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一直都很好奇,為什麼從小都沒有學過繁體字的我,對繁體字卻能認出來。


我能一眼看懂傳統漢字,但不能立馬轉換成簡化字,因為沒那個必要。

需要轉換說明你並沒有完全看懂,只是通過尋找相似字型與結合前後文猜的。因為能猜出語意,才造成了你認識傳統漢字的錯覺。

比如當你第一次看到「麵」的時候不認識它,但是可以大概猜到它是「面」。即便聯想不到,放在語句「我想吃牛肉拉麵。」中便會知道這是「面」的繁體字。那麼問題來了,「你在我的心裡麺」對不對呢?你是否遲疑了?因為你並不認識「麵」字,所以你不知道這裡有沒有用錯,甚至你自己在寫的時候就會寫成這樣。同樣的道理,諸如「斗」「鬥」、「裡/裏」「里」這類多繁對一簡的字你都分不清,但放在語句中卻能猜出它是什麼意思,便造成了你認識它們的錯覺。

再比如「只有不斷練習,纔能熟練運用。」一句中,你不認識「纔」字,但可以根據句意輕易猜出它是關聯詞「才」。有的時候甚至你都不需要知道它究竟是哪個字,因為不對你理解句意造成影響。既然沒有對你理解句意造成影響,你自然會認為你能夠看懂,然而單獨拿出這個字,你卻並不認識。

當你不需要簡化字輔助,也能夠認得單字的時候,你才算真正能看懂傳統漢字。若要找一個生活中的標準,便是當你能夠獨立閱讀古籍之時。


題主和諸位知友一起做個小測試吧,請指出以下十個字對應的簡化字:

燦、塵、膚、歡、艱、晝、認、衛、勸、興

以上十個字都是小學四年級以前就會學到的簡單漢字,看看大家能認出幾個。

我覺得在沒系統學過繁體字之前,我不能認出許多常用漢字的對應繁體字。這體現在我看一些繁體豎排的書很吃力上。包括一些史料或方誌、也有一些港澳台的現代出版物。我覺得好多人以為自己能看懂是因為他們是根據上下文猜的。如果沒有能理解的上下文,恐怕很難。


都認出來了,還轉簡體幹嘛……


沒必要,我不僅會認,還會寫


這個要看你看的是什麼東西,如果是日常白話文的話,因為你本來就掌握了這種語言,所以結合上下文不是很難。

如果你是看尚書、詩經、楚辭這樣的,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說穿了就是有上下文,你可以猜,上下文你越熟悉,猜對的概率越大。


能,通過影視作品和遊戲


本人為繁體字用者,我看到簡化字的時候不需要怎麼變換都直接看得懂,一開始看到簡化字的時候大部分都認得出來,除了艦的簡化就困擾了很久才知道 (母語粵語,別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