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圣诞节是泊来之物,给了想狂欢的人们一个理由而已在西方,圣诞节也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我想大概人家也是和家人团聚,一起过吧

在中国,圣诞节时的热闹是社会氛围上的,很少有哪个家庭去庆祝圣诞,而传统佳节是家庭范畴的节日,就春节而言,除夕大年初一虽然大街上冷冷清清,但是家里热闹啊,老少齐聚一堂,其乐融融,难道不是另一种狂欢!

我一直都想说一些话,今天借此就说说,每当年末来临,各路媒体报道春运大潮袭来,看著火车站拥挤的人群,还有骑著摩托车回家过年的铁骑大军,我心里有一种莫名地感动,人人都说过年没意思,但其实人人都会盼望过年,春节给了人们尤其是在外漂泊的人们一个理由,一年到头终于可以回家向父母孩子们一个交代, 一年的收获全在于此,有一年春运时我记得有人采访了一个外国小伙,他买了一张火车票,他说他想感受一下中国的春运,因为在他的国家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会因为一个节日而南北大迁移。其实不论是洋节日还是传统节日,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纪念我们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关于传统文化,我个人是年纪越大认同感越足。


无名萌新,不请自来。见识浅薄,欢迎指正。

圣诞节在国内的兴起源于商家的宣传,这大家都知道,但近几年来,圣诞节似乎正在进化为一项自发性的大众节日。人们互赠礼物、聚餐、跟风,人们的动机决不再仅仅是商家的优惠:我认为,圣诞节在中国的兴起是一种对传统节日的补充。

先看看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阳,除去植根与传统节气的端午等节外,每一个节日都是为一个对象服务的:家。

但一个人的社会背景不只有家,还有朋友。于是,圣诞节的出现就弥补了「朋友间的节日」这一空白。人们互相送圣诞礼物,送平安果,送出圣诞祝福……有几个人会对自己的父母说圣诞快乐呢?

寒冷冬天的人们心里下著雪,越是盼望著回家团聚就越发悲伤,正好所有的东西都在打折:

「出去喝两口?」

「走著!」


我今天也在想这个问题诶。开始其实没太想明白,后来上街了就知道了。在商场会说圣诞节有什么优惠,有什么活动,快来买啊……

可以说这些外来气息的节日更有利于商业内容的制造与传播,毕竟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节,但不知道这个节可以用来干嘛。我们可以包装节日,用圣诞老人的形象给你送礼物,等等。

而传统节日我们已经定性形成刻板印象了,你总不能在端午节时对消费者说,为了纪念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买下一套7折的风衣吧?所以,节日气氛更浓,不过是说明商业气息越重罢了。最后,今天收到一句圣诞快乐,不是女朋友和我说的,也不是兄弟或者闺蜜说的。而是晚上吃烤鱼时服务员对我说的。

最后祝题主圣诞节快乐


好神奇,居然会有人邀请我这个小透明来回答。说实话,对这个现象没什么看法。在我眼里,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洋节只不过是商家做活动,才显得热闹。说到底都是给商家一个促销的理由,给大家一个聚会、聚餐的借口。出来玩而已,凑凑热闹,有多少中国人真的对圣诞节文化很在乎很了解吗?并且我们也很在乎传统节日的,哪一个国庆节、劳动节不是景区人满为患。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我们明知会胖还是要倔强的吃月饼和粽子和汤圆!每年五仁月饼都要被拿出来嘲笑一番,五仁月饼有说什么吗?明明一切会放假的节日我们都很喜欢!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爱你们看不到吗?!好气哦(′-ω-`)如果真的很想让传统节日的气氛浓厚一点,政府带头啊,把气氛造起来啊!龙舟比赛、舞龙、花灯弄起来啊,什么也不做,最后还要怪大家冷落传统节日,我们也很委屈的

简单说下个人看法。。影响不了国民根基吧。那坏谈何说起。好?大家认为的号无非是多了一个狂欢的日子,对中国的基督徒那更是天赐良日。然而大部分过圣诞和宗教扯不上关系。去教堂的也有,那天我去了(本人不接触过基督,不反感但也不狂热),氛围很不错,就是不知道有多少是信了的,还是有多少是好奇来参观的。就我个人而言,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不是说有信仰怎么怎么好,而是没信仰心中就无所畏惧,对什么都无所顾忌,天下自为王的态度。我不反对个人奋斗主义,但有些人的盲目自大确实很招人讨厌,所以我身边很多信基督的人给人感觉很好,谈话也很轻松。一个正真的基督徒他不会因为你是一个不信教而把你当异类的人。好像说的有点跑题了。。

人们觉得太过注重圣诞会忽略传统节日?我感觉根本不成立,你不能说因为喜欢A我就不喜欢B,而放弃A我就喜欢了B。就算是谈恋爱结论也不一定成立吧。何况是关于民族气节的。然而过于高调宣传民族气节实乃自卑之举。举个不恰当比喻,抵制日货砸日本车,南海事件主张武力解决。都是被过去的一些失败的事所影响。我不谈论什么政治主张。我要说的是不要为一些所谓的爱国而触碰他们那敏感的神经而歇斯底里。说的不恰当的勿喷。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圣诞节火热吗?没觉得啊。过年还咣咣放炮呢,咋就不火热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