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我於如來廣大威德。願樂欲聞少分之義。

佛言。

善男子。汝應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為汝宣說 如來廣大威德 少分之義。

止蓋白佛言。

善哉世尊。願樂欲聞。

善男子。如來成就大慈平等普為一切有情。如來於一有情起於大慈。與一切有情而無有異。如來大慈。雖遍有情界盡虛空界。然大慈邊際實不可得。

善男子。如來成就大悲不與一切聲聞緣覺諸菩薩共。如來於一有情起大悲時。與一切有情而無有異。

善男子。如來成就說法無盡。於無量劫無量阿僧企耶。名言各別道理不同。為一切有情能頓演說。然佛所說法無窮盡。

善男子。如來成就無量問難。能答能釋。善男子。假使一切有情。乃至入於有情數者。同時問佛。名句文身各各有異。如來於一剎那或一臘縛一牟呼栗多。能答能釋而無窮盡。

善男子。如來成就靜慮所行境界得無障礙。善男子。假令一切有情。皆住十地諸菩薩位。如是菩薩。一時皆入無量百千諸三摩地。如是入時經於無量百千諸劫。所入靜慮各各不同。實不能知佛三摩地。及所行境界邊際可得。

善男子。如來成就無量色身。若諸有情應以如來色身而教化者。如來即能於一剎那或一臘縛一牟呼栗多。各各於彼有情之所。示現如來色身之相。若諸有情應見種種別類有情色身之相。如來即能於一剎那或一臘縛或一牟呼栗多。各各於彼有情之前。示現種種別類有情色身之相。

善男子。如來眼所取境有無量種。諸有情等。天眼所見。肉眼不見者。如是種類有情。滿於超過算數思量世界之中。世尊如實觀見爾所有情。猶如掌中阿摩羅果。

善男子。如來耳所取境有無量種。如前所說無量無邊諸世界中。有情充滿。然彼世界一切有情。於一剎那一臘縛時一牟呼栗多頃同時出聲。然彼諸聲音韻屈曲。言詞大小宣說有異。如來聞彼音聲。各各差別皆能了知。

善男子。如來成就聖智無盡無量猶若虛空。善男子。盡有情界所有眾生。各各構畫別別思惟作種種業。如來於一剎那於一臘縛一牟呼栗多。悉能了知。此諸有情如是構畫如是思惟如是造業得如是果。如來以無礙智。悉能了知彼諸有情三世業果。何以故。如來常在三摩呬多故。何以故。如來念無失故。諸根不散故。心不馳流故。何以故。

善男子。如來住寂靜故。甚寂靜極寂靜故。能斷一切諸煩惱故。善男子。若彼眾生。有諸煩惱心則馳散。不能得彼諸三摩地。如來無彼煩惱塵垢起無漏智。證得一切諸法自在平等理性。通達一切諸三摩地三摩缽底所行境界。

善男子。如來所有四種威儀。一一皆住於三摩地。乃至如來入於涅槃。經爾所時住三摩地。何況少時而不在定。

善男子。如來於無量劫積集資糧。由是如來常住三摩呬多。

善男子。如來不可測量。不可思惟。不可計度。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不也世尊。以如來於三阿僧企耶積集資糧。而證得故。

佛言。

善男子。我於無量劫積集資糧。證得如來不思議境。非唯於彼三僧祇劫而證得故

由菩薩悟解平等諸法性已。方得入彼三僧祇數。非初發心


涅槃並不是死,也不是消失,是智慧閃光的時候。

開悟的人還不到涅槃,或者是絕大多數時間還在散亂中。

壇經有一段話說的很好,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俱打卻,菩提性宛然。開悟的人可以隨著修行正見越來越堅固,但正見也要打破,才到涅槃的境界。

對開悟的人來說,心理決定生理,這倆沒有什麼區別,明白道理所以情緒安住。


開悟這個詞主要是在佛教中使用的。 佛教中最常用、最一般的用法是用在禪宗當中,表示禪宗的修證的一個詞,俗話叫開悟,或者叫明心見性,或者叫悟道

另外在聲聞乘解脫道中,也偶爾有人這樣來用

但這個詞主要還是在大乘佛法中使用的

在大乘佛教的般若經典、唯識經典等等也有偶爾使用這個詞,因為這個詞嚴格來說並不是一個佛法的精確用詞。

開悟是什麼? 應該說,開悟是跟「見」有關,但這個「見」並不是通常所說的「見解」,這是跟實際修行體驗結合起來的。

怎麼理解這個事情呢? 大體上可以用那個「杯弓蛇影」的寓言來理解。 你發現酒杯中的「小蛇」其實只是牆上掛的弓箭的影子,這就真相大白了。 這個過程,這種體驗,【勉強可以用來類比】佛教所說的開悟。


1、不算(涅槃的衡量最終標準是看貪嗔痴三毒是否徹底熄滅,而不是開悟,開悟只是熄滅三毒的助緣或條件之一,嚴重點說應該是必要條件。這也就是禪宗五祖弘忍為什麼說,不識自性學法無益。已經將這個條件上升到極高的地位)

2、身心狀態皆是。真開悟一定會知道「身心不二」。

3、不是明白了個道理,也不是停止了對情緒的反應。沒有情緒反應是機能喪失不是開悟。明白道理很多時候只是頭腦知見,也未必是開悟。


另外,糾正一些關於證位次第不清的一些認識,簡單講解如下:

涅槃以前都是有學位,涅槃後才是進入無學位,這個學是學習戒定慧止息貪嗔痴。 而近代的開悟大多還在有學位,因為近代的眾生普遍三毒習氣較重,「開悟」的加持力並不能直接衝破三毒直達涅槃,即大多數人是在有學位,也可以叫有餘涅槃;即余習未徹盡的階段,余習徹盡了即是無餘涅槃。而佛陀住世的時代,那時的人的習氣染執的程度與當下眾生不同,所以證四果阿羅漢(涅槃)的比較多,當下則不同。如果拋開時間的參數去理解就像那個群體是病輕的群體,見病(開悟)醫病康復周期相對較短。現在呢就相對較長,因為病相對重,但佛陀在經里說過,只要見到病(開悟)或證了初果,頂多七次人天往返必定涅槃(康復)。



引用自:

雲端起觀禪修-30天課程?

h5.isharead.com圖標

雲端起觀禪修-30天課程

悟德瑪尊者


其他相關:

?其實是「負載」導致意根的「間歇停運」,內在原理方面 ,在一個學修交流群里有過這樣的分享,供師兄參考:

|心極專註的狀態 也會落入有分

|落入有分不可怕,只是不要執迷,執迷生妄見,就不妥。 [玫瑰] 禪宗的棒呵,也能把人呵入有分[壞笑] 但真正的過來人,即有明師的話不怕,還能指引他再出來。

而很多人就沒那麼幸運了[愉快] [玫瑰] 這也是因果。

看淡放下 [玫瑰]

|能落入有分的人 要麼病理性身體弱不小心掉入 因為能量不足或斷續不暢,中醫講「不通」,以支撐意根的有效運轉。這是要調身體的。 另一種是精神力足,但用功火候過猛,執著心特別重的人也代表精力足專。 也會落入有分。因為意根超負核「停工」休息。

|而因為意根「間歇停運」,分別執著少了,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了「分別心」。 然後以對照經典,說聖者初地等沒有分別所執,然後就以為自己成聖了,換系統了[愉快] [玫瑰]

|極專註的思辨,即意根超負核運轉狀態下,落入。

|當晚連夢都「做不了」。 [捂臉] 當時都「傻了」。

但身心非常舒服,輕盈。

知覺敏銳

很多問題,思考不出結果的問題,只要「一想」就明白就通。 沒有什麼障礙的感覺。

|落入有分 並不是壞事 但要有法的引導 即正知見

如果沒有正知見正法的因緣 就極難出境

落入有分 其實就是開悟 不過是開的小悟,不是世尊的大徹大悟

落入有分 禪宗叫「見到你的本來面目」 ,以唯識講,就是見到末那識。第七識

這就是我執產生的地方。

這就是生命流轉的有分。

|意識 平時的意根的運轉 ,是意識心是更迷的心。 所以禪宗破初關要你先放下後天緣起的意識心。

類似道家講的回先天

|大悟你這麼說方向是對的,小悟就是小悟,等你意根停歇時,或打坐時,或覺知訓練到一定階段,都會經歷有分,只是在南傳不叫悟。 禪宗才叫「悟」。 但理上都是心的另一個狀態。 就比如開心的心是一個狀態,不開心的心是一個狀態。 那麼意識心做夢的心是一個狀態,有分心是一個狀態。

|凡還有疑,不知證沒證果,就99%沒有[愉快]別難過,但在禪宗體系看,你已經開悟了[壞笑]破初關,亦要隨喜讚歎的 [玫瑰]

|開悟就是開始悟了,悟和吾這兩字,你看有什麼區別?

一個是有心,一個沒有。對嗎?

你如果意根即轉五口的這個心沒有停歇,你是不知道你有「心」的。

更不知道如何叫「用心修行」。

我們修行就是要先找到這個「心」。

|之前@xxx 師兄分享過心路的知識,師兄可以去看看那幾個章節。


都不是

開悟就是明理,但佛教的明理和世俗是不同的。

舉個例子吧

開悟是做母親,沒開悟是做姑娘。

做姑娘的永遠不知道,自己孩子出生那一刻的心情,也不知道做母親之後的心理變化。

做姑娘的談母愛,永遠是隔靴搔癢。

凡夫談開悟也如是。

你說是心理還是生理的變化?

都變化,但是和你說的心理,生理,情緒的停止關係不大。

你的這種想法,很幼稚。

植物人也是心理,生理和情緒停止。

讀《心經》去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