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最著名是陆战,空战的本质自然是为陆战服务:把多少炸弹投到对方头上就是检验胜利的标准,拥有制空权的一方无疑能更有效的轰炸对手。所以这里我倾向把「东线制空权」具体为某次战役战场上空的局部制空权,而不是战斗机对决或其他机种的远程/夜间任务。

那么我的观点是:掌握过,当其轰炸机开始无法执行出效果出众的轰炸任务时失去的。

很多朋友提到库班空战,研究其数据层面可以看到在拉锯中德空逐渐在飞机数量和出击架次上趋于劣势(中间有波动但总体宏观上如此);库尔斯克战役德空轰炸机数量捉襟见肘无法兼顾战略和战术轰炸,再到后来越来越多抽兵西调雪上加霜。

竹官五笔:二战德空轰炸机在东线?

zhuanlan.zhihu.com图标竹官五笔:出击的鹰爪--二战东线初期苏德战斗机部队任务概览?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德国空军当然掌握过东线战场的制空权,从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开始 (巴巴罗萨开始以后的几个礼拜, VVS啥惨状不用我多说了吧) 直到1943年。在此期间德国空军掌握著制空权 (虽然在1941-1942和1942-1943之交的冬天并不稳定) 和空优 (虽然德空和苏空不可能在整个漫长的东线战场上完整的控制著每块区域的制空权, 而且部分前线区域的制空权在短时间内可能被反复争夺)。后来随著时间的推移, 不少德国战斗机单位的飞行员随著联队/中队/大队被调离东线 (去西线或者帝国防空战), 也有不少在东线作战和非作战的损失。最后诸多原因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德国空军在1944年开始逐步失去制空权。不过实际上即使在战争后期,德空的对地攻击机依然可以袭击苏军的车队以及其他单位,但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至于兵力问题,LW要同时分担西线,地中海-义大利战场的兵力以及还要考虑到本土防空 (比如高射炮) 的资源。不过有一说一,德空在东线获得的战果确实优秀。

在库班空战中, 德空实际上就损失了大约95-100架飞机 (包括JG的Bf 109G, SG的Fw 190等), 所以何谈打断德国空军的脊梁之说?


谢邀,有过,否则那些一次出击就刷十几个人头的王牌飞行员哪里来的, 可以上网查一下,人太多了。但是,苏联也不是孬种,比如阔日杜布,

有一个故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话说有一天,两架涂黄机头的p51(是精锐飞行员开的)掩护一架b17在德国境内执行轰炸任务,突然,面前闪过一架绿色红机头的德国飞机,他们为了掩护轰炸机溜号,扑了下去……

苏联战报 阔日杜布有一天开飞机在德国境内执行作战任务,这天他看到远远飞来一架美国盟友的b17轰炸机,他本来想凑上去,看看美国工业文明的成果。突然发现旁边扑下来两架黄鼻头的福克沃尔夫,他为了保护盟友,顺手击落这两架飞机,因为发扬国际主义精神,记功一次。


掌握过,并且德国空军在1941至1944年春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具备装备与人员素质上的优势,苏联空军虽然在1942年就开始换装拉5等先进机型,但从德国空军的战时文件来看,拉格3等落后机型在苏联作战序列中仍占有很大比例,而且伊尔二就算有了后座机枪,在德国战斗机面前依然脆弱,在战争中前期的损失非常惨重。

所以说德国空军有那么多王牌一点都不奇怪。

而到1944春,事实上,德空依然有局部制空权,因为春雪的融化使得苏军被解放不久的领土上的机场极难使用,真正失去制空权是在1944夏的巴格拉季昂行动中,对苏军的进攻方向完全预判错误,空军被迫紧急调配到处救火,不少的王牌开著fw190拚死进行对地攻击以求延缓苏联地面部队的攻势,在对地攻击与空中猎杀中疲于奔命,最后把德空变成了一个老鸟带十几个萌新的幼儿园


二战德国在1943年的库班空战之前,一直控制著东线的制空权。

如果熟知第三帝国的战史,就知道德军诞生过很多匪夷所思的空军王牌,这些空军王牌绝大多数都是在东线刷出的战绩。

因为在开战初期的苏联空军一方面飞机性能差劲,并且没有无线电,与僚机沟通要靠摇摆机翼,可以想像作战时德军飞行员:「前方12点发现敌机,一共4架,准备作战」苏军飞行员是:「看,机长摇摆机翼了,可能要碰上德国人了」这种沟通上的差距,加上飞机性能上的差距,造成了苏联空军的巨大损失。

另一方面,苏联空军作战思想也非常差劲,是一群参谋军官在脑子里边思考一个空军战术,极其唯心主义,不考虑实战。(这个毛病现在的俄罗斯仍然存在)结果表现上就是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

因为作战思想和飞机性能,苏联空军非常吃亏,很难抢到制空权。

到了1942年,由于41年丢掉了乌克兰,苏联的飞机制造厂失去了铝矿,只能使用木头来做飞机,导致飞机性能差,寿命短,不抗打,损失仍然十分巨大。但是1942年英美开始大规模援助苏联,援助了一批像样的飞机p39,以及大量的电台,苏联空军情况开始有所好转。不要小看这批p39,苏联前十的王牌飞行员,除了阔日杜布,其他九人都是在美国人的飞机上拿到的王牌。

到了1943年,美国援助的大量铝矿,苏联飞机厂可以考虑不使用木头做飞机,新式的全金属拉5开始服役,以及英美援助了上万部无线电,让苏联飞行员的沟通不再成问题。作战思想上,苏联开始改进自己的作战方式,开始贴合实战,像苏联二号王牌飞行员波克雷什金修改苏联空军战术(所以苏联人对波克雷什金的评价是大于阔日杜布的)。苏联空军正式能在空中与德军作战,转折点就是库班空战,苏联人虽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得到了南线战局的制空权。

库班空战后,苏联空军成熟起来,另一方面德国要面对西线是英美空军,从东线抽调兵力,东线的制空权一点一点的失去了。


在巴巴罗萨计划的开始,德军就运用装甲闪击战术尽数摧毁苏联空军,东线的制空权就是德国的了,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军发现制空权作用不大,原因是在会战中空袭并没有很好的压制钢铁洪流,受军事思想的影响,苏联也并不看重制空权。还有一点,就是东线地域广阔,制空权在这里其实名存实亡,顾首不顾尾。


谢邀。

当然有。

巴巴罗萨开局就把能炸到的苏军机场洗了个遍,完全掌握了制空权。

至于失去制空权嘛,就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场战役的事了。

苏德战场刚开始的时候德空确实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地面部队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受挫,无法再向前一步。而且苏联把工业转移到了后方。这就导致了即使苏联空军当时还没有恢复,不足以保护工厂等建造业,德空也没有办法轰炸苏联工厂以阻止苏联空军恢复。

但是德空不同,NAZI德国境内白天被美国炸,晚上被英国炸。又因为不列颠之战的失败、德空战机航程不太够和东线对空军的需求,德空只能眼睁睁看著自己的工业产能被轰炸一点一点削减。最后苏联空军渐渐恢复元气,德空面临的压力更大了。最后盟军的飞机越来越多,德空飞机损失一架就少一架,对工业的保护就越来越无力,盟军对工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就这样不仅空军造不了多少飞机,陆军也造不了多少坦克了。海军就别提了,就是没被炸也得搞好久。最终德空失去了制空权,德国输了战争。


开战伊始通过突袭把苏联航空兵消灭在了机场上从而掌握了制空权,43年春天的库班空战后基本失去。


东线战区广大,双方只是在特定时间在陆军突破地域争夺制空权,掩护强击机对地支援。库班空战后,德军已经没办法压制苏军歼击机部队了,苏军攻击机也能放开手脚了,制空权逐步易手了。


德国轰炸机续航不足 俄国人直接打闪电战就够用


德国在打苏联之后战线太长了,空军没办法面面俱到,基本是每个地方有一些基本的制空保障,剩下几个航空军哪里需要填哪里。

德军飞机不够其实刚打苏联的时候就有这个问题,但是苏联空军那会输的底裤都没了,比起来德国好像获得了近乎绝对的制空权,这是特化条件下达到的。


严格意义上的制空权,两边都没拿到过,因为东线战场面积太大了,苏联早期飞机质量不行飞行员也不行但是可以躲著德空出击,反正面积够大德空覆盖不了……而到后期,德空由于西线大量损失数量严重不足,加上苏联飞机生产技术的进步,飞机质量的飞速提高,逐渐被苏联压制,但是苏联飞行员的水平还是不行,加上苏空倾向于低空狗斗和舔地,这种打法很容易被刷战损,所以在德空最弱的情况下也无法彻底驱逐德空因而也没有制空权,两边都只拿到过空中优势……而不是制空权,而空中优势的交替跟库尔斯克同样有关系,库战之后西线的防空压力就开始不断加大,苏联的飞机生产质量也开始明显提升


按毛子的说法,库班空战(有争议)。但到库尔斯克会战德三还能短时间(几天)确保局部地区绝对空优。可以说库班之前,制空权基本属于德三,这在空军对迭米扬斯克和斯大林格勒的空运行动中能看出来。


当然有,东线制空权的争夺一直都很激烈,巴巴罗萨行动初期德军一度掌握整个战场的制空权,但是当苏军回过神来后,双方的空战就日益激烈起来。而且具体到一场战役的制空权又有各自的情况。总体上来说44年之后,特别是大批飞机抽调到西线后,德军的空中压力逐渐增加,东线的天空已不再属于德国战鹰。


德军前期有优势,后来迫于盟军的战略轰炸,要调一部分空军回访,加上地面战役的失败,前线机场也跟著丢失。在库班空战的时候,德空军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1943年夏天开始盟军就逐渐掌握了西线制空权,德国空军从东线抽调大量作战飞机到西线。到了1944年初,德国空军主力基本上都调到西线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