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Aliex

内容全文转自我的另一个答案 龚匠:如何分析和评价宋江?

老实讲,自认为没有资格答这个题,本人好读书而不求甚解,阅读量尚可却不精于记忆,所以很多知识掌握的并不系统。所以只能大概讲一讲,不敢说全对,欢迎探讨和指正,但不接受撕逼。

宋江这个人物,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是除了文人创作的红楼、金瓶等作品中的人物中,最具备复杂性、深刻性和矛盾性的人物(几乎没有之一)。

与文人创作型艺术形象的复杂性不尽相同,宋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他是一个民间或下层文人创作的接近「脸谱式」的人物,但由于水浒故事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多人创作的矛盾性,诸位创作者赋予他的「脸谱」,并不完全统一,加之受很多特殊因素的影响,宋江这个人物本身就承担了水浒定本故事很多的逻辑弱环,于是这个人物的不统一性、虚伪性(看似)和明褒实贬性(客观结果)也就进一步凸显。从古以来,宋江就被诸多文人指摘其虚伪厚黑,金圣叹本的添油加醋,特殊时期对这个人物的政治定性,李雪健老师精湛但极具批判意味的演绎,诸多因素加持之下,宋江在今人眼中「下下人物」的形象几已定性。然而纵观水浒故事的发展史,简单将此人物归结为「投降派」、「猥琐小吏」、「厚黑典型」,却无疑是粗暴的,也是值得商榷的。

想要充分理解宋江的复杂性,就必须充分认识水浒故事发展的复杂性。水浒故事起源自南宋,是托北宋之名,影射抗金义军故事。其书名「忠义」,很可能源自抗金武装「忠义军」,故事中大名府为金国重镇,梁中书则似为影射刘豫伪政权,而天王李成更是刘豫手下真正出现过的将领,史载曾为岳飞所败。其他如曾头市(刚刚兴起的金人出现在北宋境内并拥有很强的地方武装)、后半部「报效赵官家」的主旨、破辽成功却被奸臣召回、最终诸多好汉为奸臣所害等情节,也都意指明显(岳爷千秋万世)。而关胜、燕青、杨志、张横、一丈青等人,或为历史记载的抗金将领,或为民间传说的抗金英雄,其故事的实质所指不言而喻。南宋直至元朝,水浒故事流传不断,在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当然与其故事的隐喻与广大汉人听众的「精神共鸣」不脱关系。

然而,随著水浒故事不断发展,因其故事假托北宋之名,是以「反官」演绎「抗金」、「抗异族」之故事,故其故事中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也就越来越多,明明故事讲的是一帮杀人贼寇,偏偏能让百姓称颂,明明官军将领个个英雄豪杰,但一被擒获,却立时「意气相投」。及至定本,最后的文人整理者(很可能非止一人),似乎更是颇通草莽规则,对于「投名状」、「绝后路」(收秦明)这种典型的强盗行事逻辑,写得狠辣精准(而这种对强盗的「精准刻画」,很大一部分恰都由重要线索人物宋江承担)。然而故事对强盗生活的表现越是活现,书中对这帮强盗的称赞就越显得莫名其妙皮里阳秋,从而形成了水浒最大的逻辑弱环:即作者越说他们正义凛然光辉万丈,没有南宋或元朝背景的读者,就越觉得作者是春秋笔法批倒批臭。

而宋江作为梁山集团的首领和全书的线索人物,则不可避免地把这种拧巴体现到极致。历代不同的民间创作者们,赋予了这个历史上的流亡大寇刘备之仁(九宫八卦时的「有仁有义大元帅」,结合上下文的氛围,很难说是反讽,从具体故事来看,虽然梁山众人不皆认可其招安理念,但仍能为之效死,也足见其人格魅力)、国士之能(满朝废物,不及宋江领导的一伙强盗堪用)、巨寇之狠(对秦明、朱仝的绿林手段;黄巢不丈夫)、文吏之怂(遇张横求饶、为保命吃屎之丑态)、以及忠臣之愚。因为承载了来自不同作者几乎相互矛盾的寄托,而定本编纂者对于宋江的形象「整体协调性」的改造又不甚理想(民间文学逻辑本就粗疏,林冲为什么能受招安而不一枪扎死高俅这种情节本来就怎么解释也不通,根本原因是原书生辰纲以前部分并非源流故事所有,林冲被陷害故事为后期新加,自然与108将受招安呼应不上,只能一句对高「怒目而视」勉强了事),所以定本呈现出的宋江是吏非吏,做贼非贼,文人士大夫之相有五分,行起事来却又黑大佬味儿十足。

对于上述种种矛盾,想用统一自恰的逻辑讲完满,自然绝不可能。读者不知故事的隐喻,按原著明文则百般逻辑不通(光梁山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之强,就远不可能是山寨级别土匪所能达到的),那多半便只有一条办法好走,就是抡著厚黑学硬套。所以常见人称宋江的好全是装的和撒钱撒的,林冲不杀高俅是他太怂,水浒就是一帮各怀鬼胎的恶魔……如此种种,说得通么?大体可以自恰。然而说得到点儿么?则全然不合全书的精神气质(水浒一书,读来轰轰烈烈,豪气冲天),惟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浅薄和狭隘。

个人对于宋江乃至水浒的解析,大体如是。

以上。


谢邀。

1

为什么那么多人误读水浒,把宋江忠君报国的故事瞎掰成起义失败的故事??

www.zhihu.com图标

这篇涉及到听其言、观其行。听其言分两类:作者其言、宋江其言。两个其言,都要用观其行来验证。任何只听其言不管其行的分析评价,都没有参考价值。

以此为基准,答题主之问。

第一,可以把宋江一生,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刀笔吏时期;四处亡命时期;梁山主政时期;皈依体制时期。

第二,先把听其言扔下,只看四大时期宋江的主要的、本质性的事迹。

2

刀笔吏时期:

这个时期宋江干过两件大事,一是给晁盖吴用报信,让他们逃之夭夭,二是杀了小老婆阎婆惜,逃命。

给震惊全国的七大罪犯通风报信,不忠、反叛朝廷,没得说。至少,一个体制内、一个县衙里的科级干部干成这样,砍头,不算乱世用重典。

杀小妾,抵命理所当然,宋江要逃,也可以理解,但至少说明,宋江性情残忍,卖来的女人,命就那么贱?

四处亡命时期:

这个时期宋江干了三件大事:青州城外大屠杀;题反诗且真的血染浔阳江口;攻打小城无为军。

调整一下顺序:青州城外大屠杀;攻打小城无为军;题反诗且真的血染浔阳江口。

一个杀人逃命的亡命之徒,得到机会,两次攻打宋徽宗的两座城市,一次大屠杀一次抓住、乱刀凌迟了举报自己写反诗的酸秀才。

写反诗就值得赞扬?他要血染浔阳江口,用谁的血来染?自然是老百姓的,这一点,李逵直接血染了,宋江一路看著,一言不发,不用发,跟青州城外大屠杀一个节凑。

第三十四回:秦明见问,怒气道:「不知是那个天不盖,地不载,该剐的贼,装做我去打了城子,坏了百姓人家房屋,杀害良民。到结果了我一家老小……我若寻见那人时,直打碎这条狼牙棒便罢!」

宋江是个什么人,应该不用继续分析,也不必评价了。

梁山泊主政时期:

第七十一回:原来泊子里好汉,但闲便下山,或带人马,或只是数个头领,各自取路去途次中。若是客商车辆人马,任从经过。若是上任官员,箱里搜出金银来时,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纳库公用。其余些小,就便分了。折莫便是百十里、三二百里,若有钱粮广积,害民的大户,便引人去,公然搬取上山。谁敢阻当!但打听得有那欺压良善暴富小人,积攒得些家私,不论远近,令人便去尽数收拾上山。如此之为,大小何止千百余处。为是无人可以当抵,又不怕你叫起撞天屈来,因此不曾显露,所以无有话说。

梁山扩张、梁山攻打北京城、聚义厅改成忠义堂……不一而足,但是,这一段才是宋江的本质,才是宋江忠与不忠、是恶贼还是良善的分水岭。加之前两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宋江何许人也,不须再议。

皈依体制时期:还可以称之为混进宋徽宗队伍时期、政治扒手沐猴而冠时期。此时期一件大事,卖国。

老夫:跟著宋江去卖国(1)?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一个系列,六篇,给宋江盖棺论定,足够了。


无耻之徒哇,连阎婆惜这样的美少女都杀,足以证明不是什么好鸟。


被逼上梁山的好汉,逼他们的不只政府,还有宋江。


宋是什么意思,江又是什么,作者又是什么,作者是干什么的,写的是什么,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了。


谢邀,我的回答会被和谐的,还是不说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