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發展本就是從繁複變為簡易。而繁體字書寫上、教育上的不便對於繁體字來說是一種負面影像。而對於文字來說,其功能是傳播知識,而不是文字本身,我隨便畫個?說這個代表指甲,只要得到廣泛認可,也是可以成立(玩笑話)。

如果從這方面來看,繁體字的消亡似乎是必然,即使世界線變動最後變成的不是現在這種簡體字,也是一種必定會發生的事情。

而現在英語之類的語系,隨著時代變化新事物的增多,其新單詞也是在與日俱增,總有一天會變得非常龐大。那麼對於這些語言文字來說,「簡化」是不是也是一種必然會發生的事情。(雖然一個人一生不需要用到那麼多的辭彙)


漢字從繁體變為簡體是否是一種必然?

不是。要硬說的話,隨著語言材料交流越來越便捷,異體字統一可以認為是一種必然。(就算這樣,二簡又新產生了一批桔橘、象像等實質異體字)不過答主似乎完全沒有異體字的概念…

印歐語系會不會某天也有這種變化?

正字法當然是一直有可能在進行的。但是以書寫的便利為導向的變化發生概率極低。

事物的發展本就是從繁複變為簡易。

不是。現在知乎正在搞「線上湖北博物館」,請自行觀察楚系文字與金文的區別。

而繁體字書寫上、教育上的不便對於繁體字來說是一種負面影響。

不是。「繁體字」擁有的「不便」,「簡體字」也完全擁有。可參考日韓越以及我國的漢字廢止論與拉丁化討論。魯迅亦有參與。

而對於文字來說,其功能是傳播知識,而不是文字本身。

文字的功能是記載語言,而不是先於語言從虛空中創造不存在的新詞。

我隨便畫個?說這個代表指甲,只要得到廣泛認可,也是可以成立(玩笑話)。

你說的沒錯。但是你知道廣泛認可是多廣泛、如何得到嗎?

起碼囧字和槑字目前均仍然沒有達到這個地位。

如果從這方面來看,繁體字的消亡似乎是必然,即使世界線變動最後變成的不是現在這種簡體字,也是一種必定會發生的事情。

文字的推廣需要時機。目前的大陸現行文字規範(第一套簡體字方案)對應的時機為全民普及初等教育。忽視客觀條件強調主觀能動性不可取。

而現在英語之類的語系,隨著時代變化新事物的增多,其新單詞也是在與日俱增,總有一天會變得非常龐大。那麼對於這些語言文字來說,「簡化」是不是也是一種必然會發生的事情。(雖然一個人一生不需要用到那麼多的辭彙)

辭彙的數量與辭彙是否將要進行「壓縮」無關。以英語為例,LASER作為首字母簡寫出現是因為表示這個概念的片語長,而非英語語言中總辭彙量多。

最後奉勸題主一句:請不要在問題描述中將大量個人看法作為描述的前提,保證題目的客觀性,謝謝合作。


逼格說得高點,從信息學的角度來說,漢字的簡化,實際上是一種信息編碼的優化。

語言發展的過程是這樣的。

1,聲音,語言

2,圖形和符號,

3,用圖形和符號來組合成單個的詞,比如說你現在看到的漢字的字,和英語的單詞

4,單個的字詞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不便於記憶使用,開始把它們組合起來比如說漢語口語的辭彙就是片語,以及英文片語

5,再把每個單個字詞進行進行簡化,甚至縮寫,比如說現代英文辭彙縮寫,拼音縮寫,日語縮寫。

從信息學的角度來瞎說一下,上述人類的語言文字的發展,是一個如何控制信息熵的問題。隨著某一個層級的元素增多,要得到確定信息就會變得更複雜,舉個例子,8bit和16bit的信息需要的容量就完全不同。又比如,如果日常算數不是10進位而是1000進位的,那1000個符號你記得住嗎?怎麼辦?從外界另一個層面進行干預,來降低信息熵。比如說吧,26個字母,如果是完全無序的,那麼顯然太混亂了。幸虧人的發音是有規律的,最終得到了一些音節組合或者含義組合,比如說詞根,單詞通常是它們構成的。但是當造單詞造到後來,音節也太多的,還是會太複雜,就會把兩個詞拼在一起。這個時候,兩個單詞產生了特有的組合,使得他們的信息更加明確,這個時候他們甚至可以用縮寫來替代,比如說首字母縮寫,讀音縮寫,等等。

回到漢字上來,漢字的信息有幾層?1,筆畫 2,部首 3,部首組合 4,片語 5,語句結構。

那為什麼一定要簡化漢字呢,卻又不簡化到二簡字那麼簡單呢?

首先,信息學裡面,當一個消息出現的概率越大則信息含量越低,出現概率100%的時候信息為0。什麼意思明白嗎?打個比方,幾組數字,00000 00001 00002 ,他們前面四位都是0,這些0對於你分辨這三組數字來說是一點點用都沒有的。這對於一個漢字,在【通過筆畫分辨部首】這一個層級,就可以知道繁體字的部首們的筆畫很多,裡面有很多是100%出現的筆畫,這個時候對部首來說這個筆畫的信息為0,對於分辨這個部首來說是沒意義的,就是可以省略的。但是這些沒有意義的消息,卻是你確確實實要用眼睛看,要用手寫的。這點上類似於壓縮編碼。

但是呢,如果到了二簡字的時候呢?部首的筆畫都被縮沒了,這個時候【通過部首組合結構分辨漢字】這一層,卻因為部首和結構之間太像了,部首又產生了大量的沒有信息量的消息,而兩個字之間只剩下一兩個消息可以獲得信息。這個時候,這個字的【部首組合結構】的信息量太少了,信息量太少導致了你湊不出來幾個字。一旦這剩下的一兩個消息在傳輸過程中出問題,比如說手寫啊存放的時候少了一筆啊,就徹底沒辦法分辨了。

你看看下面那些二簡字,就是已經有的字常用字加一橫。而且他們的組成的詞語也會有歧義,你也沒辦法拿來糾錯。就差跟下劃線一樣的一筆,【寡人】變【人人】,【燃燒】變【火燒】。所以放棄二簡字回到現在的簡化字。這有點類似增加冗餘,保留一定糾錯能力。

而為什麼不徹底拼音化放棄漢字,從上面的分析也能看出,是因為拼音音節信息量太少不夠用,對於同音字來說,拼音的信息量為0。但就算到了片語層面,還是有同音的。直到語句層面,才能產生信息。這跟沒有文字有什麼區別?實際上現在的拼音輸入法,就是這樣的信息獲取過程,你想把自己變成人肉輸入法嗎?而且因為單個漢字不再有意義,所以會導致創造新詞會有困難。

還有呢,有人說簡體字的簡化程度並不統一,部首是不是簡化沒有規律,其實我覺得可能還是有點意義的。比如說吧,魚,繁體下面不是【一】,而是【灬】,但是你想,還有哪個字,會寫成這樣的?這就是簡化以後,信息不變的結果。但是呢,有人說了,怎麼【熊】下面的【灬】不簡化成【一】呢?這就牽扯到,【能】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字,而漢字有時候會豎著寫的,當豎著寫的時候,就會變成【能一】,這種結果在信息學裡面應該是一種噪音吧,會干擾信息無法確定,這也是在編碼中要減少的。反過來【魚】上半邊不會單獨成字,所以豎寫沒影響。【魚】被簡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魚】作為部首是常用的,燕熊這些作為部首用得少。所以這種看似保留不同簡化程度的漢字,也是一種編碼的優化。

這很多人批評簡體字,理由是繁體字更接近象形文字,特別是簡體字的部首很多已經簡化到了完全失去象形含義了。但是實際上,說到現在,大家應該也明白,簡體字很明確是有損壓縮編碼的,但是繁體字也已經是有損壓縮編碼的了,而那些被壓縮損失掉的信息,不是日常生活用途里想要獲取的信息。就像音頻質量,你說你每天聽聽天氣預報時事新聞道路導航有聲小說,你用得著去罵它碼率低細節缺失嗎?


並不是必然的。否則我們使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才應該是正途。

簡單的認為漢字從繁到簡就是一種趨勢,其實是不看歷史。中國曾經執行的政策是廢除漢字採用新文字,第一批簡體字後面還有第二批簡體字,只不過因為多重因素的疊加這個路線被廢除了。

印歐語系不懂。就如同越南和韓國廢除漢字一樣,日本和中國保留漢字一樣,哪一種是必然?

拍腦袋說簡體字是必然,那你可以看看港澳台的狀況吧。


四·五·漢字演化:漢字簡化

漢字簡化是大勢所趨。

但迄今爲止推行的漢字簡化,非常遺憾,只能說是過大於功。

當然,今日使用的簡化字,並非一無是處。

舉兩個例子,馿、寶。

馿字的古字是驢,會意繁瑣。

馿字的本義是似馬而小者。

馬+戶=馿

馿者,《老貓字典》云:從馬從戶。會意。馬者,象馬形。馬之總稱也。戶者,象一扇門之形。一戶之門也。馿者,謂馬大必入門,驢小可入戶也。故,馿者,似馬而小者也。

馿者,《正字通》云:俗驢字。

馿字,再簡化作,驢。可。

寶字的古字是寶,會意繁瑣。

宀+玉+貝+缶=寶

入+八=宀

丿+反丿=入

丿+反丿=八

寶者,從宀從玉從貝從缶。會意。宀者,大屋也。凡宀之屬皆從宀。玉者,象三玉相連之形。玉石也。貝者,象海貝形。易貨者也。缶者,象瓦器之形。瓦器也。寶者,謂玉、貝之屬,置於缶中,藏於屋內也。故,寶者,珍也。

許叔重以爲寶字從王。非。寶字從玉不從王。

宀者,《老貓字典》云:從入從八。會意。入者,進入也。八者,別也。宀者,謂大屋者,屋頂上入於天,四壁兩兩而別也。故,宀者,大屋也。

入者,《老貓字典》云:從丿從反丿,交於頂端。會意。丿者,象傾斜之形。不平也。入者,謂物之左右皆不平,是爲刃物,若矢者,乃可進入他物也。故入者,進入也。

八者,《老貓字典》云:從丿從反丿。會意。丿者,象傾斜之形。不平也。八者,謂不平者與反向不平者,不得聚也,是惟別也。故,八者,別也。

寶字簡單會意,屋內之玉,清晰明了。

但多數的漢字簡化並不成功。

既然是漢字簡化,但,漢,這個字的簡化,卻成了最差的簡化字,沒有之一。

漢,簡化作,漢。

從水從又。

水者,《老貓字典》云:象流水形。成江河湖海者也。凡水之屬皆從水。

又者,《老貓字典》云:象右手形。手執也。凡又之屬皆從又。

漢,這個字,如何會意?

漢者,《說文》云:漾也。東爲滄浪水。從水,難省聲。

難者,《說文》錄其異體, 。 ,鳥也。從鳥堇聲。,

金文難字從黃,未見從堇者。

簡帛難字多從黃,鮮見從堇者。

高明《古文字類編》收漢字金文,出於春秋時敬事天王鐘。

其字與潢字甲骨文,見前2.5.7,大同。

漢,字小篆隸定作,漢。

其右非從土之堇字。

由簡帛文字可知,隸定始自戰國時期。

所據者,大篆,而非小篆也。

由是可之,漢字從黃,不從堇。

漢、潢,二字,實即一字也。

漢字的本義是大河。

水+黃=漢

廿+寅=黃

田+矢=寅

入+帶羽象形符=矢

丿+反丿=入

漢者,《老貓字典》云:從水從黃。會意。水者,象流水形。成江河湖海者也。黃者,廣也。漢者,謂寬廣之水也。故,漢者,大河也。

黃者,《老貓字典》云:從廿從寅。會意。廿者,象大鍋形。大鍋也。寅者,遠射之矢也。黃者,謂遠射之矢其射擊弧線若鍋也。故,黃者,廣也。

寅者,《老貓字典》云:甲骨文從田從矢。會意。田者,象田地阡陌縱橫之形。耕地也。矢者,箭也。寅者,謂飛越田野之矢也。故,寅者,遠射之矢也。

矢者,《老貓字典》云:從入,象箭帶羽之形。會意。入者,進入也。象箭帶羽之形。故,矢者,箭也。

入者,《老貓字典》云:從丿從反丿,交於頂端。會意。丿者,象傾斜之形。不平也。入者,謂物之左右皆不平,是爲刃物,若矢者,乃可進入他物也。故,入者,進入也。

漢者,大河也。或即漢水。

《古本竹書紀年》云: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荊,涉漢,遇大兕。

漢字的胡亂簡化,集中體現在,漢,這個字的簡化上了。

問題的根源在於,簡化漢字的磚家,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懂得漢字。

漢字簡化的方法學,大致是錢玄同建立的。

錢玄同《錢玄同文集·三·漢字改革與國語運動·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云:

我以爲現在減省漢字筆畫,應該根據現在通行於民眾社會的簡體字。這種簡體字,十有七八都是從宋元時代流傳下來的。我曾經拿它分析,得了八種構成的方法,如下——

(1)將多筆劃的字就字的全體刪減,粗具匡廓,略得形似者,如——

龜作亀,……壽作壽……。

(2)採用固有的草書者,如——

……爲作為,東作東,實作實,……會作會。

此外還有就草書而稍稍改變者,亦可歸入此類,如——

……

(3)將多筆劃的字僅寫它的一部分者,如——

聲作聲,寶作寶,條作條,雖作雖,虧作虧,獨作獨。

(4)將全字中多筆劃的一部分用很簡單的幾筆替代者,如——

觀作觀,鳳作鳳,劉作劉,邊作邊,辦作辦,蘭作蘭。

(5)採用古體者,如——

禮作禮,處作處,從作從,雲作雲。

(6)將音符改用少筆劃的字者,如——

遠作遠,燈作燈,……遷作遷,墳作墳,襖作襖。

(7)別造一個簡體字者,如——

……竈作灶,……響作響。

(8)假借他字者,如——

義借乂,薑借姜,驚借京,乾借干,幾借幾,舅舊借舊(即臼字)。

逐一討論。

(1)將多筆劃的字就字的全體刪減?

只適用於字素簡化。

龜作亀,是可行的。龜,今簡化作,龜。並無不妥。

這種例子很多,例如:馬作馬,貝作貝。

但是,復合漢字用此法簡化,就是胡鬧。

壽作壽?音義盡失。

(2)採用固有的草書者?

胡鬧。

(3)將多筆劃的字僅寫它的一部分者?

寶作寶。

複雜會意改爲簡單會意。可。

虧作虧。

虧本爲虧之古字。

余皆胡鬧。

(4)將全字中多筆劃的一部分用很簡單的幾筆替代者?

胡鬧。

(5)採用古體者?

可。

然,禮當非禮字古字。

禮、禮,二字,當非一字。

禮字之古字爲,豊。

(6)將音符改用少筆劃的字者?

胡鬧。形聲妖孽。

(7)別造一個簡體字者?

可。

竈作灶。

灶者,《五音集韻》云:俗竈字。

灶非新造字。

響作響。

響確是新造字,只是如何會意?

(8)假借他字者?

胡鬧。

錢玄同提出的八種簡化漢字的方法,有六種或多或少是在胡鬧。

是不懂漢字的外行對漢字的傷害。

也許後世國人終會醒悟,錢玄同之流,於漢字發展而言,是歷史的罪人。

綜上所述,要想簡化漢字,必先了解其構成。

漢字,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字素文字。

漢字是由字素構成,而非筆畫。

因此,漢字簡化,只有三種方法可行。

(1)簡化字素。

(2)使用筆畫少的,會意明確的異體字。

(3)另造新字。


韓越廢除漢字能說明中國遲早廢除漢字是歷史的必然嗎?此一地彼一地,此一時彼一時。不然我現在應該用二簡字回答你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