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分諮詢。已經連續兩次諮詢將近三個小時,並且是在我說疑似移情之後,同時諮詢師有刻意營造ta對我是特別的這樣的感覺(比如把諮詢室鑰匙給我之類的),但我覺得有些相關行為看起來太過刻意,想知道這只是治療手段還是不屬於正常狀態?


感謝各位回復和指導。我第一次做心理諮詢,所以並不太清楚心理諮詢需要准守的各種規則,所以產生了這個疑慮。

事實上在這種一次諮詢三個小時的情況之前,諮詢師也非常嚴格的按照每次五十分鐘來進行諮詢,但是這種突然的轉變也確實讓我感到疑惑,加上我與諮詢師的諮詢預約流程並不屬於正常情況的流程預約,而是我自作主張想要直接略過流程找ta約時間(原因涉及隱私不表,但是我們之前並不認識),ta也答應了。依然感謝各位提供思路,有些細碎的點就不在此寫出。


我一般不評價「別人家的咨訪關係」,因為在我看來,每一對諮詢師和來訪者的關係都是特殊的、個人化的,外人並沒有權利隨意評判這樣的關係。

不過有些關於框架的內容還是可以談談的,供題主參考。

不管是精神分析(每周3-5次),還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諮詢/心理治療(也叫做「動力學取向的諮詢/治療」,你可以理解為一個改良或者簡化版本,不用躺椅那種高頻分析,而是以一周1-2次的頻次工作),工作的核心,都是來訪者的潛意識。

所謂潛意識,就是你心裡有些內容,但你並不知道它們是啥。

為什麼精神分析取向的工作,這麼在意設置/框架,原因就在於此。因為設置和框架,能夠激活一些諮詢中有關於情緒和體驗的碰撞,幫助諮詢師和來訪者一起,把這些有關於潛意識的線索找出來

比如說,來訪者在諮詢結束的時候喋喋不休,諮詢師感到很難按時結束這個諮詢,或者按時結束了這個諮詢,來訪者就很生氣。但是,如果諮詢師和來訪者有機會討論這個生氣,也許會發現背後是來訪者面對分離的很深的無助和喪失的感受。但如果諮詢師肆意延長諮詢時間,這個部分就被迴避掉了。

又比如說,來訪者對諮詢師有意見,然後這個來訪者就總是能找到理由遲到或者取消諮詢。如果諮詢師每次都為這些遲到或者取消補足時間、也不另外收費的話,那麼這部分很有攻擊性的情感,也很難被拿出來談論,因為來訪者會想,你太「好」了,我怎麼能對你有這麼多攻擊性。

維護諮詢框架是一種能力,它有時不僅僅需要諮詢師意識到,框架對於探索潛意識的價值,還需要諮詢師有容納自己的情感的能力。因為諮詢過程中是會有很強烈的情感衝突的。

有時你想到那個來訪者挺可憐的,為什麼不能多給點時間,我這樣子按時結束是不是很沒人性?

有時你想到,本來很好很和諧的關係,因為缺席一節諮詢我非得扣人家錢,就會被破壞掉,到底值不值得?

甚至會想到,來訪者生氣是不是以後就不來了?

諮詢師可能就會放棄掉對邊界的守護。

但是,如果諮詢師對於自己在這個邊界的衝突上,體驗到的情感有所覺察的話,這也對TA如何去理解來訪者的情感很有幫助。在來訪者衝擊這個邊界的時候,諮詢師體驗到的到底是憤怒的、還是內疚的、還是別的什麼情感……我們需要先把自己內部的感覺搞清楚,然後再去工作。

簡言之,諮詢的框架,是來訪者和諮詢師發生碰撞和交鋒的一個位置。正是因為諮詢含有這種富有張力的碰撞,正是因為我們試圖一起去理解這種富有張力的碰撞,它創造了一個暫新的溝通渠道,讓諮詢這件事和普通的聊天變得有所不同。

但是當然,來訪者負責碰撞,負責衝擊這個邊界。維護它是諮詢師的工作。諮詢師需要保護這個「碰撞和交鋒的戰場」,讓它有一定的空間,用來表達和呈現來訪者內心的內容。而不是因為它是個戰場,看著挺心煩的,就把它直接消滅掉。

我們不能指望來訪者不遲到、不早退、不要求諮詢師多給時間、乖乖做個好孩子、遵守所有諮詢的紀律。如果是這樣的話,諮詢也毫無意義。

我們指望的恰恰是,來訪者把這些內心強烈的衝突、渴望外化出來,呈現在諮詢的空間里,呈現在這個邊界上,讓我們有機會一起去體驗和理解它。

至於一個諮詢師為什麼會把諮詢延長到兩三小時,我想TA自己需要先去理解一下,自己的內部在此傳遞了什麼信息,自己到底想拿這個諮詢幹什麼。如果這部分都很混亂的話,那麼來訪者確實在一個不受保護的工作環境中,這個工作很可能是危險的。


不正常。

如果你新諮詢師是這樣的,那麼請換一個諮詢師吧!


不正常!快跑。

並不是說動力學流派(我覺得國內號稱經典精分、但又沒有多年海外背景的話,都是瞎扯吧?所以默認是動力學。但是動力學同樣遵守設置,每次50分鐘每周2次正常,但動不動倆仨小時真的是沒有設置瞎搞,流派不背這個鍋)的諮詢師一定不好,但確實存在問題的話最麻煩、最隱蔽。

題主假如沒有明確心理障礙,只是有些成長性困惑,是否嘗試一下其他流派的諮詢師,比如人本取向?(這個還請結合自己問題多多詢問靠譜人士,只是個舉例哈)。另外如果所在城市資源比較有限,不一定拘泥面對面這種形式,視頻諮詢會大大豐富你的選擇。

不要一直在泥潭裡打滾,再糾結自己衣服是否會臟。

分割線——其實還有個更核心的問題:題主一定要做心理諮詢么?具體的訴求是什麼?問題的核心是什麼?需要成長、需要被人理解、需要獲得支撐全部都是正常需求,它的解決途徑不僅(也不該長期)是心理諮詢。也許持續自學/參加相關的現實或網路活動小組/結交現實或網路志趣相投的朋友/不定時的心理諮詢,是更適合題主的路哪(抱歉,後面是完全個人看法;不過前面幾個問題,真的每個來訪都需要定期仔細想想)

好比你去健身房,直接預約了最貴的私教,並且說「我就是想鍛煉下體質」。專業且敬業的私教也許會拒絕你,因為你訴求不明並且並非一定要找私教,你們雙方都不匹配,Ta會給你一些建議供參考;而騙子呢,會熱情的忽悠你「可以啊可以啊!」,然後無休止的從你這裡賺錢而已。


這個諮詢師很可能在製造你對ta的依戀或者ta自己就『邊界』混亂,這會給你們的諮詢關係以及你個人的生活留下隱患。你感覺ta的行為有些「看起來太過刻意」,這種感覺是值得你重視的。


不正常。

你是花錢諮詢的,不是付費談雲里霧裡的戀愛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