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很納悶,討論一個歷史細節問題,不引史料原文就開始在那裡做「閱讀理解」、「心理分析」,有些人的腦子除了洞之外是不是就沒有別的東西了?

@黑白漫步 的答案稱

他就是說了一萬句MMP,史官敢寫嗎?

問題是誰告訴你這句話是「史官」記下來的?

這個說法最早的記載應該是弘治元年(1488)祝允明所撰《成化間蘇材小纂》,卷一「武功徐公傳」,原文如下:

景皇帝聞鍾聲,問左右誰邪?左右對太上皇。景帝曰哥哥好好。

*或曰于謙邪夫?未委然否。

作為一本30年後才出現的、以記錄地方名人為要務的私人著述,而且傳主是奪門之變的功臣徐有貞,這段記載的可靠性恐怕是要打個折扣的,而且無論真假,都和「史官」扯不上關係。

@胡拉 認為這三聲好體現了「朱祁鈺懷疑于謙造反」,亦屬荒謬。

首先,提到于謙的這句在原文中是以備註小字的形式出現,只是「或曰」,而「未委然否」也可以表明編撰者不甚認同的態度。流傳至今的楊瑄《復辟錄》倒是採用了這個「或曰」的版本:

景皇帝聞鐘鼓聲,問左右云:"于謙耶?"左右對曰:"太上皇帝。" 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但是《復辟錄》正文雖然成書更早,這段話卻是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附入的,與其來源《蘇材小纂》相比已有訛誤,不可不察。

其次,即便景帝確實問出了「于謙耶」,亦不能武斷解讀為「懷疑于謙造反」,至於擔心「于謙奪了皇位」更是天方夜譚,對明代制度稍微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文臣篡位是絕無可能實現的,也沒有智商正常的文臣會去嘗試篡位。即便于謙發動政變,那也必然是「擁立」而非「自立」。

說到這裡,問題本身已無回答的必要:

景帝是否曾在聽到他哥哥復辟後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是一個好(《復辟錄》),兩個好(《蘇材小纂》),還是話劇表演式的三個好(《明朝那些事兒》)?

說不定他只是喘了兩聲氣呢?

各位想像力豐富的答主,何不去起點大展宏圖呢?畢竟知乎又不給錢。

最後,希望知乎給我一個「親自答」的認證。


梁武帝為什麼「呵,呵,呵」

還有啊,

還有什麼「寂 寂」(開黑打出gg——good game?)

……這都什麼意思啊?

以後事相托。死令復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

不堪纂承大統,顧慚群後,此亦天命去矣,又何言!

百年無罪,汝可任處置之,宜將吾妻子置一好處,勿學前人也。

天子亦不敢與叔惜,豈敢惜此漢輩?但願乞兒性命,兒自下殿去,此等任叔父處分。

奪則任汝,慎勿殺也 ,

作事不可在人後!

宋氏若不骨肉相圖,他族豈得乘其衰弊,汝深戒之。

吾昨夜夢吞土,卿試為我思之…壽酒,不得盡此乎?…不圖為樂一至於斯!

卿幸為我宣行。

唯願後身生生世世不復天王作因緣!

朱門久可患,紫極非情玩,顛覆立可待,一年三易換。時運正如此,唯有修真觀。

吾家事若此,慚見卿等!

汝不聞漢文帝儉素,葬在霸陵原,至今見在。如每年寒食無事時,即仰量事差人洒掃,如無人去,只遙祭。兼仰於河府、魏府各葬一副劍甲,澶州葬通天冠、絳紗袍,東京葬一副平天冠、袞龍服。千萬千萬,莫忘朕言。

李氏吾世仇,理難降首,不可俟彼刀鋸。吾不能自裁,卿可斷吾首。

卿輩事吾以來,急難富貴靡不同之;今致吾至此,皆無一策以相救乎!

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

食煑餅,今腹中悶,得水尚可活。,

卿王者妃,埶不復為吏民妻。自愛,從此長辭!

朕聞之,蓋天下萬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

願自今已往,不復生帝王家!,

七日而殯,皇太子即位於柩前。園陵制度,務從節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

廢興,命也。吾寧奮劍而死,不得銜壁而生!

佛教,自殺者不復得人身

師知賣我,陳霸先反。我本不須作天子,何意見殺。

人之將死,能言則言,不能言則苟延殘喘,亂語罷了,哪有那麼多為什麼……


他不說好他也沒辦法啊,人家都坐上龍椅了,自己身體又那個德行了,百官誰還會為了這麼一個病蔫蔫的再去拼啊,還拿什麼爭啊,就那麼著吧


《明史》里說朱祁鈺是在哥哥複位之後不久才安然「病逝」的。這話說的...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他兒子死了,法定皇太子又換回了朱見深。

人在病重,按照手續,他死了,朱見深做皇帝。

他自己這脈,絕嗣啦。

臨死前,發現他們父搶子的皇位。

有種看他們笑話的感覺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