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宝妈照顾,宝爸下班比较晚,几乎不管,周末在家要么玩游戏要么看电视,要么出去健身,不做任何家务,并且不陪孩子玩,不跟孩子交流,跟孩子说的话,仅限于叫孩子的名字,就没有了。偶尔其他人帮不过来让他帮忙抱一下,不超过五分钟就把孩子单独放在床上或围栏里让孩子自己玩去了。宝妈跟宝爸提过好几次希望他多陪陪孩子玩,多跟孩子互动,宝爸都以工作忙和工作压力大需要玩游戏解压为理由拒绝,宝妈与宝爸为此吵架。宝妈认为宝爸从不对孩子上心,从怀孕开始宝妈给宝爸买的育儿书和app之类的,宝爸一眼都没看过,从孩子生下来到现在,宝爸也从来没有主动关心过孩子的需求和成长情况,为此宝妈报了早教中心的课程,希望宝爸周末能够陪孩子一起上,目的是跟孩子多互动,也学习怎么跟孩子相处。宝爸也不太情愿,说什么等孩子大了,三岁以后再跟他交流。宝妈说孩子三岁之前是他人生的关键期,需要爸爸的陪伴,不然长大后会对性格和心理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宝爸让宝妈举出实例。所以,宝妈请求各位知友,有男孩三岁内父亲缺位对孩子成长带来不良影响的实例,麻烦帮忙回答一下。PS:宝爸让宝妈举出实例的时候,宝妈很生气,发脾气骂了宝爸一顿,仍不解气。


谢邀。 @知乎亲子

「相关性」和「因果性」是有区别的。

在育儿这件事上呢,这两者的区别是:爸爸是否参与育儿肯定是对妻子、孩子,进而是家庭整体有影响的,即,爸爸的参与度与家庭幸福度、孩子健康成长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很难说有什么明确的因果性——比如说,因为爸爸不参与育儿,所以一定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具体影响。

虽然这样是在回答题主的提问焦点,但这样的答案不一定是题主想要的,真的是抱歉。求慢点反对,容我换个方式再答一遍。

我们假设题主会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啊,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相关变数太多,所以我们不能随便归因。但父母无疑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亲的缺席自然是会对孩子造成很深的影响的,有外显的,有隐形的,同时父亲在家的一言一行、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从近期来看,会被孩子模仿(比如也注意到电子游戏并且想像爸爸那样打游戏),会给孩子带来不易察觉的失落(比如说孩子扑向爸爸,爸爸敷衍推脱),次数多了,孩子就不再依恋爸爸,遇到事也不再寻求爸爸的支持和帮助(即,爸爸不再是他的心理安全基地,爸爸不是那个能给他带来心理支持、爱、鼓励、温暖和快乐的人,爸爸对他来说可有可无……父子之间缺乏情感上的深层联结——这个你可以放心地告诉你老公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小的时候大人嫌孩子烦,孩子也懂眼色的,就不愿意来烦他了。时间久了,自己亲生的孩子却跟自己不亲,年轻时可能没感觉,人上了年纪时不少人后悔了,可长大后的孩子买不买帐呢,我们可以参考其他知乎树洞题)……

从远期看呢,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份认知、性别认知、家庭责任感和幸福感知力…… 说成大白话就是,他成年后可能会努力做一个「不像自己父亲那样***」的男人,以修正幼时刻画在自己心目中的那个「淡漠的父亲」(以及「对父亲不满的母亲,和幼年无助的自己」),也可能成年后变得和父亲一样(多么令人伤心的代际复制)。

如果题主丈夫一直这么下去,孩子因为缺失部分的爱和安全感(虽然母亲和其他亲属给的足够多),可能对性格产生的影响是敏感、低自尊等(注意,是可能)。甚至影响到成年后的亲密关系,这一点对缺乏父爱的女孩尤其明显。

而对各位父亲/准父亲来说,父亲参与育儿最重大的影响力之一是:待孩子成长了一定年龄阶段,通过父亲的恰当引导,有效弱化母亲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在有些讨论中,也被称为「母爱的羁绊」……接地气的说法也许可以对应「妈宝」嘻嘻),帮助孩子更深入地认知世界,发展更独立、健全的人格。


谢谢题主一直看到这里,我这里想说的是:这道题表面上是亲子关系题,实际上是亲密关系题

怎么理解呢?表面上题主求助的是如何让爸爸多参与育儿,但从题主的描述中,感觉夫妻关系融洽默契度不够。题主也别慌,据我生活观察,20多岁早早生孩子的一些男性,有你老公这样的育儿表现其实挺正常的,我觉得呢,你现在可以从另一个思路来解题,就是琢磨琢磨如何提升夫妻关系的亲密度: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是对夫妻间亲密关系的最大挑战期,女性天然地把更多精力和时间用在哺育幼儿上,并自然地以育儿为中心对周围人提出各种要求……而不够成熟的男性有时候在育儿问题上感觉到无处插手,小婴儿不会交流、只会任性地啊哦乱叫、乱抓乱咬,自己本来就不擅长偶尔参与一下哪一毫做得不对被老婆一通猛批……当爹的与成熟理智的工作伙伴打交道习惯了,很容易就不耐烦带孩子了,与此同时妻子和家人都在围著孩子转,有的年轻爹还觉得自己受到冷落了呢(题主家正是有外公外婆妈妈这一育儿团队)。

你可能会说,那我该怎么做呢?

这个每家有每家的解法,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太不相同了,但我们知道:怨气和不满是可以理解的,但通常不能解决问题

我有以下可能不合适的建议:

1、平时注意安排一些二人世界,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与老公聊聊天、谈谈心、撒个娇,这个期间让外公外婆照顾几个小时宝宝,恢复恋爱或生育前的夫妻感情。

2、日常多与孩子父亲交流孩子的点滴进步和趣事,在孩子父亲工作休息时发些孩子的短视频,重点在「可爱」「有趣」「好玩」「成长」「get 新技能」「New Look」……我家孩子爹现在都热衷于翻看孩子小时候的视频,小宝宝一岁多时其实是很可爱的啦,超治愈的,亲生亲养的效果加倍,啊不,简直是宇宙无敌

3、帮助父子之间建立联结,爸爸下班,抱著宝宝去接他,见面就让宝宝亲他,涂口水,教宝宝求抱抱,求亲亲,对宝宝说「爸爸妈妈爱宝宝,爸爸爱宝宝,宝宝爱爸爸」。

这个呀,效果简直了,我家的四岁,这段时间热衷于求证:我好爱爸爸(or 妈妈),爸爸你爱不爱我?你想哪个亲爹会黑著脸说:我不爱你?—— 唉呀我的个天,孩子这通神发挥,我们夫妻其实整体上比较内敛,还真没有这么直白教过。

4、主动教爸爸怎么和孩子玩。和孩子玩是要学习的,你转资料呀,给他大段文字呀,不如一家三口一起享受一下愉快的亲子时间。

一岁多可以一家人玩的游戏,最简单的是「藏猫猫」啦,你不知道孩子们的笑点有多低,有多容易满足,有多笨拙又有多憨厚聪明……总之会带给爸爸们多大的欢乐点和成就感

我们那会儿还玩一个降龙十八掌的自创游戏,就是隔空打一掌,教孩子佯装被掌风推倒,仰面躺床上。别提孩子演得有多有趣了。这一点好好琢磨琢磨,市面上有各种亲子游戏书卖的,再不成网上找一点视频。带孩子不是正儿八经地带,而是融入生活中,好玩了也就投入了,融合了,凝聚了。

5、周末摆脱老人们的影响力,一家三口带著孩子出门浪

孩子的小觉怎么办?推车上睡呀。吃饭怎么办?保温杯带点辅食,或是找亲子餐厅/对婴幼儿就餐友善的餐厅吃(比如南方的早茶)。

也许离开老人的帮助,有心爱的妻儿在旁,更能激发一名丈夫/父亲的生活责任心、保护欲,对吧?周末就让小家庭自己做主吧。一家人一起晃晃时间,遇到育儿上的小挑战一起面对一下,也有利于感情。大的假期,甚至可以一家三口出游了,一起过个七八天十来天,保证孩子爹对孩子的作息和性情大为了解——知子莫若父,不带怎么「知」呢?孩子是越带越心里惦记的。

6、在育儿问题上,妻子要学会正面鼓励,而不是负面强化

题主说:宝爸让宝妈举出实例的时候,宝妈很生气,发脾气骂了宝爸一顿,仍不解气。

有时候呀,不妨幽默一点,别那么较真嘛。宝爸说让举出实例,有好多种应对,委屈巴拉地装哭:老公,咱这不是水平低,要靠您点拨嘛;或是:举举举,举你一个大头鬼……示弱是一种方法。求助是一种方法。搞笑是一种方法。

我们谁喜欢数落和责骂啊?反人性啊是不是,当然了,忍不住骂了就骂了,偶尔为之谁都可能会有。以后呢,你的目标不只是解气啊,假如可以,就圆润一点,对抗的方式你老公已经用上了,你就绕个弯、迂回一下,一齐把日子过好才是真正目的,对不?

最后,别用吓唬的方式绑架老公(不陪孩子就有滔天的后果了),也别吓唬/过度暗示自己和孩子——通常我们说,3岁前,妈妈状态好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但爸爸的态度/支持往往对妈妈的状态有很深的影响。爸爸现在开始更多参与育儿来得及,等3-6岁开始了性别认知,爸爸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但没有前期的父子情感基础,孩子不一定吃爸爸那一套啊,让你老公抓住介入孩子生命前期的黄金档啊,育儿是真的没有回头路可走的哦。

就这样吧,其实陪孩子玩可比电脑游戏释压多了。


回来推荐给题主一本书:《非暴力沟通》,或者会对你目前的困惑有所帮助,这本书很易读。

非暴力沟通(珍藏版)京东¥ 39.50去购买?

你在本题中想要的答案,《亲密关系》(米勒·罗兰)中有,这本书比较学术,如果你有兴趣看,会发现父母对孩子的深远影响远比父母自己能意识到的大得多。你可以拍某些章节在你老公面前,告诉他一个孩子「如何看待自我、如何看待世界」正是父母教会他们的,一个父亲不及时在孩子成长中施加影响力,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亲密关系 第5版 罗兰米勒 两性关系心理学百科图书京东¥ 38.00去购买?

祝好。


1

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可以说是永恒的老话题了。

「爸爸不陪宝宝玩,弄得我很气很想离婚。」与「为了孩子,我忍住不离婚。」这两句话有什么好大的差别吗?

实际上是没有的。

都是亲子关系超越了夫妻关系。

实际上伤害孩子的,永远不会是爸爸不陪我不爱我,而是妈妈把爸爸变成了一个「不顾家、不理人、不想陪我」的人。

简单讲,就是妈妈太过于吐槽爸爸,以至于孩子认为爸爸就是妈妈说的那样。

这后果是:

一、孩子会认为亲密关系中,吐槽另一半是可以且正确的。

二、孩子会越来越难和父亲建立更好的关系。

三、孩子会很难去欣赏异性的优点,处理好自己的亲密关系。

四、孩子可能会面临一个经常争吵的家庭。

五、孩子会认为,家庭就该是这样的。

而且事实也是,不管女性在婚姻中处在什么地位,该不该离婚等等,一个没有能力让自己在婚姻里幸福的女人,是很难给孩子幸福力的。

我见过一些有抑郁倾向的孩子,他们的母亲,都有一些难沟通,表现为或者过于压抑自己,或者过于吐槽老公。

母亲的情绪障碍,会直接影响到孩子。

2

不可否认,我很羡慕天生会照顾孩子的爸爸,为了孩子的大小事宜,操心到不行,但我并不希望我男人是这样的。

我私心认为,在孩子的事情上,一个家里面有一个人换孩子尿片就够了,另一个人去赚钱,去做好事业、搞好关系,不用为家庭琐事麻烦。

我会在白天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健身时间,到了晚上,孩子回家以后,我会好好陪孩子。

我支持老公出去应酬、健身,去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他值班、出差,不在家的情况下,我也基本不苛责,我能管好孩子,安安静静带孩子做完作业,早点睡觉。

这样的结果是,老公处理好了自己,在带孩子的时候,更有耐心,也更容易带孩子带得哈哈大笑。

而且,孩子周末都是黏在爸爸身上的,根本不要我,我就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做工作,或者健身、学习。

我的孩子现在五岁,但是孩子爸爸三岁前的确不怎么管孩子。

后来我知道的是,他很担心自己粗手笨脚,把孩子碰疼了。

孩子和爸爸的亲密感是在孩子有沟通能力以后才慢慢和爸爸建立起来的,孩子会说,爸爸会听,这是先决条件。

3

如何让孩子和爸爸更亲密呢?

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

的确孩子需要到一定年龄,才能和爸爸建立起感情来。

咱们是一个封建大王朝,千年的历史决定了父亲得是一个相当有威严的存在,男人给孩子换尿片,陪孩子玩,那不行,太不男人了。

尽管进入现代社会,各种育儿理念在涌入,可是新中国成立也还没有百年呢,有些思想还固著在血脉里,慢慢才能改变。

就好像西方文化里,看起来父亲是带孩子的,然而女孩子仇视母亲,从百年前弗洛伊德就开始讲了,到现在依然,且看起来他们也不打算扭转这种想法。

但中国的母亲不一样的,《红楼梦》里贾政大老爷见到娘都是要跪的,后院所有事宜靠母亲来权衡统一,国内赋予母亲的地位是相当不一样的。

如果碰巧嫁了一个非常传统的中国男人,那就不要要求人家觉悟能达到西方世界的爸爸那样了,该多付出的就别放在嘴上。

给一点耐心让孩子和爸爸一起成长。

其次,多放手给爸爸。

中国家庭最大的亲子障碍不在于「爸爸不愿意动手」,而是「爸爸不需要动手」。

大多数家庭放眼望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围著带孩子。

要是爷爷奶奶来带孩子,顺便都能把爸爸所有事情做完,爸爸还需要做什么?

当然就是去刷抖音了。

孩子的爸爸,在孩子的爷爷奶奶面前本身都是大宝贝,爷爷奶奶宠爸爸都还没宠够,带孙儿,只是宠爸爸顺便为之的。

我们家是和老人家们分开住的,所以孩子爸爸别无选择。

家里有碗没洗,也不能就这么堆著啊。

孩子没人哄,妈妈太累了,那也就只能爸爸去哄啊。

孩子要人看著睡觉,妈妈工作太多,那就是爸爸上啊。

一个家有那么多事,但是只有两个人可以做的时候,当然只能是互相理解和迁就了。

最后,妈妈要会欣赏爸爸。

很多爸爸其实都很优秀,往前能冲锋陷阵,往后能陪娃做饭。

可是并不是妈妈们都会欣赏爸爸。

本国女人的一大特点就是挑刺儿,永远都能找出让自己不满意的事情。

我一个姐姐,每次老公做饭,抬上来她都说:实在是太难吃了。

老公给孩子做饭,就问孩子:这么难吃你怎么能吃下去的。

对老公永远都是挑剔和指责,觉得自己男人什么都做不了。

最后是成功包揽了所有家务,然后还不停吐槽老公这也不做,那也不做。

当然,也延续到后来对自己的孩子也是挑剔到灵魂深处。

其实没有必要,家庭是两个人能过日子的地方,不是PK的战场,没有必要证明谁比谁强,谁付出的更多。

日子过得舒服,吃一两顿油腻的菜,吃一两口糊了的饭,不会要亲命的。

4

妈妈们有实力付出,又有容人雅量,才能看出问题的关键,才能维护好小小的家庭。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好像基本上一提到教育孩子,说的比较多的就是妈妈该怎么做,包括说,在有的家庭里也是,妈妈是教育孩子的主力,爸爸参与的比较少,甚至这些年还出现了一个词,叫做「丧偶式育儿」。


就像电视剧《我们都要好好的》里面,女主角寻找,为了孩子在家里做全职妈妈,男主角向前,工作特别的忙,经常忙到回家拿一下换洗的衣服,就又走了,他对于孩子的付出,就只有提供经济上支持,对于孩子的其他方面几乎一概不知,也一概不管。


电视剧里有这样一个桥段。因为向前经常不回家,夫妻俩也很少有交流,那可想而至,感情肯定会出现问题。出现了问题怎么办呢,向前就让司机去买一束百合花,替他送给寻找,而且还交代司机一定得买一大束。


但是当寻找收到花之后呢,她就直接就把花扔了出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家孩子对百合花过敏,但是向前一直都不知道,还是一次次地往家买百合花。可见,向前对于孩子的情况,真是不太上心。


像这种「丧偶式育儿」的情况在生活中也挺常见的,比如说,有的爸爸下班回到家,就一直玩手机看电视,很少花时间陪孩子玩;或者明明孩子都上初一了,但是爸爸还以为孩子在上小学,好不容易能有一次去接孩子放学,结果还跑错了学校,等等。甚至现在还有了对「父爱如山」这个词的新解释, 如山嘛,就是像山一样呆在那里啥也不干,就那么一直杵著,一动不动。


在有的爸爸的传统观念里,觉得养孩子是妈妈的事,男主外女主内嘛,爸爸呢,挣钱回家就行了。可是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就真的只是拿钱回家这么简单吗?肯定不是的。爸爸的参与程度,还有爸爸跟妈妈之间的关系,对于孩子心理层面的成长影响很大,听我慢慢来讲。


我们知道孩子跟妈妈会发展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这是一个二元的关系。如果说,妈妈一直把孩子照顾的很好,那么孩子就会跟妈妈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那当孩子走过了二元关系之后呢,他必然会遇到一个很大的挫折,是什么挫折呢?


就是他发现,原来这世界上还有个人叫爸,更可怕的是我妈跟我爸居然还是一伙的,在这个时候,孩子就开始进入到多元关系了,也就是说,至少是 3 个人的关系。


我们来想一下哈,当孩子发现爸爸妈妈原来是一伙的,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孩子会觉得:本来我跟我妈是一起的,她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而且她最爱我了,能给我想要的一切。但是她居然还跟另外一个人有关系,她会不会不要我了?这个就是孩子潜意识中的感受,他会非常的恐惧,害怕自己被妈妈抛弃。那这个时候孩子会怎么做呢?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23 节内容

盐选专栏

破除原生家庭魔咒:走出命运轮回,塑造全新自我

彬彬帮 作为专注帮助女性全面成长的组织和平台

23 小节 | 3 小时

¥99.00 会员免费

发布于 2019-10-24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大问号大问号出来卖的,欢迎询价。

品牌特邀本文由品牌邀请撰写

利益相关,两娃他爹。

老大八岁,老二四岁。

要命的是,是俩儿子。

所以,你可以想像,要伺候好这俩怪兽,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出差,我送老大去上学,我老婆送老二去幼儿园。但是,有时候,老二会心血来潮,点名让我送他去幼儿园。

送老二去幼儿园的路上,他有时候会考我英语(每天看一些绘本学一些单词,有一些动物或者水果类的单词我自己还真不知道),很享受我我答不出来的样子;有时候,他会问我切土豆的时候,土豆会不会疼之类的问题。我说土豆是植物,不会疼,他说,你又不是土豆,你怎么知道。我说土豆会疼,他说,你傻了吧,土豆是植物,他怎么会疼呢。

很多时候,感觉没法和他正常交流了。但是,又非常喜欢和他一路走著一路陪他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著。或者说,我比较享受和他早上聊天的七八分钟。

从我家到老大的小学,最多五百多米,走五六分钟就可以到。

在这五六分钟的路程中,有时候,他会和我聊一些历史(他最近一年一直在看中国历史相关的书),有时候会和我聊他的乐高计划(家里有不少小颗粒的乐高,对于乐高,他现在最大的兴趣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搭建他的dream house或者dream car),有时候会和我聊他们可爱的数学老师(貌似是一个刚毕业一两年的老师)。

近半年来,觉得和老大沟通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他吸收的新知识越来越多,但是,有些新知识我真的不知道或者不懂。所以,我老婆经常说,如果想要更好的陪他成长,你就得做好不断被他挑战和不断学习的准备。

最近他在看学而思的老师布置的绘本,有一章讲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圆形穹顶的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其中,会有一些比较不常见的专业辞汇。我这种大学毕业而且平时工作中会用到英语的达人都不太能看懂,还在上二年级的他就更不懂了。

碰到不懂的单词,在之前,老大有两种解决的途径。第一,问我或者他妈妈。第二,查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上的英语词典。

对于老大不懂的单词,我和他妈妈有时候也不太懂。所以,也是先查词典然后再告诉他。或者有时我和他妈妈没空时,他就智能设备上的英语词典,查著查著单词,有时会忘了自己的任务,打开游戏玩起来。

我之前就在想,在孩子查单词这个场景下,应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近一年来,收到的一些数码类的体验产品都不是冲著我来的,而是冲著我家俩娃来的。对了,除了词典笔,儿童手表,投影仪,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之外,也有人和我沟通过纸尿裤的使用体验。我说,我家俩娃早就不用纸尿裤了,对方说,您可以试试手感,是不是侧漏等。我给我老婆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她说,可以考虑再生一个。

之前与糖猫合作过儿童手表K1之后,可能小公关和搜狗都误以为我是个母婴圈的育儿小小V,所以,我有幸又成为了糖猫词典笔的首批体验用户。下一次,我要和与我对接的小公关暗示下,我是一个横跨母婴圈和数码圈的小小V,能不能体验下罗老师给带货的S1录音笔。

我目前和我家俩娃(主要是和老大)正在体验的这款糖猫的词典笔是这样子的:

对于这款糖猫词典笔的外观,我们家四岁的老二的看法是,不可爱。我老婆的看法是,可以做的更漂亮一些。我这个钢铁直男的看法是,符合我的审美观,但我对白色不太感冒,对太空灰或者深空灰之类的颜色一直情有独钟。我们家八岁的老大的看法是,还不错。

毕竟,这是一款面对K12的词典笔,得迎合他们对颜色的需求。所以,希望糖猫词典笔之后的产品能在颜色上给用户多一些选择。

当然,词典笔好用与否,不在外观,主要还得看其内在的本领——各种功能怎么样。

糖猫这款词典笔的功能比较多,除了查词典之外,还有练口语,生词本,历史记录,对话翻译,录重点,问百科等。

对于查词典,如果是单个的单词,糖猫词典笔给出的结果和发音都没有任何问题,准确率非常高。至少,通过我测试的十几个单词来看,全部都是准确的。

但是,如果多个单词连在一起,特别是一些比较生僻的单片语合,更能考验词典笔的能力。

我试了下糖猫词典笔对「Schneider electric」的翻译,哈哈,竟然真的准确无误的翻译成了「施耐德电气」,而不是施耐德电力或者其他的翻译结果。所以,我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vedio-01大问号的视频 · 581 播放

然后,又试了试其他的多个单片语成的短语,效果还都不错。

有时候,可能需要将一些单词作为生词存起来,以便以后查询或者复习。所以,这款词典笔也有「生词」的功能。

词典笔识别到单词之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星星图标,就可以轻松将需要存起来的单词加入到生词本中。

糖猫这款词典笔还有一个「练口语」的功能,内置了一些用来练习口语的视频。我自己看了看,这些视频还不错。但是,我老婆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孩子而言,看视频的话,屏幕可以再大一些。但是,她对这款词典的「对话翻译」功能却夸赞不断。

这款词典笔支持63种语言的互相翻译。所以,对于出国游玩但对当地语言不熟悉的人而言,完全可以把这款词典笔当成翻译笔来用。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款词典笔的中英文对话翻译的效果如何。

糖猫词典对话翻译大问号的视频 · 219 播放

现在的儿童手表等针对儿童或者学生的数码类产品,都有相应的「百科」功能。所以,糖猫词典笔也内置了「问百科」功能。

对于问百科这个功能,我们家老二的兴趣貌似比老大更浓一些。或许,因为8岁的老大觉得自己已经知道的够多了,而4岁的老二还处于对很多东西都很好奇但又有点懵懂的年龄。

糖猫问百科大问号的视频 · 848 播放

词典笔,我觉得不一定会像平板电脑一样,成为每一个孩子的必备的数码产品。但关于是不是需要给孩子买一款词典笔,得看孩子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父母能给到孩子陪伴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如果,父母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并且有时间和能力解决孩子学习英语中遇到的一些不认识的单词或者翻译句子等问题,完全没必要买词典笔。但是,如果父母比较忙,或者自己没办法解决孩子学习英语中遇到的生词等问题,就可以考虑给孩子买一款词典笔。

无论是孩子学习英语还是学习其他东西,家长的陪伴更多的是解决孩子遇到的学习相关的问题。但是,学习之外的陪伴,应该更重要。

我老婆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有什么样的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

我自己不怎么爱运动,各种球类运动都不擅长,只是偶尔打打羽毛球,但也打的很少。但是,为了让老大能增加运动量,就得督促要带著他打羽毛球,带著他去跑步等。

作为两个男娃的父亲,我希望他们未来比我更有担当,在各个方面都能做的不错。作为一个平庸的父亲,我现在能做的,除了让他们吃饱穿好之外,就是多一点陪伴,时刻警醒自己,尽量做一个好的榜样给他们。

搜狗糖猫teemo词典笔 扫描翻译电子辞典 离线翻译点读京东¥ 799.00去购买?


利益相关,两娃他爹。

老大八岁,老二四岁。

要命的是,是俩儿子。

所以,你可以想像,要伺候好这俩怪兽,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出差,我送老大去上学,我老婆送老二去幼儿园。但是,有时候,老二会心血来潮,点名让我送他去幼儿园。

送老二去幼儿园的路上,他有时候会考我英语(每天看一些绘本学一些单词,有一些动物或者水果类的单词我自己还真不知道),很享受我我答不出来的样子;有时候,他会问我切土豆的时候,土豆会不会疼之类的问题。我说土豆是植物,不会疼,他说,你又不是土豆,你怎么知道。我说土豆会疼,他说,你傻了吧,土豆是植物,他怎么会疼呢。

很多时候,感觉没法和他正常交流了。但是,又非常喜欢和他一路走著一路陪他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著。或者说,我比较享受和他早上聊天的七八分钟。

从我家到老大的小学,最多五百多米,走五六分钟就可以到。

在这五六分钟的路程中,有时候,他会和我聊一些历史(他最近一年一直在看中国历史相关的书),有时候会和我聊他的乐高计划(家里有不少小颗粒的乐高,对于乐高,他现在最大的兴趣是根据自己的「设计」搭建他的dream house或者dream car),有时候会和我聊他们可爱的数学老师(貌似是一个刚毕业一两年的老师)。

近半年来,觉得和老大沟通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于他吸收的新知识越来越多,但是,有些新知识我真的不知道或者不懂。所以,我老婆经常说,如果想要更好的陪他成长,你就得做好不断被他挑战和不断学习的准备。

最近他在看学而思的老师布置的绘本,有一章讲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圆形穹顶的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其中,会有一些比较不常见的专业辞汇。我这种大学毕业而且平时工作中会用到英语的达人都不太能看懂,还在上二年级的他就更不懂了。

碰到不懂的单词,在之前,老大有两种解决的途径。第一,问我或者他妈妈。第二,查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上的英语词典。

对于老大不懂的单词,我和他妈妈有时候也不太懂。所以,也是先查词典然后再告诉他。或者有时我和他妈妈没空时,他就智能设备上的英语词典,查著查著单词,有时会忘了自己的任务,打开游戏玩起来。

我之前就在想,在孩子查单词这个场景下,应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近一年来,收到的一些数码类的体验产品都不是冲著我来的,而是冲著我家俩娃来的。对了,除了词典笔,儿童手表,投影仪,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之外,也有人和我沟通过纸尿裤的使用体验。我说,我家俩娃早就不用纸尿裤了,对方说,您可以试试手感,是不是侧漏等。我给我老婆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她说,可以考虑再生一个。

之前与糖猫合作过儿童手表K1之后,可能小公关和搜狗都误以为我是个母婴圈的育儿小小V,所以,我有幸又成为了糖猫词典笔的首批体验用户。下一次,我要和与我对接的小公关暗示下,我是一个横跨母婴圈和数码圈的小小V,能不能体验下罗老师给带货的S1录音笔。

我目前和我家俩娃(主要是和老大)正在体验的这款糖猫的词典笔是这样子的:

对于这款糖猫词典笔的外观,我们家四岁的老二的看法是,不可爱。我老婆的看法是,可以做的更漂亮一些。我这个钢铁直男的看法是,符合我的审美观,但我对白色不太感冒,对太空灰或者深空灰之类的颜色一直情有独钟。我们家八岁的老大的看法是,还不错。

毕竟,这是一款面对K12的词典笔,得迎合他们对颜色的需求。所以,希望糖猫词典笔之后的产品能在颜色上给用户多一些选择。

当然,词典笔好用与否,不在外观,主要还得看其内在的本领——各种功能怎么样。

糖猫这款词典笔的功能比较多,除了查词典之外,还有练口语,生词本,历史记录,对话翻译,录重点,问百科等。

对于查词典,如果是单个的单词,糖猫词典笔给出的结果和发音都没有任何问题,准确率非常高。至少,通过我测试的十几个单词来看,全部都是准确的。

但是,如果多个单词连在一起,特别是一些比较生僻的单片语合,更能考验词典笔的能力。

我试了下糖猫词典笔对「Schneider electric」的翻译,哈哈,竟然真的准确无误的翻译成了「施耐德电气」,而不是施耐德电力或者其他的翻译结果。所以,我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vedio-01大问号的视频 · 581 播放

然后,又试了试其他的多个单片语成的短语,效果还都不错。

有时候,可能需要将一些单词作为生词存起来,以便以后查询或者复习。所以,这款词典笔也有「生词」的功能。

词典笔识别到单词之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星星图标,就可以轻松将需要存起来的单词加入到生词本中。

糖猫这款词典笔还有一个「练口语」的功能,内置了一些用来练习口语的视频。我自己看了看,这些视频还不错。但是,我老婆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对于孩子而言,看视频的话,屏幕可以再大一些。但是,她对这款词典的「对话翻译」功能却夸赞不断。

这款词典笔支持63种语言的互相翻译。所以,对于出国游玩但对当地语言不熟悉的人而言,完全可以把这款词典笔当成翻译笔来用。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款词典笔的中英文对话翻译的效果如何。

糖猫词典对话翻译大问号的视频 · 219 播放

现在的儿童手表等针对儿童或者学生的数码类产品,都有相应的「百科」功能。所以,糖猫词典笔也内置了「问百科」功能。

对于问百科这个功能,我们家老二的兴趣貌似比老大更浓一些。或许,因为8岁的老大觉得自己已经知道的够多了,而4岁的老二还处于对很多东西都很好奇但又有点懵懂的年龄。

糖猫问百科大问号的视频 · 848 播放

词典笔,我觉得不一定会像平板电脑一样,成为每一个孩子的必备的数码产品。但关于是不是需要给孩子买一款词典笔,得看孩子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父母能给到孩子陪伴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如果,父母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并且有时间和能力解决孩子学习英语中遇到的一些不认识的单词或者翻译句子等问题,完全没必要买词典笔。但是,如果父母比较忙,或者自己没办法解决孩子学习英语中遇到的生词等问题,就可以考虑给孩子买一款词典笔。

无论是孩子学习英语还是学习其他东西,家长的陪伴更多的是解决孩子遇到的学习相关的问题。但是,学习之外的陪伴,应该更重要。

我老婆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有什么样的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

我自己不怎么爱运动,各种球类运动都不擅长,只是偶尔打打羽毛球,但也打的很少。但是,为了让老大能增加运动量,就得督促要带著他打羽毛球,带著他去跑步等。

作为两个男娃的父亲,我希望他们未来比我更有担当,在各个方面都能做的不错。作为一个平庸的父亲,我现在能做的,除了让他们吃饱穿好之外,就是多一点陪伴,时刻警醒自己,尽量做一个好的榜样给他们。

搜狗糖猫teemo词典笔 扫描翻译电子辞典 离线翻译点读京东¥ 799.00去购买?


什么影响?我告诉你有什么影响。

赞同 @皮实妞 的回答,她已经在理论方面把这个事讲清楚了,我想再补充一些实例。

作为爸爸,不陪幼小的孩子玩,不与孩子互动,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www.zhihu.com图标

我小时候父母对我就比较漠视,物质上确实没亏待过我,家里虽穷但都尽量让我吃饱。当时北京的牛奶还是凭票供应,一瓶根本不够我喝,为了我能每天喝到牛奶,我父亲会骑自行车到市里比较宽松的地方再多搞一瓶回来,每天如此。

父母在物质方面真的对我很好,但是精神方面也确实对我很漠视,情况和你差不多,比如:我父亲答应带我去游泳,却迟迟不兑现,问急了就大喝一声,走!然后骑车带我到游乐园门口给我买了票,他自己坐在门口干等,晚上散场再带我回家。那个时代也没手机可玩,宁可自己在外边干坐几个小时也不愿意和我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

这是他们性格使然,我不能怪他们。而因此对我造成的影响也伴随了我的一生,我就举几个小例子。

为了让您对例子的情境有充分了解,每个例子的铺垫可能有点多,但请尽量去了解。

最近的例子就在前天。

我的朋友很少,初中高中大学的同学早就没有联系了,学生时代唯一这么多年了还有联系的,只有5个人。

我们6人(算上我6个)真的很神,我们之间没有任何职业、生活上的关联,当年都不是一个专业的,爱好也半搭不搭的,大约每年见一两次,大学毕业17年了,没断过。

朋友分地缘、血缘、业缘,就说是,要不然住邻居、要不然沾亲带故、要不然有共同职业和爱好,否则成不了朋友,我们之间的共同点到底是啥呢?真的没什么具体的共同点,就是会扯淡,而且是太会扯淡。

扯淡能扯出花儿来,聚到一块就是即兴群口相声大会,就因为这个我们跨越了地、血、业缘,多少年了仍然有联系。我们也试过合作些什么事,结果都作鸟兽散,最后能在一起还是靠纯扯淡,在我看来这是比一般友谊更独特也更牢固的一个境界。

前天就是一次久违的聚会,除了一个哥做手术去了,其余人都到齐了。

我不用坐班,所以下午早早地就到了平安里满恒记,铜锅涮肉,拿了个号,附近咖啡厅一坐,开始画画。

看我这么详细地叙述这么平常的情节不要感到奇怪,记得我的前提,我真的没啥朋友,为了朋友周五下午跑市中心,路边蹲一下午,我乐意,也有归属感。这在我看来是很稀有的心情。

晚上大家都到了,开始扯,扯够了吃饱了,换了个酒吧继续扯,大家都很开心。

这是一种熟悉的、安全的感觉,不需要避讳,不需要铺垫,不需要保留,我想每个人都体会过吧,就是那种让人感到安心的关系,放松地相处。

酒过五味,尽兴之后已经过了半夜12点,今天大家都没开车,就在路边叫滴滴。

最近一年车开得比较多,很久没坐滴滴,我的会员等级下降,没有快速通道了,只能干等。

等了一会儿,两个人在我前边坐车走了,只剩下我和另外两人,一问他们住的很近,准备一会儿骑共享单车回去。

重点来了,就在这时,我心里涌起一股感觉——这两个人在等我。

刚才五个人时,他们两个等我们三个——等我们走了他们就可以骑小车儿回去了——大家说说笑笑还没有感觉。

前两个人一走,需要等的人只剩下我一个时,这个感觉就来了。

有人肯等我吗?有人肯为了陪著我而花费自己的时间吗?

我假装没事,还是继续聊天,但心里已经有了隐隐的不安。

看我叫的车已经排到第二位了,我就对他们说,你们先找小车儿吧,我这排队快排到了。

于是哥俩一个往南,一个往北,去找共享单车,一时间把我一人留在路口。

我看看南边,又看看北边,那一瞬间,我觉得他们不会回来了。

我有什么值得等的呢?谁会等我呢?

暂短地担心了一会儿,哥俩都回来了,跨著小车儿继续陪我等。

车来了,俩人才走。

回家一想这件事,也觉得不可思议。

一个成年人,37岁了,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夜晚,这都不够当定心丸的,仅仅一个小情景就触发了担心被抛弃的心理,这是小时候受了多少委屈才能形成这么脆弱的性格?

真没多少委屈,只是小时候父母比较漠视我而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开始只是一个小雪球,以后也会越滚越大。

再说两个例子。

我另一个朋友,是我的同行,就叫他丁大师吧,认识有十年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也是非常独特的。因为我们之前是互相通过作品认识的——我喜欢他的作品,他也喜欢我的。

我一直觉得漫画作者或者说创作者的友谊很容易建立,因为只要看看作品,这个人之前几十年都在做什么想什么就全都知道了,可以省略很多世俗的寒暄。

有一年我应邀去他家乡玩,在烟台,直接住丁大师家里——烟台房子便宜,他有个自己的小复式。

这几天也是四处逛四处吃,很愉快,他还特意带我去他父母家吃了一次饭,并对他妈妈说,这位就是我常提起的ic老师。

第三天,丁大师叫了另一个朋友来一起玩桌游,他们都很喜欢玩桌游。

我们在宽敞的客厅,游戏在愉快地进行中,第一局我输了,丁大师说换一个吧,家里还有很多桌游,说著就要起身去里屋取新桌游。

我说,再玩一盘吧?丁大师看了我一眼,又看了另一位朋友一眼。

当另一个朋友和丁大师目光相对时,我心里就涌起一个感觉——他们俩要把我扔在客厅,一起去里屋玩新游戏。

我的需求有人肯听吗?谁会在乎我的想法呢?

然后丁大师就坐下说,好,再来一盘!

理智地想,我这种念头真的很荒唐,我也能感到它很荒唐,以至于表面上别人不会感觉到我有什么心理活动——它会被我直接否定。

它一定要出现一下。

理智地想,非常欣赏我的老朋友,再三邀请我去他家乡玩,我到了之后直接请进家里,全天陪著我玩、聊天、一起画画,还在父母和朋友面前多次提到我,这么好的朋友,可能无端地把我晒在那吗?绝对不可能。

但那个想法就是要出现一下。

第三个例子。

我和另一个朋友合作漫画,我们认识也有十年了,他就是孙渣老师。

不过相识的前几年一直没有合作机会,那时候大家都是小弱弱,孙渣老师比我们混得好多了,至少连载机会很多。

那时候大家微博粉丝都是一二百,孙渣老师战斗力4万,我们画个什么破玩意儿都会找他帮转,他也很乐意帮转。

有时候去同人展,渣总在那卖书,看到我们来了,也会塞两本给我们——其实大家关系很好。

但我心里总觉得:人家愿意理我吗?我是不是很碍事?

后来14年底,渣总找我说,想接一个长篇连载,但是量比较大,问我能不能帮他做描线。

我说行,就没把这事当回事。

半年后他又来了,说已经全部谈好,可以开始做了,我这才知道他不是随便说说。

往后的三年我们一直都在画这个漫画,就是《无敌勇者王》(民工勇者)。

每个月至少也有200格左右的量,还有大量的广告分镜的活,渣总也会丢给我做,以至于很多15年以后粉上孙渣老师的读者都以为我的画风就是他的画风了。

我们平时除了工作不怎么说话,也不在一个群里,但偶尔我心情受阻,情绪不好,他会鼓励我,过年时也会发个几千元的红包,号称年终奖。

就是这样的合作关系,我从开始做的第一天,直到三年后的2018年年中,只要超过3天渣总没联系我,我就会觉得他不用我了,找别人合作了,而且不会通知我。

这期间经历过无数次被他肯定画得不错,以及多次感谢我帮了他大忙,都无济于事,只要3天没联系,就会那么想。

「我可能做得并不好,人家可能已经找到更好的了,而且没必要告诉我这件事,直接就走人了,反正也是朋友合作,也没个合同啥的。」

当然同样地,这样的想法从理性上讲很荒唐,我会假装什么都没有,大家继续合作。

随便说了三个例子,如果您觉得它们够小够琐碎的话,那就说明在更大更重要的事情上,我其实一直在经历这些恶劣的心境。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认为自己很卑微,不值一提,不配被人在乎,不配和人有亲密关系,即使有也都是硬撑著的,我内心其实非常虚。

就是这个东西给我的学生生涯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无穷的麻烦,错过了无数的机会、无数的关系,而且直到近年才被我意识到,并开始尝试改变。

遇到该争取利益的时候、该进取的时候,我就会缩,觉得自己不配,机会让给别人。这也是近些年通过回忆分析出来的,当事时我并没有具体的心理活动,只是不知不觉地滑下去,错过各种各样的人和机会。

所以你看,我一把年纪了,女朋友都找不到,亲密关系中,人会把原生家庭习得的「生存本能」都暴露出来。我和父母一样,对另一半也很好,会关心她生活得好不好,但其实内心对对方相当漠视。

组成了一个家庭,遇到需要顶住的时候,我往往也顶不住。认为自己不重要,低自尊,就不会为自己而战,进而也不会为家庭而战。

我不能为我们的家庭争取利益,也把自己不当回事,那么其实很在乎我的另一半一定会非常失望:「我那么在乎你,你却一点都不在乎自己,搞得我好像很蠢。」最后就是分开。

要说因此衍生出来的其它破玩意儿就更多了,比如走在路上谁咳嗽一声,我第一反应就是对我有意见;谁突然笑一下,我就得看看是不是在笑我。同样地,我表面上还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我总是本能地在遇到的所有人面前强装懂事,这个「懂事」不是说「讨好别人」,而是要让对方觉得我「什么都懂,跟我交流没有障碍」,不给别人嫌弃我的机会。遇到警察、保安、穿制服的人,就要表现得很明白事,不给对方添麻烦(其实谁爱管你啊)。

活得很累。

您可能会问,这都是不陪孩子玩搞出来的?我不敢说全部,也有非常强的相关,甚至导致我对养育后代都产生了恐惧心理——人生如此艰难,如果不能保证后代身心健康地长大,真不敢带他来这个世界。

最后分享一个我之前的回答,也是说我和家里人关系的,说得比较详细。

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

www.zhihu.com图标

希望题主多陪陪自己的孩子,孩子是一张白纸,7岁之前父母以行动教给他的能力、塑成的性格,会伴他一生,与君共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