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考,我们可以概括如下:

  一、太平天国后期的军队编制变化频繁。一般说来,军营编制、五行数字编制和队营编制,是顺次递变的三种基本编制。实行军营编制和五行数字编制的各军番号是统一编排的,队营编制则诸殿自成系统,颇有差别。旗队编制可以视为队营编制的变种。到了太平天国晚期,部队番号以各级统领官的爵衔命名,根本没有什么正规的编制了。

  二、太平天国后期的军队编制极不统一。如1862年7月在皖南战场的三支部队,童容海部是队营编制,马桂功部是五行数字编制,杨辅清部是旗队编制,五花八门,同时并存。这跟前期「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李秀成自述》。),不可同日而语。

  三、军中官的官级越来越高,爵赏越来越滥,官多兵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是在下者「动以升迁为荣,几若一岁九迁而犹缓,一月三迁而犹不足」(《干王洪仁玕立法制喧谕》。),在上者投其所好,天王想借以分诸王之权,将领竞以奖功来笼络部下的结果。

  四、某些高级将领还私自设立官爵衔号以饵部属,如侍王李世贤部的中爵、丞爵,辅王杨辅清部的监尉、武尉、骁勇校尉等官职和猛勇、威勇指挥,威猛、威勇、威武车骑将军等衔号,都是天朝定制所没有的。这种「私与官职」的情况,破坏了太平天国制度的统一。

  五、增加军数,军称天军,犹如广封诸王,滥施爵赏,是削减统辖军务诸王权柄,防止尾大不掉的一些措施。但是终究未能集权中央,改变事权不一的局面。相反地,却使人心更加涣散,指挥系统失灵,削弱了太平军的战斗力,加深了太平天国的危机。


第一个原因政治目标不明确,没有团结大多数。

太平天国的首要目标到底是什么?是以民族矛盾推翻满清统治么?还是以农民起义推翻封建制度?还是以反抗外来侵略的姿态争取民族独立?上述三个敌人,谁才是首要目标,谁是次要目标?必要时可以和谁联合?这个问题太平天国没有明确的答案。

因为没有明确的答案,所以「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一直模糊不清。往往把所有的人都推向了敌对方向。「杀清妖」,所以所有满蒙力量都不可能被团结;因为「拜上帝教」,所以汉族儒教阶层和士绅阶层也无法被团结;面对列强在宗教、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都持强硬态度,既无法争取某一个列强支持,也无法争取对方不干涉。

此外,太平军并没有提出任何区别于满清的、更吸引有识之士的制度,「天国」这个目标,充满了邪教的意味,让有识之士敬而远之。而且定都天京之后,诸王的行为,完全不像是反封建的斗士,他们似乎本身就是封建的一部分。晚期《天朝田亩制度》,如果实施的话,说不定还能争取一部分农民,可惜已经晚了。

所以满蒙将太平天国视为天然敌人;汉族左宗棠,以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以及其他任何地方实力派都不可能相应太平军的号召;英法等列强组织「洋枪队」对抗太平军。

太平军的朋友,只有「捻军」还有一定力量,还能给太平军以战略上的支持。

太平军的体制内,没有给新晋人员留下位置;无论是早期的东南西北翼王体制,还是中期的燕王,晚期的英王和忠王、干王,基本都是广西老弟兄或者洪家人,没有见到非广西的核心人员。一来说明太平军根本不信任非广西人的老弟兄,没有给他们留出位置,二来也说明太平军根本吸引不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

第二,天京事变。

如果没有天京事变,哪怕北伐失败,划江而治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天京事变将这种可能彻底打消了,内乱导致大批精锐部队和中层军官被杀,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死亡。太平天国为未来编制的美梦几乎幻灭,再也难以吸引到新的力量。

在军事上,划江而治,必须确保南京和武汉两个节点都不能丢,才有可能让长江成为南北分割的天堑。要是在保险一点,还需要徐州、扬州、襄樊等外围支撑点才能确保安全。

但是石达开的出走,让武汉沦陷,虽然石达开转战于外围的闽、浙、赣等省,牵制大量清军,缓解了天京、安徽两地的军事压力,但是武汉的沦陷,让长江防线崩溃,南北分治再也不可能。

所以我认为石达开哪怕再闽浙赣等省取得胜利,也是战术上的胜利、战略上的失败。

反之,如果武汉不失,哪怕闽浙赣一时半会拿不下来,只要把清军主力阻挡在长江以北,然后再徐徐南征,也有维持半壁江山的可能。

长江防线崩溃后,太平军就是困兽之斗,陈玉成、李秀成再能打,再东征西讨,也不过是为南京拓展了一下生存空间而已,于大局无补,以一隅抵抗全国,灭亡是早晚的事情。


太平天国从来没有横扫清朝半壁江山,过度夸张太平天国前期的军事成就毫无疑问是对太平天国战争史狗屁不通的人,从湖南冲出攻克武汉,太平军有著将近十万的战士,四五十万的非战斗人员,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也不敢对就在城下仅率领四万的清军主力的向荣发起决战,从而形成了十万大军被四万清军包围的奇观,太平天国从来没有在战略力量上压倒清朝,相反,是大清一直以优势资源和战略力量碾压太平天国。


简洁明了:

1、外部:

(1) 清朝气数未尽

(2) 汉族地主阶级不支持:a、地主阶级对于流寇的天然抵制.b、文化与组织形式的严重冲突,近乎颠覆中国传统社会的认知,与近千年来的民间社会的基层组织架构的撕裂.

(3) 列强的不支持

(4) 清廷的战略、策略的得当.

2、内部:

(1) 一个邪教组织

(2) 旧式的农民起义

(3) 颠覆三观的文化认同

(4) 严重内讧

(5) 发展战略的失误

(6) 内部结构的不稳定(组织结构,组成机构)

(7) 人员成分复杂

(8) 没有一个持久的经济支撑

(9) 神经错乱式的外交关系(对列强)


西方列强已经不满足于幕后支持,而是直接下场,组织洋枪队撸胳膊网袖子干了,你觉得一个农民军能撑多久?

太平天国作为人民英雄的一部分,被西方主子和他们的中国走狗们联合绞杀,虽败犹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