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就是以满足检验标准的为目的教育理念,其关注的更多的是标准,而不是产品。就像三鹿奶粉,你要检验氮含量,加奶的成本太高,我就加三聚氰胺,至于奶粉本身的质量,不是主要的关注点。

所以应试教育的核心不是试,而是应。应试教育的根源不是考试,而是看待考试的态度。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手段,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为了检验产品的质量,量化的质量标准不可或缺一样。一个片面的质量标准,可能带来「合格」的劣质产品,一套偏颇的考试机制,也会带出一批低能的优等生。改善评价标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质量,但并不能从本质上杜绝应试教育。当以「素质」作为评价标准时,也会自然的催生出针对「素质」标准的应试手段,乐器热、奥数热,都是这种表现的典型例子。这是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物,不是一两个政策所能改变的。要改变现在的教育乱像,需要改变的不仅是施教者,更是受教者。施教者的教育理念只能起到引导作用,受教者的价值观才起决定作用。当前的社会,更多的人把学习当成一种投资,那么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就成了最核心的追求,而应试教育,就是达成这种目标的捷径。要改变社会的普遍价值观,需要整个社会的进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而社会问题的基础是经济问题。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生活得到良好的保障,大部分人有了安全感,不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强烈的焦虑时,人们的关注点才会从知识的衍生价值回归到知识本身,这时候应试教育自然就没了市场。我们现在困扰的教育难题,其实就是我们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一种特征。可以看到,现在真正重视素质教育的,基本是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少数家庭。而大部分人呼吁的素质教育,其本质,只是想改变「试」的方法,而并没有改变「应」的心理。至于所谓西方教育的先进经验,在我看来,不是他们做得好,只是他们富得早。


其实应试教育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应试教育所衍生出的产业。

其实,每个国家或多或少总会有考试的;而且事实是越发达的国家考试等教育评价体系越完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中考和高考,怎么决定谁能获得入学资格呢?难道靠抽签,这虽然很公平但不合理。或是综合评价,这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主观性强,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综合评价,需要尝试和探索。也就是说,综合评价是个好方法,但现在还做不到。所以正如现在的评价体系,是一个从考试到综合评价过渡的方案。

那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你说这套方案好不好?答案肯定是有更好的,但它是比较适合的。

用考试来评价一个人,总归比自我或他人介绍要客观。但是,问题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仍然注重教以科学之精神,自由之意识与思考之习惯呢?当教学理念从育人到授人以考试之方法时,应试教育的衍生产物出现了,其弊利显然。

那么,当从教学理念转变发展出新的教学产业,以致社会对教育的价值观念转变时,问题就出现了。如果说综合评价只是时日尚未成熟,所以我们采取应试,那么我们的评价体系总归是进步的。这时候虽然教学理念有应试教育的色彩,但本质上还是以人为本,只要评价体系进步,教学理念也会随之进步。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他们发现应试教育也可以发展成商业。他们以各类补习机构赚钱,在社会上鼓吹考试对人的意义,鼓吹竞争意识,然后再发展壮大。民众从赞同「读书改变命运」到「读书使你飞黄腾达」,从此大多数人读书不为「真理、自由、服务」,而为竞争、权力、财富。当人们不在尊敬做学术的人,而向往读书而过得好的人,社会对教育的价值取向也随之转变。试想,这时我们要改进评价体系,有多少商人不同意,有多少补习机构不同意。为什么?这是行业命脉所在啊。甚至,有家长也不同意,因为新的评价体系不利于自己付出多年培养的孩子,断了自己孩子的前途。这利害,远远比用考试评价一个人来的凶残。

在一个人均月入不足万元的城市,高考填报一次志愿动辄上万。甚至有补习机构,请来「北京名师」,一次800元,200多个人一个班来上次课。当应试模式使老师家长失去理智,严重影响学生正常发展时,这样的教育不要也罢。

举个例子,大多数情况下,家长老师视高中谈恋爱为早恋,不视大学谈恋爱为早恋。是什么让一个孩子高考后一下长大?其实孩子并未长大,而高中谈恋爱也非早恋。只不过因为高中谈恋爱可能会影响成绩罢了。但是,抛开成绩,学会怎么爱一个人,怎么处理感情,怎么平衡感情与学业,这本身不算一门学业吗?

有人说,这算什么,还不是为了你好?对,你的初衷是好的,为了孩子今后可以过上好的日子。但我想说两点:一是人的本质是自由,凡自由者,非懒散之徒,亦非无志之士。凡能把握自己的人生谓之自由。如果一个人不是自由的,却过的很好,何异于富贵人家所养之宠物?二是如果你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而生活优裕,或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生活拮据,就认为生活的幸福源于成绩之优越或生活之拮据因为成绩不理想,这何异于坐井观天。就算身边有许多相似的例子,也要考虑时代和其他因素。

只要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攀比,在于完善自己,在于思考,在于进步,在于长见识...就能真正地学到东西。只有自由独立,才能真正思考,从而获得新生。


应试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但它一定是「最不坏」的教育。


作为一个在中国语境下反对应试教育反对很多年的人 我想说

如果评价很多「应试教育」需要知道什么是「应试教育」

一般来说我门在说应试教育时可以会指以下三种教育

一 以考试作为谁进入大学的主要或者唯一标准的教育

二 教育中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要甚至唯一目标教育

三 中国应试教育中出现的独特的傻逼情况的教育

这三点有很大区别的,对像我一样的很大一部分反对应试教育的人来说:

并不反对一,(也许每个人对考试的模式,考试是否应该是唯一的模式有不同意见)

反对二,但能够接受一定程度的二是不可避免的,认为也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考试内容,考试模式,校园生活等等等等)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二的情况

强烈反对三 认为无论有什么借口 三都是不应该存在的,即使「技术手段」不能解决,也应该用「强制手段」(行政干预,学生不服从,全社会的口诛笔伐等等) 解决

而知乎上一些力挺应试教育的人则是把所有反对应试教育的人说成反对一,好像反对应试教育就是反对考试决定谁上大学似的。 然后否认能通过「技术手段」限制二,然后得出既然二限制不了,所以三就是无法避免的结论。所以即使三很傻逼为了一的存在三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个人认为完全不应试也就是没有一的教育再现在社会是不存在的,为三那种应试教育说话的都是需要被消灭的。而一个教育二的程度则决定决定一个教育的好坏。

同样考试成绩决定谁上大学,但A地区学生通过这个教育提高了逻辑思维,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外语能力,找到了语文之美,增强了体质,找到了人生的规划,并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B地区的学生通过这个教育不但没有提高上面的能力,反倒对彻底对学习失去动力,倒是提高了逆来顺受的能力,且对社会产生极大不满。 所以A地区的教育比B地区好很多。

但有意思的是,我们先是把A式教育归为素质教育,然后再把反对B式教育归为反对应试教育,反对考试。 最后就出现了用考试的合理性去支持B式教育,并且开始大肆污名化反对B式教育(中文语境下的反对应试教育)的人......

所以说,有人要随便问我一句你觉得应试教育怎么样,我肯定回答 傻逼。 但要好好说这个问题,那就要好好定义一下什么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不可怕,可怕的是绝对的权力引发绝对的腐败。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对于有钱有关系的人来说,分数低,不影响人家上大学,上好大学,还能轻松把分数线够的寒门子弟挤下去。

现在说应试教育好坏,没有用。关键是,公平公正如何保证。一张考卷承载不了这么大的责任


个人理解身在其中得时候不要评价。从胸逃脱或者有一定能力掌控的时候,再去评价。


虽然令人疲惫 但是不得不说 这是最公平最有效最能识别综合人才的最直接便利有效的方式


最标准,最能筛选大量人才,最公平,最有素质,最能保证人高质量成长的教育方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