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個人觀點而言,「車」、「東」這類草書楷化的字簡化得不好,還有「涼」(涼)、「決」(決)這些,本來筆畫就不是很多,不明白為啥非要簡化,尤其「涼」、「決」、「沖」這幾個,難道少寫一個點就會比多寫一個點更好辯別或是更容易學嗎?還有同音替代現象,「發」、「松」、「斗」這類大家都知道的就不說了,關鍵是好多地名中的字也被同音替代了,如陝西佳縣(葭縣)、戶縣(鄠縣,2016年戶縣撤縣改區,恢復鄠字,設立西安市鄠邑區)、商洛(商雒)等等。

簡化得比較好的個人認為有:『雲 電 氣 眾 隊 膠 從 寶 網 達 膚 條 聖 棄 雜 萬 麥 煙』這18個,其實這18個字都是古字(如果簡化字中還有哪些是古字,歡迎在下面評論中補充),相比於它們的繁體字形式,其古老程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插句題外話,很多人至今仍對我們的簡化字耿耿於懷,認為簡化字斷了我們中華文化幾千年的根,毀壞了我們千年延續的中華文明,很多人都只是盯著那一小撮簡化不合理的字,就覺得簡化漢字是萬惡之源,放大了那部分不合理簡化字的影響,反而忽略了簡化漢字在我們常用文字中的規模其實並非那麼大的這一事實。據統計,我們平常使用的文字當中,簡化字大約佔7000通用字中的31%,現代漢語詞典收了13000多個字,簡化字只佔其中的17%,康熙字典47000多字,簡化字只佔其中的5%。國家語委、國家教委1988年1月26日聯合發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的3500個常用字,有簡化字1116個,佔總數的31.9%,不到三分之一。

可見,簡化字中雖有少部分不合理的存在,而同音合併也確實在生產生活中產生過很多問題,但相比於我們浩瀚的漢字海洋,那一小部分不合理的簡化字也就成了很小的瑕疵了。相信今後懂漢字愛漢字的我們這一代定會將其中不規範、不合理的簡化字處理得更規範、更合理,讓我們的漢字朝向更兼具美感、歷史及簡便一體的方向發展。


簡化得好的字一般都是符合一定的規律的,要麼是遵從六書,要麼遵從草書楷化、俗字扶正或恢復古字形的方法,總之要經得起推敲。即使其中有很多我覺得不好看,但只要符合以上規則的暫且一視同仁,不一一舉例了。

不好的簡化字大體分為四種:

一是毫無根據的替代部首,比如漢、鄧、雞、觀,用又代替了四種不同的部首,趙、岡、風弄的既不形聲也不會意。

二是粗暴合併,本來不是同一個字,合併成一個字,比如發(發髮)、後(後)、制(製)、谷(穀)、丑(醜)。

三是破壞了結構完整性,比如廠、廣、產。到底有多不好你想像一下病字簡化成疒。

四是拙劣的生造,不是說生造不可以,驚字是生造的,但是形聲。而像衛、義、辦、歲、羅、蘇、擊、龍,除了筆畫變少,以上規則一條也不沾,甚至不能靠直覺判斷它們本來是什麼字。


有些具有相同元素的字沒有統一地簡化,比如溝、購、篝和媾中的「勾」。


很多簡化字割裂了文字含義的傳承,比如「樹陰照水愛晴柔」原來是蔭。喜歡的話,還是用繁體吧,或者雙軌制


「馮虛御風」 馮字從憑字通假而來,而「憑」則看不出其意義。


我的姓 - 關

每次寫名字的時候都感覺別人在等我寫完

「關」不好看但感覺簽名可快5秒



滅 慶 簡化不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