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水占据胃容量,减少母乳摄入,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刺激母乳分泌,影响母乳喂养顺利进行。还有小婴儿肾脏发育不健全,喝水太多,对肾脏带来负担。

6个月以内吃母乳或配方奶的婴儿通常无需补充水和果汁。

母乳的含水量达到87%,完全能满足6个月内婴儿对水分的需求,不需要额外添加水或液体。

配方奶的含水量高达 90%,按照配方奶的冲泡比例来冲泡,一样也不用额外喂水。

相反,给6个月内的婴儿喂水才有危害呢。

所以即使在炎热干燥的环境里,通过多次哺乳,婴儿也能够获得充足水分、也不需要添加水。

通过排尿可以判断婴儿是否获得了足够的水分。每天排尿次数不少于6次,尿液呈淡黄色,说明婴儿获得了足够的水分。

如果孩子出汗多,而且一天内尿的次数少于6次,每次尿量少且呈深黄色,建议增加喂奶次数以达到补充水分的目的。

所以不管是母乳宝宝还是奶粉宝宝,六个月以内都不用喂水呢。除非特殊情况医生建议,一般情况就等到宝宝六个月大后开始接受辅食,再喂水啦!

参考资料:《张思莱科学育儿全典》


大多数宝宝在吃辅食之前是不需要额外喝水的,因为奶当中的水分可以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特殊情况下,比如腹泻、呕吐、发烧是需要喂水的。

另外可以通过尿液来观察,如果宝宝每天能尿6-8张尿不湿或更多,且尿的颜色无色或淡黄说明宝宝不缺水!如果有尿少、尿黄等现象,那可能就是缺水,需要喂水。


这是我随便在知乎上搜出来的,我当时恶补育儿知识看的的也跟这个差不多

发现杠精是真的多,不能好好阅读我的回答么?都说了发现娃尿黄后开始喂水,可是娃却不愿意喝了,都说了感冒后医生让补充水分,可是娃不愿意喝。第一次当妈,学艺不精我承认,我也没有推脱责任啊,就是想让第一次当妈妈的新手不要像我一样偏执,观察宝宝,分情况决定,而且我也是从各种育儿App上看的各种帖子,文章水平参差不齐,确实有的不严谨。娃和娃不一样,有的宝宝一直不喝水,到了该喝水的时候拿起水杯就喝,你就庆幸你有个听话的乖娃子吧,有的娃本来喝,但是没让他一直喝,他就是不喝了,比如我娃,这种娃子也大有人在吧!另外,科学育儿绝对必要!

以下是原回答

可能是第一次当妈,把各种育儿知识像圣旨一样信奉,近乎偏执,我曾经一度被这个育儿知识洗脑,怕宝宝肾脏负担大,怕喝水占胃里空间营养不良,坚持不给娃喝水,月子里娃黄疸,医生让多排,所以给娃喂过一点开水,娃很愉快的接受了,甚至还喝不够,黄疸好以后,我坚持纯母乳,一点水也不让喝,娃去游泳,额头冒汗,哇哇哭,我也只让吃奶不让喝。结果天热以后,娃四个月不到,尿液发黄到尿不湿都是黄的,这个时候我想让娃喝点水,但是他却不喝了,一点都喂不嘴里,各种方法都不行,勺子,喂药器齐上阵,连哭带闹十毫升。后来娃又感冒了,还是不喝水,尿持续黄,还尿少,医生的医嘱第一条就是要求补充水分,现在娃五个月了,奋战了一个月,才勉强能让他喝下去一点,还是不爱喝……


不给喝的不喝也没事,给喝的也没怎么样呀!举两个例子:

1.我家,月子里我说不让喝水,婆婆不愿意,跟我犟,为了家庭和睦,懒的跟她争,喂吧,反正不是药,一直喂着水。没什么事。

2.我同事家,比我家娃小三个月,六个月之前没加辅食,从没喝过水,也是健健康康的。


前面答主提到母乳喂养没有提奶粉喂养。

正常情况下母乳的水分含量是要比奶粉多的,所以母乳喂养的小孩不需要补水,奶粉喂养的小孩都会建议两顿之间补水(但是从来没有人或者哪本书告诉我要补多少水)。我认为以上都是说的一般情况,要不要补水是要大人留心观察的。

以我家的经验(奶粉宝宝),早期喝的早产儿奶粉,期间给她补水她一点都不喝,我还专门买了个注射器一样的专门用来喂宝宝吃药的那种(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想着每次弄点水给她直接打到嘴里,结果,打进去她就吐出来。等到再长大点,天气也开始变热,每次给喝水都很乐意喝,因为出汗多口渴了。说明宝宝其实自己在判断,如果口渴了她会乐意喝水。

另外,我觉得无论母乳还是奶粉,宝宝的尿是你判断宝宝是否缺水的最好依据。正常来讲宝宝每两顿之间都应该有尿,而且尿应该是比较清澈的。如果发现宝宝经常没尿,或者尿黄,那宝宝很可能缺水了,就要补水。

即便是母乳喂养,我觉得也不是绝对不会缺水的,只是缺水的概率要比奶粉的低很多,但都还是要看我们自己观察,第一宝宝是否想喝,第二就是观察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