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的到,就是做不到,知道该怎么做,也知道该怎么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做的时候做不好,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想法也能实践!


真正的知行合一,不是理论联系实际。这里的「」知」指的是」良知」,知行合一的本意是要我们时刻按照「」良知」而行。但是「良知」是什么?99%的很难见到自己的良知,大部分错将自己的幻想,欲望做良知 又岂能知行合一?见到自己良知的首要条件是-开悟。


良知

至纯至精的心就是良知,不参杂任何人的私欲,良知就是天理,良知是人人固有的。

良知最早一词出于《孟子.尽心上》,是指人不依赖于环境和教育而自然具有的道德意识、道德感情与是非标准,亦可说是良心、本心、真心、道心、佛性,是人人固有的,人的本心会自发的知仁、知义、知礼、知是非,这就是人的良知。

良知在手,天下我有。


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很难,也很简单。难得如同登天,简单得如同扫地。说难如登天,比如在一些私欲横行的时候,根本很难克制;说简单如扫地,比如我看到这个题目,过来回答问题一样打打字探探体会。知行难合一,是因为人本身在地球的欲望隔断了本来的自然而然。譬如看到父母卧病在床,不由得自己心生难过知情,想去端茶送水服侍一二;可转念一想「这老人在我困难的时候竟然把钱都给弟弟了」,一念之出便万念扰来,很难再去端茶倒水了。这就是人本身的欲念和人道的分离,造成了知行无法合一。这种无法合一的例子不胜枚举!故而,真正的修行者是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正念头,循著自己的「知」所应该去流露出行为,并且,真正的合一是不会有后悔的。


道,法,术,三者并举方能奏效。

也就是大原则方向,大战略思路,在具体到战术战法。

因而你在制作计划时要把握住做事的内在逻辑。

但为何你做不到?

因为常人是困知勉行,在他生活得过且过时,要做出改变要大毅力魄力。

佛家说无愿不言修,目标感极其重要。其次你对现在的生活要生出离苦得乐的认知,你要看到当下的枷锁。

这其实都是趋吉避凶的策略,推演出的方案。

至于做不好,你要考虑的是什么障碍了你?这个忧患意识要有。且要时常自问。

你要有成长性的策略,这个策略你梳理通顺了,慢慢自省改进,反而不用著急。

但你这样问,显然你并不完全知道,怎么做。否则也不用问了。

而且你知道怎么改变命运,就不会发愁了。因为你知道的当下,命运就已经改变了。

你发愁因为你还不知道。有许多在障碍著你。

虽然你用知行合一这个心学的概念。但我大胆推测你并不懂得王阳明的心学。其实真正的中华文化的精髓的的确确是可以改命的。


很多人从字面上理解知行就会有偏差,单纯的认为知是知道,行是去做,这两者明显有先后关系,从这个角度理解,知行不可能合一。

知行合一描述的是一种状态,比如做数学题,知行合一指的是获得会解题能力的一种状态,跟你实际动手无关,就像你学会了九九乘法表,你不做题,你也是知道自己是会的。

知行不一,则不是真知。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即所谓中正不偏不倚,在七情未发之时,思虑无所私欲掺杂。

和,即所谓合乎天理,所作所为皆顺应天理。

已发与未发达成一统即是知行合一。

然后知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知行本一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