遇。

这次他清楚地知道,不能再沉浸在自己的梦境电梯,不能再迷失下去了,所以对待梅尔的态度才如此地决绝。

他终于明白,梦境并不能真正地填补生命(现实)中的缺失。

现实中的遗憾在所难免,要试著想想其他的愿望。

也许实现了其他愿望,过往的缺失,就能够弥补了。

柯布找到了除梅尔之外的其他愿望,也就是他的儿女。

实现与女儿团聚的愿望,梅尔的缺失,才有了弥补的可能。

那么最后陀螺到底有没有停下,柯布有没有回到现实的问题,其实不用迈克尔·凯恩老爷子揭晓,也能够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了。

诺兰所讲述的就是,柯布自我救赎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中,他从依赖梅尔,依赖梦境,到决心做最后一次梦,实现与儿女团聚的愿望,并结束梅尔(欲望)所带来的痛苦。

如果他没有办到,那这个过程,这部电影,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设置开放性结局,原因之一是诺兰喜欢这么做,《星际穿越》、《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都是如此,这样能让观众意犹未尽。

但他必须找到这么做的理由。

理由可能就是,柯布的故事结束了,他回到了现实。

不过观众的故事仍在继续。

有的人想要身处美好的梦境,有的人愿意接受不完美的现实。

有些情感注定是难以放下的,我们都需要和柯布一样经历一番挣扎,才能够做出终极决定。

抛开脑洞和奇观,《盗梦空间》所蕴含的情感与人性,便是过去10年时间,观众依然不舍得忘却的关键所在。


十年一梦:造梦者的向死而生——对电影本身的致敬

十年之后,不知道造梦者柯布的陀螺有没有停下来,电影《盗梦空间》倒是又回来了,或许,它从未离开过。自十年前这部迷梦重重、逻辑复杂的电影上映以来,对它的讨论就未曾止息。而结尾处主角柯布那在桌边转动不停的、其运动轨迹象征了在现实还是在梦中的陀螺更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就像这部电影本身对观众的吸引力一样。诚然,这部电影复杂的故事逻辑、精巧的叙事结构还有主角对家庭对亲人的爱与依恋无不让人赞叹感动,但在这表面的情节与情感之下,隐藏的却是作为制造幻觉的导演诺兰对电影本身、或者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深沉的敬意。

电影是制造幻觉的艺术,无论是图像还是声音。众所周知,电影最初的产生是静态画面的连续——虽然每一帧画面都是独立的静止的,但当它们以一定的速度连续出现在人眼前时,人类大脑就会把这些独立静止的画面补充成连续的影响,而这,正是电影为人类制造的最初幻觉,而人也因为有了这项技术,可以在电影的幻觉里实现日常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场景、故事、愿望和感觉——这听起来有没有很熟悉?像不像造梦者在《盗梦空间》里移山填海、呼风唤雨制造的幻觉?

或许正是利用了这一点相似性,诺兰或诺兰的潜意识把他对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敬意藏在了表面情节之下。我一直认为,好的艺术作品形式应该艺术作品的内容中制造最恰当的条件去展现该艺术形式最鲜明的特征,显然,诺兰做到了这一点,而他成功的关键在于恰当地在不可能之处寻找可能,或者,用更诗意但稍微有点偏离准度的词来形容就是「向死而生」。无论在他之前的《致命魔术》还是后来的《盗梦空间》抑或是《敦刻尔克》里,他总是要在极端不可能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可能的路来。《致命魔术》中,两位魔术师所制造的幻觉就时化不可能为可能——怎么一个人从一个门进去然后隐身从另一个相距甚远的门出来?怎么一个人在舞台上凭空消失然后出现在观众席的后方?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而在诺兰的电影中,他就是化了不可能为可能了。

《盗梦空间》里对这种化不可能为可能、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的手法运用得更成熟,而这种成熟也是前文中所说的「向死而生」的来由。在这部电影中,盗梦者们在梦里的死去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醒来,而他们在潜意识底层梦境中变成耄耋老人之后,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醒来,继续变成年轻人。电影结尾,柯布在潜意识最底层与已经老成一摊的齐藤之间的对话,正是体现了这种「向死而生」或者「在不可能处寻找可能」:

齐藤:I am waiting for someone. (我在等个人)

柯布:Someone from a half-remembered dream. (一个来自半记半忘的梦中的人)齐藤:Cobb? Impossible. We were young man together. I am an old man. (柯布?不可能。我们曾经一起时年轻人。现在我是个老人了。)柯布:Filled with regret. (充满懊悔)齐藤:Waiting to die alone. (孤独等待死亡)柯布:I have come back for you. To remind you of something. Something you once knew. That this world is not real. (我是为你回来的。为了让你想起来一些事情。一些你曾经知道的事情。这个世界并不是真实的。)齐藤:To convince me of our arrangement? (让我相信我们曾经的约定?)柯布:To take a leap of faith, yes. Come back, so we can be young men together again. Come back with me. Come back.(为信仰冒一下险,是的。回来吧,这样我们就能再一起是年轻人。和我一起回来吧。回来吧。)

齐藤认为返老还童不可能,但是柯布却告诉他,然后两个人就一起回到了悉尼飞往洛杉矶的航班上,至情至性,合情合理。而这也是诺兰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的一种表现,更是他所创造的、展现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的最佳条件,或者也可以说,能够最大程度挖掘出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最鲜明艺术特点的条件。而这种条件挖掘出的、或者最大程度展现的正是电影的逼真性给观众带来的体验——虽然电影是幻觉,但观众在看过电影之后产生的感觉却是真实的。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电影在与现实的相似性方面是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比拟的,哪怕与它最接近的话剧或者舞台剧,其在舞台这一封闭空间里的表演也已经把自身与现实拉开了距离。而电影不同,20世纪的先进技术已经让其在对现实模仿的相似性方面登峰造极,而这种登峰造极给观众们带来的观影体验也必然与阅读小说、聆听音乐或者欣赏舞台剧不同。而诺兰在不可能处的寻找可能的理念一旦被制作成幻觉传递给观众,就会给观众造成一种特殊感觉:他们既能够通过现实中的情感与之共鸣,比如看到柯布舍生忘死地下到潜意识最深处救齐藤会感动,又会因为电影创造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奇观」而满足了观众某些在现实中无法达成的愿望,比如起死回生、比如防老还童。正是这两种彼此独立又纠缠的情感让人产生了深深的感动与久久地难以忘怀。

而作为电影幻觉的缔造者,诺兰通过造梦进到了我们的潜意识中,把他想让我们感受到的感觉,深深植根在我们的潜意识中,然后这个念头就像病毒一样,四散传播。于是我们会因为柯布回家而哭、为富二代罗伯特被改变主意而笑,看过《美国往事》之后觉得自己过了长长的一生,而看过《敦刻尔克》之后同样觉得自己得到了救赎。当我们在电影院中体会齐藤那种老之将至、无所适从的绝望感之后,走出幽暗的电影院发现自己依然年轻,是会为自己感到庆幸还是为造梦者而欢呼呢?

不管我们内心的真实选择如何,作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导演——也是向死而生的造梦者,诺兰通过创设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这种手段,凸显了电影作为电影的重要性。《盗梦空间》不仅是向曾经制造幻觉的人致敬,更是向电影本身致敬——毕竟,只有电影才拥有这种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力量。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影评专栏

从文学看电影?

zhuanlan.zhihu.com图标

《盗梦空间》重映,恰好也是公映10年,这篇文章也是10年前的文章,当时小弟还在上学,一个人怒刷两遍,花了一个周日完成的这篇文章,大概也是俺解读向文章的起点吧。

时光荏苒,这次也是趁著盗梦10周年重映,把旧作发出来,一来回归下10年前自己小屁孩时候的文风(感觉如今非但没有长进,还退步了),二来与各位分享一下,当年小弟对《盗梦空间》的理解,无论对错,都是10年前的东西了。PS,《信条》已经看过,下周出文。

文章原汁原味,一字未改,图片新配,如下正文。


零、引子

电影看了两遍,外加多次对本片盗版影碟的研究,终于使得《盗梦空间》这个复杂的电影中出现的谜团迎刃而解。这是一篇完全剧透的电影,从里到外被翻得完全透彻。

没有看过此片打算看此片的童鞋切勿观看,因为会影响到观影感受。没有看过此片也不打算看此片的朋友们也不用看,因为看不懂。看过此片并且完全搞明白电影的大虾们没必要看,因为全是我一家之言,个人观点,也许会有所出入。没看懂的观众们或有些地方不明白可以参考本文,如有巧合纯属雷同。


一、人物

撑起电影主体的不单单是迷宫般的结构,还有令人叫绝的人物设定。片中的人物设定是一个团队似的结构,有点像网游里的组队,有PK系,加血系,魔法系,防御系等等类似的各职其能。所以电影的人物结构是我这个游戏迷比较喜欢的,看一下这个盗梦集团的人物构成:

1、盗梦师-柯本(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犯罪集团的核心,策划人,主谋。曾经多次实施盗梦行动,并且被多国集体追杀,无家可归。柯本熟悉掌握各层梦境中的常识,亲身经历过各种突发事件,懂得救人与自救,名副其实的首领。但此人由于在一次探索梦境的过程中导致自己妻子秀逗后自杀,所以产生很深的负罪感,而这种负罪感成为自己的潜意识以至于在意识结构内行动时总会出现他妻子梅尔的投影人物出来搅局。这样直接造成第一次行动失败(齐藤之梦),第二次行动出现意外,是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人物。

2、前哨-亚瑟(约瑟夫·高登-艾维特)

柯本的小弟,助手,帅哥一枚,负责协助盗梦师完成任务,调查和情报工作。

3、伪装师-博伊斯(汤姆·哈迪)

柯本的前队友,特长是伪装成目标的熟识的人物以套取后者的信息,嘴炮一枚,喜欢欺负亚瑟。

4、造梦师-阿莲(艾伦·佩吉)

某建筑学院高材生,好奇女。负责建造梦境,特长是短时间内可造出迷宫一般的梦境建筑。

5、药剂师-约瑟夫(迪利普·劳)

化学家,负责调剂帮助主体们进入深层睡眠的高级药物,因为要熟悉梦境结构和稳定性因此一同入梦。

6、游客-齐藤(渡边谦)

盗梦团队的雇主,大财团首脑,财大气粗。因为要了解盗梦团队任务是否完成因此一同入梦。事实证明丫完全是吃饱了撑的。

此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角色

1、目标-费舍尔(西里安·墨菲)

盗梦团队的行动目标,前者需要在目标意识里注入一个新意识,是行动的关键人物,盗梦团队一起上演了一出RPG大戏。

2、梅尔-柯本之妻(玛丽昂·歌迪亚)

现实生活中因为柯本的一次植入思想行动导致崩溃而自杀身亡,成为柯本的负罪的潜意识。行动中作为柯本的潜意识出现,柯本自己无法控制的影子人物,潜意识是自己的主体,但却不受自己控制,梦境越深,潜意识出现的越频繁,好比你告诉我不允许想一个物体,但我控制不住偏偏去想它一样。由于柯本的负罪感而站在盗梦团队行动的对立面,搅局者。


二、名词解释

1、共梦

电影里没有提供如何将几人的梦共同联系在一起的原理。只是说明了在一个盗梦机的连接下,有一个主梦人,盗梦团队可以一同进入目标的梦境中。

2、造梦

由造梦师设计,几人一同进入梦境中的一个平台,可以是一个房间、一个城市。造梦实际上就是相当于一个RPG游戏,不同人物在梦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合伙去营造一个看似真实的环境,造成目标人物不知道自己身处梦境中,才能从他身边一点一点的套取有用的信息,或盗取梦境中的意识,或者植入一个新的意识。

造梦师设计梦境平台越复杂越好,但不能脱离于现实,因为会让目标人物发现自己身处梦境中而导致行动失败。另外造梦师不能用自己的回忆造梦,因为会让自己分不清梦境与现实而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柯本和梅尔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才成千古恨)。造梦师必须制造一个新的环境,其中可以用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比如路灯电话亭等,但总体必须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3、梦中梦

原理很简单,就是在梦境中利用造梦机继续将几个人联系在一起,一同入梦,从而进入到梦的下一层。梦可以有很多层,但越往深层越危险,越深层的梦会不稳定,同时进入到深层梦境中也会对目标的大脑造成破坏,这就需要高级药物进行辅助。

4、改梦

每一个梦都有一个梦的主体,即梦主。在造梦师制造梦境平台的基础上,通过自主修改小细节即为改梦。比如第二层梦主亚瑟,在逃避追杀时修改了楼梯,制造了一个视觉误差的潘洛斯阶梯,最后KO掉追杀者。第三层梦主博伊斯在医院后部创造了一个通往内部的捷径,通风管道。

5、植梦

本次任务的终极目标。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梦中说真话,人会在梦中的潜意识诱导下或在酒醉后大脑皮层被麻痹时,说出一些藏在心中的秘密,所以对于窃取秘密而言,只需要设定好环境,进行相应的诱导即可。但是植入观念,则行不通。

观念的形成除了需要冗长的时间来做沉淀以外,还需要目标人物打心底的接受和认可,所以它需要从潜意识里植入,并在拉长时间以后,让他深深的认为这种观点是他一直以来所想要的。消极观念或者说让人不要做的类似观念,会遭受到强烈的反噬,但是积极的便不会。比如这个观念是「你去想大象」,那你一定就会去想大象。变消极为积极,同时达到目的,便是本次团队需要做的。但是常规的两层梦境无法实现变消极为积极,加之两层梦境时间流速不够,无法将观念植入的更深。

6、防御体

当进入一个人的梦中,梦主的潜意识会产生防御体。平常中防御体无害,如果梦主意识到自己做梦的话,潜意识会很不喜欢别人进入到自己梦中而产生敌对情绪,比如在柯本和阿莲单独在梦中授课的情节,阿莲大量违反物理常规的场景出现导致柯本的潜意识产生对阿莲的敌对情绪。

但是如果一个人受过意识防卫训练的话,他的防御体也会进入到别人梦中来保卫自己的意识主体。比如受过意识防卫训练的齐藤和费舍尔,前者在自己身边出现很多保镖,后者则在行动中出现很多追杀者来破坏行动。

7、高级药物

一般进入第一层梦是不需要药物的,比如柯本对阿莲讲解梦的构造那一次。这一层梦很浅,如果需要进入到下一层梦境中的话会很不稳定,就需要一般药物的维持,可以理解为促进深层的睡眠。但如果要进入第三层梦的话就需要高级药物加深睡眠,以加深第三层梦的稳定性,而主体即使被扇耳光也不会醒。

8、梦中时间

一般梦境中的时间是现实中的12倍,假如一个人睡了5分钟,那么梦中的时间就是5*12=1小时。但是在深层药物的作用会让主体有深层睡眠,是他们能进入能稳定的第二层第三层梦境,这会加速脑部运作,时间也会更长,那梦中时间就成了现实中的20倍!而第二层梦境同样要在此基础上乘以20,以此类推。

9、梦醒

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被干掉或者自杀,你就会梦醒或者回到上一层,但这种方式只适用于浅层睡眠或者一般药物作用下的睡眠。另外一种就是比较优雅的「穿越」。

10、穿越(kick)

kick实际上就是对做梦主体施加一种失衡的堕落感,也就是产生了足够的重力加速度,使人脱离梦境,说白了就是把他叫醒。在服用药物的情况下,普通的扇耳光等方式不会叫醒做梦者,但药剂师的药物不会影响到内耳平衡感,因此也会感受到堕落感。但是为了使堕落感贯彻几层梦境,这就需要有同步穿越。

11、同步穿越

在开场中,柯本被推入浴缸中使得他被唤醒。但在高级药物的作用下,梦中的时间被拉长,上一层的单方面kick不足以对多层产生效果,这就需要下一层的人同时间做一次kick来回应上一层,也就是再制造一个失衡场面,两个kick效果叠加,两层同时感受到失衡从而产生同步穿越,使得自己被唤醒。为了使得两个kick叠加,片中设定了叫醒歌,让下一层的人们听到歌声,歌声结束后,两层一同kick,使之被唤醒。

12、迷失域(limbo)

迷失域不是一个梦境中的层次,而是一个空间,混沌无比无际。如果多层梦境可以比喻做一层一层的阶梯的话,那么迷失域就相当于阶梯下的一个深水池。

12.1进入limbo的条件

之前说了在高级药物的作用下,梦中死亡是不会导致上一层的主体醒来,那么梦中死亡就会进入到迷失域。片中齐藤在第三层的死亡进入到迷失域,柯本在第一层的淹死也进入到了迷失域。

12.2走出limbo的条件

由于limbo是脱离于梦中的层次的,所以在limbo中死掉就会回到现实中,片中柯本和梅尔选择了卧轨,齐藤杀到柯本之后选择自杀。

12.3进入limbo的状态

进入limbo的人存在记忆缺失,只有零星的记忆碎片。所以在limbo里我们看到了柯本和梅尔建造的废都和齐藤的那座日式小楼(在开场中齐藤的梦里有见过)。但受过意识防御训练的人会把自己的防御体带入到limbo,片中可以看到齐藤在limbo中身边会有很多保镖。进入防御体的人会混淆于梦境与现实,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即便主体醒来也会造成失忆。

13.图腾

图腾是每个人身上特有的物品,用来证明自己是否在梦中。柯本的图腾是一个陀螺,如果在梦中这个陀螺会违反常理永远不停的转下去,在现实中陀螺会倒下。

图腾的特性在于这是一个私人化的物品,其特性只有自己知道,亚瑟的图腾是一个灌铅的骰子,只有自己知道重量的一方和每次的点数,伊莫斯的图腾是一个筹码,只有自己知道正反面。阿莲的图腾是一个金属国际象棋,其特性片中没有提及。

图腾的另一个特性片中亚瑟说「如果自己的图腾被他人触及就会失效」。这里并不是说图腾被碰一下就完了,而是自己的图腾被别人知道了特性就没用了。电影里说柯本那个陀螺原来是梅尔的,但现在归自己所有,这一点会在《柯本与梅尔》中解释。


三、梦境有几层——盗梦行动详解

现实中,在波音747飞机上几人连同目标一同入梦,进入到多层梦境中。

1,第一层梦境,雨街,梦主:约瑟夫

约瑟夫在现实中的尿急导致下雨。盗梦团队绑架了目标费舍尔。伊莫斯伪装成费舍尔的叔叔接近后者,不停的在其脑中灌输一个密码箱,柯本逼迫费舍尔说出一串密码,使得密码箱和这串密码停留在费舍尔的潜意识中,为第三层的病房做伏笔。而费舍尔受过意识防卫训练,四周开始出现大量防御体追杀几人,而齐藤也不幸中枪。

而那列火车则是柯本的潜意识出现,随著深入费舍尔的深层潜意识,同时也会深入柯本的潜意识,梅尔的出现几率也就大大加强。几个人在面包车上一共连入梦境进入第二层,约瑟夫留在这里开车躲避追杀。在大桥上约瑟夫开始放倒计时叫醒歌,提醒第二层人同步穿越的时间,并且面包车冲出护栏,落向大海。

2、第二层梦境,酒店,梦主:亚瑟

来到酒店,柯本等人演了一出戏,找到费舍尔告诉他这是在梦里,我们是你的防御体,而你的叔叔则是要盗取你的遗嘱信息让你入梦。费舍尔信以为真后,第一层的密码成了房间号,潜意识里也投射出一个想盗取信息的叔叔。

柯本骗费舍尔说进入他叔叔的梦境看他对你隐瞒了什么,而实际上是几人再次进入到了费舍尔潜意识的第三层。亚瑟留下来在房间下部装炸弹,与第一层造成同步穿越,但第一层面包车撞出护栏的第一次kick由于费舍尔的防御体干扰未能同步,面包车下落过程中造成了第二层的失重,于是亚瑟将几人转移到了电梯,在其底部装上炸弹,等待面包车落水后第二次kick。

3、第三层,雪堡,梦主:伊莫斯

这一场景很像《使命召唤》,在这里一行人同样遭受到了防御体的阻击。当他们得知第一次kick失效之后,几人为了更快进入雪堡,找到了雪堡后部的一个通风管捷径。但同时也给柯本的潜意识暴露了行动方位。

影子梅尔出现,开枪击倒费舍尔。此时齐藤由于第一层中枪影响到了第三层而变得奄奄一息,博伊斯留下来装炸弹制造同步穿越,柯本和阿莲一起进入到第四层去寻找费舍尔的意识。

4、第四层,废都,梦主:柯本

第四层里造梦师阿莲没有设计,是柯本和梅尔上一次来时根据记忆创造的场景,而且破旧不堪。二人很快找到了影子梅尔和费舍尔,让费舍尔坠楼同时第三层博伊斯对其施加电击造成同步,将第三层的费舍尔救醒。

费舍尔打开密码箱看到了他小时候的纸风车,父子关系冰消瓦解,柯本等人成功的给他植入了一个新意识。而此时齐藤已死。

4.5、kick开始同步

第三层雪堡开始爆炸坍塌产生kick效应。第四层的柯本看著阿莲坠楼产生kick效应后,留下来去limbo寻找迷失的齐藤。

阿莲利用同步穿越回到第三层,同时第二层的亚瑟引爆电梯底部的炸弹,利用爆炸的推力撞向顶部造成失衡加速度产生kick效应,与第三层产生同步;同时第一层的面包车也落水产生kick效应,与第二层同步。一行人回到了第一层,而柯本与齐藤的主体随著面包车沉入海底。

5、limbo

不属于梦境的层面,柯本在这里神志不清的被齐藤的防御体带到了小楼中,发现齐藤早已成为风烛残年的老人,并且混淆于现实与梦境。柯本让他看到不停转动的陀螺后提醒了齐藤,告诉后者这是在梦境,并让他杀到自己后开枪自杀,以便回到现实。

所有人都回到了现实,盗梦集团几人相视而笑,而费舍尔也被植入了一个瓦解自己公司另起炉灶的新意识。而齐藤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电话搞定了美国海关,使得柯本终于结束了流亡生活,回到了家中。


四、梦的解构

1、为什么柯本不能造梦?

片中提出柯本是一个造梦大师,但他自己却不想造梦,也是被迫不能造梦。这是因为潜意识梅尔在作怪。柯本的负罪感导致潜意识里的影子梅尔会跟著自己一同进入的梦境中,成为行动的破坏者,就像一个病毒一般。潜意识是自己的主体,但却不受自己控制。如果柯本造梦的话,影子梅尔会根据自己熟悉的环境自然而然的找到他们,从而破坏行动。

所以柯本必须找到一个造梦师代替自己,造梦师制造的环境对于柯本来说是陌生的,全新的环境,而且尽量复杂。那么潜意识梅尔找到他们的话自然要费点劲,也给他们留下了行动的时间。柯本叮嘱阿莲不要告诉自己她设计梦的细节,以防梅尔找到他们。举个例子,好比我画一个迷宫让我自己走,我当然会走出很轻松,但走别人的迷宫就不同,找出口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2、柯本与梅尔支线详解

作为伟大的梦境探路者,柯本的代价就是搭上了自己妻子的性命,还让自己从此背上负罪感。柯本与梅尔原本是一对幸福的夫妻,两人的工作就是探索梦境。敢于做第一次吃螃蟹的人精神可嘉,但他们显然是吃螃蟹中毒了。柯本没有了解到梦境中的时间,使得他们进入深层的时候,在梦中要几乎拥有长的难以想像的时间来周围的虚假。

起初他们以为这里是天堂,可以肆意建造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利用记忆建立了一座城市(犯了造梦的大忌),简称废都,。但是各自心里都明白这一切都是虚假的。梅尔为了能与柯本长相厮守,埋藏了自己的记忆,也就是那个陀螺,使自己忘记了身处梦境的事实,把周围的一切当成了现实。

但此举证明梅尔缺心眼,你把自己的图腾锁起来,而自己的老公却还明白事呢,可以说服柯本一同将自己的图腾全部锁起来啊。电影中没有表现柯本和梅尔在一起时,前者原来的图腾是什么。这样一来,柯本发现了梅尔的图腾,并让它不停的转动起来。由于图腾的特性是「一旦别人接触其特性后,图腾就对原有者失去了作用」,那么柯本也就继承了梅尔的图腾,失去图腾的梅尔也就在现实与梦境中迷失,用句俗话说就是秀逗了。

柯本说服梅尔选择卧轨离开梦境,但由于第一次探索并不确定在这里死后会去哪里,也就是梅尔口中一直叨念的「不知火车会驶向何方」的寓意。回到现实以后,柯本可用新图腾证明自己身处现实,但梅尔脑海中,只记得那枚一直转动的图腾,所以她认为这里也是梦境,她已经分不清现实与梦境,导致梅尔在现实中选择了自杀。而柯本的悔恨与负罪感造成了潜意识中的一个影子梅尔出现,阻挠此后的行动。

3、第四层与limbo

柯本和梅尔一同建造废都的地方就是limbo,因为片中是这样说的。但第四层是否是limbo呢?

疑点一:这里有一个关键细节,电影中明确表示在梦中无法记得开始,只是从中间开始,所以在行动的几层梦境中场景都是从中间开始的,也就是设计好的。但是柯本回忆他和梅尔之前的故事说「当我们在沙滩上醒来。。。」

注意是「醒来」,而镜头也给出来梅尔在沙滩上苏醒的镜头。但是在第四层同样是那个沙滩,电影没有表示柯本是如何,只是给出来阿莲清醒状态下在沙滩,远处柯本走来。

疑点二:在第四层柯本对阿莲说「齐藤应该在这里的某处」,其中的「here」很明显指代著死后的齐藤意识来到了这里,也就是limbo。

疑点三:柯本和梅尔之前进入过limbo,怎么去的不知道,并且在里面造了大量的房子。当柯本和梅尔来到第四层时,这里的建筑物破烂不堪,如果第四层是柯本利用记忆创造的世界的话,这里的房子不会这么旧,应该是很新的环境。这说明这个区域已经存在好久了,也是客观存在的。

疑点四:这里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柯本和阿莲用盗梦机入睡之后,一个镜头显示起身后远处躺倒的费舍尔,费舍尔并没有连上盗梦机,因此认定第四层梦境就是limbo。

疑点五:后来柯本带著阿莲一同进入到这个区域去寻找费舍尔的时候,之前提过,如果要进入limbo必须在高级药物作用下梦中死亡,而这里两人明显是入睡后进入的,这就和之前的解释相悖。

4、可能性解释

在这里可以解释为,柯本带著阿莲进入的区域实际是limbo的浅层,或者干脆是limbo的外缘地带。这个区域属于limbo,是客观存在的,但可以通过在第三层的入睡进入,也就是之前柯本和梅尔来过的地方。

这里可以看出梦境在三层之后,第四层其实已经足够深入到了limbo地带,而且通过入睡的方式进入此地是可以保留有之前记忆的。柯本才能在其中寻找到自己潜意识中的梅尔。

所以入睡进入limbo和死亡进入limbo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入睡进入limbo比较浅,保留有原来的意识,柯本与梅尔,柯本与阿莲进入的那个limbo就带有之前的记忆。而死亡进入就不一样了,死了后来到limbo是记忆缺失,如果不被人提醒找回记忆,那么回到现实是没有记忆的。

打个比方,limbo是地狱,死了之后被灌了迷魂汤转世投胎,回到现实后不记得前世。而睡眠进入就相当于《圣斗士》里小宇宙第八感爆发来的地狱,星矢还是原来的星矢。

5、柯本进入的limbo

柯本一共在limbo沙滩上醒来2次,第一次是在和梅尔探索梦境时进入到的limbo,第二次是寻找齐藤进入的limbo。但什么原因导致原本在第四层的柯本再一次从沙滩上醒来呢?在第四层阿莲临走之际梦境已经处于坍塌状态,而柯本只是被刺伤不一定会死。所以我觉得导致柯本再入一次limbo的原因是第一层主体的溺毙或者第三层的坠落而死。

limbo中的人是记忆缺失的,齐藤在limbo里是不知道自己身处梦境中,他是没有图腾的。开场齐藤拿著陀螺说「我在一个梦里见到过这个玩意」,显然齐藤就认为limbo就是现实。当齐藤在此老死的时候,现实中的齐藤也就不记得之前对柯本的约定。柯本来到limbo的目的就是要告诉齐藤这是身处梦境,唤回齐藤的记忆,说服齐藤杀掉自己然后自杀,以带著记忆回到现实世界。

但柯本为什么有记忆呢?因为他有图腾啊。其实刚来limbo时他也是糊里糊涂,在齐藤对面想了半天才通过陀螺的转动搞清楚此行的目的。

6、关于白头偕老的约定

第一种解释

很多人认同柯本与梅尔在limbo中呆了50年慢慢变老的故事,其实这是导演对大众的一次误导。片中之前阿莲偷偷进入到柯本的梦中发现他在对影子梅尔承诺「我们一起白头变老」的约定,而随后暴怒的梅尔在指责柯本不遵守约定。所以说在行动第一层时柯本对阿莲说「我们在那里呆了50年慢慢变老」实际上是在欺骗阿莲,掩盖自己曾经对梅尔植入意识,也是不敢面对事情真相的表现。

到了第四层的时候,柯本终于敢于对影子梅尔说出事情真相导致后者将他刺伤,而阿莲也将梅尔射杀,这对柯本长久以来的负罪感的解脱。解脱了之后,梅尔在柯本怀里慢慢死去,弥留之际柯本对梅尔说:「我们曾经一起白头到老。」

实际上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使自己潜意识中的梅尔幸福的死去,他将第一层对阿莲说的那个谎言用在了深层的梦境中,同时也给自己潜意识注入了一个新的意识。至此柯本终于从负罪感中解脱,电影最大的妙笔。

第二种解释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柯本和梅尔在第四层limbo边缘中渡过了50年白头偕老后死去进入到limbo中,但随著梅尔在limbo中封存的记忆而忘掉之前的梦境,在行动中影子梅尔弥留之际告诉她了真相,是她记起了曾经那50年的时光,同样也是对柯本负罪感的一种解脱。以个人观点,我还是更倾向于第一种解释。

7、年轻的柯本和苍老的齐藤

实际上真正在limbo的变老的只有齐藤老哥一个,齐藤是在第三层死去的,他进入到了limbo,柯本是在第四层中错过kick等到上层主体消亡后的进入的,中间还隔了不少时间。由于梦中的时间倍数关系产生时间差,所以当柯本进入到limbo时齐藤在此已经渡过了很多年了。

8、第二层中的亚瑟

电影中出现了在第一层梦中面包车落水的情节,这里是两次kick,但第一次kick时,也就是面包车冲出护栏后产生的失衡加速度,此时,柯本一行已经进入到第三层,第一层的kick没有波及到第三层,因此他们错过了第一次kick,但此时第二层有亚瑟一个人,为什么上一层的失衡而他没有醒来呢?

这是因为缺少同步穿越。在高级药物的作用下,梦中的时间被拉长,上一层的单方面kick不足以作用到下层的人。所以当第一层面包车漂移的剧烈运动时候,第二层由于时间被拉长只是出现重力偏移。当第一层面包车冲出护栏后后,单独停留在第二层的亚瑟只是被惯性抛向了一边,并没有被唤醒了。随后面包车下落的时候,时间的拉长导致第二层只是出现一个失重状态,必须在第二层造一个同样失衡的加速环境来回应上一层才能被唤醒到第一层。

可以对比一下开场,柯本被推入浴缸中使得他被唤醒,但那时候梦中的时间还是上一层的12倍。而面包车的失衡,下一层时间是上一层的20倍!如果没有同步穿越的话,第二层的亚瑟是不足以被唤醒的。

9、第三层的费舍尔

之前说过在高级药物的效果下,必须产生同步穿越才能回到上一层。但费舍尔只是在第四层单方面的失衡导致穿越。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也很简单,kick的效果就是让主体醒过来,在第三层时费舍尔被影子梅尔枪杀,意识脱离的身体,迷失到了第四层,limbo浅层,一个客观存在的区域。这里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柯本和阿莲用盗梦机入睡之后,一个镜头显示起身后远处躺倒的费舍尔,费舍尔并没有连上盗梦机,因此认定第四层梦境就是limbo的一个边缘地带。所以这里可以看出梦境在三层之后,其实已经到了limbo地带。

在limbo中死亡可以回到现实中,但是在limbo中同步穿越的话,实际上还是能回到上一层的。在第三层电击费舍尔其实属于kick,因为电影里解释kick的时候说「失衡只是kick的一种」。柯本去了第四层,找到了梅尔和费舍尔,并将费舍尔推下高楼。通过上一层的电击造成一个同步kick,使得第三层的费舍尔苏醒。


五、关于结尾

网上已经很多高人讨论过这个结尾了,讨论他是否回到现实。其疑点为

陀螺到底停下没有。

柯本两年没回家,而现实中的两个小孩却一直没变,没长个,和柯本两年前见到后投影到自己潜意识的形象是完全一样(假的)。

我的观点是,结尾不必过于追究,导演选择在转动陀螺晃动的时候,看似要倒下但却没有倒下的时候出字幕,其根本要的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而本片饰演两个孩子的不同演员也证明不了什么,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倒是希望结局是现实,因为这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电影,我也想让其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六、盗梦之外的花边(纯属YY)

1、亚瑟与阿莲

我认为二人在行动达成之后会相爱。理由是在第二层,亚瑟发现防御体在盯著他俩,就借故吻了阿莲,之后阿莲说似乎没什么用,防御体还在盯著他俩,而亚瑟回了一句「值得一试」,此时阿莲的表情竟然露出了微笑。随后亚瑟在房间里装炸弹的情节阿莲在一旁也是默默观看,眼神暧昧。大帅哥与小美女之间的爱情确实登对。

2、电影实际上是《泰坦尼克号》的续集!

当杰克落水后,大难不死被冲上了孤岛沙滩,醒来后由于对露丝的思念导致精神分裂,幻想出一个人物和世界,《盗梦空间》其实是这样的!

3、倒霉的小李子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今年是比较倒霉的,先后死了两个老婆,而且脑子都有问题。(《禁闭岛》和《盗梦空间》)

4、你的图腾是什么

电影中关于图腾的设定很有意思,有没有试想过现实中自己也拥有一个具有独特特性的图腾呢?我的图腾是彩票,不解释。


柯布为何不能入梦,需要借助药剂才可以?

迷失域到底是第几层?第四层吗?

费舍在第三层被梅尔开枪打死,他进入的是迷失域吗?为何他还可以在那里被坠醒?

你认为柯布的图腾是否就是梅尔的图腾?

诺兰经典盗梦空间解读(一):十年一梦,仍未醒转独孤孤独咕噜嘟子的视频 · 4.8 万播放诺兰经典盗梦空间解读(二):盗梦人职业和主要人物介绍独孤孤独咕噜嘟子的视频 · 7921 播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