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1 月 3 日,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组织召开 6G 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会议宣布成立国家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其中,推进工作组由相关政府部门组成,职责是推动6G技术研发工作实施;总体专家组由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37位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提出6G技术研究布局建议与技术论证,为重大决策提供咨询与建议。科技部表示,6G技术研发推进工作组和总体专家组的成立,标志著我国6G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

这些组织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以行业报告的形式定期公布,IMT-2020(5G)推进组曾向ITU提交5G需求与愿景的研究成果,并最终得到了 ITU 的认可;一种说法是mMTC和URLLC两大场景的设立和具体指标是IMT-2020推进组的研究成果。

中国的IMT系列推进组和国外的松散架构不同,它有国家权力支持,可以直接引导产业结构和组织大规模试验:

IMT-2020(5G)推进组于2013年2月由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推动成立

而今年的6G推进组:

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组织召开 6G 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

可以看到组织者突然多了中科院、自然基金委、教育部这几个相关(不那么相关?)的部门,总的来说推进组权力更大也更复杂了;此外从时间节点来看,相比5G时期,6G工作组算是成立的非常非常早了(早了3年),可见国家层面的重视。

此外在中国,IMT推进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是组织推动大规模外场,验证方案设计,比如5G外场试验曾经进行过三轮,在北京怀柔构建了当时全球最大的5G试验场,开展5G实验。

正如我之前所说,6G会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需要类似IMT-2030(6G)推进组这种区域组织去建议和讨论,所以目前只能从某些大方向上做些泛泛而谈,比如更广的覆盖「空天地一体化」、「泛在连接」,更快的传输速度「太赫兹」,更简单的网路维护「智慧网路」,更好的能量利用「Energy harvesting」等等。目前这些实验室都不太完善,离实现还很远,而且一些研究人员的脑洞看起来有点玄幻,但是未来十年具体有什么样的技术会入选,我想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论证。

不过有一点肯定能反驳,就是所谓的「5G已经耗尽了数十年通信技术进展,6G没什么用」。

一句话,有新的通信需求,就需要有新的通信标准;技术是一方面,但不是全部。移动通信系统和标准是为了设计和维护全球通用的民用通信网,它的指标也不仅仅是速度和时延,费率、能量消耗、环保性等等等等都是一个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未来也会浮现很多类似AR/VR之类新的业务场景,需要对这些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

所以,有新的民用通信问题就可能会有新的标准,仅此而已。

完。


6G研发早已经不是新鲜事情,通信技术作为未来的信息基础建设,随著5G的商用,预研6G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几个部委能够高调启动,说明了国家层面对未来通信技术的重视,6G技术与人工智慧、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将成为抢占第四次工业革命潮头的基础。

国际方面来看:全球首届6G峰会在芬兰举办,主办方芬兰奥卢大学峰会邀请了70位来自各国的顶尖通信专家,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主要内容就是群策群力、拟定全球首份6G白皮书,明确6G发展的基本方向。

白皮书给出了几个衡量6G技术的关键指标:峰值传输速度达到100Gbps-1Tbps,而5G仅为10Gpbs;室内定位精度10厘米,室外1米,相比5G提高10倍;通信时延0.1毫秒,是5G的十分之一;超高可靠性,中断几率小于百万分之一;超高密度,连接设备密度达到每立方米过百个。此外,6G将采用太赫兹频段通信,网路容量大幅提升。从覆盖范围来看将实现地面、卫星和机载网路的无缝连接。

我在想的是6G要用太赫兹,这么高的频段,以后怎么进行无缝覆盖。

更新:大家都很感兴趣,我再来补充一下

1、目前6G预研,高校、研究所或成最大赢家,未来将有大量科研经费投入,而且很多博士、硕士将靠这个出论文毕业。

2、未来通信收费模式或许会以连接次数、或者应用类型收费,伴随了几十年的流量收费将被淘汰

3、6G频段选择会更加灵活,实现不同场景下的频率自动配置,带宽也会根据业务类型动态调整

4、太赫兹技术可能会用于特殊场景的保密通信

5、随著频段越来越高,相控阵,龙伯透镜天线可能会在民用通信技术中大放异彩

6、应用方面,智能手机终端或许会成为大哥大,智能穿戴设备成为个人应用主流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

再更:

关于上面的第一条,我再说两句,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界和学术界,对于学术界来说,paper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学术地位,启动6G预研,就如同开辟了新的金矿。白花花的科研经费,你说专家教授喜不喜欢。一锄头下去,就可以发篇论文,拯救了多少为毕业抓狂的博士,硕士。如果我是研究通信领域的,我简直要含泪感谢国家。

关于参与预研自然科学基金委, 对于学术界来说有多重要。我有个小故事,某同学毕业以后去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某日,接到之前学校的某学院院长电话,态度之客气,语气之温柔,直接让他怀疑是不是打错电话了。

以上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算我抄你的!

最近移动通信技术问题频频上热榜,作为从业者,我感觉这个不是好的苗条,还是希望这个行业保持一份冷静,技术需要积累和沉淀。


10月31日中国5G正式商用,3天后宣布6G正式启动研发,这波操作没毛病。抢跑在通信行业是常规操作,就看谁能先找到突破口。实际上按照央视的采访,我国在2017年年底就启动了6G的研究。

简单回顾一波通信史吧:

1G时代。中国通信业还一片空白,那是BB机的时代,美国的摩托罗拉垄断全世界,全球向美国交专利费

2G时代,欧洲强势崛起,联合起来摆脱了美国的控制,世界被分为GSM和CDMA两大阵营,世界变为欧洲和美国争夺市场,我们给欧洲/美国交专利费。

3G时代,我们奋力追赶终于研究出了我们自己的TD-SCDMA,用过移动3G的小伙伴一定很熟悉,又贵又慢就不用说了,能找到可以用中国移动3G卡的手机都很难。当然,好歹我们开始了自己的征途。

4G时代,中国提出并主导TD-LTE国际标准,还将FDD和TDD融合成一个标准的分支,在数十个国家部署了上百张商用网路逐渐从边缘走向了主流但是大部分核心专利还都在高通手里,全球任何一家智能手机厂商,每出厂一部4G手机,都必须向高通缴纳一定数额的专利技术授权费。知道高通收了多少专利费吗?高通财报显示它专利授权的利润率是骁龙晶元利润的4倍。

终于到了5G时代,华为在5G相关研发工作上付出了超过20亿美元的投资代价,超过了所有欧美5G设备主要供应商的投资总和。

在全球5G标准核心必要专利数量排名上,华为5G专利数量排在全球第一,占比高达20%,而美国的所有企业的5G核心专利的占比都不到15%,日本所有企业不到5%。中国,终于扬眉吐气。

中国5G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华为中兴在2008年前后就开始预研5G了。要知道我国3G牌照是2009年1月7日才发放。

也就是说,你还没用上3G的时候,华为中兴已经在研发5G了。


本文作者:惠说知产——阳光惠远?旗下自媒体,聊时事,话财经,透过知识产权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阳光惠远?以提高科技创新价值、实现知识产权资产化为己任,全力构建高价值知识产权生态系统。提供高价值专利培育、技术转移转化、专利预警分析、专利布局策划、科技项目咨询申报等一体化服务。

商务合作可拨打电话0510-85191287,或添加微信248701350

记得提一下是在知乎看到的,给小编加个鸡腿?(? ???ω??? ?)?

编辑于 2020-07-28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TopViewTopView?

清华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在读

专业已有 1 人赠与了专业徽章

最近学术界也开始探讨6G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并且已经有部分学者开始写展望6G的paper,最近觉得比较好的两篇是这个,并且这也是唯二两篇已经发表的探讨6G的论文,第二篇没招到IEEE的链接,所以给了Arxiv的。

[1]K. B. Letaief, W. Chen, Y. Shi, J. Zhang and Y. A. Zhang, "The Roadmap to 6G: AI Empowered Wireless Networks," in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vol. 57, no. 8, pp. 84-90, August 2019.

[2]Saad W, Bennis M, Chen M. A vision of 6G wireless systems: Applications, trends, technologies, and open research problems[J]. arXiv preprint arXiv:1902.10265, 2019.

据可靠消息,第一篇发表后是与HUAWEI讨论过的。


最近学术界也开始探讨6G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并且已经有部分学者开始写展望6G的paper,最近觉得比较好的两篇是这个,并且这也是唯二两篇已经发表的探讨6G的论文,第二篇没招到IEEE的链接,所以给了Arxiv的。

[1]K. B. Letaief, W. Chen, Y. Shi, J. Zhang and Y. A. Zhang, "The Roadmap to 6G: AI Empowered Wireless Networks," in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vol. 57, no. 8, pp. 84-90, August 2019.

[2]Saad W, Bennis M, Chen M. A vision of 6G wireless systems: Applications, trends, technologies, and open research problems[J]. arXiv preprint arXiv:1902.10265, 2019.

据可靠消息,第一篇发表后是与HUAWEI讨论过的。


启动的好啊,感觉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失业了。。。

关于6G,现在有哪些期待呢?前阵子参加XXXV Finnish URSI Convention on Radio Science的时候,来自奥卢大学的Aarno P?rssinen给了个题为"Trends and challenges from 5G towards 6G"的keynote,这里面提到未来的一些畅想和相对应的挑战:

  • 未来会有更多的流量,相对应的电力消耗和干扰信号都会增加;
  • 在毫米波段,由于路损过大,phased array是必须要使用的,未来上到THz的时候,phased array更不可少;
  • 目前来讲,还是使用的hybrid beamforming,对power,range和steerability的均衡就很重要(题外话,我是坚实的digital beamforming的拥护者!!!而且hybrid太难优化了!!);
  • 波束之间的干扰,尤其在mMIMO中,要有效的消除。

此外,另外一个会5G TNF(Test Network Finland) 最近也畅想了一些6G,个人认为这个畅想就有一些6G and beyond的意思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分享一下:

  • wetware,某位Nokia的专家给我们讲的高层次实现的目标;
  • 在即将放出的3GPP Rel-16中,关于latency和reliability的要求,定义到了小于 [公式] 的reliability和小于0.5 ms的latency;
  • 工业中,做到Ethernet和time sensitve netwroks(TSN)的整合;
  • 还有一些实际些的东西,比如自动驾驶,使用蜂窝网路的时候,切换国家地区时,如何保持安全性?

很著名的三角形。

关于6G呢,个人的一些认识:

  • THz有极大可能是要上的。首先纠正个错误,5G不等于毫米波通信。5G是一个涵盖了厘米波,低频段毫米波(30+GHz)和高频段毫米波(可能是50+GHz,甚至更高)的通信,更是一个macro,micro,pico,femto cell的通信。因此呢,THz的使用,虽然极其限制了覆盖范围,但是它仅仅是其中一部分。
  • 各种新生的多址技术要用上。最近在研究NOMA,欣慰的地方是3GPP标准里使用了MUST,不开心的地方是极有可能在Rel-16里面NOMA仍被边缘化,OFDMA仍是主流。
  • 其他的通信可能也会有一些发展,比如chaos-based communications;
  • non-terrestrial networks会进一步发展,目前来讲,3GPP仅仅提了一下概念,做了一些case study。这里面有很多山头还是被专有网路霸占著,比如航空通信,比如海事通信等等;
  • 进一步强化slicing和virtualization吧,这在5G里是一大亮点,6G会进一步发扬光大software defined radio吧,基站可能越来越灵活了;
  • 5G实现了机器和机器说话,6G很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强机器间的通信,从而实现更进一步的智能化。
  • 雷达和通信会大范围的统一,远远看著是个基站,它也是雷达。

目前先这么多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