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查軍艦的航速,看到二戰美日兩國的航母速度都能達到33節,34節,而現代的伯克,提康數據只是30節,31節。是數據有出入,還是就是現代軍艦跑不過二戰軍艦呢?為什麼呢?


不要被「游泳池」指標迷惑。現代戰艦的長寬越來越小,造成的結果就是同馬力輸出下航速降低,但是適航性提高了。面對更惡劣的海情前提下航速損失小。好比在內海,驅逐艦可以甩開戰列艦,但是到了浪高5m的外海,驅逐艦明顯慢下來了。等浪高10m ,戰列艦有輕微搖晃,航速損失不大,但是驅逐艦 就在過山車了,會被小長寬比的大艦遠遠甩開。 我們原來一直津津樂道的 38節大型「導彈艇」 也是在無風海情下達到的,同時伴隨著整條船的巨顫,甲板上都沒法站人。

同時現代軍艦的動力系統普遍從蒸汽輪機升級成燃氣輪機,甚至全電,這個升級帶來了更大的單位馬力和加速度,燃氣輪機從0到滿功率輸送的加速時間也就30-120秒。但是蒸汽鍋爐估計就要半天了(從燒水開始) 所以除了老古董,航母和核動力以外,現在基本都是燃氣輪機的天下。


我再diss一下前面某答主單純從興波阻力角度的回答,假如題目問的是為什麼現代普通軍艦到不了40節或者更高速度,可以這麼說,但是題目問的其實是35節與30節的對比,35節是一個正常排水型船可以實現的,而到不了這個速度更多是一個需求和各方面優化平衡的結果。而且衡量一條船是否為高速船用的是傅汝德數,也就速度除以根號下g乘水線長,大於0.3就是高速船,對於高速船興波阻力才佔非常大的比例,但是通過這個公式你會發現很多船比如題幹上提到的航母並不屬於高速船或者是剛好卡在這裡範疇,以10萬噸級航母為例,水線長大約在300米左右,30節時,傅式數是0.284,34節時是0.322。當然對於驅護艦而言一般都是高速船。

而且從瀕海戰鬥艦上也可以看出,假如現代軍艦確有高航速的需求是可以實現的,當然這要脫離常規排水船舶的範疇了。我相信假如現代海戰依然需要高速,甚至是快一節強一級的程度,那麼各種以提高極速為目的的船型會大量運用在驅護艦乃至航母是,比如什麼雙體驅逐艦,三體航母,水翼巡洋艦,氣墊戰列艦啥的。

前面該答主關於興波阻力的描述給大家造成了一些誤解,我這裡再詳細說一下興波阻力的事情。

興波阻力其實是由波型阻力和破波阻力構成,我們一般所說的興波阻力指的是波型阻力。

眾所周知,船舶航行過程中會產生波浪,術語叫船行波。船行波由首尾兩大波系組成,這兩大波系又可以分為橫波和散波。其中首尾橫波在尾部會發生相遇,從而互相抵消或者疊加,稱之為興波幹擾這也是球鼻艏減阻的原理之一,具體到公式就是:

R=(A+Bcos2πmL/波長)V^6

這裡的「Bcos2πmL/波長」,體現的就是興波幹擾。

————假裝分割一下

高贊答案有從長寬比角度說的,有從波浪增阻角度說的,有從戰術需求上說的。

作為船海專業的學生,我先說一下船舶阻力的分類。目前用的比較多阻力分類方法是傅汝德分類,它將阻力分為摩擦阻力和剩餘阻力,剩餘阻力又分為粘壓阻力和興波阻力。摩擦阻力都好理解;粘壓阻力又叫漩渦阻力,可以理解為船舶航行特別是尾部會產生漩渦,而漩渦存在能量,漩渦的能量只能由船來提供,從而產生了對船的阻力;興波阻力前面也有人提到,就是波浪壓力差所形成的阻力。

具體到本問題,主要原因還是二戰與現代技戰術需求上的不一樣。

船舶設計其實是一個以需求為導向,多目標優化經過數次迭代的一個結果,這些目標包括快速性,也包括耐波,穩性,佈置等等,對於現代軍艦設計,航速的權重相對二戰時期是有所降低的。

二戰的軍艦需要高速搶佔T優或者釋放魚雷等等,雖然二戰海戰的實際情況並沒有把這些情況完全發揮出來,但是當時的船舶設計師並不清楚。而當代一方面軍艦跑得再快也跑不過導彈;一方面垂髮的出現對於戰艦搶佔發射陣位的需求也大大減少。在這種情況下,維持高航速就沒有太大的必要,而且根據海軍部係數法,船舶總阻力大體上與速度是三次方成正比,也就是在船型大體相同的情況下,跑到34節所需要的功率相當於30節的1.4幾倍,而這四節在現代海戰中無法獲得優勢,那還不如就30節算了。

再則快速性與耐波性在很多方面是互相矛盾的,比如快速性要求船舶細長,而耐波性希望船短一點。在這種情況下,現代軍艦設計往往也傾向於稍微犧牲一下船舶快速性來提高一下船舶的耐波性和穩性從而增加在惡劣海況下的作戰能力,另外這裡所犧牲的快速性也會從別的地方找補回來,比如型線上的優化,增加各種附體(比如消波水翼),採用氣幕減阻技術等等,其中比較典型的就056。


二戰的時候,火炮無制導不能追你,魚雷50-60節速度無制導不能追你,你能跑34-36節你就很好躲這些東西。

現代,導彈300節以上帶制導追著你跑,飛機200節以上追著你跑,你跑30節和50節都沒差。不如就30節然後船體整胖一點,水兵舒服,設備舒服,儲存舒服。

而那些需要快速抵達目標區域的現代船隻比如登陸艇、瀕海戰鬥艦之類的,哪個不是40節甚至50節往上飆的?人家歐洲野牛64節逮蝦戶呢。


2020.10.31

怎麼給我這麼多贊?我只是復讀了一下高贊啊。

要贊還是去贊高贊或者其他寫得很在理的回答吧,不要助長一臺復讀機啊……


2020.11.5

怪,為什麼我自己用心寫的不超50贊,來這當一下復讀機能破百贊啊?


我是服氣了

你乎幾乎全是軍盲

跟你扯不合算的,戰術的,還有tm扯隱藏數據的,絕了

航速過了30節,極限航速只和水線長度有關了幾乎,你堆再多馬力也快不了多少!

興波阻力是高速時最大的阻力來源,而其在波阻區域時與航速的正比指有6次方。而當前這些主力驅護艦發目標航速正好位於這個位置。水,和空氣,雖然都是流體,但是區別天差地別!和陸地上的區別更大!

航母為啥快,因為水線真的長,纔可以很快,二戰航母水線也很長,高速戰列也很長,看水線長度!

一個球鼻艏,加一個大方尾,這倆都是提速神器,也是減阻神器,因為都是變向加水線長和通過對消減興波阻力。

當代船的航速要求來源於跟上編隊,反潛作戰這兩方面需求,為啥反潛要高航速呢,因為水下沒有興波阻力!核潛艇很多航速高的驚人!你反潛追不上不是白給!?這也是反潛機的優勢,更快。

另外就是航空母艦作為天然的長水線大船,他的極限航速天然要高很多,所以他的速度你的編隊至少要跟上,這就是這個30節的由來,但是航母可以更快。

所謂空間說法我只能說你是真的不懂船,搞不懂啥叫水線,船底,軸系,當代的燃氣輪機的體積已經足夠小了,如果再上綜合電傳連軸系的巨大佔地都省了,那加馬力只會更輕鬆。但是速度為啥上不去?水線長 !

至於lcs,自由是半滑行艇,獨立是三體船,這都是非傳統單體排水艇了,真要比速度冷戰的那些小型水翼導彈艇 ,去看那個去。

你乎水平太差


也不盡然,我們做個對比吧。

二戰德國的柯尼斯堡級輕巡洋艦與當代美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柯尼斯堡級
阿利·伯克級

為什麼要用它倆做對比?因為它倆的排水量十分接近,滿載都在8000噸左右。

柯尼斯堡級:航速最高31節,68000馬力,長174米,寬15.3米;

阿利·伯克級:航速最高31節,約100000馬力,長154.77米,寬20.4米。

發現什麼了嗎?二戰戰艦比當代戰艦更加苗條,所以纔可以在發動機落後的情況下跑出和同噸位當代戰艦差不多的極限速度。

換句話說,如果當代海軍願意的話,是可以造出比二戰時更快的戰艦的。

為何當代戰艦看起來不強調速度了?因為交戰模式變了,以前海戰主要武器是火炮和魚雷,更快的航速意味著能搶佔有利的陣位、躲避敵方火力。

甲午海戰時,日本巡洋艦利用速度優勢向北洋艦隊側翼實施迂迴作戰

但是當代海戰的主要依靠導彈,拚命收窄艦體或增加發動機換來的幾節航速對導彈來說和沒有一樣,所以不如把船造得寬大一些,減少在海浪中的搖晃,讓官兵住得更舒適,對各種設備也友好,還能省出地方多裝燃料和補給品,提高續航力。


走向大洋:前蘇聯冷戰時期遠洋水面作戰艦艇京東¥ 21.99去購買?

無畏之海9787547405413京東¥ 66.00去購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