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太多劝退机械行业的了,我本人也是机械出身,现在也在机械行业中工作了。之前有人提出类似问题我还是会结合自家的一些看法,回答一下问题。但是随著看的越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以及不知道如何帮助提问者,或者我能不能帮助提问者,我所回答的能不能给提问者一些参考等也越来越没有底气,所以我也来发布这样一个问题,看一下大家对这个行业的看法。


(2020.4更新,附图)普通一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以为这是个造机器人的专业,好多人也是这么想的,又能设计,又能制造,还能自动化。

结果,大一开始机械制图,a2和a1大图,拿丁字尺和铅笔画,不允许用自动笔,老师反复强调削铅笔是机械人员必备的素质。大一就在手画工程图中浑浑噩噩的过去。

大二大三学了一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有限元,互换性,单片机,plc,液压气动。

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背公式计算,完全是高中物理的水平。这2门课还是很多学校考研的专业课,闭卷的,背公式刷例题,很有意思是吗?

现在有很多CAE软体,做受力云图多直观。可能这辈子都用不到材料力学的那些公式了。

机械原理还挺有趣的,各种连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不过相当肤浅,只会学4杆机构(尤其是曲柄摇杆机构,必考题),5杆以上的,怎么分析?抱歉,不会有老师讲述,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该用什么软体,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上世纪手画原理图,手工计算的那个年代。机械设计更无脑,背概念,查手册,背公式,计算。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背个大木板,手绘1189*841的a0大图,2018年是CAD很普及的时代。这门课其实只需要初一水平即可胜任,手册把公式、参数、选型都给了,照著做就好,完全不需要创新,也不会给自由发挥的余地。机械制造基础就是铸锻焊和铁(或者叫钢)的热处理,老师很明确的说了,只需要懂铁和铝,其他的材料学了也用不到。清楚的记得结课考试是闭卷,20多分的大题,要求绘制铁碳相图,写出各种马氏体#%#emmn。abs工程塑料应用越来越广泛了,3d列印也日趋成熟,老师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上世纪。机床课讲的当然都是ca6140和x6132(x62w)这种古董。刀具课讲的都是普通的左偏车刀,普通的麻花钻,还有拉刀这类传统刀具。有限元老师「甲鱼」这种情况,@#%!#%就要用△,这是6节点#%#%,课没听懂(口音太重),原理是没搞懂(各种矩阵运算,25*25矩阵的例题写了一黑板),ansys实验也异常失败(版本太古老,ansys的建模也很繁琐)。互换性课本还是老国标了,GB/T xxxx-197x,好在和新国标的区别不是特别大。单片机是8051,plc是台达,液压气动到现在也没搞懂各种先导式溢流阀怎么回事。机械工程测控(2门课)的各种傅里叶三角变换,拉普拉斯变换,时域复域频域,搞得焦头烂额(可能是我智商不够),全靠自学脑补勉强都90分了。想著就这么不明不白的,很不甘心啊,遂决定考个研,深入一下。

大三末连续3周课程设计,内容大概是铣床主轴箱,拉刀,ug数控编程及模拟。

貌似我是全专业唯一一个自己一笔一笔画出A0大图的,其他人基本是问上一届或者万能的x宝买来改一改就交了。应该还不算太差吧(漏了几条线,课设做完了就懒得改了,这个课设除了练习CAD没什么用,这年头cnc机床都是控制电机转速的,不会用这种连离合器也没有,还得停机,手动换挡的齿轮减速箱)。连这种简单部件都看不懂的,机械专业课还没我学得好。。。欢迎学的比我好的不啬赐教,不胜感激。

7月10号以后才放假,8月不到20立即开学,就要去生产实习,这个暑假是活这么大最短的暑假。机械厂基本都是老旧设备,熟悉的ca6140,万能摇臂钻床。。。缺了一节指头的工人师傅还有点瘸,露出满口的大黄牙,很认真的讲解了各种老旧机床。锯齿状的切屑在地上堆起了一座又一座的小山峰,透露著金属光泽。锻造车间咚咚作响,震耳欲聋,烧的红热的工件被工人用钩子拽出,大型工件从方形被砸成圆柱形,地上掉落了一堆火星和渣皮。滚齿机把齿轮毛胚摩擦的发红,冷却油冒白烟,车间弥漫著这种奇怪的味道。全国最先进的罗拉厂一排工人打表,敲击,手工校直,投资2e,年纯利600w,3%略低于余额宝(2020.4余额宝只剩不到2%了)。军工厂的产品有10多年历史,即便如此,极其落后的生产工艺还要保密。FMS很强大,互动式编程,一次可以完成车铣钻攻丝的全过程,装夹都是自动的,不明觉厉。机械厂的杂讯和物理冲击的风险无处不在,触目惊心(可能是我胆小)。

随便上几张图。

机加工

实习留下了深深的阴影,这尼玛比劳资当年体验生活的黑厂(电子厂,一个月寒假工,被黑中介坑了好几手,到手4000多)还要糟糕。对机械相当失望。大四的专业课是一堆高速切削(学校没高速机床),机加工工艺,机加工工艺课程设计(给40年以前的拖拉机倒挡拨叉出机加工工艺方案,要求用ca6140和x62w这类古董机床,工序分散),精密特种加工。这年头还在用这些手摇机床,加工出精度0.2mm,ra3.2的零件,即便卖的掉,利润也是可想而知的。

这是一个工装夹具的渲染效果图,实际上的夹具一定没有这么美观。

这块亚克力板是激光切割,然后ps去色,ai抓路径,CAD编辑路径,Mastercam数控编程,最后用cnc铣床雕刻半小时出来的,全专业仅此一块。(此处特别感谢研究了大半辈子机床的xing老师)。

GPA3.38,考了计算机二级c和java,三级四级的嵌入式,三级心理咨询师,应该还不算太差劲。

去看了招聘会,机加工厂、刀具厂这类基本2800~3500,有的还不包吃住。大二下学期的暑假社会实践,是去小县城的四儿子店给修车师傅打杂,师傅保养一只远景50,保养一只博越80,大保养还要更多些,一次20~40分钟,一天正常情况保底可以保养5辆车。在初中教师2300~6000放假4000~6000的小县城,四儿子店的师傅收入水平还是可以的,中专学汽修,不劝退。可是这些来校招的是搞什么鬼?有的还是要先去车间当普工3~5年才能转正成车间生产工艺技术员,有的明确说明以后就是普工,摇机床的。实习的机械厂不景气,数控工人还能有6000~8000(太原),校招本科生去操机,三班倒,这点钱糊弄谁呢?随便一个销售岗都是3000+提成。在Beijing搞销售的亲戚2w/月,搞代购的亲戚卖货一周1w(拿货的一周不赚钱),小县城厂里当钳工兼焊工和机修的亲戚都有车了,他们都没有本科学历。可能是机械专业人太多了,待遇再差总还是能招到人的,于是有的单位要求本硕985才能先去车间当普工,转正要3~5年,有的单位打著招聘工程师的幌子欺骗,实则招聘本科生操机当普工,美其名曰深入基层锻炼,锻炼身体吗?emmn,这起码还是普通一本,赚那2800~3500,在我们小县城厂里的亲戚都看不起,更能被搞销售的亲戚笑死。中铁中建这类施工局也招聘机械专业的去工地数钢管,低于5000自然是招不到人的,所以工地的设备物资岗都是见习期5000以上,好点的见习期9000,班里有一些同学签约了,要求也简单,家是农村的,非独生子女,特别能吃苦。

突然觉得5年前一片光明的机械很是暗淡。理论知识,大部分简单的只有初中生水平,会用计算器会背概念即可胜任;少部分有深度的,本科习得困难重重,面向就业太过高深,完全没有任何卵用,面向学术又异常肤浅底子不足。真正有用的技能,比如SolidWorks,比如AutoCAD,比如plc,比如cnc的编程,都是空谈原理(比如线框在投影时的消隐),有时候已经实践过了才讲原理(比如先金工实习后讲机床和道具还有机加工工艺,先电火花线切割都玩转了才上精密特种加工课程),毕竟老师自己什么都不会。课下再用功,依旧是难以企及那些中专技校的画图员或者多年经验没什么文化的老师傅。机械类专业,科研能力不行(机械专业很难发sci,我院的sci在全校也是垫底水平),就业竞争力不如技校生。课容量很大,课时安排密集,整天就是上课,实验,课程设计。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科还会故意把课设和考试安排在考四六级前一周,大一严禁报名参考,安排的明明白白,坚决要拉低机械专业四六级通过率。各种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工程认证,故意恶心学生,劳民伤财。教学岗靠2w一篇的sci发家,认证成功与否对普通一本学子的就业来说并没有任何帮助,故师生也极不愿配合,以至这么多年一直失败。

混迹实验室,放眼望去,研究生也是坐在绿色油漆铺装的地面上,拿著扳手拧螺丝,可能是设计问题,也可能是校办工厂加工精度太差,他们时不时敲敲打打,这和非标自动化行业有什么区别?研究生分工明确,专职画图员(画机械结构部分),专职操机员(加工零件),专职调试员(编plc代码),专职电工(布置电控柜和走线),专职程序猿(写上位机代码)。。。这就是所谓的研究生?拿著400/月的低保,干著非标自动化厂都不愿意干的项目(开发周期长,利润很低),到头来又研究了什么?最大的受益者不是研究生,不是导师,而是实验室主任,学院,学校。

万一读研读博老师是机加工方向,毕业后还得去那些机加工厂。既如此,何不一鼓作气,彻底远离机加工甚至机械?考研可选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或者编程方向,不是机械自动化)或者计算机,金融,执拗于机械并不明智。那些初复试考机加工工艺的学校,搞不好,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机加工。

高价进口国外不先进的设备(比如五轴联动机床,当然在国内还是非常先进的),做代加工的工厂,注定了不会有太多的利润。所谓的机械设计,低端的基础的部件直接参照手册(例如齿轮,成大先的那一套),按照步骤选参数和公式,机械式重复即可,不需要动脑;普通的比如结构件,只能是先大体画出轮廓,再用有限元进行结构优化;还有逆向工程,现在有3d扫描仪和3d列印,要容易很多了。可以看出,机械设计,基本是凭经验的(比如大部分公式是经验公式,没有理论推理),少量是凭计算机运算力的。机械就是这么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专业,低端的应用水平中专技校毫无压力,理论水平的研究硕士都稍显不足,夹在中间的大专本科硕士是最难受的,尤其是最中间的本科,不甘做低端的工作(不然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都喂了狗了,和那些初中就不认真学习的有什么区别),无力做高端的工作(没有多年的工程背景很难解释清楚机械行业司空见惯的问题,比如齿轮点蚀是什么机理,能否用数学的形式展现),当然这不仅是机械专业的悲哀,也是整个工科的悲哀,不过机械专业人头众多反响强烈些罢了。

看了看招聘会,那些会计类的,法学的,计算机的,教育学的,甚至还有艺考的,当初都是比我专业低了几十分,他们都工作环境是办公室,比工厂的车间好太多了,薪酬待遇也高了一大截。为神马沦落到现在的境地?因为当年高考失蹄只比他们多考了几十分?因为课程比他们只难了一大截?因为各种实验,课设只比他们多占用了几百小时?我不服。不服又奈之若何?选择永远比努力重要,多年前如是,未来亦如是。

想想都是泪,5年前我也想过,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角落,而今,叛入劝退法门。机械的下限极低(尤其是低端的机加工行业才2000多),上限也不是特别高(好多工厂总工一年不到50w),中位区间的收入水平和学历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我们小县城四儿子店的师傅业务繁忙时收入稳稳超过了很多研究生)。机械并不是一个投入产出完全线性的专业,好在机械范围太过宽泛,机械是一切实体的载体,遍布了食品制药,交通运输,印刷,纺织。。。。。。

机械确实是一个值得专本硕劝退的专业,大专搞销售,本硕计算机,都是比机械更好的选择,何必加入内卷大军。已经入坑的,及早脱坑止损,本科是跳行业成本最低的阶段。

流汗流泪走过这一路,机加工行业和重工业,还得带安全帽穿劳保鞋,著实吓死宝宝了,去轻工业当设备工程师,福利待遇工作环境都比这2个机械行业好太多了。这也是唯一值得慰藉的。

为了和机加工/重工划清界限,不可能考机械的研了,等上岗够3年考个mem。学费高点(8w左右),是有理由的,单从收入增长角度看,比机械研究生(3w左右的学费)更有用。


我也是学机械出身,也是做了很多年机械,现在也在考虑转行。

其实劝退机械,并不是因为机械不行,而是有那么一些岗位特别行。

这么一对比,做机械的就不平衡了。做机械的需要学的知识非常多,特别是做机械设计的岗位,电子、光学、化学、软体等等都需要有所了解才能融会贯通,设计出功能优良的产品。同时机械岗位也很累、很脏,特别是非标行业,基本996,客户一个电话就可能得997. 此外做机械对本身专业背景要求较高,机械类岗位基本不会招收非机械专业的人。

所以,机械行业对专业知识、专业背景、工作时间和强度要求都很高。然后和互联网的一对比,要求不必互联网低,但收入却完全没法比。搁谁谁都不愿意。有很多人以机械行业越老越吃香来麻痹自己,但现实是,机械行业里老工程师确实实力牛逼,确实有分量,但收入还是被互联网的按在地上摩擦。

然鹅仅仅是机械有这问题吗?不是。只要是和互联网相比,所有传统行业都被摩擦。那为什么都劝退机械?因为机械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加班跟多,此外更重要的是人多。我报专业的时候,被忽悠机械是支柱产业,用不过时,学个技术不怕没饭吃。这么多年过去了,确实不怕没饭吃,想跳槽很容易,但是这饭他就是没人家互联网的香。

此外这几年物价飞涨,特别是房价。让这些本来在贫困线苦苦挣扎的传统行业从业者刚看到的一点希望,变成了阳光下的泡沫,一碰就破。而与此同时,媒体对于互联网行业的高收入大肆鼓吹,还有知乎平均薪水百万起步的现象夹击之下。传统行业的人彻彻底底的感受著人生的绝望。尤其是人口基数大,难度高,强度高的机械行业更加绝望。在然后,最近国家在提出制造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为什么会提出这条,为什么不说互联网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因为制造业真的不行了。互联网牛逼大家都看得见,不用喊口号。


不劝退又有什么用呢?大环境摆在那里,你看机械开工资目前最高的是什么?都是一些3c大厂做结构的,要么就是汽车主机厂搞技术的,要么就是汽车零部件销售的,反正要么背靠3c 要么背靠汽车行业,前者是因为3c厂能赚钱,开的工资高,不信的话可以去大疆 华为 oppo试下,要么就是汽车这个吃了国内关税的红利的行业,其余搞机械收入特别高的基本没有,惨不忍睹的一大把,我们班上基本上毕业后就没人在机械行业搞技术的,卖机器的倒是有一大票,毕竟销售提成来钱快,小姐 酒宴招待好,拉好关系 一年20-30w妥妥的,有个同学复读两年考了研去搞汽配零件(比我们多读了四年的书),收入也就6000不到,确实就给这么多,你爱去不去,我毕业第二年转了it,搞Java开发,工作第三年收入16k,翻了四倍,更多的例子我就不举了,c9那些高校的就业没有什么参考意义,我这里举例子可以给大部分普通高校机械毕业有一个参照。

制造业过去粗犷发展 来料加工的模式早就走不通了,上代人确实有些乘著改革开放的东方在机械加工制造行业捞到了第一桶金,但是这个模式早就走不通了,你现在机械毕业去做这些简单的加工制造,那是红海的不能再红海,过去的历史根本就不能被复制到你的身上,那么搞机械有什么出路呢?无非是销售 研发 制造这几条线,销售真的不用说,来钱真的快,吊打一票搞技术的,说人家吃青春饭的,先保证你自己别在青春的路上饿死了,我同学卖注塑机的,毕业四年,股票亏了20几万,毛事都没有,当然家里肯定闹翻天了,不过他这个例子不具备参考性,但销售收入确实高。

研发的话,这条路投入产出最低,稍微有点名头的公司,画图都要招硕士毕业,没错就是要硕士毕业,我毕业的院校名头不大,但是机械专业还是相当不错的,我们被安排到学长的公司(上市公司老总对股民喊出一句 你就是来赌的 刚好我们公司的股票适合你)实习,但是被告知只能干加工生产线,kidding? 生产线,这么多书不都读到狗身上了吗?我可是初中就会编码,随便出去找个垒代码的工作,收入发展不比这个好几倍,遂走人。说实话真的喜欢机械就去读研吧,本科研发岗位基本上没可能,只能去沿海一些小厂搞点画图的工作,根本谈不上技术,一个小厂的山寨手机壳你做坏了,大不了重新开模,老板陪点钱修下模具之类的,你就是个图匠,不去做一些行业设备,根本就积累不到经验,非标就更像是一门玄学了,啥都接啥都做,搞笑的是有的机械狗甚至搞了电子,结果转行搞了嵌入式开发,收入也比机械高一大截,发展更不用说,再举个例子,我学长省内获奖的,对机械这块很了解,毕业去了武汉某重机厂,干了三年多少钱?4k 就这么,你爱干不干。这行很多地方收入差的你都怀疑自己的人生,赶不上人家铁道学院 毕业进了央企,各种福利保障好的一逼。

最后还是那句话,时代变了,机械高精尖的都在国外,国内大多就一些半死不活的中低端模仿制造,老板赚不到钱,你们搞技术的自然也赚不到什么钱,不要去跟时代洪流对抗,销售什么的也不丢人,赚钱嘛,不寒碜。


时代变了这句话可能很难理解,但其实也很好理解,现在很多40-60的大叔可能推荐你们去报考机械,因为他们的记忆跟社会经验大多还停留在改开初期那个阶段。那个时候,农业基本上是赔钱货,国家是强制执行工农剪刀差政策的,这就意味著工业人口劳动力十分廉价,而改开又刚好碰上全球化的第二波浪潮,这个时候很多江浙这块的家庭资本开始从事作坊式的机械加工,趁著这个机会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也是很多人会听说做打火机发家致富故事的原因,因为那个时候人工真的很便宜,随便出口点什么都能赚到不少钱,更别说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机加工了,那是全球化在中国的黄金时代,只要你生在那个时代,有点头脑,离开体制内或者脱离农业去下海搞了机械,就跟今天抓住比特币暴涨前夕入手的机会一样,所以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对机械抱有好感,但是今天中国几十年就差不多走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好几百年才走完的路,人工成本已经暴涨,遍地都是低端制造,红海都不能再红了,这个时候去搞机械,无疑是自找苦吃。

很多人会说你要努力啊,不能是个破二本,活该你找不到好工作,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一个行业中绝大部分人的待遇并不是简简单单通过自我努力就能改变的。机械相关的制造业其本身的定位就是一个很尴尬的地位,从过去20年来看,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并不是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跟欧美先进位造行业抢饭吃,真实的战略目的其实是成为制造业大国,保住大量的就业岗位,以稳定社会秩序,因为我们还有差不多好几亿的农业人口。

就未来来讲,我看不到希望,因为机械制造业本身是一个技术积累的行业,其中的技术壁垒很高,很多东西像 飞机发动机 光刻机这些东西,你积累了数据跟制造工艺,那么在细分行业类就能吃得饱,积累不到,那么就只能滚回低端制造的圈子继续去混。不像IT技术,因为IT技术实际上是没有壁垒的,应用层面的90%的技术,你从国外拿来就能应用到信息产业中去,而且信息产业这片土地基本上就是一块处女地,资本立马就能通过规模效应赚到钱,这既是资本的盛宴,同时也是从业人员的幸运。

借用老者的话,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而今天的历史行程就是,中国大部分机械制造行业已经从原始资本积累的黄金年代进入到了一个恶性竞争且几乎没什么利润的年代。


不劝退难道劝进?一句话:劝人学机,天打雷劈!

机械本硕一枚,也还在这个行业吃饭,不过我比较幸运,在知乎当小透明只看不说时看到机械大神的劝退回答,向大神咨询过专业方向,再跟自己的师兄师姐问了些就业情况,总结各方建议,成功转轨到控制领域。

我一直坚信,不论做什么行业,做什么事情,要看是不是有前景,就要看这个行当里的牛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干什么

我在自己另一个热门回答中有写一些自己对机械制造业的看法,机械这行是真的不行(当然我不是牛人,只是先表达自己的观点):

机械行业熬下去真的就是铁饭碗,就越老越吃香么??

www.zhihu.com图标

机械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妥妥的夕阳产业,重资产、轻人力,年利润率恨不得负数,最好的企业也低于5个点的行业,你指望能过上多好的生活?机械制造属于上个世纪的红火行业,已经辉煌过,经历过了顶峰,后面全是下坡路直至降为一条平路,这么延绵下去。

金融、互联网出了名的轻资产,重人力的行业,年利润率高达两位数字,AT这种企业更是几十的年利润率,在这种行业,你想吃翔都吃不上。这些行业是新世纪冉冉上升的新兴行业,都还在爬坡中的行业,顶峰还没到,红利期还长著,顺应趋势。

那么,看看知乎里面机械方面的牛人咋看机械的。

@董不懂 董博, 一句话概括了机械行业生态,去郊区/骑电动车/睡集体宿舍床板。

@曹力科 曹博,一句话概括了他选择机械专业的心情:说多了都是泪,希望黄金搭档赔我一点精神损失费

@BarS B博,体验过刚毕业就月薪过万的大神,不后悔读机械,但过著穷,并快乐著的生活。

@弗兰克扬 扬博就不多说了,业界良心,完全不会因为粉丝量大就搞伟光正那一套,传统专业都是天坑。

@一言难尽 一博,看ID名字就知道他对机械的看法了,你想转专业,他会倾囊相授。

墙裂推荐看到这个回答的机械学子关注这几位业界良心!

博士们都这样了,能指望这个行业好到哪里?难道说这些博士都不理解这个行业吗?

有不同意见的,确定对行业的理解比这些读到博士的大神更深刻?有的人可能会说,读到博士只是读书厉害,对行业理解不一定深刻。那你就大错特错!首先读博跟本科不一样,不是纯上课,绝大比例时间是用在课题研究上。而且,能带博士的教授都是有研究课题的,合作的国家课题接触的就是学科行业的前沿,与企业合作也是跟企业高管/中层对接,人家接触的层次高,眼界高,对行业的理解不可能肤浅。

写这个帖子时候,我专门联系了实验室一个博士刚毕业的兄弟,博士联培留洋了两年把方向换了,从原来的搞机械设计研究拓扑优化,改做了控制理论研究MBC,SMC。毕业拿到华为的offer,45+股票,香不香?他同届在做机械设计的博士,拿20了不起了,能拿30烧高香,而且offer的待遇去了单位能不能拿到还是个问号,一些研究所实际待遇跟offer待遇历来就是个坑。

我出来上班这些年运气好,比较顺 ,也带一个小团队。领导让我招人时候,简历池里面也会看到一些博士学历求职者,看完这些简历,内心里只剩下感慨,已经看到过不下三个纯机械背景的博士,毕业去了研究所或者某些不知名公司,项目经历毫无亮点,无法跟博士头衔匹配,就是一些机械设计,结构分析本硕生都可以做的项目经历,薪资要求都在30万左右。工作3-5年的博士,做著本科生一样的项目,期望薪资抵不上计算机或者机械电控领域博士毕业起薪,更可怕的是,他们的简历,我们领导还看不上,说不如就招个10年经验的本科。

所以,是信谁,不信谁,自己判断,人各有命,富贵在天,佛渡有缘人。


系统又推荐这个到我这边了,我明明想安静的做一个汽车干货答主的233

题目都已经问成这样了,各位机友们再用自己亲身经历来做案例叨叨,没多少意思了,避免不了被有的兄弟问起:确定是行业不行,而不是自己不行?

无论是讨论任何问题,还是面对任何事物,都不要盯在点上,要看到面上去。我们从不同维度来看一下,自然就有答案。

一、国家层面

1、组织机构

1952年起成立第一机械工业部开始,不断扩张机械工业部,机械行业在我们这个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发展的如火如荼;

1965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将1959年设立的农业机械部改名为第八机械工业部。 至此,新中国历史上「八机并存」局面第一次形成,分别主管民用机电、原子能、航空工业、无线电工业、兵器工业、造船工业、航天工业和农机工业。

1998年,前面的机构改革,八个机部合并、撤销后,新组建成立信息产业部。

2008年,信息产业部改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一直至今。

详细的内容,感兴趣的机友可以看我以前的一个回答:请问十年前机械专业为什么很火?

可以看出,我国机械行业的辉煌巅峰期应是在1965年前后。从国家层面,1998年成立信息产业部为标志,就已经代表信息产业开始作为发展重点。

2、税率

税率是直接反映对各个行业是不是扶持的标尺。以前制造业全都落在17%这一档,近几年,国家也是下了决心扶持一下中小制造企业,给了很大的优惠,大约3个点吧,也还是在13%这个位置。

反观我们的金融行业、信息行业、互联网行业、咨询行业,这些高薪行业的税率在哪个位置?

税这个工具很管用,直接可以把资源导向到它想去的地方。直白点说,国家想发展哪个行业,扶持哪个行业,就会有政策倾斜,最好的政策是什么?就是钱呗。

二、投资领域

引援《2019中国CVC行业发展报告》的一些内容。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意为企业风险投资。

从行业分布上看,CVC的业务变化趋势逐步与VC保持一致,偏向于投资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如互联网产业、健康医疗、移动支付、移动手机等。其中,CVC的活动领域通常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处于激烈技术变革、高度竞争、弱独立性的行业;二是处于创业企业作为重要创新来源的行业;三是企业如果占有更强的技术及市场资源,在CVC领域更活跃。

从CVC活跃度在全球板块上的分布来看,CVC最活跃地区仍在北美,尤其在以矽谷为创新核心的加州地区。目前,全球CVC投资40%发生在北美,将近40%发生在亚洲,剩余20%在欧洲。其中,亚洲CVC投资近年来正在迅速崛起,活跃度已经逼近北美。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十大活跃的CVC中,有5家是非美国的公司,其中光中国就占了3家,分别为:复星投资、百度投资和君联投资。报告显示,CVC巨头仍以高科技公司为主。从投资频率看,2018年中国最活跃的前五大CVC分别是腾讯、阿里巴巴、京东、复星集团和海尔,总共进行了271次投资。美国活跃的CVC包括谷歌、英特尔、高通等,前五家巨头投资总数为278次。此外,这份报告还著重介绍了中国CVC发展情况。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CVC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后劲十足。近年来,中国CVC不论是投资规模,还是市场表现、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传统风险投资。2018年,中国企业风险投资(CVC)快速发展,投资规模为203亿元,占整个风险投资金额约17%。可以说,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投组织形式,CVC已经成为我国创投资本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从投资行业看,CVC投资频次最多的行业是软体相关的行业2014年到2018年,中国CVC投资于信息传输、软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频次为1164次,大幅领先于第二位的制造业(260次)

热钱往哪儿走?相信不用多说吧?

三、身边的事

每一个时代,要看哪个行业好,就要看年轻人都去了哪里。

大家想一想,在50~80年代,那时候的年轻人流行进什么单位?钢铁厂、化工厂、水泥厂总之各种轻重工业厂,对不对?那个时候是什么舆论导向,工人光荣,工人骄傲,所以,工人稳定,工人就是婚配首选。

现在的年轻人流行进什么单位?虽然五花八门,高学历的进咨询公司、投资公司、银行、HATZ等。学历一般或者低学历的,拍抖音、跑外卖。但有一个特点,不到万不得已,是一定不进厂的。

再看看美女都在哪个行业?

以前,不用说,所有人都在厂子里,美女自然也在厂子里,厂子里的厂花都是厂二代能拍得上。

现在,哪里美女多?对了,抖音里快手里各种直播APP里,比夜总会里的还多。

所以,宏观的、微观的,方方面面吧,都著眼看一看,行业好不好,答案是摆在那里的。

历史的一粒尘埃落在人身上,就是一座山。大势的车轮不会因为你闭著眼装看不见,就不会从你身上碾过去。所以,都在这个大趋势下面,就不要拿一些看上去似乎还凑合的个例来想证明什么了,都是被趋势摁在地上摩擦的机友,相奸无需太急。

实际上,知乎就是随便唠唠嗑娱乐的地方,有的人闲了喜欢打游戏刷抖音,咱闲了没事在知乎写点字,就是个兴趣爱好。虽然有时候抱怨下行业,但不代表咱没好好工作,咱工作还是很勤勉的。

只不过,看到事实就讲事实, 看到道理就讲道理,机械到底是个啥样,就是个啥样,不黑不吹。

一直以来,都觉得机械话题下面怨气有点重,也是希望知乎话题运营能稍微引导打理一下,像别人话题似的,时不时还搞个活动,多好。远了不说,能不能办的跟隔壁汽车话题似的,实际上汽车还是属于大机械下面的一个分支。

念叨到这里,我都开始产生一个疑问:机械话题到底有没有专门的运营人员在打理?谁能回答我,真心求教?


汽车研发工程师一枚,机械博士文凭,没事写点硬到磕牙的技术干货,也写点保养维修小姿势

对车感兴趣的老司机们可以关注一波,没事咱凑一起聊聊车

为什么车子开久了底盘会变得松散?

汽车的各种异响真的没办法避免吗?

汽车上的减振器和弹簧有啥区别?

保时捷卡宴的三腔空气悬挂和动态底盘控制还有主动防侧倾技术,真的有那么厉害吗,还是说只是个噱头?

汽车上有哪些看著不起眼但是技术含量特别高的零部件?

文章有点多,关注了慢慢看多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