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

一是不同版本注释可能会不同,收录的内容也有区别。比如《鲁迅全集》这种大家一般都公认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不会用其他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收录的全面,注解也比较准确。

二是有的文本作者本人可能有所修改,就会有不同的版本。比如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就有多个版本,金庸后期也对他之前创作的小说进行了情节内容上的改动。



当然。

作家可能出于读者的反馈、艺术的完善等原因进行多次删改;50年代以人民文学版为代表,会出于政治、思想因素进行删改。作家去世后,编辑也可能出于各种原因进行修改。且因为以上诸因素,所谓「定本」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版本。

可参看金宏宇老师的相关著作。

以上。


看你研究的方向与内容了。有时候也是需要的。

举个例子,关于金庸的部分研究,你可能就要针对连载版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修改版进行对比分析。


需要,因为现当代文学的时间敏感性,可能不同版本对于某一问题的表述会有变化。以及不同作者的文学史表现的不同的历史观。文学史有个人写史和官方史,对一些事件和作家的看待都有很大不同。文学史家本身鉴于其文学观,对一些作家的评述也有所不同。


1,要,而且很重要。

2,试举一个栗子,有兴趣可找找。

写」文章信口雌黄易,思想锥心坦白难「的散宜生的《悼胡风》:「精神界人非骄子,沦落坎坷以忧死。千万字文万首诗,得问世者能有几!死无青蝇为(作)吊客,尸藏太平冰箱里。心胸肝胆齐坚冰,从此天风呼不起。昨梦君立海边山,苍苍者天茫茫水。」手稿、校稿、审定稿、公开版、结集版等都所差别,其背后的故事,复杂而且有趣。每一回修改都是一次隔山博弈,一轮激荡情谊。

3,作者们其实还是很护短的,最初最早版本可能因主客观缘故,会有各色初衷或不如意处。有些作者并不想让后来者窥探背后的故事,这与研究相背。研究者如侦探,抽丝剥茧,还原初貌,才方便更准确地把握和研究作品。我更喜欢看连载版的金庸小说,因为更真实质朴些。后期所谓修订版太假,好比让读者以为这些小说原来就如此。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