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让一个喜欢游戏的孩子(初中),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爱上读书,提高他的眼界和境界,而不要痴迷游戏,看书只看杂志幽默大王、大侦探一类的。想尽各种办法获取手机或游戏充值,直言他的精神支柱就是游戏!!像他这样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动力的,该怎么挽救?


先找找自身的原因,看看作为父母给孩子起了什么好的带头作用没,

儿子同学不吃青菜,就是很挑食,在学校吃饭可以只吃主食,其他几乎不吃,她妈妈也这样说,然后,我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几乎不管我说什么食物,她妈妈都是说自己不爱吃,这让我觉得孩子挑食太正常了,我除了大猪肉实在咽不下,什么都可以吃,我儿子几乎不挑食!


「如何让一个爱吃米饭的孩子改变,让他爱上粗窝窝头,提高肠胃消化能力?」

别人家孩子爱读书是因为人家兴趣就是这样。

孩子的兴趣有很多种,可以是艺术方面的音乐和美术,也可以是出于求知欲的读书和各种实验,而游戏,尤其是吃鸡王者那样的手机游戏,说到底只不过是「兴趣」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的下位替代品罢了。

但是前者八成得不到成全,即便是后者也可能会被扭曲,孩子想读《自卑与超越》,家长却逼著孩子读《人教版7年级下册数学/语文/历史/物理...》,并美其名曰「你个小孩子哪来这么多自卑不自卑的?还超越呢,少看这些乱七八糟的,多读点正常的书,提升眼界和境界」。

说到底,题主让孩子读书的目的到底是希望孩子可以「提高眼界和境界」还是希望「孩子看起来在朝著对的方向走,这样自己可以在心中觉得舒服,心里的焦虑也可以得到缓解」?

更别提是这种把读书和玩游戏放在一起的前提下了,几乎摆明了就是告诉你「我看不起玩游戏,游戏有什么用啊?哪有读书看起来有上流人上人的内味?」。

但是实际上,读书和看电影,玩游戏,看画,听音乐一样,本质上只是娱乐的一种罢了。

读网路小说也是读书,读搞笑小说,武侠小说也是读书。

如果只有读文艺复兴时期的小说是「读书」,那读这些「消遣读物」又该叫什么呢?

先不说在现在这个网路时代,眼界早就不是只能用读书来提升的了,说到底本身「读书能提高境界」这种观念就是谬误的。

有人把《战争与和平》当冒险小说看,有人把《三体》里面的脑洞科幻概念当成在现实世界也通用的真理,还有人认为鲁迅写《阿Q正传》是因为鲁迅羡慕阿Q那种「自在快乐」的生活态度。

你觉得这些人读了书之后,真的有提升什么吗?

有一说一,就连豆瓣常年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赎》本质上也只是一部水准极高的爽片罢了,如果你要去扯深度的话,别说霸王别姬,怕不是连DC那些超级英雄电影都比不过。

能问出这种问题,本身「眼界和境界」就不高,一切观点都是出发于对自己所说的事物不了解而产生的各种偏见,

说句不好听的,让孩子的兴趣从玩游戏转变成读书是有可能的,但是只要有题主一样的人在孩子身边,那这就永远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难题。

直到现在也还存在著大量读书只为了装B的人在,读了半天鸟毛没读进去,还自以为高人一等成了人上人,读到最后除了照本宣科啥都不懂,读书的全部目的只是为了去恶心其他的没去读书的人。

在这样的人眼里,「读书」不是个兴趣爱好,而是一个隐藏的「阶级地位」,你读的书越多,懂得越多,你的「人格」就越高级。

明明大把大把的书籍都在告诉你「人是平等的」,「人要懂得合作」,「傲慢不是好东西」,但是这群人照样乐此不疲的通过「读书」这个「资本」来肆无忌惮的释放自己的傲慢。

这tm不就好像去吃A5和牛,吃完来了一句「还行,就是不该用牛肉做,要是拿羊肉做肯定更好吃」一样吗?

这样的人跟整天说「火箭烧的煤必须用水洗」的人有什么区别吗?

盲猜题主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吃透读过的书里面的内容,也不在乎孩子能不能体会到和那些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甚至可能已经过世的作者通过一本本书籍心意相通,好像隔空握到了手一样的那种满足感。

只在乎孩子读的书多不多,书架满不满,以及孩子读完书之后能不能随口说出一段所谓的「读后感」。

题主难道不知道这所谓的「读后感」哪怕是给一个十岁的叙利亚孩子看《圣经》也可以几秒钟之内被随口胡诌出来的毫无意义的废话吗?

不,ta知道。

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焦虑消失了,成就感满足了,这还要啥自行车啊?

只要自己爽了,即便自己浪费了金钱和孩子的时间与耐心做了一堆无用功也是值得的。

啥?反弹?恶果?

那种事情留给十年后的自己去硬吃不就好了吗?

反正自己已经在没有金刚钻的情况下享受到了一回做瓷器活的快感了,这不就足够了吗?

ˉ\_(ツ)_/ˉ


一个爱玩游戏的孩子,背后必定有爱玩的原因,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原因是什么。

游戏做为一种可以即时反馈,并且可以带来成就感的东西,它的存在也是有原因的。

孩子喜欢玩游戏,分析起来不外乎几种原因:

1、可以获得即时反馈

游戏是一种不需要等待就能看到结果的东西,比如我搞定一个boss,马上就可以通关或者获得其他奖励。

但学习不是,学习是一件需要等待才能看到结果的事情。回想一下,我们上学的时候是不是也经常疑惑,学习到底有什么用?好像在当时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好处,反而全是痛苦。可毕业多年之后,才会发现,原来那些年学的东西早就与我们融为一体了。

我们也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一个初中生,ta能体会到这些吗?不能。所以当ta遇到可以让自己及时满足的事情,沉迷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不仅不理解ta,反而在学习上施加压力,也就是太重视学习成绩,注意哦,我说的是学习成绩,而不是学习本身,那孩子就更容易沉迷了。

因此,做为家长,要知道的是,学习成绩不等于学习力,如果很看重成绩,可以适当的放一放。虽然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

2、可以获得成就感

试想一下,一件做起来无比艰难的事情,和一件做起来很容易的事情,我们更倾向于选择哪一个呢?当然是后者。

孩子也是一样。

显而易见,学习就是那件很艰难的事情,ta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付出精力和体力,还不一定能学会;而游戏呢,轻松好上手,在游戏的世界里,ta就是王者。

如果是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发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多多鼓励孩子。怎么鼓励呢?从细微之处著手,越真诚越好。

比如说,ta今天玩游戏的时间少了一点,而去运动了,你就可以夸:哇,孩子,你今天主动出去运动了,简直太会为自己的身体负责了!

记住哦,要准确描述出ta做的好的地方,越详细越好,孩子一开始可能不接受,但慢慢尝试,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效果。

3、释放压力,逃避现实

孩子自己知道自己应该去学习,但是ta力不从心啊,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只好借助游戏来回避这件事。

在结合上面两种好处,ta自然会越来越沉迷游戏,因为ta发现,游戏真是个好东西啊!可以不用面对学习的痛苦,还能让自己痛快,多好!

这时候就需要父母多与孩子沟通,帮助他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习惯,帮助他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耐心和信任。

4、求关注

作为家长,你是不是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呢?如果是,做为孩子自然要想办法把父母的关注点从学习上拉到自己身上。

如此,就需要家长反思一下了。如果真的忽略了孩子,就请你将关注点拉回来,多多关心孩子本身,而不是成绩。

说完沉迷游戏的几种原因(当然,这只是常见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需要家长耐心跟孩子沟通,搞清楚ta是怎么想的),再说说做为父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1、对于孩子的学习,你是否插手太多?

要知道,学习是孩子的事情,ta需要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如果你插手太多,孩子会认为ta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不是为了自己。

你能长期坚持为别人做一件做起来很吃力的事情吗?肯定不会。

那孩子也是一样。如果有这种情况,就需要你先放手,将孩子的事还给孩子,让他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让他为自己负责。

2、对孩子的喜好有评判

你认为孩子喜欢看的书对学习没有帮助,所以觉得那是没用的,但我有所喜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ta可以在需要放松的时候去看ta喜欢的书,并且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用看书来取代玩游戏,是不是好太多了?

3、要信任孩子,对ta有耐心

如果你想要改变孩子的现状,一定要有耐心,ta喜欢玩游戏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想改变当然也不会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

而且,爱玩儿是人的天性,请相信你的孩子,适当的给他一些玩游戏的时间,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更好一些。

另外,一定要坚定的放手,相信孩子可以为自己负责,只有你放手了,ta才能真的为自己负责。


一定要让他静下来。家长在家里不要玩手机,不要盲目的看电视,家长看书,孩子也看书,养成一种习惯,家里的氛围不要吵闹,安静下来。


得看他是玩什么类型的游戏了。

怎样玩游戏,喜欢玩什么游戏,可以直接反应到现实中去的。。

得看他喜欢游戏里面的什么东西,他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获得,这些都可以反应都现实中去。

如果他比较在意游戏的画质,那么适合从事美术的行业。。

如果他比较在意游戏的剧情,那么适合从事文案,写小说之类的行业。。

如果他喜欢竞技,把对手打败,那么适合做一些有挑战性的行业。。

说白了,其实玩游戏真没坏处,除非玩那种氪金的,挂机游戏。。那种不用动脑子,只费钱的只能是败家了。。

我最看好的就是那种喜欢竞技游戏,并且以自身操作去取得胜利的,这种喜欢挑战的性格会让他在其他领域也能越挫越勇。

其实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眼界境界知识什么的,都不一定在书里面,互联网也是很好的平台,看什么书其实都有他的知识在里面,因为这种知识其实最有用,比如如果他看幽默大王看得多,那以后可以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只要是他喜欢,大家都喜欢的,就证明这东西有市场,他喜欢的程度熟悉的程度越高,能从事这方面的几率就越大,当然最后也得有个环境平台去支持他才行,相反,如果你硬要他去选择那些你觉得好的知识,可能已经过时了。。时代就是这样,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活法。

所以我觉得,不要用不同时代的观念去要求下一代如何,相反要顺著这一代的想法,为他提供更多的机会以及平台。。

因为不管你年轻时候有多叼,有多少经验,有多风光,都会更新换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