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到的是知识,会运用知识才是智慧,怎样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


知识和智慧是两回事,知识靠学习,智慧靠修心和修行。

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智慧,比如很多书呆子

有智慧并不一定需要有知识,比如很多成功老到的人,他们很多人是靠经验和体验

想要获得智慧,首先是要与自己相处,与自己的内心相处。这里可以采用修心和修行的方式。


智慧是解决两难问题专属能力

两难问题是陷入两种被迫境遇,无法脱身。

比如老妈和媳妇掉水里了先救谁,答哪个都不完美。必须跳出问题寻找解决答案,破话原来预设的问题基础。

所以要拆解问题的本质,把两难问题还原到一个更高的维度上。

如果是遇到现实状况,就无法用思维去破解还原,比如你开车,不刹车会撞人,刹车你爱人没系安全带,拐弯会冲进人群,这时候你什么思维也容不得你思考,这种境遇下,智慧也无能为力了。只能靠你多积累足够的经验,和做足够的练习,才有可能在面临的时候,灵魂出窍,顿悟出智慧般的解决办法。


我我的理解是,智慧并不能由知识变成的,也不是说学习了很多知识就能变得智慧,变成智者。我觉得这种智慧更像是对知识的看法。其实对知识的看法也可以延伸到对世界的看法,对别人的看法。如果抱著那种终身学习的态度,所有的知识都去涉猎,并且运用一定的方法去变成自己的东西。那就是智慧了吧。有些东西我并不喜欢,但是我也不去评判。去理解,去包容,大概这就是智慧了吧。我一直觉得智慧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不是说有看了什么,或者说读了什么,突然就变得智慧。之前看过另一个问题是聪明,好还是智慧好?聪明可能说明把知识运用的很到位,知识记得很牢。但是智慧或许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运用知识,什么时候不该运用知识?我该自己选择什么知识,什么知识是好的,什么知识是不好的。大概就是这样了吧。


知识是前人通过实践或思考得来的总结

而后人直接学习了结论,却未经过实践与思考

后人与总结的前人的学习过程是逆反的

所以知识想变成智慧必须倒过来走一次,经过总结之人经历的实践或思考

光学习前人之知识是无用的

唯有学习知识后再经历过程的打磨才能将智慧赋予自身

希望下次回答还能遇见你~


知识是学习、复制、积累,是量变;智慧是生存的能力、是手段,是质变。


我觉得是,如果你不信 那你对智慧的理解与我有不同之处


学习到的叫见识,能让见识发扬光大就是智慧了,没知识也不一定没智慧。


子曰:学而不思是书呆子,思而不学则是民科。

子曰:学而实习之,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者不如用者


我想请题主思考个问题 我们人类跟天道(科学家口中的真理)的关系?

你应该明白,我们人类和我们睁开眼睛看见的万物都是天道演化出来的。

老子说无为 是站在天道的角度思考如何做人做事 ,不要违反自然规律,做事情往好的方面去引导

易经里面有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也是告诫我们要向天道学习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孔子说的仁 意思是我们要向天道学习 把我们每个人的心连在一起 ,做事情不能只考虑自己 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

朱熹说 存天理 灭人欲 也是教导我们向天道学习

王阳明说 心即理 致良知 知行合一 说的是 天道已经在心里给了我们提示 即是良知 良心也是佛教的佛心 我们顺著自己的良心做事 知行合一即是圣人

现在的科学家们研究的科学就是换个角度解释天道 造出来的工具就是利用天道

所以我们人类就是天道之子 天道是我们人类的亲生父母 也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人类的终点就是学习天道 运用天道 利用工具 成为我们心中想的神

谈谈我的不成熟的想法 活著即是修行 修行即是修心(三教合一的理解)向前看 把时间拉成一条直线,从我们现在站的时间点往前看。 一: 在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宇宙之中来看,人类目前还很渺小。 人类目前的科学的研究的方式是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千里马一直在,伯乐不常在。 重力一直在,一直到牛顿被苹果砸到了脑袋才被提出来,后…0 赞同 · 5 评论查看完整文章

欢迎讨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