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问题不仅六岁的孩子会问,十六岁的孩子也要问。

只是,六岁的时候,孩子是用问句说:「妈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不喜欢我?」

十六岁的孩子,是用陈述句说:「妈妈,我觉得他们讨厌我。」或者,「妈妈,我害怕他们对我有看法。」

能说什么?

很多父母先入为主直接回复:「那你看看你做了什么让别人不喜欢啊?」或者:「你可以去问问别人为什么不喜欢你啊?」

嗯,许多人,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也不存在什么原因,但就是会受到排挤,这需要反思孩子自己吗?

我反倒认为,应该提请宝贝注意的是:

第一,别人的看法并不重要。

我们不会和任何人,从小到老一直相处著,并长久无缝相处到老死。

过于重视别人的意见,就是过于依赖别人的意见,对多数人都是相当危险的心态,因为人都无法负责他人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交际圈够宽的话,就能找到够喜欢自己的人。

  • 所以我会对十六岁的孩子回复:别人想让你成为他喜欢的模样,他配么?
  • 我会对六岁的孩子回复:宝贝,你喜不喜欢自己呢?

第二,每个人对喜欢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彼之蜜糖,我之毒药。

我们总在无数多的标准里生存,但是总有一条标准是适合且仅适合自己的。

对待这种情况,别人的标准,根本就不重要啊。

自己有一套评价体系就好了。

我一定会问孩子:

  • 你喜欢的小朋友什么样的,为什么?
  • 你不喜欢的小朋友什么样的,为什么?
  • 所以,你认为以你自己的标准,你是喜欢自己还是不喜欢自己呢?

要是孩子就是很喜欢英雄主义,觉得杀人除恶很酷,那么,恭喜你,你可以给孩子推一系列的书,包括但不限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教父2》。

特别《教父2》,必须在所有英雄主义的书里,拥有姓名,内涵极其深厚。

要是孩子赞赏的是德行高尚的完美主义,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去看看,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妈妈、爸爸都不完美,所以,宝宝也不用事必完美。

第三,你永远有机会修正别人心里的印象。

首因效应很重要,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没错。

然而还有近因效应啊,也就是交往最近一次给对方的印象呢。

还有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定势效应和投射效应啊。

这一大堆心理学名词,只说了一件事:我们,作为心理学大师,对TM人和人之间,产生印象,很难得出客观一致的意见。

也就说明,别人当下的想法,并不重要。

留下一口气,永远有机会从当下开始,改变在别人心中的印象。

这时候就需要探究三方面问题:

  • 孩子究竟在他的社交圈,给其他小伙伴,造成了什么印象?
  • 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为什么?
  • 怎么改变?

孩子能主动关注别人对他的喜欢程度,真的非常可贵,说明他长大了。

家长要教育孩子的是,行得正,走得直,耳朵可以听一听别人的意见,但是,别人的意见再大再牛,那也仅是其个人的想法,没必要太放在心上。

尊重自己,才是最高的尊重。

别人想让你成为他喜欢的模样,他配吗穆晨王的视频 · 957 播放

我女儿跟我说过,「妈妈,幼儿园里的某某不喜欢我,不跟我玩」。我当时就说:「宝贝,这不是你的问题,不是你做的不好或者把够优秀,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们不喜欢一个人可能没有理由,你是不是也有不喜欢的小朋友?」

女儿「那个谁谁总是欺负我,我不喜欢他」

我「你这种就是有理由的不喜欢,其实这种有理由更多的是我们不喜欢那个人的行为或者性格,如果他不欺负你,也许你至少不讨厌他。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讨厌一个人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不想跟他玩,不想和他做朋友,他或许本身没有毛病,这就只能说明我们没有缘分。所以别人不喜欢你,是你们没有缘分,不是你做得不好。」

我「不论别人对你怎么样,都不要把别人的行为带到自己身上。就像是你看见别人生气了,千万别觉得是自己惹了别人生气。对于不喜欢你的人,你更不需要去喜欢他,他不跟你玩有什么关系,你找你好朋友玩呀,你在学校里有那么多好朋友的,对吧。」

我自己的主旨就是:人活著一定要跟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快乐快乐,人生这么难,能少一个人添堵就少一个。至于那些跟自己合不来的人,不好意思,我也跟你合不来,我也不稀哒跟你做朋友,更不会委屈自己讨朋友!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回应:同理心(处理孩子情绪)+寻找解决方案。

「xx,不喜欢你,你感到很伤心,对吗?妈妈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会觉得很难受。「

孩子情绪缓和了,然后再跟孩子沟通。

「让我们来看看,xx不喜欢我们的原因是什么呢?......"


题主你好,看到这个题目,仿佛看到几年前的我,也会面临孩子同样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不喜欢我?」其实每个孩子在不同年龄段都有可能提出这个问题,包括我女儿6岁以前经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感知力,通过别人对TA的语言,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而做出的主观判断。每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反应。这种情况的关键在于家长应该怎么引导?这对家长是一个小小的挑战,您的回答很可能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中对一些事情的主观认知。

说到主观认知,我们先来普及一下汇爱家感育理念中三个维度中的感知力和意识感受。

感知力中的感就是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统称五感,人们通过五感来获得信息。知就是人的知觉,人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通过这些信息而得出的主观判断,就叫知觉。这种感知的能力就叫感知力。感知力是人与生俱来的,比如6岁的孩子就能通过别人对他的的态度,来判断别人喜不喜欢她。

而人的意识感受就是,你聚焦哪里哪里就会放大,比如孩子总是注意到小朋友不理TA,内心就会有不好的感觉,以此TA得出的结论就是:「小朋友不喜欢我!」做出的行动就是回到家跟妈妈诉苦,觉得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希望能得到妈妈的帮助。

那么这个时候,妈妈应该怎么回答呢?

我记得女儿上幼儿园阶段也会问我这样的问题,一开始我都会安慰她,以为缓解下她的情绪就没事了。可是我发现这种方式是无效的,女儿依然会跟我抱怨,告状,觉得自己是个受气包,大家都不喜欢她。好在此时我已经在学习汇爱家的感育理念。我认识到,女儿的感知力比较强,是一个很敏感的孩子。只是她的意识聚焦总在小朋友不喜欢她的事情上,导致她总会有不好的感受和情绪。

有一次女儿回来又跟我抱怨:「妈妈,乐乐又不跟我玩儿了,她是不是不喜欢我?」这次我没有急于去安慰她,而是把她搂在怀里跟她聊天。我说:「宝贝,跟妈妈说说今天在幼儿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啊?」

女儿马上眼睛发亮跟我说:「妈妈,今天苗苗老师给我们发棒棒乳酪,别人都是一个,就给了我两个!」我一脸好奇的问:「是吗?苗苗老师为什么给你两个呀?」女儿说:「有一个小朋友今天没来,就多出来一个,苗苗老师知道我爱吃乳酪,就把多出来的这个乳酪给我了!」我夸张的说:「哎呦,苗苗老师对你真好!」女儿美滋滋的说:「苗苗老师可喜欢我了,我也喜欢苗苗老师!」

我感叹到:「呀,看看我闺女,就是这么招人喜欢,老师都这么喜欢你!再跟妈妈说说你喜欢跟你们班那个同学玩儿啊?」女儿开始数:天天,乐乐,子豪,悠悠。。。数了4-5个。我惊讶的说:「宝贝,你这么多好玩儿伴呢?这些都是你喜欢的同学吗?」女儿说:「对呀,我们几个总一起玩儿。对了妈妈,悠悠明天过生日,邀请我参加她的生日会呢,你看还给我发了卡片!」

我看著邀请卡,感叹道:「宝贝,咱们都参加过好几个同学的生日会了吧?他们怎么都请你呀?」女儿得意的说:「他们喜欢我呗!」我马上说:「宝贝,你有没有发现喜欢你的人好多哦,有同学有老师还有爸爸妈妈,你就是一个特别受欢迎的宝贝!」女儿听了重重的点头,一脸傲娇、灿烂的笑容。之前对乐乐的抱怨早就抛在九霄云外!

在这次对话中,我并没有顺著她的抱怨去给她安慰或者讲道理,而是转移了孩子的意识聚焦,引导她去关注一天当中开心的有趣的事情,让她有美好的感受,并及时的给她一个锚定,让孩子自己认识到她是受欢迎的。把她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她受欢迎的事情上,孩子自然就不会总去关注那些她认为不好的事情。

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回到家,我都会问问女儿幼儿园里发生的一些有趣的,特别的事情。渐渐的,女儿很少再跟我抱怨同学不跟她玩儿之类的问题。聊得最多的是她认为很开心的事儿。甚至有时还会分析跟同学间发生小矛盾的原因,自己做出调整。整个人变得的更加阳光快乐!

非常庆幸,在孩子上幼儿园阶段我进入汇爱家学习感育理念,能够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感育技巧支持女儿的成长。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脚手架,而学习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希望我的经验能支持到题主,祝您和孩子生活幸福愉快!


汇爱家认证感育讲师:侯利玲

汇爱家感育,用「感」读懂孩子,用「育」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发布于 2020-08-15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Dr.SusanDr.Susan?

约克大学 化学博士

作为一个在异国他乡的妈妈而言,当孩子问起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或者是妈妈,为什么别人讨厌我,为什么没人喜欢我之类的,我会更加的敏感,担心孩子的社交能力和霸凌现象,在这里说一些建议,希望可以给其他妈妈一些帮助。

  1. 首先不要忙著回答孩子,而是让他继续说下去,当一个引导者和聆听者。

通过聆听,你可以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可以知道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没有霸凌现象,社交上是否过于内向都是可以在聆听中发现细节的。不要孩子一开口,你就说我觉得宝贝你是最棒的,别人不喜欢你没关系,爸妈爱你啊之类的。这样子只能短时间安抚孩子的情绪,但是实际上孩子是希望得到除家人以外的人的认可的。

2. 注意孩子的感受并且站在他的角度表述你能理解。

适当的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比如说对他说,别人不喜欢自己一定会很苦恼心情沮丧,我太能理解你不开心的点了。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很多情绪的变化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是一味的让孩子保持积极的向上的心态,一味的灌鸡汤我们自己也知道是不好的,那为什么对著孩子尤其是对著男孩子就总要他像个男子汉只能坚强不能软弱呢。

3. 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例如「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而在他们心里可能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法。问很多问题可以引导他们完成思考过程。他们可能会自己走出沮丧的感觉,就好像我们工作中多思考一下也会反应到,也许某某某并不是对我有成见,而是他在忙一个项目或者其他的,并没有注意到我。

4. 多和老师交流,组织一些活动,评估孩子的社交能力

多问老师孩子日常在学校里的状态,适当的组织一些生日派对邀请孩子的朋友过来玩,有意的去探寻一些信息来衡量孩子社交能力的优缺点。而派对上的小游戏还可以看看孩子的团队合作。

5. 询问有没有其他同学有这样的困扰,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有些孩子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不被同龄孩子喜爱,比如,卷发,偏胖或者带著厚厚的镜片。当孩子遇见这些问题时,可以询问他还有其他的孩子被嘲笑或者戏弄吗?让孩子感觉到,我不是一个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遭遇,这不是我的不对同时我也要帮助那些和我一样遇见困难的人。


作为一个在异国他乡的妈妈而言,当孩子问起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或者是妈妈,为什么别人讨厌我,为什么没人喜欢我之类的,我会更加的敏感,担心孩子的社交能力和霸凌现象,在这里说一些建议,希望可以给其他妈妈一些帮助。

  1. 首先不要忙著回答孩子,而是让他继续说下去,当一个引导者和聆听者。

通过聆听,你可以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可以知道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没有霸凌现象,社交上是否过于内向都是可以在聆听中发现细节的。不要孩子一开口,你就说我觉得宝贝你是最棒的,别人不喜欢你没关系,爸妈爱你啊之类的。这样子只能短时间安抚孩子的情绪,但是实际上孩子是希望得到除家人以外的人的认可的。

2. 注意孩子的感受并且站在他的角度表述你能理解。

适当的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比如说对他说,别人不喜欢自己一定会很苦恼心情沮丧,我太能理解你不开心的点了。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很多情绪的变化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是一味的让孩子保持积极的向上的心态,一味的灌鸡汤我们自己也知道是不好的,那为什么对著孩子尤其是对著男孩子就总要他像个男子汉只能坚强不能软弱呢。

3. 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例如「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而在他们心里可能也有自己的解决方法。问很多问题可以引导他们完成思考过程。他们可能会自己走出沮丧的感觉,就好像我们工作中多思考一下也会反应到,也许某某某并不是对我有成见,而是他在忙一个项目或者其他的,并没有注意到我。

4. 多和老师交流,组织一些活动,评估孩子的社交能力

多问老师孩子日常在学校里的状态,适当的组织一些生日派对邀请孩子的朋友过来玩,有意的去探寻一些信息来衡量孩子社交能力的优缺点。而派对上的小游戏还可以看看孩子的团队合作。

5. 询问有没有其他同学有这样的困扰,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有些孩子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不被同龄孩子喜爱,比如,卷发,偏胖或者带著厚厚的镜片。当孩子遇见这些问题时,可以询问他还有其他的孩子被嘲笑或者戏弄吗?让孩子感觉到,我不是一个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遭遇,这不是我的不对同时我也要帮助那些和我一样遇见困难的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