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了 特别是外国的文学史,背了就忘


对于编导专业的艺考生们来讲,文学常识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讲了吧!但问题是,怎么才能达到好的记忆效果呢?有没有过目不忘的灵丹妙药?

文常虐我千百遍,我待文常如初恋

很多同学文常复习不是前读后忘,就是张冠李戴;等到临考,更是脑中「一锅粥」。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一定好。其实嘛,「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找到文艺常识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还是能够有所收获的。

今天艺考界就给小伙伴们准备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有点帮助~

一、作品串联法

1、汤显祖精心打造了《牡丹亭》,倾情上演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只好在一旁大叫《窦娥冤》。

2、《骆驼祥子》家中《四世同堂》,于《春华秋实》之际来到《龙须沟》的一个《茶馆》前,看老舍表演。

3、《三里湾》的《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前去贺喜,听到了充满「山药蛋」味儿的《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4、《雷雨》过后,曹禺和《北京人》一起看《日出》。

5、徐志摩《再别康桥》时,郁达夫正在北平感受《故都的秋》,朱自清则踏著《春》的脚步,享受著《荷塘月色》的美丽,来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找寻《绿》的《背影》,有幸观看了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

6、(莫里哀)《伪君子》《唐璜》去参见拜伦家的《唐璜》,结果被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送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终于上演了一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7、《李尔王》的儿子《哈姆雷特》去参加「奥赛(罗)」,想圆了《仲夏夜之梦》,遇到《威尼斯商人》,结果被有名的吝啬鬼夏洛克敲诈了钱财,还名落孙山,「(麦克)白」跑了一趟,幸亏有莎士比亚的孩子《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之结伴,才回归故里。

8、《基督山伯爵》骑著一匹「大仲马」,带著《三个火枪手》,去看儿子小仲马的《茶花女》。

9、福楼拜一看到《包法利夫人》,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情感世界》。

10、《我的叔叔于勒》《一生》只交了一位《漂亮的朋友》——《菲菲小姐》,就倾家荡产送了她一条《项链》,还叫她不要告诉莫泊桑家的《羊脂球》。

二、四字口诀法

1、先秦诸子,孔孟荀卿。《论语》《孟子》,四书列名;老庄无为,《道德》《逍遥》;屈子楚辞,《九》《九》《离》《天》。

2、汉代文赋,首推贾谊。刘向司马,《战》《楚》《史记》。班固《汉书》,断代开启。

3、魏晋建安,三曹领先。父有乐府,《神龟》《蒿》《观》。曹丕燕歌,典论批评; 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4、初唐四杰,卢骆王杨。

山水田园,王维浩然。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之涣昌龄,高适岑参。

李白浪漫,蜀道进酒;杜甫写实,三吏三别。

唐宋八家,韩柳三苏,欧王曾巩,古文复兴。

5、元曲四家,郑关白马;悲剧四部,赵汉窦梧。

6、《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 中学课本,除了《祝福》,皆入《呐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带诗体。

三、歌谣诵读法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有两源,现实主义和浪漫。 《诗经》分为风雅颂,反映现实三百篇,手法牢记赋比兴,名篇《硕鼠》与《伐檀》。浪漫主义是《楚辞》,《离骚》作者是屈原。

先秦散文有两派,「诸子」、史书要记全。 儒墨道法属诸子,各有著作传世间; 儒家《论语》及《孟子》,墨家《墨子》见一斑;道家《老子》及《庄子》,法家韩非著名篇。

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战国策》,后者《春秋》与《左传》。

2.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成就比较高: 「乐府双璧」人称,建安文学推「三曹」; 田园鼻祖是陶潜,「采菊」遗风见节操。《史记》首开纪传体,号称「无韵之离骚」;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真名世,《桃花源记》乐逍遥。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学

唐代鼎盛气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 王杨卢骆创格律,律诗、绝句要记全。 浪漫诗人推李白,一路高歌《蜀道难》。现实主义有杜甫,「三吏」「三别」不一般。乐天倡导新乐府,「琵琶」「长恨」留名篇。田园诗派有王孟,高、岑诗歌唱塞边。 中唐李贺多奇丽,贾岛「推敲」传世间。 晚唐崛起「小李杜」;此后衰败如尘烟。 韩柳古文创新体,《阿房宫赋》唱千年。唐代传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传》。

4.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词泱泱,分成婉约与豪放。 柳永秦观李清照,风花雪月多感伤。

苏轼首开豪放派,「大江东去」气昂昂;爱国诗人辛弃疾,「金戈铁马」势高扬。

三苏王曾欧阳修,继承韩柳写文章;范公作品虽不多,《岳阳楼记》放光芒。

南宋诗人陆放翁,《示儿》犹念复家邦;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世感怀文天祥。

编年通史第一部,《资治通鉴》司马光。《梦溪笔谈》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扬。

5.元明清文学

元代散曲分两种,小令、套数各不同。杂剧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关汉卿:

窦娥悲剧传千古,人物形象最鲜明; 其余三家郑马白,还有《西厢》留美名。明清戏剧称传奇,长生桃花牡丹亭。长篇都是章回体,「三水西红」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斋志异》多流行。尚有短篇拟话本,编订「三言」冯梦龙。 方苞开创姚鼐继,散文流派叫桐城。清末大家龚自珍,《己亥杂诗》劝天公。

四、图表法

纵横结合法古今作家生活时代不同,从而形成纵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又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将这些纵横联系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在脑中形成几条线或几个面,是一种快速而牢固的记忆方法。

五、特征记忆法

即抓住文学常识在外部的共同特征进行快速记忆。

(1)关于「最」或「第一」的,如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最早的散文集《尚书》,最早的诗人屈原,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等。

(2)关于「数字」的,如明末凌蒙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末冯梦龙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 和刘桢;「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又如「九歌」、「九章」、「十天干」、「十二地支」、「十三经」、「二十四史」等。

六、归纳记忆法

即在分类的基础上把某些有相同点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

(1)按标题归纳,如有「记」字的文章按时间先后可归纳为:《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

(2)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

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

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

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3)六书

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今人一般认为后两种与造字无关。象形即描摹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月、山、羊、马」等,象形字全是独体字。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如「上、下、本、末、中、甘、刃」等,指事字也全是独体字。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字合起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如「明、旦、采、休」等。形声是意符和声符并用的造字法,形声字占汉字的80%左右。关注微信公众号学艺特长生,获取更多艺考干货、资讯。

(4)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的有:

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

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以书斋命名。如《七录斋集》(张溥)、《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惜抱轩文集》(姚鼐)。

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文山先生全集》、《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徐霞客游记》(徐宏祖)。

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樊川文集》(杜牧)、《贾长沙集》(贾谊)、《长江集》(贾岛)、《梦溪笔谈》(沈括)。

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柳河东集》(柳宗元)。

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

七、修辞记忆法

常用的有谐音、双关、对比、押韵等方法。如比较司马光和司马迁,可加深认识二人的生活时代与作品;比较《秋声赋》和《秋色赋》,一篇写「声」,使人想起欧阳修与小童夜里听秋声之情景,另一篇绘「色」,使人想到峻青对所看到的美景的描述。比较祥林嫂、林道静、繁漪,比较李逵、鲁达、张飞,比较鲁四老爷、赵太爷、赵贵翁,比较葛朗台、泼留希金、夏洛克等,会让人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还何愁记不住他们呢?

八、重点记忆法

有的文学常识关键在某一要点,抓住要点,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都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

九、轶事记忆法

不少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或留下有趣的轶事。如程门立雪、屈原投江、曹植七步诗、王安石变法、朱自清不吃美国求济粮、高尔基当面包师傅等,如记住这些颇有趣味的材料,其作家的生平也就容易掌握了。

十、联想记忆法

如提到荀子,就联想到韩非子、孟子、墨子、庄子、老子、孙子和列子;由《战国策》的国别体联想到《史记》的纪传体和《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复习鲁迅作品,就联想到毛泽东的《论鲁迅》、瞿秋白的《鲁迅的精神》、唐弢的《琐忆》。

文学常识的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忆,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是可以有收获的。

编辑于 2019-07-07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川泽-aileen川泽-aileen唯心论者/3w4/enfp/理想主义|jazz

河南省统考哦 过了A段线10分

文常部分只扣了1-2分 统考基本无盲区

考了河北传媒 江西师范 南昌大学 浙传 国戏 暨南大学

挂了江西师范和国戏(这俩真的不想好好准备了)

拿了河传 南昌大学 浙传 暨大的证 整体效果挺好的 也没有浪费太多时间,也足够有时间 去冲文化课 而且因为文常方面背的多了可能对学语文会有点帮助吧 3月回去冲文化课语文基本120-130之间 最高考过142老天鹅啊巅峰……当然还是一直语文是优势学科,没有说背了文常马上牛的不行,只是说文常算是锦上添花了,重在你学习文常梳理脉络的过程如何,建立了怎样的思考机制更利于你学习。

编导生背文常,如果时间长,就多学多看,尤其重视文化课的语文这个学科,要学的比之前更广,更深,因为语文学科里文学常识占编导文艺常识里特别大的分量。

如果时间短,就给自己制定合理的计划,给自己设置每天单独学习的内容,还有运用好碎片化的时间。

我说一下编导统考前一个月突击。我们专业机构是有专门的文常册子的,比张福起那本书大好多也厚好多,并且内容拓展也很多。张福起这本书其实对于本身知识积累薄弱的同学是不够吃饱的。

A4纸那么大的书,270多页,统考倒计时30天之前我们一天过两遍。因为这个书的内容在之前学的差不多了,所以一天背一本书是足够的。

1-10天一天过20-30页

11-20天一天过半本

20天到30天就是一整本每天过两遍到三遍以上

上边是老师留的背诵任务,其实都是之前有印象。越扎实,突击的时候就越不难。虽然前20天背诵任务不是全本,但是每天老师都有一个提问时间,就是他说问题我们说答案,提问式的记忆更深刻,而且从第一天开始,他的提问内容就是一整本。

接下来还有卷子每天要写,贯穿始终的。尤其是接近统考时候,不要怕重复,文学常识部分最重要(河南省统考是这样不知道别的省),哪个部分分值最大,你就深挖哪个部分。越扎实越好,重复到最后印在脑子里,你上场的自信就有了。

冰山一角嘤嘤嘤
罚抄我觉得挺死板的,但是老师要求的,临考了就多重复加深印象。
考试倒计时12天,正确率接近100了
偶尔暴躁的时候
河南省的论述题,一定要看高中语文课本的课后题!!!认真!留心!它有用!!
写卷子的时候完全不要看书,就是自己哪怕知道,稍微想不起来也不行,完全的诚实,不确定的也算不会,这样后边就会避很多雷。

等过了统考这个坎儿之后,单招尤其是想考名校的朋友,继续刷文常题吧,我当时一天300-600道文常题。还有一本考研用的《中外艺术史》我从艺考用到现在,它怎么说,就是一个超纲的但是会让你了解艺术大致脉络的书,我们现在的能力可能挖不到它的深刻,但是可以凭借它提高自己的素养,相当于拔高了。

这是当时艺考的时候的笔记,听历史老师讲人文主义的时候我拿这个记笔记了,我是挺喜欢在书上留下印迹的,一遍一遍涂画挺加深我的印象,可能因人而异。

可能是因为这个阶段准备的多了,统考时做文常题10分钟不到就做完了,基本扫一眼感觉答案就是印上去的,有三道不会的但是按照文学常识结合一下推理出来,最后就扣了1-2分,结果还是很满意的,而且单招的时候基本不会再操文常方面的心了,表示很快乐。哈哈哈

加油。这只是一个努力编导生的冰山一角,继续向前走吧大家。


河南省统考哦 过了A段线10分

文常部分只扣了1-2分 统考基本无盲区

考了河北传媒 江西师范 南昌大学 浙传 国戏 暨南大学

挂了江西师范和国戏(这俩真的不想好好准备了)

拿了河传 南昌大学 浙传 暨大的证 整体效果挺好的 也没有浪费太多时间,也足够有时间 去冲文化课 而且因为文常方面背的多了可能对学语文会有点帮助吧 3月回去冲文化课语文基本120-130之间 最高考过142老天鹅啊巅峰……当然还是一直语文是优势学科,没有说背了文常马上牛的不行,只是说文常算是锦上添花了,重在你学习文常梳理脉络的过程如何,建立了怎样的思考机制更利于你学习。

编导生背文常,如果时间长,就多学多看,尤其重视文化课的语文这个学科,要学的比之前更广,更深,因为语文学科里文学常识占编导文艺常识里特别大的分量。

如果时间短,就给自己制定合理的计划,给自己设置每天单独学习的内容,还有运用好碎片化的时间。

我说一下编导统考前一个月突击。我们专业机构是有专门的文常册子的,比张福起那本书大好多也厚好多,并且内容拓展也很多。张福起这本书其实对于本身知识积累薄弱的同学是不够吃饱的。

A4纸那么大的书,270多页,统考倒计时30天之前我们一天过两遍。因为这个书的内容在之前学的差不多了,所以一天背一本书是足够的。

1-10天一天过20-30页

11-20天一天过半本

20天到30天就是一整本每天过两遍到三遍以上

上边是老师留的背诵任务,其实都是之前有印象。越扎实,突击的时候就越不难。虽然前20天背诵任务不是全本,但是每天老师都有一个提问时间,就是他说问题我们说答案,提问式的记忆更深刻,而且从第一天开始,他的提问内容就是一整本。

接下来还有卷子每天要写,贯穿始终的。尤其是接近统考时候,不要怕重复,文学常识部分最重要(河南省统考是这样不知道别的省),哪个部分分值最大,你就深挖哪个部分。越扎实越好,重复到最后印在脑子里,你上场的自信就有了。

冰山一角嘤嘤嘤
罚抄我觉得挺死板的,但是老师要求的,临考了就多重复加深印象。
考试倒计时12天,正确率接近100了
偶尔暴躁的时候
河南省的论述题,一定要看高中语文课本的课后题!!!认真!留心!它有用!!
写卷子的时候完全不要看书,就是自己哪怕知道,稍微想不起来也不行,完全的诚实,不确定的也算不会,这样后边就会避很多雷。

等过了统考这个坎儿之后,单招尤其是想考名校的朋友,继续刷文常题吧,我当时一天300-600道文常题。还有一本考研用的《中外艺术史》我从艺考用到现在,它怎么说,就是一个超纲的但是会让你了解艺术大致脉络的书,我们现在的能力可能挖不到它的深刻,但是可以凭借它提高自己的素养,相当于拔高了。

这是当时艺考的时候的笔记,听历史老师讲人文主义的时候我拿这个记笔记了,我是挺喜欢在书上留下印迹的,一遍一遍涂画挺加深我的印象,可能因人而异。

可能是因为这个阶段准备的多了,统考时做文常题10分钟不到就做完了,基本扫一眼感觉答案就是印上去的,有三道不会的但是按照文学常识结合一下推理出来,最后就扣了1-2分,结果还是很满意的,而且单招的时候基本不会再操文常方面的心了,表示很快乐。哈哈哈

加油。这只是一个努力编导生的冰山一角,继续向前走吧大家。


有个叫背文常的APP,我学编导呢会儿老师推荐我们用(虽然有时会有小bug)有很多选择题可以练习然后你自个延伸…

讲真…背文常真的很痛苦QAQ

外国文学一度让我昏厥(?﹏?)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老师让我名词解释一下毛姆…我没答上…就抄了三四十遍qwq到现在也背得绊咔(悄咪咪的说)

学编导呢会每天刷好几部电影…根本没时间看什么外国名著…只能照著知识树可劲的背…背前先整理个大纲什么的

一是按国家(文常书一般是这样排的叭)

举个例子,一说希腊,就想到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类的,这时候应该想到是哪三个人吖作品有什么吖分别被誉为什么吖之类的…

二是按风格

写悲剧的、喜剧的或者是写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存在主义的、人文主义的还有什么荒诞派湖畔派之类的…哎吖我也记不清了(笑哭)

三是同时期的

比如

18世纪有德国的歌德、英国的斯威夫特

19世纪有英国的莎士比亚雪莱拜伦、法国的凡尔纳都德莫泊桑什么的

我就是随便举的例子…有些可能不太对

具体的你再翻翻文常书…找个自个儿合适的方法背…

还有就是你背的这些作者比较有名的作品呐要百度一下它讲的什么事,有利于记忆叭我觉得

名词解释可以这样背:

作者+时间+国家+地位+作品特点、地位、影响+代表作(三个左右)

容易混的就多重复著背,背到一提这个作家你能下意识接后面为止

我也不知道我说的什么了…可能有点乱qwq将就著看叭…不要头疼就好吖哈哈哈

希望对你有帮助~

加油吖


对于文常来说,和电影一样,不是靠死记硬背的。为什么说是积累,很多东西你平时看的过,印象肯定就更深刻一些,而不是只靠考前的临阵磨枪。当然也不排除很多学生临考前花大量的时间准备背诵,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效果好歹也是有的。

文常的范围比较广,一些和电影,书相关的常识内容,如果没看过可能也没办法理解性记忆,但很多像社科类的,新闻类的,时下的热门信息,是可以多刷刷微博看看新闻什么的从而掌握的。

针对省统考的文常还算比较简单,基本都是一些入门的专业知识,但如果参加校考,特别是考试内容涉及到综合文常,考试涵盖的面就比较广了。

陆陆续续开始考试了,剩下的时间也不多了,好好准备吧,希望你取得好成绩哦。


背文常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例如按国别或者时间或者派别去记就简单很多, 看自己对什么方面比较敏感, 记忆比较迅速, 而且很多电影和文学作品,你如果看过或者了解, 结合文常就能串起来。

而且要明确自己考的专业是否需要背文常或者说需要什么方向的文常比较多, 不需要记得也就不用去背,了解一下就可以。分享一些师哥师姐的艺考经验给你,希望能够帮助到你。https://mp.weixin.qq.com/s/SKHdJi07eC3E8Tw5Of7tRg?

mp.weixin.qq.com

https://mp.weixin.qq.com/s/TdZB3S1X2GkLDigX478Yrw?

mp.weixin.qq.com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