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田文林:中国崛起需要怎样的哲学指引

原标题:田文林:


中国崛起确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目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中国现行政治经济体制相配的。如果失去其大方向上的引导,中国社会就很有可能陷入动荡。

但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绝不是要对其全部哲学思想言听计从。毕竟任何哲学都摆脱不了自己时空的局限性。换句话说,我支持的是更宽泛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而非日丹诺夫式的禁锢思想狭隘封闭的东西。

因为从我的阅读经验来看,动不动就扣唯心主义帽子 还大肆强调辩证法形而上学对立的 哲学史观,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淘汰了。

而从哲学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二十世纪以来的西方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结构主义等等各学派林立,对此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不能以唯物唯心这些之前的标准衡量其现有价值。

一个事实是,在当今世界,哲学学科正面临著失去自身研究对象的「第四次哲学危机」。我以为,「纯哲学」正走向终结,而一种新的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领域即将在此萌芽。在这样的转折点,我们更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应有选择的吸收借鉴现代西方哲学(参见赵敦华《哲学是否会终结》)。

所以我无法认同 这个问题附加的文章 的观点。

硬要我推荐一种实实在在的思想指导中国。那么我更倾向于李泽厚先生所云的「中国式自由主义」。这种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儒家哲学以及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结合起来。相对西方自由主义,这一思想更突出了历史性、理想性和情感性。它不仅与马克思主义合拍,还与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兼容(详见李泽厚《关于「中国式自由主义」》)。

我以为,在这样包容的哲学思想的支持下,中国才能更有自信的 以真正的大国英姿(尤其文化领域)在世界舞台上独放异彩。


中国崛起需要一个新的哲学,这个哲学不是马哲,而是挖掘中国自己哲学的明世哲学 。

但是,中国现在还缺乏接受新哲学的条件,其中原因是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水平还需努力提高。

中国虽然将实是求是作为指导思想,但却没有真正打破条条框框。教条主义,伟人祟拜主义。依赖明君主义。思想禁锢,不能放开思路,让广大智者不受束缚地研究和发展哲学。

君不见,世界的发展是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而社会科学确非常贫乏。马哲的缺陷日益明确,己失去了应有的战斗力,所以,不是中国,而是世界都面临哲学危机,需要一个能正确解答社会发展的新的哲学,并由此而形成全球性统一的社会思想。

世界不是担心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担心的是思想与正义的存在,没有划时代的哲学,没有一个设攻无不克的能够全面把握并指导社会发展的思想,就无法旗帜鲜明,号召全球,也就没有崛起的真正底气。

马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对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认识的错误。西方的辨证法都是局部认识,没有从整个无限世界去领域,因而是片面的,辩来辨去还是形而上学。

世界是一个相对的整体。世界内部虚与实的对立统一,才是世界一切矛盾的总的矛盾。任何其它矛盾都是这一矛盾的表现。

世界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世界属于世界整体的运动。而世界整体运动规律就是虚实对立转化,除了这个转化没有其它运动。

虚实对立转化使得一方面部分事物在产生发展,而另一方面部分事物老在衰消亡。

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固有结构,即本质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新的内容,是事物内部统一的条件下与外界斗争的战性。是世界运动的由虚向实。

事物内部矛盾,或叫问题。是事物内部的虚性,事物发展需要保持内部相对统一,就要不断调节矛盾,克服虚性。所以,内部矛盾不是事物发展的原因,解决内部矛盾使之达到统一才是促进事物发展的手段。

发展不是本质变化,事物本质变化,事物就会衰退,分解,消亡。

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社会自觉地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使社会保持相对稳定与统一。从而能够有充足的力量战胜自然,发展经济。而调节的武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以平等为依据制定法律法规,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斗争使之保持在相对范围内不上升为集团斗争,包括组织斗争,民族斗争,国家争斗,才是人类发展的方向。

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是未来社会运动的总的目标!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所以说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还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和科学实验精神。同时,她还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所以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是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同时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比如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的国情相结合起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同时,我们还要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意识的能动作用。能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那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说我们要注重实践。

同时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肯定会面临许多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从小事做起,为中国的崛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做好量变的准备,促成事物的质变。

同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们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中国崛起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同时我们还要树立创新意识。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现实不相符的成规陈说,以及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理性观念,开拓新境界。就像近几年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的创新,为什么这么注重创新呢?那是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正如邓小平曾经说过,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所以说我们的党应该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只有人民生活的好了,国家才能够崛起

最后一点就是说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劳动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只有人民群众的基本素质提高了,才能够促进中国更好的崛起和飞跃。

2018届高三文科生,以上仅仅是个人的一番拙见,学艺不精,希望题主满意,欢迎随时斧正!


其实已经有人做出了尝试。新儒家,可以看看李泽厚等人的著作。儒家要深入看其精粹,不是被统治阶层篡改的衍生内容。比如,马列和中国化的马列,中间的差距太大。儒家思想也一样。

既要发挥达尔文思想对认识自然的基础作用,又要依靠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有主观能动性」这一基本理念,避免陷入虚无主义。矛盾是人的基本特质,理性与感性是人类前进的两条腿,互相矛盾,互相支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