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可以認識,也可以不認識,對當下大多數人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

繁體字需要傳承,不過可以是你,也可以不是你。

人活著最重要的是開心,如果認識繁體字這件事能幫助你涉獵到更加廣泛的知識、能讓你在學業上更加精進,抑或是你專業、工作、生活不可避免用到的,那就去學!


應該,不僅僅是繁體字,漢字的本源也應該學習理解。繁體字雖然比現在的簡體字更久遠,但是它並不是最久遠的字體,我們應該學習漢字最初的樣子,學習古人為什麼要創造這個漢字。這樣比單單學習繁體字更能讓我們了解中文漢字。

這裡推薦一個嗶哩嗶哩的up主:青華九變

青華九變?

space.bilibili.com


當然應該了!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只有了解漢字的歷史,才會對我們的文化有更多的認同感,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


喜歡就學,不喜歡也不會有動力學,即便它再簡單。但是會總比不會強,所以如果喜歡可以學,花不了多少時間。給你推薦一站式繁體字學習手冊。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294175?

zhuanlan.zhihu.com圖標https://zhuanlan.zhihu.com/p/65294543?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高中那會看了一個禮拜辭海,每天中午一個小時,就大體學會了,最主要的是有了辨別繁簡字的能力,準確度還很高,然後開始用繁體記筆記,遇到疑似簡化字再回去查字典,就這麼學會了。


作為個人行為可以認知、傳承繁體字,當做一個學術愛好是沒問題的。


這是來自我上一個問題的回答。

先來了解文字的形成前提是語言「講通俗一點先會說話,才會想起要把話和事物記錄下來而發明了文字」

地球上語系大致可分為一下11種最初母語

1.印歐語系

2.漢藏語系「漢語包括其中,分布在全中國」

3.尼日語系

4.亞非語系

5.南島語系

6.達羅毗荼語系

7.阿爾泰語系

8.南亞語系

9.日本-琉球語系

10.壯侗語系「我的母語壯語,主要分布在東南亞、中國南部,重要語言有壯語、黎語、泰語、寮國語等。這個語系在中國曾被稱為「壯侗語族」、「壯傣語族」、「侗台語族」、「侗傣語族」、「台語族」、「黔台語族」等

11.烏拉爾語系

這11個語系每個又分成大大小小几十乃至上百種語言。

該不該認識,我覺得該認識除非自己是文盲,老外拿個漢字來問你這個字什麼讀,什麼意思?假如你不會從中國人好面子這個角度來說真的丟面子。至於該不該傳承,我覺得該傳承,口中的上下五千年不應該在我們這一代斷層,文字剛好是文化的重要部分。

先說個題外話,我不是漢民族只是個邊陲少數民族,我的母語不是漢語所屬的漢藏語系,我的母語是壯侗語系,我有我自己的民族文字和語言,只是我認同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我的回答可能不是最準確的,大家可以看看就好。很多都是藉助史書和不同地區朋友的幫助。

文字和語言是用來溝通和記錄而被發明出來的。當大陸、港、澳、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一些華人同胞在網路上隔空進行鍵盤罵戰的時候請不要忘了,我們之所以能吵得起來,正是因為我們用的是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文字-漢字。如果這時候一個阿拉伯人過來和你鍵盤罵戰給你丟下一大串阿拉伯文字你和他幹得起來嗎?「貌似知乎無法顯示阿拉伯文字,可自行百度阿拉伯文多難懂」

請記住我們既然能用同一種語言來對話是讓我們能理性來溝通,而不是在網路上到處找人開炮耍嘴皮子。

進入正題,簡化字「簡體字」、正體字「繁體字」=漢「漢」字。

中華文字起源可從中華上古神話開始,相傳造字大神是倉頡,但只是先秦時期的文字。而漢字最初應該是由商朝晚期的甲骨文演變而來,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有各自的文字書寫方式,始皇帝嬴政對漢文字的書寫進行了統一使小篆和隸書為全國通行的字體,對中國文化、政治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回到現代,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大陸、台灣、香港、澳門、越南、南韓「南朝鮮」、北韓「北朝鮮」、日本、新加坡、琉球群島、馬來西亞、泰國等。以上大中華地區和新加坡漢字都是官方文字。港澳台地區使用的注音跟我們大陸也完全不一樣,我們使用的完全是拉丁字母對漢字進行拼音,而台灣地區則使用章太炎編創的「紐文」、「韻文」「ㄇㄈㄅㄌㄏㄕㄊㄙㄧㄩㄛㄟㄠㄥㄢ 等符號」對漢字進行拼音。香港和大陸一樣使用拉丁文進行拼音,簡稱威妥瑪式拼音法,但是拼法和我們完全不一樣例北京拼成pei-ching,太極拼成tai-chi等,當然後期他們也對拼音方法進行修改。所以當你買到台版或者港版鍵盤或者筆記本電腦時,他們的鍵盤26字母鍵區每一個鍵位上都會有四種符號包括1拉丁文,2注音,3倉頡,4大易。而我們大陸使用鍵盤無其他情況下只有拉丁文一種符號,當然特殊符號如阿拉伯數字等通用符號除外」。

使用漢文字的民族不止漢民族,國家和地區也不止兩岸三地,所以在那麼多人,那麼多國家和地區都使用漢字的情況下,各自的書寫方式都會有很大的差異,當然這些差異都來自於政府主導。漢字規範在不同時代或不同地方的漢字規範可能有所差異,如「爲」、「為」、「為」,在大陸、台灣、香港、日本、韓國各有不同規定,「床」是「牀」的訛體,現除香港外大陸、台灣、韓國、日本都寫作「床」都從俗「俗體字」。至今,大中華區的漢字因為文化斷隔至少存在著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所頒布的不同標準。所以存在各有各的書寫標準。

了解簡化字的由來,最初可追溯晚清時期,1909年陸費逵建議整理漢字,主張簡化,提倡白話文。還有民國時期(1920年)2月1日1,錢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一文。

但真正實施漢字簡化則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由傳統中文正體字根據《漢字簡化方案》實行漢字簡化而來。

簡化字只是借用了古有之字的字形,而未必沿用了該字的本意,因而不能認為是古以有之,如「廣」和「廣」本是兩不同的字,後者卻被用作前者的簡化字,而草書楷化並無先例,本質還是在造新字。簡化字優點書寫方便,缺點字義丟失。

《漢字簡化方案》的設計有缺點和疏漏,又欠說明,例如「藉」合併到「借」,「餘」合併到「余」,「覆」合併到「復」等,有時會引起意義混淆;「島」「梟」等字沒有交代如何類推簡化;「攝」「鑷」簡化為「攝」「鑷」,「聶」是否也應簡化;多音字「乾」「徵」等用其他讀音時是否合併到「干」「征」;「吁」「葉」「仆」等字作本字用時讀音是否如前;一些簡化字的偏旁不合理,如試用中的「纖」的簡化字把右旁改成「千」。另外大眾不清楚一些新的簡化字寫法,例如「類」左下部是有一點的「犬」,「類」下部是否也有;「殼」左下部的「幾」上有一短橫,「殼」是否也有。當然正體字簡化不止中國大陸在做,包括新加坡等華人地區也推行簡化字。

正體字由來就不必說了但是還是介紹一下,與正體字相對的是異體字,而非簡體字。

現代漢字演變的歷史,正體字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含義。在「正體字」與「異體字」相對的時候,「正體字」指遵從某種選字規範和標準,確立了官方地位的字。而「異體字」或嚴格來說應稱作「被淘汰的俗體字」,則表示那些被淘汰的字形,它們與所選用的「正體字」一樣意義,但字形不同。

古代文字學家依照東漢時期的《說文解字》將漢字分為正體、變體和俗體。說文所載的字稱為正體,不載者為變體或俗體。唐《干祿字書》將所收漢字分為俗、通、正三體。卷契、藥方、賬據用俗體,奏表、箋啟、判狀用通體(相承久遠的俗字),對策、碑碣以及其他著述文章用正體。

至於該叫正體還是繁體這個因人而異了,不會你喊它繁體它就答應你,也不會你喊它正體它不理你。但是東漢以來一直都稱呼為正體字,而非什麼繁體字。

簡化字和正體字想表達和所表達的事和物是一樣的,只是書寫方式不同,簡化字對文字本身的字形,字體本意做了改動,比如愛沒有心就是愛,麺沒有麥就是面,聼沒有耳就是聽,鳯沒有鳥就是鳳,體字無骨就是體等字形和字義都被改動。而正體字更接近漢字創造時的「字能表達意思」表意文字,而簡化字則有一字多意「一個文字多種意思」如 乾「干」貨,干「干」你什麼事,樹幹「干」、台「臺」灣,台「檯」燈,台「颱」風。

總結:簡化字便於書寫和書寫速度,對語言天賦比較差的人比較友善。但字體本意,字形丟失,文字混用等。正體字也不見得是什麼累贅,文字筆畫多少不是一個蠢蛋學不好的文字的障礙因素,我們說的繁體字人家也用的好好的。

繁體和簡體字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種文字是十全十美的。比較有意義的事情是我們這一代人如何把中華文化很好的傳承下去。


中國字體一直在簡化,所以使用簡體字完全沒問題。但可以檢討哪些字其實可以不需要簡成那樣,因為那些筆畫明明大家就會寫啊。

比如言字邊,大家都會寫,為什麼要改成那樣。

另外,繁體字當然應該傳承,所有美麗的中國文字都應該傳承。


認知繁體字是應該的,因為一些華人圈子比如港澳台以及馬來西亞在台灣留學的華人都用的繁體字,認知繁體字有助於與這些華人圈子交流,對增進國際交流有點用

但傳承繁體字就不應該了,每個時代的漢字都會慢慢的簡化或演化,日本人也沒有閑的用回過去的「和制漢語」和古日語來所謂的「傳承」吧?


不一定要會,但一定要知道那個是繁體字。傳承的話不用操心,部分中文系人員因為經常要用繁體字,所以會在日常打字中也用繁體字。


先結論:應該傳承,但是全面恢復繁體,沒必要,也是開倒車的意思,而且這個問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沒什麼太大意義!

1、繁體字這東西和金文,甲骨文這些一樣是漢文字演化過程的一部分,在目前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全面恢復繁體字!

2、簡化字本身的存在也是具有合理性的,文字簡化其實本質是文字作為信息載體介質,兼顧信息傳遞效率與信息內容多寡的平衡,簡體字日常使用過程中,、在信息的效率上確實優於繁體字。

3、至於許多人認為的繁體字具有藝術價值以及文字演變價值,普通人能做到了解就可以了,實際上繁體字在書法領域的存在感還是很強的,關於文字演變的價值這種事情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干吧。

4、沒意義的事情少扯點吧,在我國,你要知道少數民族的文化都要靠國家撥款,資金支持的地步了,一些少數民族文化都是靠漢族來傳承了,與其擔心繁體字的消失真的沒必要,只要我們還使用漢字,我們還欣賞書法這一藝術形式,我們還考古,接受中華文化的熏陶,你會發現繁體字比你想像的傳承的還久,大家都知道金文,甲骨文退出日常使用多少年了,你可以說傳承過程會缺失一部分,但這是必然的。

對於繁體字的思考可能還不如考慮中華文明是否還有下一個5000年,這個設想來的實際一點!再說一句,人多力量大!,真-人多力量大!大劉說: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私以為如果我們不能給我們的文明以歲月,那這個文明又和你我有什麼關係呢!


應該

看看繁體字漫畫 快樂又認識了繁體字

是的

傳統文化的一種表達方式

但是不強求還是好的 自然一點 喜歡就去學唄


我覺得不應該,應該繼續簡化簡體字或拉丁化。


學有餘力的話可以,精力不夠就算了。簡化才是漢字發展的主流。不僅僅是中國大陸人,越來越多的海外華人在傳承中華文化的時候都選擇了簡體漢字!


對個人來說,如果不是從事必須用到的行業的話,沒有必要。(當然作為興趣也不錯)

對民族來說,從甲骨文一直到現在的簡體字,都有傳承下去的必要。


請問題主年齡多大?我的學生小學階段,講書法的時候,我都會提到字體的演變和繁簡之爭。比如《千字文》中「雲」和「雲」的關係。不學繁體字,你的文言文中的字形字意引申就缺乏一個邏輯上的支撐和說明。如果以後到了碩博攻讀相關專業,你不還是需要看古籍和文獻。再說簡體字也沒有那麼十全十美,如果你只是想從事理工,簡體字在滿足日常交流方面確實足夠了,但同時也喪失了領略另一個世界的壯美和恢宏。最後,學習繁體字是一個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過程,即便學了,也不是誰對繁體字都百分百熟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