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些关于mRNA疫苗的介绍,感觉其机制类似病毒感染进而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抗体。考虑到mRNA本身不稳定,在疫苗的生产和存储过程中或者在人体内,有没有可能发生mRNA变异,进而产生出一种新的病毒呢?


病毒并不单纯的是一个RNA片段,他还有对应的蛋白外壳,甚至某些病毒还有自带的酶。病毒的基因信息里边是完整的包含著这些蛋白的遗传信息的。

而我们用的mRNA疫苗只是会产生一个单纯的抗原带白,那么按著正常的理解,得突变到什么程度能突变出一个完整的病毒的构建?

打个比方,我给你一句「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然后你要靠著这一句突变出整首琵琶行来。


没可能。

网上很多人甚至将其带入转基因的坑,简直无法直视。


不会的,新冠是包膜病毒,除了核酸RNA,还有包膜。

它的核酸不具备独立产生病毒的能力。何况mRNA疫苗还只是截取了其中一段rna来做的。

如果人类的技术能突破这个限制,让mRNA疫苗的那段核酸就直接有了独立产生完整病毒的能力。

说真的,我除了担心疯子胡乱应用这个技术,对mRNA疫苗本身反而不担心了。

说明人类的技术不仅非常成熟了,还进入了创造生命的领域。

对新东西的警惕,不能瞎警惕,也不能胡乱安东西上去。


概率学问题,mRNA由DNA转录,表达出某种蛋白,接触样本足够大,总会产生嵌合重组。

五个问题:

第一,假设这些mRNA 不被反转录,它们在人体细胞内的寿命如何? 平均多长时间,合成多少个病毒蛋白质后会降解.

第二,这些病毒蛋白的合成是否会导致宿主细胞因过度工作凋亡?如果有,有多大概率?

第三,这些含 mRNA的质粒在注射进人体后,倾向于和哪类细胞融合?有没有特异性?是否会进入和伤害无可替代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造血细胞和生殖细胞?

第四,接受这种质粒的人体细胞产生的病毒蛋白质有多少比例被释放出细胞游离于体液中,有多少附著于细胞膜上,有多少停留在细胞质中?

第五,生产这种蛋白的人体细胞有多大概率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直接攻击,人体免疫系统是否有机制可能将这种蛋白质识别为无需攻击的自体蛋白?

突变不出整篇的琵琶行,但可能产生,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


1、疫苗并不是完全的新冠病毒,而是其中刺激产生抗体作用的抗原部分。不需要等同于新冠病毒。

2、如果说是辉瑞新冠疫苗,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路线,远期效果并不知道。


大概是把mRNA当成了RNA,搞清楚RNA和mRNA的区别就不会这样提问。


这正是我想回答的问题。

极大概率会的,说不会的人是因为没有认清到病毒的代谢机制,和RNA相关,无论是病毒的哪种核酸,其产生一系列的代谢产物,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

人体的免疫代谢机制是一个很特别的分子体系,针对RNA核酸的作用会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但很遗憾,人们似乎已经忘了免疫系统是一些分子的相互作用,而浮于这种概念表面。

新冠肺炎病毒核酸产生的代谢产物一开始是可以被人体的代谢系统反应的,也就是免疫系统激活,形成代谢通路,但是这种代谢通路被形成后会使病毒和肢体之间得到物质交换,在一段时间内病毒是不适应的。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是久而久之,当病毒适应后,却成了有利于病毒更加适应的物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极易造成病毒的变异。

而灭活疫苗相反,灭活疫苗的各种分子进入肢体后都可以产生自己的代谢通路,但是,灭活疫苗由于工业处理造成其分子和病毒本身存在广泛的不同点,造成肢体的分子代谢通路和病毒需要的通路治疗存在广泛的不同,其代谢产物是病毒难以适应的,且每一剂疫苗的灭活后分子是存在不同的,病毒适应性降低,或者说需要适应的时间很长,且无法在病毒的体系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中发生变异。这就是灭活疫苗的优势。

RNA疫苗,短时间有效,长时间必然造成病毒变异,西方不仅在养蛊,还在往里面加佐料,而自己却不知道,西方世界正在做一个空前绝后的样本量极大的人体实验。

勇气啊!!


毕竟只转了一段结构基因进去,对于整个病毒基因组来讲还缺那么多序列,怎么就会重组出新的病毒?293细胞稳定转染了腺病毒E1基因,这么多年也没听说全世界哪个实验室不外转质粒的情况下293细胞会产生腺病毒。另外RNA这东西在体外有多容易降解凡是做过实验的都知道,在体内表达后也会很快被降解。

整合事件的发生应该也是微乎其微(当然或许也有例外),即使整合了本身mRNA上游不带启动元件个人推测也很难启动的了,而且人类的一生中也是会无数次的被病毒感染,也就相当于转导了很多次病毒基因,然而大部分都只是瞬时表达的。

如果按照大众转基因的想法,那我们在实验室每天包装慢病毒(HIV改造的),腺病毒(有可能重组出野生复制型)是不是早就突变得泛滥成灾,我们这些做实验的生物狗是不是都被感染成了转基因人?

知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一大堆生物外行胡说八道。毕竟生物狗,谁都能来踩一脚。


不会,致病性的部分已经去除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