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书可以代替阅读吗?坐公交时听听,不想再花时间去读一本书了


各有各的利弊: 有声书比较方便携带而且能够利用零碎时间,不管你是否被外界打扰,声音是你不能选择听或不听的。因为你不管听著还是没听著,它就在那里,不急不躁的给你讲著。

纸质书比较有手感,而且方便写写划划,更加容易让人读进点什么。

如果你是在路上,有声书确实比较好。如果你是安静的在一个地方固定著,那绝对是纸质书占优了。 对于一个一瞄十行,一翻十张,天赋异禀的人来说,有声书是种折磨,因为必须只能听他慢慢的,娓娓道来。
其实没有区别,同样的内容,读跟听的效果其实区别不大,到脑子里都是一样的数据,其实最开始有声书是为了解决阅读障碍人士的困难,后来就被懒人们滥用了,其实纸质图书可以随时进行批注,随时暂停思考而不影响后续内容的优势是电子书和有声书不能比的。

真懒得看书就找点评书听听,除了原书内容会有更多额外的评论,比读原文更有乐趣。


有声书可以解放自己的双手和眼睛,比如用在学习上可以边看边学,不在乎环境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上个月初因加班身体超负荷住院,住院的时候玩手机被医生制止,说用眼伤神,让我好好休息少用眼。所以…我只好用耳朵听。下载了龙应台的《目送》、杨绛的《洗澡》。

音频里朗读《洗澡》的是一个小姑娘,声音清脆活泼,让我主观感觉缺少了那个年代的韵味,后来听不进去就删了音频;朗读《目送》的是一位和龙应台差不多年纪的女士,声音有磁性、温婉,我没有听过龙应台的演讲,听音频时就感觉,朗读者的声音「就是」龙应台的声音,一句一句娓娓道来,仿佛看到了表情,感知到了情绪。

我用两天听完了《目送》,后来出院,立刻去买了纸质版的《目送》,并且又看了一遍。因为,听完时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人生随笔,很多好的字句、段落、篇章,我要标记、备注下来,以后回顾的时候可以知道曾经看时的心情,以及曾经的思想、感情的著重点。这就是我想说的区别:1,听书会受到朗读者的影响,他/她的声音、语气、语速、断句,都会影响我的主观理解;2,听书遇「知己」时,朗读者会带你遇见一本好书,或者是,你喜欢听见的书;

3,纸质书可以在阅读时做标记,可以留下读书的痕迹,可以在以后重读有「证据」、有「画面重现」;

4,纸质书阅读时都是自己主观的去思考、去想像、去构建画面、去理解、去分辨好坏,阅读多了,便形成你自己的模式,产生喜好标签,而不是别人给予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
一个有声一个无声
我也喜欢有声书 它们有讲古网站录下的一些mp3,有酷我音乐盒里的一些长篇文章,一般都是由有一定阅历名声和阅读情感丰富的人录下之后 放在开放平台提供给爱好者们的。不过,能提供这些格式有声书平台却并不多,我较喜欢的有 粤语评书网 还有自己去下载的一些mp3有声书,我也喜欢电台广播,bbc voa。

不过形式是和纸质书籍可以说完全不同的,其实看纸质书籍也是一种心性的锻炼 有时间就看 公交车上听听有声书,都是可以的。

然而。有声书的资源毕竟也是比较有限,特别是 也是很追随时代风气的,所以要找到几本比较好的,要是要去专业网站,比如我说的粤语评书网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