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焦虑来知乎搜索,偶然了解到强迫症,看到很多病友说强迫症很痛苦,所以也害怕自己得强迫症,有很多患病的人说强迫症很可怕,他们很痛苦,还看到很多案例,比如口水强迫症,呼吸强迫症,音乐强迫症,之后我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口水、呼吸还有脑子里放歌的事,不知道怎样才能不去关注,有人说这是注意力固著强迫,目前没有影响日常生活,求问如何应对!


关注到自己的口水、呼吸、脑海里的歌曲,这些都是正常的身心反应,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它们的出现和存在本身不是问题。

题主把它们的出现和存在当成是「不正常」,去排斥、去控制、去解决,这才是真正的问题,也是维持加重它们持续出现和存在的原因。

注意力类症状出现时,要调整化解的是当下内心自动产生的症状情绪和错误反应,这一块解决不好,注意力就无法自然的回到自然状态,只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得症状困扰和烙印不断强化和发展。

康复取决于做到而不单是知道,实践体验更重要。

实践中如何实现注意力无动机的自然转移是关键点,也是难点。


我的观点是不应对。

在1972年,正值越南战争时期,很多男性因精神类疾病为原因无法参战,于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汉恩对此产生疑问,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伪装成精神病人到底有多简单。

于是,他设计了一场实验,让正常人混进精神病院,看看医院里面的医护人员能不能分辨出来!首先,他打电话给多名友人,最后选定3名心理学家(包括罗森汉恩)、1名研究生、1名精神病学家、1名儿科医生、画家和家庭主妇共8人。他们被设定的唯一精神疾病为:耳朵里出现幻听。

在他们一直没有好转的情况下,他们进入医院,出乎意料的是即使他们说自己已经完全康复,但他们的正常行为依旧被认定为「书写行为」(罗森汉恩有记日记的习惯)更为离奇的是发现他们正常的是被认定为「不正常」的病人。其中有一位病人对罗森汉恩说「我想你们不是病人吧!要么是教授或者记者来我们医院视察的吧!」之后他像报社刊登了它的研究《精神病房里的正常人,当时这篇论文引起巨大反响,医院不承认他们对这精神疾病的判断失误,要求罗森汉恩再做一次实验。于是,第二个月,医生抓出了49个病人,然而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进行第二次实验。

我这么详细的介绍了这次事件的经过,我是想非常认真的告诉你,因为心理学科是一个新的不成熟的依旧需要长期发展的学科,所以它对强迫症的判断其实是带有一些局限以及果断性的,比如说如果你被判断为强迫症,那么一些你的正常行为也很有可能被判定为强迫行为,比如你有书写的习惯,那么你就是有「书写强迫」,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谁都不知道,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不要在意了,你要相信,你脑子里蹦出来的某一想法,真的只是想法而已,你所做的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行为,如果真的担心,还是要去医院看一下,要相信医生会给你帮助以及建议,不想去看医生也没有关系,记住一句话:悠然的自在的活著吧


这种「传染」来的症状扎根不深,可参考下本人提炼总结出的「两步走、一注意」

第一步:允许自己纠结、多虑,满足下心瘾

第二步:丰富日常生活内容,争取做到每天有所为、有所乐,脑体结合

一注意:有意识地开启自我性格优化


你现在情况可能只是心理亚健康状态不需多虑,心理亚健康是一种较普遍的存在。宜深入心灵领域修正自我身心,从而更易保持心理动态平衡。

不要去管发生强迫思维的时候,表现的强迫思惟所对应的事物是什么,因那些本身不重要,也不是产生强迫思惟之因。是背后(比如潜意识)明显或隐藏的推动作用力,处于抓取(贪欲)状态。因这种抓取的心理作用力导致害怕失去,往往表现为焦虑不安,反过来又进一步抓取(贪欲)。进而导致陷入这种心理作用力循环,持续时间长了容易变成习惯,这时才会表现为较明显的强迫症状。表现形式一般是持续粘缚或固著在自我意识的幻影里,强制性重复某个对应的动作或念头。

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已经有了知道从哪里去对治下手的地方。

可以看下有个答主说到内观,亦即要学会作自我观察,察觉你自己的心念。这一刻正在做什么,正在发生什么?(门吉)

可以慢慢提高自我察觉能力,开始你察觉和你当下心念正在发生的往往滞后,滞后不可怕,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察觉。慢慢观察看清楚,导致你抓取(贪欲)背后隐藏的推动力作用,就具备了止息它从而恢复心灵平静的条件。

可以读诵经典或阅读相关好的讲解,通过明白经典中的道理,转变你的识认知,回转作用于转变你的心转识成智。过去不好的受制于习惯的心理作用力会逐渐被止息。

比如《金刚经》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就非常好。里面有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止息了抓取(贪欲)背后隐藏推动力作用的状态。这一部经已具足可以疗愈所有心理疾病的功效。

一切法唯心所生,所有现象包括疾病,都是你的心生出念头(法相)的作用,回转作用于你自身。

故说因果所作还自受,命运由自己谱写,结果也是有自己承担。比如一幅画,每根线颜色是你自己画上去的,只不要转头又抱怨为什么一幅画这么丑。

如果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不抓取美,自然不排斥丑心生厌恶。他不抓取高,自然不排斥矮心生厌恶。他不抓取善,自然不排斥恶心生厌恶。他不抓取慈悲,自然不排斥不慈悲心生厌恶。

他只是给予正能量。在因果反射作用下你予以外界的会回馈作用于你自身。这是善、爱、慈悲之所以成其善、爱、慈悲之因,亦为一切所作善成就之因。

无需过虑慢慢会更好。以上,祝福


我感觉是定义出了问题。现在的人,稍微有一点看起来和强迫症搭边的马上自己给给自己下定义 自己强迫症了 有病了 需要治了 ,如果没有,自己便会想我会不会有呢,比如口水这个,而你一想,注意口水这件事本身就容易办到自然而然随著你想就注意到了,你更害怕了,可是到底是谁说一直注意到了就是强迫症了,就有病了,这种会让你更害怕,觉得有病,不想沾边。越害怕越容易想,因为太容易办到了。一边让人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就是爱想不想只要人家开心就行,又不让人家一直想,一直想一直休息就不正常。

真的,不要随便下定义吧。别祸害别人。

我感觉机制就是一部分人A下定义了 B忍不住往自己身上套,B1加假如以前就有那暂且不说,B2从没担忧过自从看到该定义便想试试自己有没有,发现太容易办到了,办到了就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是A定义下的病人,强迫症患者了。

楼主很像后者。有一部分人压根不知道可以像A定义那样做,都是知道了以后去忍不住担心模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