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疫、役、投、骰、毆、設 等字


漢字中「殳」部件的來源相當複雜。

(一)真正的「殳」*To

1.1.「殳」

此字甲金文象以手執杖之形,所執即是名爲{殳}的這種兵器。

十五年趞曹鼎,西周中期,《集成》02784

在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中用爲兵器名:

《說文?殳部》:「,以杖[1]人也。」

十五年趞曹鼎:「史趞曹易(賜)弓、矢、夬[2]、盧(櫓)、九(厹)、冑、干、。」西周中期,《集成》02784曾侯越殳:「曾侯(越)之用。」戰國早期,《集成》11567十九年大良造鞅之造殳鐏:「十九年,大良造庶長鞅之造。」戰國晚期,《新收》0737睡虎地秦簡《效律》:「、戟、弩,?相易殹(也),勿以爲贏、不備,以職(識)耳不當之律論之。45」《毛詩?衛風?伯兮》:「伯也執,爲王前驅。」毛傳:「,長丈二而無刃。」《文選?張衡〈西京賦〉》:「但觀罝羅之所罥結,竿之所揘畢。」薛綜註:「,杖也。八棱,長丈二而無刃。或以木爲之,或以竹爲之。」

1.2.用爲聲符的「殳」

以「殳」爲聲符、讀音在古音侯部端系*To的字有不少,比如:

A.從「手」、「殳」聲,本義爲「投擲」。

《說文?手部》:「A,擿也。」

《左傳?成公二年》:「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人。」杜預註:「,擲也。」

「骰子」得名即源於{投}這個詞,因爲它是用來投的。這種物品多爲骨質,故後來將「投」改爲「骨」旁作「骰」[3]

B.從「女」、「殳」聲,本義爲「美好」,爲「姝」之異體。

《說文?女部》:「B,好也。《詩》曰:靜女其B。」今本《毛詩?邶風?靜女》作「靜女其姝」。

C.從「人」、「殳」聲;與《說文》「古文役」的「伇」爲隸定同形字。

清華竹簡七《越公其事》:「丁(當)C(投)[4]孤身。74」

D.從「土」、「殳」聲;與《說文》「役省聲」的「坄」爲隸定同形字。

清華竹簡三《祝辭》:「既祝,乃D(投)?(以)土。2」

E.「朱」、「殳」雙聲;金文時常有用雙聲符字寫專名的情況。

杞伯每氏鼎:「杞白(伯)每亡乍(作)E(邾)(曹)寶貞(鼎),子=(子子)孫=(孫孫)永寶。」春秋早期,《集成》02494

妊爵:「妊乍(作)E(邾)(嬴)彝。」西周早期,《集成》09027-09028

(另外還有「杸」,還有安大簡《詩經》簡45對讀今本「馵」那個字可能也是「殳」聲之字的訛變[5],等等。)

1.3.用爲義符的「殳」

在《說文》「殳」部中可以找出一堆以「殳」爲義符的字(雖說有一部分或本從「攴」、或又有從「攴」之異體,但要一一釐清也太複雜,姑且待考)。

這些字的本義多與「擊打」有關。

(二)「股」*Ka

2.1.《說文》「股」

《說文?肉部》:「股,髀也。從肉,殳聲。」

《說文?羊部》:「羖,夏羊,牡曰羖。從羊,殳聲。」

這兩個字所謂的「「殳」聲」是許慎口胡出來的,因爲他們的古音與「殳」根本不近:

諧聲表1

2.2.「夃」[6]

趙平安先生根據楚簡文字指出「股」本由「夃」得聲,後類化爲「殳」,而「夃」是{股}的指示初文[7],其說可從。

《甲骨文合集》21871

甲骨文此字正是畫出了一個人形,在腿部加上了指事符號,用以指示大腿,爲{股}之初文,後流變爲「夃」。古漢語中的{股}表示「大腿」。

傳世的「夃」字見於《說文》:

《說文?夂部》:「秦以市買多得爲夃。從從夂。益至也。從乃。《詩》曰:我夃酌彼金罍。」今本《毛詩?周南?卷耳》作「我姑酌彼金罍」;安大簡作「我古勺[皮]金」。

雖然「秦以市買多得爲夃」一句的解讀還有爭議,但從所引《詩》「我夃酌彼金罍」對讀《毛詩》「姑」、安大簡「古」看,「夃」古音與「股」近。

2.3.「夃」相關的問題

「盈」*[l]e?可能也是以「夃」爲聲符的,最要命的是上博簡《周易》簡9對讀今本「盈」的字是徑以「夃」爲聲的形聲字[8],這說明「盈」大概不能被思考爲會意字;於是「夃」又有兩個迥異的諧聲系:*[L]e?(耕部以組)、*Ka(魚部見系)。

學者們對此作出了猜測。比如袁瑩先生認爲在早期有一個義爲「大腿」的{股}之初文、一個義爲「小腿」的{脛}*ɡ?e?s之初文,後來混同皆作「夃」形[9]。後來趙平安先生又對諸多說法進行了介紹,提出了新說[10]...總之這事兒還待考。(不過我比較傾向於袁瑩先生之說。)

(三)「役」*WeK

《說文》中有一係以「役」爲省聲的字。

3.1.《說文》「役省聲」

《說文?殳部》:「役,戍邊也。從殳從彳。伇,古文役從人。」

《說文?病部》:「疫,民皆疾也。從疒,役省聲。」《說文?豕部》:「豛,上谷名豬豭。從豕,役省聲。」 《說文?土部》:「坄,陶竈窻也。從土,役省聲。」

《說文》以爲「役」是一個從「殳」從「彳」的會意字,而「疫」、「豛」、「坄」皆由之省聲。

僅就《說文》內部材料來說,這是一個較爲合理自洽的說法:

A.認爲作爲一種古代兵器的「殳」作爲會意部件出現在表示「戍守邊疆」的「役」這個字中確實合理。

B.「役」古音與「殳」遠隔,不可能以「殳」爲聲。兩字聲韻皆不近,不可能相諧。

C.「役」、「疫」、「豛」、「坄」音同可諧。這四個字在中古韻書中同音,同在《廣韻》營隻切、役小韻,據此構擬的上古音亦同:

諧聲表2

3.2.「役」中所謂「殳」

結合古文字材料看,這個問題其實要更複雜。

趙平安.說「役」(節選1)

出土戰國楚簡中、根據辭例確釋的「役」字的字形對舊有關於「役」的形義說解、舊釋所謂「役」字產生了衝擊[11]

原因很簡單,在楚簡中用爲「役」的那個字並不從「殳」,所以以前直接根據《說文》古文上推甲骨文「從「殳」從「人」」之字爲「役」是無效的。

牛新房.釋楚文字中的幾個役字(節選)

以下是這些「役」字異體之閒的關係[12]

這裡以一個獨立的聲符爲源頭,其音近{役}:

某個來源不明的聲符

這個部件後來在秦漢文字中類化爲了「殳」。

趙平安.說「役」(節選2)

但是它更早的源頭還沒有找到。又有幾篇文獻對這個問題提出了新的考釋[13][14],但大概還遠沒有到得到公認的地步 。總之待考。

(有趣的是,一般《說文》中如果有多個某省聲的字,那麼很可能意味著在古文字時期這裡真的有一個獨立的聲符。[15]

(四)「設」*?eT

4.1.《說文》

《說文?言部》:「設,施陳也。從言從殳,殳,使人也。」

《說文》以爲「設」是一個「從「言」從「殳」」的會意字。但是結合古文字材料看,所有不能見於殷周材料、在秦漢時期「突然」冒出來的會意字都是可疑的。「設」正是一例。

就想著「言」表示「言語」、「殳」表示「使人」來會出「施陳」義來說可能還能夠接受。

但是反過來想,在古人們想爲一個表示「施陳」義、讀爲*?eT的詞造字時,到底是哪根筋迫使他們選用了「言」、「殳」這兩個義符來出這種意義?文字不是某個人造出來的,而是一個時期一個地域的書寫者們形成的共識——這個符號可以記錄這種語音。今人結合古籍、考慮彼時風俗文化後依然覺得不合理的會意字,在古人看來可能也是不合理的,那麼這種「符號」(文字)就不太可能得到通行,更遑論傳世,還不如直接假借其他音近字要更明確。

4.2.「埶」

先跑題說一下「埶」字的話題,其殷金文從「丮」植「木」或「屮」,象人伸出雙手栽種草木之景,本義爲「種植」。這個字後來或在「木」下加從「土」,表示「木」植於土上。

埶父乙觚,商代晚期,《新收》1660

《說文?丮部 》:「埶,種也。從坴、丮,持亟種之。《詩》曰:我埶黍稷。」今本《毛詩?唐風?鴇羽》作「不能蓺稷黍」;安大簡《詩經》作「埶」。

裘錫圭先生曾據武威漢簡等材料將甲骨文辭例中的「埶」讀爲{設}[16]

裘錫圭.釋殷墟甲骨文裏的「遠」「 」及有關諸字(節選)

後來又經過裘錫圭先生等學者的多次申述[17],「「埶」聲字在古文字材料中可讀爲{設}這個詞」可謂眾所周知、已成定說了。舉幾個有趣的例子:

郭店楚簡《老子》丙本:「埶(設)[18]大象,天下往。4」

《周易?象傳》:「天行,健(乾),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設),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白一平先生對此在音韻學上進行了解釋,爲{設}這個詞構擬清鼻音*??et,上古*??-的B類音節(三等)接前母音(*i/*e)在中古齶化爲書母 [19]

白一平.「埶」「勢」「設」等字的構擬和中古sy-(書母=審母)的來源(節選)

我們也可以發現義爲「種植」的 {埶}、{蓺}、{藝} 等詞本來就與「建設」的 {設} 是在「樹立」意義上的一組同源詞。

至此,「埶」、「蓺」、「藝」、「設」諸字在上古音近可通已然無有疑慮了。

4.3.一個從「攴」、「埶」省聲的楚簡文字

清華簡五《命訓》出現了幾個從「攴」、「埶」省聲的字(以下記爲「Δ」),在辭例中讀爲{藝}:

4.4.一個從「言」、「Δ」聲的楚簡文字

楚簡中出現了兩個從「言」、「Δ」省聲[20]的字:

《用曰》A字,整理者讀爲{設},「建設治政」一句順適至極。

《治政之道》B字,爲「好好學習」先生所釋[21],大概也應讀爲{設},待考。

4.5.秦漢文字的「設」

如果你能讀到這裡,那麼一定是文字學相關專業的、或者是像我一樣對這種「從殷商(或更早)流傳至今」的意音文字抱有相當熱忱的人。我實在很開心。

答案似乎已經呼之欲出了。

秦漢文字的「設」應當是4.4.所說的「從「言」、「Δ」聲」之字的省形。

A.戰國時期的「殳」、「攴」兩個部件可以互換,如「殹」在楚簡中作「攴」旁。

B.秦漢文字中有亂省聲符甚至把基本聲符省去了的現象,如「梳」從「疏」(從「疋」聲)省聲,「酥」從「穌」(從「魚」聲)省聲[22]

(秦漢文字常有這種騷操作,我的想法里就有幾個例子。)

4.6.「埶」諧聲表[23]

諧聲表3

以上[24]

參考

  1. ^這個「殊」有聲訓的作用。
  2. ^李春桃.說「夬」「韘」——從「夬」字考釋談到文物中扳指的命名[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01):175-208.
  3. ^骰子是怎麼念成 shǎizi 的? - 屠龍少年周旭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95037/answer/990037828
  4. ^王凱博.清華簡《越公其事》補釋三則[J].出土文獻(第十三輯).中西書局,2018:133-134.
  5. ^此爲簡帛網cbnd(魏宜輝)先生之說。見簡帛網.簡帛論壇.安大簡《詩經》初讀 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409
  6. ^楊蒙生.釋「夃(股)」小史[J].出土文獻(第四輯).中西書局,2013:172-176.
  7. ^趙平安.關於「夃」的形義來源.簡帛網,2007/01/23;中國文字學報(第二輯).商務印書館,2008:17-22;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9:101-103.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09
  8. ^侯乃峰.說楚簡「夃」字.簡帛網,2006/11/29;周易文字匯校集釋[M].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9:526-535.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70
  9. ^袁瑩.說「夃」字的兩個來源[A]//張顯成.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五輯).巴蜀書社,2010:120-129.
  10. ^趙平安.「盈」字何以從「夃」[J].出土文獻(第六輯).中西書局,2015(01):111-114.
  11. ^趙平安.說「役」[A]//中國語言學發展之路——繼承、開拓、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C],2010/08;語言研究,2011(03):12-14. 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42/2011/20110728142424022557182/20110728142424022557182_.html
  12. ^牛新房.釋楚文字中的幾個役字[J].古文字研究(第三十二輯).中華書局,2018:464-468.
  13. ^劉釗.釋甲骨文中的「役」字[J].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33-67.
  14. ^禤健聰.試說甲骨金文的「役」字[A]//文字、文獻與文明——第七屆出土文獻青年學者論壇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廣州,2018:175-180.
  15. ^更細微的情況可能是,這種「省聲」可能是某個早期來源有自的字,後與他字混同(如「肘」省聲)、或失傳了而被誤析(「徹」省聲);或確確實實在早期來自於某個會意字省形,但在某段時期已經獨立了;等等。
  16. ^裘錫圭.釋殷墟甲骨文裏的「遠」「 」及有關諸字[J].古文字研究(第十二輯).中華書局,1985:;古文字論集[C].中華書局,1992;裘錫圭學術文集(第一卷)[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167-176.
  17. ^裘錫圭.再談古文獻以「埶」表「設」[A]//先秦兩漢古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社科文獻出版社,2011;復旦網,2011/03/14.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429
  18. ^裘錫圭.郭店《老子》簡初探[A]//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215-216.
  19. ^白一平.「埶」「勢」「設」等字的構擬和中古sy-(書母=審母)的來源[J].簡帛(第五輯),2010:161-178.
  20. ^準確地說,是「Δ」中的「土」與「言」的上部共筆了。另外,下圖A字的「Δ」爲「殳」旁,戰國時期「殳」、「攴」作爲義符可互換。
  21. ^「好好學習」.簡帛網.簡帛論壇「清華九《治政之道》初讀」#69.2019/11/27. http://www.bsm.org.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426extra=page=7
  22. ^陳劍.甲骨金文舊釋「?」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復旦網,2007/12/29;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24.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81
  23. ^其中有幾個可疑字,但是大概能看出在*?eT
  24. ^其實還有其他的不是簡單的從「殳」、某聲,比如「殺」、「癹」、「段」、「殷」等..但是我寫不動了...可能以後會增補(?)


「疫」是「伇」(役)聲,「疒」(「疾」古字,甲骨文「?爿人」,就是人生病躺爿即牀上)和「伇」共用部件「人」,隸變以後「疒」旳「人」變成「亠」形所以比較難看出了,如今也可以理解爲「伇」省聲。

本作「伇」,「伇」旳「人」在今文字中因爲字形相近訛成「行」省,「徭」也是相同軌蹟。「殳」是一穜古代兵器,字形上「又」手拏著這穜兵器,所以作爲意符常有打擊旳意思。「伇」就會用兵器趕人所以伇使之意。上古多伇使奴隸,奴隸勞勭積亟性不髙,需要以東西趕著工作。

從「手」從「殳」會投擿(擲)意(《說文》)。這樣會意是比較怪,爲啥這樣會我也不知。

見在看可能是「殳」聲旳形聲字。

從「骨」「投」省聲旳字,其實就是「投」俗字,沒必要旳分化。投子,因勭作?名旳物件。又名色子,可能因爲上面旳數字多塗色。

從「殳」「區」聲旳字,上面說了「殳」是兵器但還有個「又」手,所以常表示打擊旳意思。

詳見布之道旳囘荅,「設」可能是從「言」「埶」聲旳字。楚簡有「??木土攴」應是「埶」把「丮」換成「攴」旳異軆。加了「言」省「土」分化出「設」,後又把「??木土攴」左側徹氐省去,「攴」和「殳」溷(混」就成了「設」。那「設」可以理解爲從「言」「埶」(省)聲旳形聲字。

順便提下「埶」(隸楷「藝」,大陸簡化字「藝」,日本新字軆「芸」),商代主要?個主要構件和一個次要構件:

一、植物,可以是「木」(今),也可以是「屮」(「艸」簡軆,即今「草」字)、「豐」;

二、強調手旳人形,可以是「丮」(今,有雙手二「又」旳跽坐人形「卩」),也可以僅是左右手「廾」,甚至僅是右手「又」;

三、「土」(今),次要可省。

西周以後「埶」基本穩定爲「??木土丮」,戰國秦左側因爲頪化訛變成「陸」右側「坴」(「木」訛變成「圥」形),「丮」訛變成「凡」形,隸楷成「丸」形。

所以「埶」構形即穜植艸木,穜植旳「埶」和放置旳「設」音意都很近,很可能是同源詞。所以「設」加「言」旁分化出來,不巧生在用字溷亂旳戰國亂省成這樣。

又有說古文字左側不是「言」而是那個倒三角,是木樁像形,這「殳」也是會打擊旳意思,把木樁打入土中,設旳構形本意。後木樁像形頪化成「言」。

總之,「殳」在古文字用作有打擊勭作字旳意符,甚至有從「又」旳字増蕃變成「殳」,或和「攴」互訛旳例子。可能是因爲「又」被假借和人們再造字較少關注會意旳合理性,後世再造和手、打擊相關旳字通常就直接從「手」了。


甲金文「殳」會手持捶擊工具之意,本義是一種古兵器,以竹或木製成,頂端有棱。

舉個例子

毆:金文從「攴」,「區」聲,本義是用捶杖擊打。秦簡和小篆變為從「殳」,「攴」、「殳」皆象手持棍棒或武器擊打之形。《說文》:「毆,捶毄物也。從殳,區聲。」段玉裁註:「捶,以杖擊也。因謂杖爲捶。捶 物者,謂用杖擊中人物也。」

給你個鏈接,可以搜字源。

https://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lexi-mf/?

humanum.arts.cuhk.edu.hk


殳,甲金文字就是手持長條形物件、工具,字義同攴,而且,從疫,役等形聲字,我們可確知其古代發音。


甲骨文「殳」· 投出後最常見的手形是三指

因為「殳」是最原始而又最有效的狩獵工具

中國先人在弓箭未發明之前

最有殺傷力的武器就是「殳」

殳的原始身份是狩獵用投槍

冷兵器大多源自於生產工具

昭伯頑夫人與夫君簡書

昭伯遠去 · 邦國俊傑 · 我伯執殳 · 為王前驅

自伯征東 · 我發飛蓬 · 豈無膏沐 · 誰適我容

思雨思雨 · 偏偏出日 · 我願思伯 · 心痛首疾

焉得忘忱 · 言在樹背 ·我願思伯 · 使我心痗

古諺「忘憂草生長在樹」意為不可能的事物

古人知道萬物皆有前後左右惟植物沒有

桓管行霸道為蔡姬而糾集八國聯軍討伐蔡國

衛宣公命其與夷姜的私生子姬頑率衛師加入聯合國軍

由於桓管挾天子以令諸侯征蔡後又去伐楚

昭伯夫人自然不知而思夫心切寫了此信去前線

衛國的前身為夏故康國是侯爵之國

而「伯爵」是衛國約附庸國共國之爵位

春秋時期原始狩獵工具殳巳演變為車戰銳器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讀者所有

轉載無須聯繫作者

(一己之見 · 僅供笑閱)12,512


【卷三】【手源】【殳部】

殳者,甲骨文從又,又所持者象錘形。

又者,象右手形。手執也。凡又之屬皆從又。

又所持者象錘形。

故,殳者,錘擊也。

毀者,金文從臼從土從人從殳。會意。

臼者,象臼形。舂米器也。凡臼之屬皆從臼。

土者,土壤也。凡土之屬皆從土。

人者,象人垂手而立之形。男性貴族也。凡人之屬皆從人。

殳者,錘擊也。凡殳之屬皆從殳。

毀者,謂以錘擊土人,即農人之舂米器也。

故,毀者,破壞也。

【余論】:以杵擊臼,是直擊以舂米。以錘擊臼,是側擊而毀之。

農人以農爲生,臼壞則無以爲食,是爲毀壞。

設者,從言從殳。會意。

言者,語也。此其引申義。凡言之屬皆從言。

殳者,錘擊也。凡殳之屬皆從殳。

設者,謂錘擊其言以凝鍊之也。

故,設者,凝鍊也。

【余論】:《易·繫辭》云:聖人設卦以觀象。

此設字,近其本義也。

投者,從手從殳。會意。

手者,象人手形。人之手也。凡手之屬皆從手。

殳者,錘擊也。凡殳之屬皆從殳。

投者,謂以手拋錘而擊之也。

故,投者,拋也。

役者,從彳從殳。會意。

彳者,行省也。凡彳之屬皆從彳。

殳者,錘擊也。凡殳之屬皆從殳。

役者,謂一路錘擊驅趕而行也。

故,役者,驅趕也。

股者,從肉從殳。會意。

肉者,機體之組織器官也。此其引申義。凡肉之屬皆從肉。

殳者,錘擊也。凡殳之屬皆從殳。

股者,謂以手錘擊之身體部位也。

故,股者,大腿也。

疫者,從疒從殳。會意。

疒者,倚於床也。凡疒之屬皆從疒。

殳者,錘擊也。凡殳之屬皆從殳。

疫者,謂人皆若遭錘擊而倚於床也。

故,疫者,急性傳染病也。

骰者,從殳從 。會意。

骨者,骨骼也。凡骨之屬皆從骨。

殳者,錘擊也。凡殳之屬皆從殳。

骰者,謂錘擊骨制之器而賭博也。

故,骰者,色子也。

軎者,從車從丁。會意。

車者,象車之形。輿之緫名也。凡車之屬皆從車。

丁者,象餅形。餅也。凡丁之屬皆從丁。

軎者,謂車軸外端其形若餅也。

故,軎者,車軸端也。

毄者,從殳從軎。會意。

殳者,錘擊也。凡殳之屬皆從殳。

軎者,車軸端也。

毄者,謂車軸端相碰,若相互錘擊也。

故,毄者,擊中也。

擊者,從手從毄。會意。

手者,象人手形。人之手也。凡手之屬皆從手。

毄者,擊中也。

擊者,謂以手擊中其要害也。

故,擊者,打擊也。

【余論】:軎者,《說文》云:車軸耑也。從車,象形。杜林說。

毄者,《說文》云:相擊中也。如車相擊。故從殳從軎。

殿:【卷三】【手源】【殿部】

般:【卷八】【手源】【般部】

殸:【卷九】【手源】【殸部】

發:【卷十二】【手源】【發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