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来分析一下。先细化一下问题,才能进一步分析。问题应该这样分开来,为什么有的动漫能感动,某些人,却不能感动另外一些人。

文字也是同样的。

另外问的方式是,为什么有的人常常会被动漫感动,却很少被文字触动?

我觉得在人类情感中,不论被什么感动,是动漫,还是文字,还是电视剧。 感动的要素和种类是可以细化分析的,这应该是心理学中 一个命题。感动的成份是什么,这样细化分析下来,就能解答这个问题的主题了。

要想被感动,起码应该能解读,可是有的作品是无法用语言文字解读的,最近刚了一席谈话中一个舞蹈排练的表演,说到一个观众的评论是,「我一点没看懂,但是我很感动」所以对于这类作品,解读是比较内在的过程,而文字的解读,尤其是深层的解读也是较内在过程 ,是和观众的许多感触经历挂钩的吧,目前我也只能直观的说到这一点。

在动漫和文字中沉浸久了,必定会对这种表达情式熟悉一些,于是能解读的含义和感动的元素就要多一些,于是就产了问题中所说的情况吧。

就我来说感动还是和年龄和那个接触的人生阶段相关性很大的, 年轻热血就会看到什么都感动得很,年老了,看到什么都理所当然,觉得关系不大。 我不知道和这个世界的作品共鸣多了会有什么价值,但是在感动的时刻,会是比较好的一段人生体验。就比像个体价值与更大的人类情感产生了交融,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的时刻。有的科学家或宗教学者说,那叫做和世界建立联系,和上帝和美等等建立联系。 也就说更高更高的存在,是在感动中体会到的,而不是被告之的。

所以最后还要看动漫是什么样的动漫,文字是什么样的文字,还要看他的经历和他是什么样的人。


举个例子,

我见到某个人以后,能定义出对方是「好人或者坏人」(是否适合与我相处……)但是我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我使用的「这个判断的规则」……

夸张点说,我使用的是「感觉」,实际上是有「规则」的,但是因为我语言能力不给力,不能描绘,这样……

类似,听到一首歌,我会先还原出一个场景,然后尽量去体会那些场景的状态,之后才知道,这首歌到底表达了些什么……

我认为不同人大脑的开发方式、部位不同的原因吧……

一个场景,在河边,听著水流,微风,远山,鸟鸣…

不同人「记住」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画家可能是画面,

音乐家能做出一个谱子,作家能给你用文字描绘出来……

——————

我感觉大部分人被感动方式的「阈值」区别没那么大!!!针对于同一段文字,或者同一个?动漫……

除了少部分大脑不同区域的木桶效应太大了……

我对文字的敏感度超级低,(语文比较渣)但我能想像出画面,这样!

虽然写不出来,但是我看到了一个故事一样会感动……

也许,会与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有关系……

很业余,泻药……参考


现在大多数文字感觉都是在为矫情而矫情,为感人而感人,动漫起码真实,它表达的友情爱情团结都是真实能触动人的

一个爱动漫的人蟹蟹呀

这是由于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

动漫是视觉、听觉方面的表现,书籍是思维层面的表现。许多动漫改编自同名小说,看过小说的人往往觉得动漫的表现力不足,而只看过这部动漫的人可能会觉得它棒极了。

每个人的思维的层面是不同的,一些人无法通过文字构建起想像的意境;换言之,有些人看书时,头脑中会构建出书中的世界,书中的一个房子、一个月、一只猫,在自己脑中会有具象的呈现,而有的人就没有这种能力;有些人只能在看到听到具体的场景时才会产生思维活动,所以看动漫会被感动,而看书时会无动于衷。

其实不仅仅是看动漫,电视剧、电影也适用于上文说的规律。
这个有些人就框住了这个话题,没错,有的人看到书本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会头疼,文字中描述的那些感人至深的场景都无法进入他们的视线,就在不要说就文字展开联想产生情景带入这种操作了。但就电影电视和动漫来说,直观的把情景设计好,那些原本让你联想带入的内容都被制作好,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但也带来了负面因素,联想的单一化和带入的刻板化,这也是很多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之后都很难有好评的原因吧!每个人的联想不尽相同。所以电影或文字都是一种方式而已,看你喜欢那种了。至于动漫却又是不一样的,它在联想的基础上加了很多非现实的元素,一切现实中的不合理在动漫中皆合理,二次元的世界可以去看看,但不要在里边不出来。
我不赞同。让人流泪的书籍多了,也许动漫连边都排不上

漫画的视觉冲击来的更猛烈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