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什么会让我们真正的掌握话语权?


谢邀~

未来只有掌握能源科技,才能掌握工业血液,只有健全工业体系,全产业链升级改造才能撑起一个国家强大的底气。

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不能去工业化,要充分吸取英美教训。要知道金融不是血液,只是工具,服务于现代社会。未来制造业,不仅要在高端占有三分地,全产业链不能丢,特别是重要的涉及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要保证制造业与时俱进,保障我国始终具有大规模生产工业产品,军工产品的能力。

第二,能源是核心,是工业社会发展的血液和发动机。这个无需解释,每次工业革命基本都会伴随新能源大规模利用。更何况全球变暖,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等等诸多问题。

以这两个为准牵引,会带动很多行业的变革,我们感到不幸的是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头红利不在我们手中,但幸运的是其他国家踩得坑历历在目,有很多值得深思!


看看越南吧


经济发展的本质还是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升

简单地说,只要对外不被经济封锁,国内产业升级完成,提前进入下一次技术革命。加上全民的素质的不断提升以及生产力的大幅迈进。平摊到每个人上的财富是必然增多的。

简单得说

以前一个人平均一年只能创造一个电视外加5辆自行车,一个汽车轱辘的社会财富,那么整个社会必然只能创造中低端的总体财富。

现在一个人平均一年可以创造三台42寸平板液晶电视,除了四个汽车轱辘外,还能外加一个汽车底盘,再额外创造一个车用动力发电机,那么整个国家就可以创造中高端的总体财富。

如果将来一个人平均一年可以创造三台世界顶级的55寸OLED 4K电视,外加世界顶级的汽车500匹发电机以及总体续航能突破1000KM的世界顶级车载蓄电池,以及一台设计最好,性能最强的手机的话。那么整个国家一年的总体财富将超过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因为这些东西的价值已经远超别的国家能生产出的所有东西价值总和----当然了,这是理想的状态,实际上会受到市场的消费能力,饱和度,生产资源等等的限制。实际情况会更复杂。不过大抵来看,都是这样的。


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自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便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的经济体制。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有以下原因:一是对经济结构协调性逐步增强,而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科技事业稳步向前不断取得新突破,四是改革开放成就举世公认,五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六是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是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八是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

从七十年前的积贫积弱,封闭落后,连铁钉火柴都要进口,到如今中国经济居世界第二,每小时就能诞生约750家企业,中国制造享誉全球,嫦娥奔月,蛟龙下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智慧和勇气,改革和创新,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可是随著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一些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有很多人持有悲观态度,觉得中国经济会像经济泡沫一样转瞬即逝,轰然崩塌。虽然从中国的国情上看,中国内忧外患,外有美国的贸易战,中国威胁论,内有物价上涨,房价高,老龄化,工资太低……但是我认为中国经济必会行稳致远,一个国家有内忧外患是正常的,正是内忧外患才让国家居安思危,不断发展,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有著世界公认的勤劳努力的美好品质。针对这些问题,政府政策上放开二胎,实施精准扶贫攻坚,不断对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稳定房价的攀升,基本实现百分百的适龄儿童入学率…… 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又一个标志性成果震惊世界:在航天领域,量子通信等高新科技领域取得的成果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高铁的速度,诺贝尔得奖人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发明……标志著我们中国在教育上,医疗上,农业上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瞩目成就。各个方面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展示著中国人民的勤奋智慧与努力。这里不得不提出为中国经济作出贡献的勤劳的人们,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奇迹,如今在按劳分配的基本国策下,人民更加的勤劳努力,而且更加具有智慧,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已然是人民实践且深信的了。中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也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虽然在美国的垄断下,中兴一夜间轰然倒塌,但是华为却做出了强有力的反击。手机支付,外卖,单车小绿……中国青年人成为这些代名词的发展者,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孔子有著「绝四」(摒弃四种毛病)的修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同样,一个现代的中国人既要有基于本民族智力与身体的自信,也更不能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开放与谦卑的品德,才是最深刻的自信,以及认知世界的杠杆。

能量储存密度和能源转化效率。

粗看似乎是个细分领域和大局无关。实质直指一切经济发展的本源。


大家好,我叫糊糊涂,今天有感,说一下2020经济的一些见解。

在当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之年,中国经济必将腾飞,矿业,石油,煤炭,必将价值回归。

三驾马车的格局没有变,变得是核心技术的胜出,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国企业家砥砺奋进的呐喊,14亿人民万众一心跳动的脉搏,不得不说,中国经济的腾飞最坚强的基石还是源于祖国,好的领导,中国的强胜。

当前疫情触发,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世界局势不稳,各地遭遇患难,我想说仍然挡不住2020中国经济腾飞的趋势,建成小康社会,民心所向,势在必行。

2020年,机遇和挑战并存,何为机遇,危机与机会并存,国外一干人等犹如墙头小草,出尔反尔,真真是心随你动吗,非也。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铸就的灵魂,岂能一朝一日被你击溃。再写,当前疫情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速,贡献率。第二季度,将迎来很大挑战。

机会何在,2020向科技进发,向新能源进发,向5g进发。除了这个还有别的吗,当然,2020即将迎来新一轮红利,或许关於单身经济,或许关于宅经济,或许关于保险,或许关于保健。

我们再来看科技的发展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对固有模式的员工,催促他们向新的方向转型,让你从让我学,变我要学,适者生存。你不改,那么终究会被淘汰。最终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全民素质的提升,新一轮的经济热潮的滚动。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又会促进钢铁,汽车产业链的极速迈进。促进消费,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强盛的体现。


我国将进入高度老龄化社会,未来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养老了,发展经济?越来越难,至少未来30-50年会非常难,也许不久就会出现几十年经济倒退的情况。

世界上没有国家的养老会比我国的难,也没有国家老人的比例会比我国的多,同样没人国家老人比我国穷的(财富都在房子了,可惜很快房子就会出现分文不值了)。


经济发展,用量化指标描述,就是GDP总量的增长。

简单地用一个公式表达GDP的增长: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1]

[公式]

其中,

[公式] 为GDP增长率,其基于三个主要因素:

1) [公式] 为生产力的提高;

2) [公式] 为资本市场的发展;

3) [公式] 为劳动力的扩张。

所以,这个生产函数可以很好地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在任何时候,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需要不断增长,都来自于这三个要素:

1)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意味著科学技术需要不断地进步。

2)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3)劳动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仅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还有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在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这三点亦是重点:

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由于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因此,本次会议格外引人关注。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会议对明年工作进行全方位部署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提法和变化,如提及三大攻坚战时顺序有调整,脱贫攻坚位列首位;宽财政、稳货币的整体基调不变,但措辞微变;针对备受关注的房地产,此次会议也更强调「稳」。[2]

参考

  1. ^https://economicpoint.com/production-function/cobb-douglas
  2. ^http://www.xinhuanet.com/money/2019-12/13/c_1125341957.htm


其实说了跟没说也一样。我认为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就会向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面壁者那样,是个巨型的阳谋。所说的所做的都让你看见,但是你不知道才行,如果发现了那还能赢吗?


科学技术研究,为经济发展提供方向。

工业生产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很大,高附加值、高科技的产业我们需要。

低附加值的民生产业,我们也不能放弃。

中国人口众多,必须将自己的命运牢牢抓在手中。以这次新冠疫情举例,口罩这个简单的东西,若是我国不能大批量生产,后果不堪设想。

产业梯度化发展,可以结合当前的脱贫攻坚战一起,在国内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发展简单工业,提升人民的绝对生活水平。(绝对生活水平。我的理解是,之前吃不饱、现在能吃饱穿暖了。之前没roundup吃,现在肉随便吃了。生活水平的提升不能光看贫富差距,还要看贫困人口的绝对生活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


我觉得是循环。未来的方向就是内循环带动外循环。

我最近也一直在想,未来经济会怎么发展?我们个体要怎么投资,怎么布局?

首先制造产生价值,保住制造业为基础,稳定巨大人口规模的就业。有点像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重农与现在的重工一样,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石。但不可能抑商。制造业今后会向高中低端同步发展,规模经济与个性化定制同步发展,这里面有更大的空间。

其次是交换产生价值,服务业,包括医疗、保健、娱乐、教育等 ,是以服务换取服务,这一方面极易爆发性增长,泡沫的成分很大,容易导致经济空心化。我个人觉得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很多就是服务业发展太盛,阴阳失调。

第三是金融,交易产生价值。金融不同于其他服务,金融不同于赌博,更像如重组的力量,以蚂蚁上市为契机,互联网金融发展为依托,以及借助庞大社会的财富增长,金融应当发挥更重的作用。

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和循环作用。矛头是创新,是破圈的关键。

我们得关注最新的事物。共享单车,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电动汽车、智能家居,无人超市等新颖事物的出现,要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投资我们看得懂的最好的,而不是最热的。

聚焦当下的实际需求,顺应趋势,解决问题。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