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听不见别人的话,比如王者荣耀里面有攻略,但自己又不想看,觉得自己可以探讨实践出属于他的方法,但事实是吃了很多亏,想放弃了。而且我奶奶是一家之主,他没有读过书,遇事就只会冲动,不考虑后果,像个小孩子,而且他认定的事我们是拗不过她的,我发现我好像学到了她的坏脾气,请问我该怎么办,你们能帮我分析下吗,谢谢你们了


感觉你很拧巴,不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这样你会停在原地,永远不会进步。

要不你就相信别人,然后在实践中摸索自己的路;要不你就相信自己,但是别在意失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有主见永远都没错,但不管如何起步,你必须行动起来。


感觉像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少女.

如果是,那就无解,等著身体发育成熟经历社会毒打,别人的建议自然能听进去.

如果不是,也等著社会的毒打,自然能听进去.

建议看看发展心理学,青春期篇


那就去试呗,只要不会造成不良后果,或是后果可以承受,就大胆尝试。人都是在试错中成长,说不定不一定是试错,也可能是试对呢?别人说的正确,你的想法也未必是错误的啊,条条大道通罗马不是么!试一试,错了记忆深刻,知道为啥错,有了更深的领悟,未必是坏事;对了,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也提升了自信,没啥不好。

不要怀疑自己能力,能力是在实践中提升的,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先做好理论规划,实践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足和调整就可以了。失败了,明白问题出在哪里;成功了,复盘是否有失误,是否可复制;能做到这些,不论失败成功,那都是成长了,再没有比成长更棒的。


聪明人是兼容并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还是在没有足够积累情况下自行摸索?


第一点,别人是正确的≠自己错了,有句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

第二,你自己能力不够,什么能力?哪方面的能力?不够是多少,60分?30分?还是0分?把这点想清楚。

第三,承认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人的本性,没有情绪的人跟机器人有什么区别。情绪来了,先不要想著去控制它,认真仔细的体会它,从哪里来,能到哪里去。


「人生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只有在不容易中来学会从容地接受人生的命题,演好自己的剧本。」 ???

首先,根据题主说的问题,我也有类似的经历。但我想根据内因和外因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执拗性,因为能力足与不足,在自己的心底是不清楚的没办法明确量化,所以只能通过自己去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能力是否真的不足。并且大多数老人是更偏向于这种情况,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经历大大小小的事情很多,觉得自己看破了人生,自己的经验更可靠一些 ,也就有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现在我们理性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么说,第一,老人的经历和从中获得的经验感悟是真实的,第二,但当时的情况和如今的情况绝对不是相等的,只能是相似的,就算是经验尚可,但也绝对不完全对等可以解决如今的问题。

所以这句话有错么,理想看待,有错也没错 。

但我们如今更应该去怎么做呢?

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看待问题,不要带入情绪,更不要坚持己见,或者想著说服别人。而是倾听。去听别人的建议,按耐住自己反驳的冲动,克制住,因为我们既无法说服别人听我们,并且别人也不会听我们的。所以我们更应该去理性看待任何问题,不能带有各种个人情绪,情绪会让一个人做错决定,也会让人感到无望。是一个死循环。

我们都在慢慢成长,当别人不能改变时,这时改变的就是自己,让自己冷静下来,先听别人说,好别人说完了,不管听没听进去,至少躁动的情绪没有触及到旁人,没有损害关系。

再说实践,实践这个事情,其实就是自己不断的跳进坑里再爬出来的过程,当跳的多了,那自然而然就会懂了,因为人会随著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事情越多,越发的小心,越来越谨慎。

所以多尝试多试错几次也是没有关系的,如今的坑不去看一看,也许以后还会看,那个时候的代价和现在相比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实践出真知,是要做的,但建议也是要听的,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好自己就够了。


意识到能力不足是第一步。

后面看个人造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