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田文林:中國崛起需要怎樣的哲學指引

原標題:田文林:


中國崛起確實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我們目前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與中國現行政治經濟體制相配的。如果失去其大方向上的引導,中國社會就很有可能陷入動蕩。

但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絕不是要對其全部哲學思想言聽計從。畢竟任何哲學都擺脫不了自己時空的侷限性。換句話說,我支持的是更寬泛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而非日丹諾夫式的禁錮思想狹隘封閉的東西。

因為從我的閱讀經驗來看,動不動就扣唯心主義帽子 還大肆強調辯證法形而上學對立的 哲學史觀,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被淘汰了。

而從哲學實際發展情況來看,二十世紀以來的西方現象學、存在主義、解釋學、結構主義等等各學派林立,對此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不能以唯物唯心這些之前的標準衡量其現有價值。

一個事實是,在當今世界,哲學學科正面臨著失去自身研究對象的「第四次哲學危機」。我以為,「純哲學」正走向終結,而一種新的跨學科跨文化的研究領域即將在此萌芽。在這樣的轉折點,我們更不能因循守舊、故步自封,而應有選擇的吸收借鑒現代西方哲學(參見趙敦華《哲學是否會終結》)。

所以我無法認同 這個問題附加的文章 的觀點。

硬要我推薦一種實實在在的思想指導中國。那麼我更傾向於李澤厚先生所云的「中國式自由主義」。這種思想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傳統儒家哲學以及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結合起來。相對西方自由主義,這一思想更突出了歷史性、理想性和情感性。它不僅與馬克思主義合拍,還與中國傳統的文化心理結構兼容(詳見李澤厚《關於「中國式自由主義」》)。

我以為,在這樣包容的哲學思想的支持下,中國才能更有自信的 以真正的大國英姿(尤其文化領域)在世界舞臺上獨放異彩。


中國崛起需要一個新的哲學,這個哲學不是馬哲,而是挖掘中國自己哲學的明世哲學 。

但是,中國現在還缺乏接受新哲學的條件,其中原因是中國人的思想意識水平還需努力提高。

中國雖然將實是求是作為指導思想,但卻沒有真正打破條條框框。教條主義,偉人祟拜主義。依賴明君主義。思想禁錮,不能放開思路,讓廣大智者不受束縛地研究和發展哲學。

君不見,世界的發展是自然科學的突飛猛進,而社會科學確非常貧乏。馬哲的缺陷日益明確,己失去了應有的戰鬥力,所以,不是中國,而是世界都面臨哲學危機,需要一個能正確解答社會發展的新的哲學,並由此而形成全球性統一的社會思想。

世界不是擔心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擔心的是思想與正義的存在,沒有劃時代的哲學,沒有一個設攻無不克的能夠全面把握並指導社會發展的思想,就無法旗幟鮮明,號召全球,也就沒有崛起的真正底氣。

馬哲存在的首要問題是對事物運動變化發展認識的錯誤。西方的辨證法都是局部認識,沒有從整個無限世界去領域,因而是片面的,辯來辨去還是形而上學。

世界是一個相對的整體。世界內部虛與實的對立統一,纔是世界一切矛盾的總的矛盾。任何其它矛盾都是這一矛盾的表現。

世界一切事物的運動都是世界屬於世界整體的運動。而世界整體運動規律就是虛實對立轉化,除了這個轉化沒有其它運動。

虛實對立轉化使得一方面部分事物在產生髮展,而另一方面部分事物老在衰消亡。

事物的發展是事物內部固有結構,即本質不變的前提下增加新的內容,是事物內部統一的條件下與外界鬥爭的戰性。是世界運動的由虛向實。

事物內部矛盾,或叫問題。是事物內部的虛性,事物發展需要保持內部相對統一,就要不斷調節矛盾,克服虛性。所以,內部矛盾不是事物發展的原因,解決內部矛盾使之達到統一纔是促進事物發展的手段。

發展不是本質變化,事物本質變化,事物就會衰退,分解,消亡。

正因為如此,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社會自覺地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鬥爭使社會保持相對穩定與統一。從而能夠有充足的力量戰勝自然,發展經濟。而調節的武器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以平等為依據制定法律法規,用以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鬥爭使之保持在相對範圍內不上升為集團鬥爭,包括組織鬥爭,民族鬥爭,國家爭鬥,纔是人類發展的方向。

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是未來社會運動的總的目標!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是社會變革的先導,那麼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它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所以說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時還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哲學對社會變革的作用,首先體現在它可以通過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和科學實驗精神。同時,她還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所以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革命的,就是在於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同時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還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比如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的國情相結合起來,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從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研究出中國革命和建設經驗的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堅持實事求是。羣眾路線,獨立自主,是貫穿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同時,我們還要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同時我們還要注意意識的能動作用。能不能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說我們要注重實踐。

同時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肯定會面臨許多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堅持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堅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從小事做起,為中國的崛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做好量變的準備,促成事物的質變。

同時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我們要堅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決中國崛起所面臨的主要矛盾和。,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同時我們還要樹立創新意識。要密切關注變化發展的實際,敢於突破與現實不相符的成規陳說,以及敢於破除落後的思想觀念。理性觀念,開拓新境界。就像近幾年國家領導人一再強調的創新,為什麼這麼注重創新呢?那是因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能夠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正如鄧小平曾經說過,羣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羣眾路線和羣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羣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羣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羣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所以說我們的黨應該堅持以人民羣眾為主體,一切為了羣眾,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只有人民生活的好了,國家纔能夠崛起

最後一點就是說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在勞動奉獻中創造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人民羣眾的素質,只有人民羣眾的基本素質提高了,纔能夠促進中國更好的崛起和飛躍。

2018屆高三文科生,以上僅僅是個人的一番拙見,學藝不精,希望題主滿意,歡迎隨時斧正!


其實已經有人做出了嘗試。新儒家,可以看看李澤厚等人的著作。儒家要深入看其精粹,不是被統治階層篡改的衍生內容。比如,馬列和中國化的馬列,中間的差距太大。儒家思想也一樣。

既要發揮達爾文思想對認識自然的基礎作用,又要依靠馬克思主義,堅持「人有主觀能動性」這一基本理念,避免陷入虛無主義。矛盾是人的基本特質,理性與感性是人類前進的兩條腿,互相矛盾,互相支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