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华北平原,淮河流域,大平原,亩产千斤的良田区,这几年大规模占地建工厂,建园区,建城市,我想我们那个地方的粮食产量报上去是不会减少的,但是现状时亩产量没有提升,面积大大减少,不得不让我怀疑中国的粮食的真实产量


世界粮荒之下:如何重塑中国的农业经济体系

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粮食浪费,中国的粮食够不够吃的问题

为此我专门国内外的各种文章、研究、报告等等。以下是我所总结和提炼出来的一下看法

粮食够吃不够吃?这是问题的结果,而产生粮食安全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个中国农业是不是安全。农业是一个更大的体系,如果这个体系安全了,它的结果是粮食最后的产出,达到我们的要求和标准。

粮食安全的本质是中国的农业体系,或者叫农业经济是不是安全?怎么来看这问题?如果我们要分析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安全,首先要回归到一个基本的认知,这个基本认知就是中国是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就是中国以较少的耕地养活较多的人口,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并且是一个长期的不变的趋势,所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中国过去5000年和未来5000年永远不能发生动摇的一个基本的国策。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很简单,我们能够依靠能够依赖全球的粮食市场来养活中国人口吗?结论只有三个,不能靠、不敢靠也靠不住。

我们知道,中国在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时期,曾经出现过一场粮食战争。这就是著名的「管仲三策兴齐」。管仲给齐国提了三条重要的国家战略,通过三次粮食战争,收复了鲁国和玳国。采取方法就是通过贸易的巨额利润诱惑敌国,放弃农业生产,当这个过程积累到尾大不掉的时候,再突然切断贸易,制造对手的粮荒,从而一举拿下对手。

除此之外,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数千年的战争、瘟疫和饥荒,所以中国人总结出一个基本结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以说这种认知已经成了中国文明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任何西方的经济学理论,都无法撼动中国人对粮食安全的这种超级执著。因为这是中国人五千年的经验和实践得来的经验,它是超越理性的。

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情况也一样,特朗普能够随随便便就能出台限制中美之间的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的政策,断供粮食难道是一件非常不可想像的事情吗?

所以,正是因为特朗普所采取的种种行为,更加让中国意识到,如果断供粮这个问题和断供晶元的问题相比较而言,断晶元还是个小问题。顶多我不用这么先进的手机,或者我有其他国家手机替代,但不会影响我正常生活。

可如果你要给我断粮,那这个问题的后果,我想每个中国人都非常非常清楚。这是一个釜底抽薪,让这个国家陷入大动乱的一个手段。

特别是我们根本就不能指望国际粮食市场,因为在国际上的粮食贸易基本上垄断在四大国际粮商手上,而四大国际粮商,有三家都是美国企业。

你指望这三家粮商能够到时候是配合中国,还是服从美国政府的这种禁令?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现在发生的种种中美之间的对抗,我们完全可以延伸联想到粮食领域。

假如出现这个情况,那么中国将会陷入非常严重的打击,远比晶元远比华为这个问题重要一万倍。

也正是由于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这种挑战,使中国现在不得不关注粮食安全问题。

「谁控制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基辛格

美国现在每年给予的粮食补贴,在2019年高达280亿美元,主要目的就是用低粮价向全世界市场倾销,击垮各国本土的农业。这不就是现代版的管仲三策吗?

不管他有没有这种主观的战略想法,或者是不是在做执行,但这个效果是同样的效果,只要统治精英反应过来是完全可以把粮食当武器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保证粮食安全,包括背后保证中国农业安全应该是5000年都不能动摇的根本大计。

那么中国现在的粮食安全的现状到底怎么样?

我们从国家统计局得到的数据来看,虽然说中国的粮食安全没有近忧,但有远虑。

中国2019年,粮食生产的总量是6.6亿吨,在这个粮食总量中,主粮大米小麦玉米三种。基本上中国都是能够以很高比例能够自给自足。

进口依存度也就是2%~3%,从这个角度来考量,粮食安全不成问题的结论是正确的。

但中国每年还需要进口粮食达到1亿吨,如说主要进口的大豆、高粱、大麦,这都是饲料作物,当然还有大量的食用油,这些东西我们是要严重依赖进口的。

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饲料粮食安全算不是算不算一个粮食安全问题?算不算农业安全的一个问题?至少这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知道中国现在口粮虽然够,但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肉蛋奶的摄入量越来越大,而且这是一个长期趋势,我们最近这二三十年来才刚刚开始吃肉,未来几十年这个量可能还会持续增加。

有些人认为只要中国的口粮足够了,那就不用担心了,其实在我看起来这个观点恐怕不够不够扎实。

因为中国人现在可能更看重的是餐桌上的肉蛋奶,无肉不欢哪,没有肉没有蛋没有奶,这个饭吃起来还有什么意思?你不能指望中国人像清朝人那样吃点干饭弄点咸菜,他就会满足。

社会不满的最大的这种冲击力,恐怕不是源于口粮不够,而是源于猪肉价格涨得太快或者奶吃不起了,这恐怕会更严重的影响社会安定,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中国的猪肉价格上涨,经常去看这个肉价,你会看到一个越来越吓人的数字。

应该说我们已经看到了饲料的严重依赖,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你肉吃不起了,越吃越贵,所以这些问题它的重要性跟口粮的重要性没有什么差别,或者说某种意义上比口粮更能够刺激中国人现在敏感的神经。

我们现在胃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已经更加适应于这个肉蛋奶这样的消费了。所以口粮的重要性和饲料粮的重要性至少应该相提并论。如果说你饲料粮要进口1亿吨,说明粮食仍然不安全。

以上说的是短期的问题

更大的问题出在长期中国农业的隐忧,就是短期来看似乎问题不大,但是长期来看我觉得问题很大。

当然我也提出了这个一系列的这个观察的指标。

一、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连续几十年在持续流失。

二、农业人口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

三、石油农业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摧毁土地肥力,就是你使得这个土地的长期的可利用价值,如果离开了化肥就难以维继。

我们都知道黑东北有大量的黑土地,它以前的有机质是非常高的,但是几十年下来,现在黑土地中间的天然有机制已经下降了一半,这也就才二三十年吧。如果以这个速度下降,黑土地上也必须使用大量的化肥,否则就种不出这么高产的粮食,东北还是属于中国粮食生产条件非常非常优良的地区。

四、种粮不挣钱。

中国绝大多数的粮食企业都是处于亏损状态的。他真正的盈利点在哪呢?实际上是依靠国家储备粮,以获得政府的补贴。也就是说他的利润主要来源不是粮食生产,粮食生产仍然是全面亏本,真正赚钱是靠国家给他的储备粮的补贴。

五、农田水利。

水利问题极端重要,农业没有水利它就没法发展,中国的农田水利常年失修,甚至还在吃大跃进时期的老本,这是一个巨大的短板。

六、农业技术长期投入不足,农产品的结构也非常不合理。

七、中国的粮食从农田走向餐桌,全过程中间浪费极其严重,仓储,加工,运输,消费各个环节都存在了大量的浪费。

八、外资带来的种子安全的问题、化肥的问题,加工的产业链被外资所控制垄断等等问题。

我们可以列出一大堆三农问题,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分析这个事,因为你一听头绪太多,中国农业这么多问题,那什么问题才是核心的问题,才是牛鼻子性的问题,我们怎能怎么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

这就需要结合历史,结合国际上发展的一些共同的趋势性的东西,才能做一个全面的透彻的一个研究和分析。

当然我不是农业方面的专家,对于农业经济也没有特别深入的研究,所以我在这里只能谈到我所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查阅的一些资料,所做的一些初步研究。对中国的农业经济形成一种粗略的概括性的一种认识和理解。

我知道很多朋友是出身于农村,如果我所提到的很多东西,不符合大家过去的生活经验的话,请大家一定要提出来,因为毛主席曾经说「没有研究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在这里,我只能斗胆的提出我对农业的一些基本看法。

我觉得中国现在的粮食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是农业安全问题,而农业安全归根到底,是要重塑中国的农业经济体系才能够得到确保。

这也是中国内循环启动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内循环靠什么,靠内部消费。不要忘了,中国还有一半的人口是住在农村。就是中国的城市人口的消费,加上农村人口的消费,加在一起构成一个国内大市场。

我们现在不能只依靠城市这个大市场,农村大市场起不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农民他们的收入太低,怎么破解这个问题,这其实是我想真正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来看一下中国农业经济的现状,我看了很多研究,国内有专门研究三农的专家,我分析了很多人的观点。国际上也有专门分析中国农农业经济的很多观点。

其实我是对这些观点进行了提炼、分析和总结,我认为大家所说的共性问题就是,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

在这里我概括成两句话。

1、小农经济模式是中国农业经济最深厚、最持久、最具特色的基本国情。

2、而且小农经济模式可能会长期存,在这是一个无可动摇的事实。

就是短期之内你用任何办法都改变不了,它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基本国情。

认识到这一点,其实是我们重塑中国农业经济体系的一个前提条件。

因为我觉得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专家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在他们脑子里面,小农经济模式是一种落后的、不可救药的、必然被淘汰的生产模式,它早晚会被取代,而我们真正要学习的目标或者心目中想像的现代化农业,应该是美国的大农场。

在我看来没有比这种思想更有毒害性,而且你真的贯彻贯彻执行的话,会毁了中国的农业。

我们必须要把这个问题上升到战略高度,要把道理说清楚,要把中国农业的基本国情和长期不变的基本情况要分析明白,否则的话真要朝那条路上发展,那恐怕真是万劫不复了。

什么是小农经济模式。

在国外有一些专家提出了提出了一系列分法,有一些观点我觉得是可取的。

如美国的经济学家弗农·拉坦,他所提出的一种农村经济模式的划分方式比较可取。他认为所谓的农业发展模式,最重要的是由这个国家的土地劳动力和工业水平做决定,所以他把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模式,从历史从现实的基础之上进行划分。

如果一个国家的农业劳动力能够拥有耕地的面积在450亩以上,这种国家它就必然选择机械化农业的道路,因为对他来说规模效益最明显,产出生产效率最高,产出最大。一个农业劳动力所拥有的土地在450亩以上的,叫机械型农业发展模式,

如果一个农村劳动力所拥有的土地在45~450亩之间,这样的国家走的是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复合发展型。什么叫生物技术?它指的是主要利用土壤、肥料,两种农家的天然的东西进行改进,再配合机械化技术相融合发展,这个叫复合型发展型。

还有,当每个劳动力所拥有的土地在45亩以下的国家,它必然走的是土壤、肥料两种改良的道路,较少的能够利用机械化大生产。

他提出的三大划分方式,主要是根据劳动力所拥有的耕地的面积来做了划分,从这种划分可以大概分类出,全世界三种农业发展模式。

第1种模式,新大陆殖民模式。

第2种模式,欧洲旧大陆模式。

第3种模式,亚洲原住民模式。

从三种模式的分法和它的基本特征,我们就能看出来它的农业道路为什么会不一样。

第1种模式,新大陆殖民模式。

主要指的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西兰,还有巴西。在这些国家里,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整个农业体系,大概分成几个部分:第1个部分是粮食的生产者,第2部分是粮食的组织者(粮食生产的组织者或者叫大型农业公司),第3部分是负责农业物流的体系,第4部分是负责农业交易农产品交易的部门。

美国第1线粮食生产者,当然是美国的农场,平均的户均拥有的土地达到2800亩。2800亩地意味著这是中国户均土地面积100倍以上,2800亩在美国农户中间,其实是还算普通的,真正最大的10%的超大型农场,平均每个农场呢拥有的耕地面积都上万亩。真的就是超级大的这种大型农场,占了美国总的农业生产量的70%以上,可以想像美国的农业生产主要是靠这10%超大型农场来完成。

且这些农场非常重视资本和企业化管理的一种组织模式,就是公司化、重资本化、企业化的一种管理模式,这是美国生产者的基本特征,显然跟中国是完全不同的。

第2,大型农业公司。这些大型农业公司分成两类,一类主要搞横向一体化,一类主要搞纵向一体化的,也有是既有横向又有纵向一体化的农业公司。

什么叫纵向一体化,就是粮食从土地中收上来到加工生产,到包装,到冷藏,到物流仓储一直到配进商场,再到老百姓餐桌这个全过程,从头到尾进行产业链进行集中整合的,这叫纵向一体化。

那什么叫横向一体化?所谓横向一体化,就是对接美国成千上万个家庭农场的公司。比如说我是负责加工,你们把粮食都卖给我,我来给你们进行精加工,然后我来进行包装,我来进行推销、运输给负责纵向方面的公司,你们就收钱就行了,别的什么都不用操心了。它是横向整合全国所有农场的农业公司。

当然更厉害的,就是横向、纵向一起玩。这种大型的农业集团不仅面向全国的农场,甚至面向全世界的农场,同时我还有纵向加工能力,把全世界的的这个巩固生产都集中在一起,我来进行统一进行加工,统一包装,统一进行处理,统一进行储藏和运输,然后统一进行配送和销售。这就是美国三大粮食集团或者叫世界四大粮食集团,他们干的事。

大型的农业集团,从各个国家农民的家门口收购粮食,再送到任何一个国家的消费者的餐桌上都由他来包办。这四家粮食集团,控制了粮食贸易80%以上的份额,所以你如果想在世界市场上让买粮食,你首先得看这四家同意还是不同意,如果不同意你根本就买不到粮食,这就是基本现实。

当然这个就是我们看到的横向纵向整合的,美国的大型农业产业集团,这帮人属于跨国经营的大型粮食集团,属于商业帝国派,拥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拥有强大的金融运作能力,还有横向和纵向的全球的农业的整合能力,所以这叫商业帝国。

除了这两类之外,第3类就是农业物流体系,这个体系里形成了一系列的公司。

有些农场中小型农场,它不一定会被那种横向和纵向的大型农业产业集团全部囊括,但它也需要加工,也需要物流服务,也需要上市,也需要推广包装,储藏运输等等。他们就需要农业物流的这套体系来负责打理,从其他的中小农场收购来粮食,从包装加工储藏运输地到销销售配送,他都帮你做。

这些公司能够做到快速、高效和全程无间断、全覆盖的冷链系统。他的冷链系统必须要覆盖全国主要的城市和乡村。

如屠宰生猪,从杀他们一刀开始一直到上老百姓的餐桌,全过程必须要符合高标准的冷链要求,你必须要在冷冻多少度以下全程不能够有脱节。

因为脱节就可能带来污染带来其他的危害,这一套体系是相当强大的。我们说美国农业发达,他的确是个农业发达国家,究其原因就是他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物流体系、高度发达的无空隙覆盖的这种冷链系统,还有相当发达的交通体系和信息体系。这一切构成了他强大的这个农业物流。

除了这三个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美国整个农业体系中处在所有产业链的顶端的是金融。

农业金融系统。农产品交易所,比如说芝加哥交易所,还有这个像现在被芝加哥交易所合并在一起的CME集团,美国很多有关农产品金融的期货都在CME集团的控制之下。

这个CME集团包括芝加哥交易所,以前是专门做农产品的。1848年就已经有了,主要最早做大麦、小麦这种期货,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全方位覆盖,不光是粮食,什么金融期货,什么金融衍生品都做。

这种金融期货对于农业来说其实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农产品最大的风险是天灾,农民种了小麦、种了玉米、种了蔬菜瓜果,我不知道几个月之后会不会有飓(台)风,会不会有冰雹,会不会有突然的降温,到时候我的农产品很可能是颗粒无收啊。

所以怎么才能够防范市场带来的,或者叫天气带来的重大的风险,还有市场经营中的大量风险,比如说贷款利率等等这些东西都在波动,我怎么能防范各种各样的风险,来自于市场的,来自于老天爷的,来自于其他各个方面的。

所以农业的安全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农业的金融市场能不能够给农民提供足够的保险手段,有没有这样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能不能实现有效的风险对冲、套期保值。

如果说不能,所有风险都在农民身上,那他的经营的压力会非常之大,这些都是美国他的农业体系中能够做的比较好做的比较比较到位的地方。

但是他们农业的金融在我看来,其实跟美国所有的这个金融产品一样越来越投机化,参与这个市场真正进行交易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并不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对农业生产根本不关心的人,他们纯属在投机。

比如说对冲基金,他关心农业吗?他关心农业产量吗?根本不关心,所以这些人参与,使得这个市场变得充分的金融化,或者是充分的投机话,这个是美国的一个特点。

我们如果把美国的模式,就是所谓新大陆殖民模式概括起来的话,他的典型特征,就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企业化,他的横向、纵向一体化中间的资本化和金融化,这是它的两大特点。

第2种模式,欧洲旧大陆模式。

(1)法国模式

旧大陆的问题在于当年困惑著英国、法国的人口爆炸的问题,17世纪已经出现了这种问题,后来由于大量移民到海外,所以欧洲旧大陆,人地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缓解,虽然欧洲旧大陆的人口劳动力所拥有的土地面积没有美国这么大,但是比以前好多了也不小。

我以法国为代表,因为法国应该是欧洲大陆国家里面它的农业是相当发达,是非常有代表性。法国跟美国最大区别在哪?在农业上美国都是以10%的超大型农场主为主,这样的情况在法国是不存在的,法国的农场主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农场主。其中他的耕作面积主要普遍在1200亩以下,这种农场占了整个法国农场的80%,所以绝大多数农户所拥有的土地大概在几百亩比美国低一个数量级。

那么法国是怎么来实现它的农业现代化的?按照很多专家的说法,农业规模应该越大越好,规模越大经济效益越好。你法国农户的耕作面积比美国农户的土地数量积低了一个档次的话,你显然无法竞争,但实际上法国的农业实现了现代化。

法国农业在整个欧洲都是首屈一指,他的农业现代化跟美国走的就不是一条路,法国农业它基本上走的是一种专业化的道路。法国人他们会利用三个专业化来处理这个问题:

第一是区域专业化。

第二是农场的专业化。

第三是农业作业的专业化。

它是通过三个专业化来解决及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

1、区域专业化。

我在某个地区,在那样的风土、气温、土壤环境之下,我把最适合种植的植物或者最适合养殖的动物在那个特定地区进行集中。

就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把不同的农作物和牲畜集中到他们最适合生长的地区,形成专业化的饲养基地、专业化的农业基地。

2、农场专业化

就是一个农场用来专门生产某一种农业产品。比如说葡萄酒,在这个地区我专门生产葡萄酒,所以法国葡萄酒是天下有名的,专门生产这样的一种独门暗器。这跟我的土壤、气候有著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叫农场专业化。

3、作业专业化。

像所有农场面临普遍问题,比如说你是种植谷物的农场,你都会面临一个耕种、收获、加工、运输、肥料、供应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由农户自己去解决,而是他们找这个作业专业化的农场来解决,这些服务商专门负责解决这些共有的问题。

比如说你谷物出来之后怎么加工,交给我,我来给你加工,我只收你加工费,交给我来帮你运输,我收你运输费,交给我来管理,交个管理费就行了。

通过这三个专业化,法国虽然他的农户的规模很小,大概是美国的1/10,也算是一种中小农的经营模式,但是它的生产率没有问题。他仍然在欧洲具有著强烈的竞争力,而且法国的农场并没有被美国挤垮,这是一个最明显,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美国的农业其实一直想打垮法国农业,但是除了法国和欧盟的农业保护措施之外,其实美国农业他的全面效率未必能够超过法国农场,当然这是属于它的生产专业化和效率方面。

法国也讲究农业的横向、纵向一体化。美国是大的农业公司,以资本主导,是农场主和大的商业资本之间的结合,法国的纵横一体化是由农业资本和工商资本相结合的联合体,这非常符合法国的特征。

法国搞的是产供销一体的这种综合性的企业。经营范围很广,农业资本和工商资本相结合的公司,将所有农产品的全链条都进行负责。横向主要是靠各种各样的农业合作社,面向成千上万的农场主,提供各种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法国的工业,它的基础设施工业和各方面的机械化都做得比较好,所以它整个的农业效率在欧洲,可以说是相当强大的农业农业大国,跟美国比它也能竞争,这就是法国模式。

(2)荷兰模式

荷兰也在欧洲,荷兰也是小农经济体系,它的农场规模也非常小,因为他没有像美国那么宽阔的土地,所以它的农场人数和它的规模生产规模都偏小,那荷兰跟法国又有什么不同呢?荷兰走的是特色农业经济之路。最有特色的就是他的温室农业。我们都知道荷兰到处都是温室,荷兰温室的面积占全世界全部温室面积的1/4,所以荷兰人利用温室大量种植蔬菜和和鲜花,按照这样的一种方式,它形成了一种非常有特色,在全球市场全球市场极具竞争力的一种独门暗器,荷兰的花,荷兰的蔬菜成了整个欧洲的菜篮子,欧洲的鲜花供应基地。

荷兰农业的管理方式是用工厂化的方式进行管理,而且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啊,它的温室中间的产品50%~90%是出口的,从这个意义来说,美国农业也没有干得过荷兰农业,他也是小农经济,走的却是特色之路,活著也相当的滋润。

荷兰的家庭农场规模远远小于美国,也小于法国,他们当然也要搞一体化,它的横向一体化主要是靠多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就是信用社以及各种供应种子、供应化肥、供应生产工具的合作社,还有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等等,这些合作社的横向组织,为千家万户的小农庄或者叫小农场提供生产、销售、加工等等全方位的服务。这是荷兰能够在整个农业经济中它的这个模式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洲旧大陆的模式,不管是法国还是荷兰,如果我们提炼他的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

就是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特色化。他的横向和纵向的整合显然体现出了多样化和自由化,这是欧洲大陆他的模式的典型特征。

(3)东亚原住民模式

东亚原住民模式以日本作为最主要的代表,韩国、中国台湾都类似,学的都是日本模式。我先把中国大陆摘出来,后面再来对比。日本的的生产规模,土地面积平均下来是35亩,比欧洲又跌了一个数量级,基本上跟中国是大体上是一个相当水平,都是美国的1%。

日本、中国台湾、韩国和中国的户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呢?台湾大概每个农户的耕地面积大概15亩,韩国也是十几亩,日本还多一些是35亩,但是这都跟美国不能相提并论,中国现在农村人口有5亿多人,但真正在第一线全日制的从事农业劳动的大概是2亿多人,中国现在全国耕地的总面积,现在大概是20亿亩左右,我们知道18亿亩是我们的底线。所以平均下来,中国每个农户,他们所拥有的土地大概在25亩左右,也就是日本,还有大陆,台湾,韩国都是处在一个数量级。我们先把中国从这个模式中摘出来,因为我觉得日本模式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模式,中国的农业模式和日本模式还不太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东亚模式,如果按照美国那套农业理论,那他是完全没有生存可能的,因为它规模太小没法竞争。但不管理论上怎么说,现在实际情况是日本、韩国、台湾的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农民过的日子也非常不错,在这些地方没有出现城乡的两极差距,也没有出现严重的贫富分化。

他们的户均土地是非常接近的,而且我们的文明基因是高度一致的,所以我觉得相对美国农业而言,日本模式可能是中国最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教训的这样一个国家。

如果我们来仔细观察日本的农业生产模式,你会发现,他在农业第一线生产的农户的土地规模很小,同时数量非常庞大。如何克服规模效应的瓶颈呢?因为如果你没有规模效应,你的生产成本就很高,那么日本农业中,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采取了全面合作化的土地节约型模式。

其中日本农协巨大作用,他们把成千上万农户进行集约化管理。就是把全日本的农民全部组织起来,进行有组织的经营管理。

1947年日本进行土地改革,包括改革农协,之后就是推广水利、化肥、良种,只要是提高农业生产产量的东西,他们是无所不用其极。

然后积极推广机械化为主的农业技术革命,我们想一想他农户这么小,农户小没关系啊,我对这一片土地搞集约化生产,集中起来专门种某种作物,再每个农户进行分工。

所以农协是在日本农村,形成重大影响力的一个市场组织者,他非常强大,很有力量,经过他的精心管理和大规模的实践,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考虑到日本大量财政补贴。

其实美国也有280亿的财政补贴,每个国家都在补贴自己的农业,这说明农业为什么不能走自然竞争的道路。美国政府既然你的农业生产效率这么高,还为什么要补贴呢?没必要呢。

显然除了补贴经济之外,还有重大的政治含义。因为控制你的粮食你就不得不听我的。大国必须要补贴农业,这是基于国家战略角度进行的考虑。

日本通过种种办法,特别是农协,这种使得日本的谷物生产力-,在70、 80年代提高了两倍。所以日本的农户人均收入,和城市职工家庭基本持平,这就不存在所谓的两极分化,二元结构。

他的农村也很富,其实如果我们去旅游日本、韩国、台湾去看一看,他的农村地区,的确不像我们这个大陆地区的城乡差距这么大,他的农村的生活质量还是相当高的。可以说东亚模式中间的日本,走出了一条以小农模式,但搞出了高价值的农业,使得整个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这个是日本非常成功的一面。

以上,是农业生产领域第一线。

那么他在纵向一体化,就是所谓的加工和物流方面,他是怎么做的呢?

日本的农协再次发挥他在村里面的,强大的组织力量。

一、要求每个农民把你所生产的无论是大米、小麦、蔬菜、瓜果还是肉类,首先在村级就要进行规范化的包装,并且进行分级。

二、进行信息收集和处理,要做到所有的产品都有可追溯性。

比如说你的猪肉,从繁殖、饲养到屠宰、加工、冷冻,再一直到配送至老百姓的餐桌之上,确保每个产品在全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能够追溯。

这是日本同学做的非常重要的工作,他是在基层,在村级做。离开土地的农产品都到我这儿,我先给你做分类,先给你做分级,然后不同的产品做不同的包装,然后进入冷链物流,然后一步一步往上走,全部做完之后,我确保了每个产品的可追溯性,然后把这样的产品往上推。

注意,农协不是一个只有一级的机构,他从村到中央,中间有很多层级结构。我把村级搞出来的产品,经过严格检验、严格处理的食品往上送,送到一个更高级别的农协,然后他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批发,然后确保他在加工、运输、仓储、物流的各个环节中的文件全部达标,然后才能进入更高级的批发市场,才能进入进入农协控制的大批发市场。必须要满足这样那样的条件,然后才能进入相应的商店,才能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

所有的过程必须没有任何的空白点,比如说冷链物流,你必须要在零下4度以下,你才能够进我的冷链系统,你才能进我的物流系统,

你才能进入我的商场体系,否则你没法卖。这是为什么日本能够做到跟美国一样的农业产品的安全水平,这也可以说是日本人的一个骄傲。当然日本也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核辐射这种问题,但是相对而言,我觉得日本的食品安全还是很高的。

不夸张的说,他的食品信息的可追溯性达到了世界最领先的水平,这就是日本农协在纵向一体化中间发挥的重大作用。

什么是日本农协,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日本进行土地改革,其中日本政府把直接管理农村的很大一部分权力让渡给了农协,所以农协是由于是由日本农民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运营的一个经济影响力,政治影响力超大的一个利益集团,他真正是代表日本农民在说话,代表日本农民在争取物价国家定价,包括在外交上争取各种各样的有利条件,是农协在争取。

我们对比一下中国有农民的利益集团吗?我们知道各行各业都有,银行有银行利益集团,房地产有房地产利益集团,谁替农民说话呢。

没有人真正替农民说话,有人要说了:国家啊。我不否认,国家的确出台很多各种各样的政策、补贴,但国家在宏观上面要考虑太多东西了,俗话说得好,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你是要别人给你喂奶,还是自己去争取呢。

所以说的那些话,那些政策都白说,因为没有利益集团去争取,把这些建议给落实到法律上,如果政府再不去管这些小农户,那么他们的利益将无法得到保障。

这是中国和日本中间最大的差距,所以我们看到由于日本政府授予了基层的农协极大的权利,而且通过法律上给他们保证,就是农协所经营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是农业,包括金融,就是只要涉及到农业的金融加工生产,包括出口我都给你放权,这权利都是你的。

而且法律限制其他的商业资本,甭管你是哪个财阀,你有多牛,不管你是丰田、三井还是三菱,你们都不能够直接染指农业。只要你不是农业领域的,比如说你是汽车财阀,那对不起,你拥有再大的资本,法律上也不允许进入农业这个领域,农业领域的东西只能由农协来做。

中国现在鼓励的是资本下乡,管你是哪路资本,外国的资本,中国的资本,搞汽车的资本,搞房地产资本都可以搞农业,这在日本不允许!肥水不流外人田哪,怎么能其他人去占农业的便宜呢。

中国出现的商业资本进入农业出最大问题,就是质量、生产和管理,他啥都不搞,他做的就是一个简单的低买高卖,这是传统的那种低效率的,他中间做什么贡献了?改善了物流吗?改善了生产效率吗?有创新吗?中间攫取巨额的利润,导致农民和城市消费者双重受损。

我觉得中国要改革农业生产体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就是政府必须要让农民自己组织,只有农民才能经营这个事儿,从土地一直到老百姓餐桌上,全过程的增值部分,只有农民有权利去做,任何人都不得染指。

浪费粮食这个事谁最痛心,只有农民最痛心,因为粮食是他种的,你会对自己的心血非常的重视,农民一颗一颗汗水砸出来粮食,所以他对浪费粮食天然就痛恨。

我们城市人关注粮食浪费吗?理念上关注,实际行动无所谓,因为不是你劳动的成果,你凭什么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去注意这个问题?其实真正重视粮食生产,重视粮食浪费的问题是农民,所以这个权力只能由他们来进行,才能把事情给做好,不能让商业资本,尤其中国传统那种低买高卖的商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否则的话这个事一定搞砸了。

这就是日本农业和中国农业搞的最大的不同,由日本农协所组织起来的强大的农业集团了,从生产加工这个层面上,保证了农业产品的质量品质达到最高水准,保证了农产品高品质,保证了食品安全,同时保证了这个整个产业链(农业体系)的正常运转,所以日本的农民很富,韩国、台湾学的都是日本模式。

这个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什么?政府是市场强大的组织者,这个作用非常突出。欧美的政府,在农业中间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如日本。

我还说漏了一点:日本政府还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建立了大量的农村以及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批发地带,建立了大批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每个批发市场都带有自己的冷库冷链管理体系,都带有自己非常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这是政府作为贴补农业或者叫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儿。

你看看我们城市的批发系统、批发商场,看看全国各地农贸市场,你会发现那是整个城市中最脏乱差的地方,哪有冷链体系啊?有些地方就是一片空地,哪有信息管理啊?哪有这么多的服务啊?你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怎么能保证食品安全?你怎么能保证农民的利益呢?这个钱当然该政府投,政府应该理所应当地承担起这个责任,这才叫真正搞农业,这才叫把农业搞好啊。

所以日本模式典型特征,就是政府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农民社区的权利非常大,它的生产集约化、技术密集化程度非常高,纵向的这个整合链条非常长,从餐桌、营销、金融他都做,纵横联合,高度的组织化,这是东亚模式的典型特征。

我们看中国虽然是小农经济,但我们的小农经济搞的不如日本好,搞得不如很多国家好,以至于中国农民这么贫穷,贫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你种菜、种粮的利润,大部分被粮商拿走了。

粮商没有给你提供半点有价值的服务,它只是在你这压低价格,在那卖了一个高价,城市人口吃亏了,农民吃的亏更大,为什么要允许这帮寄生虫存在呢?为什么不让农民自己搞这套东西呢?

这就是中国农业战略上,我们始终把小农经济模式,看成一种天然的落后,不可救药,毫无前途,必然被淘汰的东西,它是一种麻烦,我们的农业思想天然是盯准美国新大陆,那种殖民化的大规模农场的那种体系,我们认为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前途,我们把超大型规模的农场视为天然现金的代表,而完全不顾本国、本地的实际国情,就像红军长征路上,现在这帮人的思想跟那个博古、李德有区别吗?这就是完全的同样的思维方式,不看你能打什么仗,只看苏联红军怎么打仗,你去学他能打胜仗吗?

我们应该正视一个中国农业的现实:中国永远也做不到户均2800亩的耕地。过去、现在、将来都做不到,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是一条死路,这套理论的合理性对美国来讲是合理的,对你来说,你实现不了,这就是死路,没有任何价值,越早放弃这样的观念,我们才能越早转向正确的道路。

所以小农经济将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客观事实,这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美国的农业道路,甚至也走不了欧洲的道路,也走不了其他国家这种道路,中国只能创造自己的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大量借鉴日本,但我们跟日本最大区别在于,日本的农业人口只有250万,中国台湾也才区区70多万,而中国大陆有近两亿的农业人口,这就说明,日本、台湾、韩国这样的国家,他们有可能可以依赖国际市场,能够给他补充粮食,但是中国绝对不能有这种幻想,你就想都不应该这样想,因为这是幻想。

这不仅是被人掐住脖子的问题,而是谁也养活不了14亿人,所以,以这种小农经济模式来看,中国将长期保持很大的农业人口,降不下来。

我看到有些这个统计、分析还是比较靠谱的:中国的农业人口进一步向城市转移的可能性和潜力已经下降到1,000万人以下,而不是我们设想的还有好几千万可以转移。在现实情况之下,我们要保持这种小农经济模式就离不开劳动力,这些人力无法转移,而中国永远不可能实现1,000万人养活14亿人口。

所以重塑中国经济的体系,必须得重新认识中国的经济现实,这个永远不变的现实就是,小农经济模式突破不了。我们的人多地少。通过自然环境,特别是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关系,使得中国的耕地面积太小,而我们的人口太密集,这些几千年来形成的现实,使得中国没有其他选择,日本、韩国,还有其他国家走在中国之前,经过了六七十年的尝试,他们也没有能够把农庄的规模做大,日本搞了70年农业改革,他也没有搞成几百亩、几千亩这样的大型农庄,做不到啊,日本如果搞七八十年做不到,中国能搞能够搞成功吗?我相信这是不现实的(除了东北和大西北,但更多的是丘陵地带)

在这种认知的情况之下,政府必须发挥强大的市场组织者的作用,就是我们要学习日本的真正地方,最重要的学习方向,应该是建立日本农协那样的组织,中国以前叫合作社,但我认为中国过去的合作社跟日本的农协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要利用那套体制是没有希望的那套体系规模臃肿、庞大,效率极其低下,提供各种各样服务都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得对基层的农业合作社进行彻底改造,把它发展成日本的农协那样形式的组织。从村一直到中央,中间有很多层级,各个层级协调不同层面的问题,要让它形成一个真正由中国农民自己拥有为农民利益服务的,为农民的各种各种需要的,法律也好,各方面的政策协调也好,起到一个真正的组织作用。

这是这个组织存在的最大价值,然后对中国的农业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包括对水利、化肥、农药、种子的进行全面改善,当然要提高机械化,要提高科技化的含量,当然这需要高度的组织才能做到,同时要确保土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不管是肉、蛋、奶还是粮食还是水果、蔬菜,从农田一直到老百姓的餐桌椅全链条的高度的精细化管理,可追溯。

这样才能让中国老百姓真正吃上一口放心的粮食,真正吃上吃上一口安全的菜。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粮食安全,农业安全所需所涉及到一个更大的话题,我们的老百姓对我们的牛奶都没有信心,对我们的大米中间的一些有害物质都没有信心,对我们的农产品中间的农药的残余物都没有信心。

这种经济发展将会有多么大的这种弊端,多么大的这种死穴啊,这能长期发展吗?如果做不到这个,我们还怎么启动内循,当然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农民的收入水平将大幅提高,为什么?因为日本的农民并不是完全靠小农它的农产品来赚钱啊,由于农协的作用它整合了横向和纵向了大量生产链条,它获得的主要利润不是源于农产品本身,而是源于加工生产的利润,日本农户的60%收入,是农产品之外的收入。

中国农业也一样,小农经济,并不是把你捆死在只能种庄稼上,你可以在产业链整合中间赚取利润,可以把以前属于那些非常黑的那些商业集团,流通集团的利润,实际上应该回归的农民的,你的利润当然应该很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要做事情还非常的大。

朝这条路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农业经济中间的浪费问题太严重,中国现在的这个生鲜和农产品,在整个流通环节中,它的损耗是25%~30%,美国控制在7%以下,但中国在饭桌上还要再浪费一大部分,所以使得中国整个生产的环节中,浪费惊人,而美国在整个链条中间,它的损耗率是7%以下,中国是25%~30%,这太吓人了,

所以在浪费的问题上,中国应该投重资去发展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从村庄这开始一直到老百姓的餐桌,规范化的这样一种全链条的农业物流,包括冷链技术,全部都得配套,建立在这个物质基础之上,才能搞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

我们看到前几年,马云搞的这个农业电商下乡,要在中国的村庄搞几十万个村级的网点,能做到吗?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谁来给你搞物流,谁来给你搞冷链,你自己能投资得起吗?全国所有地区要建这么大规模的农业流通的基础设施,这需要惊人的投资,不是一个快递小哥把你的一袋大米运到城里,那么简单。浪费、温度、冷库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

所以几年之后我们再听到,农业电商发展如何如何,发展不起来,基础设施必须要先建,只有政府对农业的基础设施要走到前头,然后你要组织,像日本农协这样的一个强大的,有实力的一个农业集团,来运作这个事,才能够在整个链条中创造更大的效益,才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才能把真正属于农民的利润,重新划分给农民。

只有中国5亿农业人口具有了更高的收入之后,他才买得起城市生产的产品,中国才会有两个市场比翼齐飞,城市市场加上农村市场,而且农村市场的5亿人口的消费力不亚于城市人口,你内循环不就起来了吗?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双循环不就启动了吗?国内大市场不就建成了吗?

所以中国现在要启动内循环,所有的关键问题,是在农业上要真正进行农业生产体系的重塑,粮食问题最后自然迎刃而解。


在经济全球化和生物科技发达的今天,担心国人会饿肚子完全是杞人忧天,然而国人的粮食安全会以另外的方式呈现,那就是大量重度金属污染的土地,过量化肥使用导致土地退化,农药无节制使用让癌症发病率攀升,再这样下去,国人会对本国农产品彻底失去信任,从而让中国农业进入一个死循环。其实中国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全应该走一条生态农业的道路,中科院在山东的弘毅生态农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式,希望能得到推广。

不发生大面积重大灾害、不发生战争等极端情况的话,很安全。

现在吃的不只是吃饱的问题,还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多层次的要求。


你的怀疑是正确的

根据我的研究经验,你的担心不无道理。但除了来自「上面」的督察之类的可能去查清除外,普通民众没有办法查实。


该内容暂无法显示对于一个人来说,粮食是生活的基本需要,粮食安全是指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社会和经济上获得充足、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求和食物偏好。 宏观层次的粮食安全是指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安全通过一个国家的粮食获取…0 赞同 · 0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