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的规则好像身体任何部位触球都可以,只要不持球,不连续击球,不触网即可。但是为什么一般看比赛场上的运动员大多数情况下都只用垫球,传球,扣球,拦网这些「标准」动作?体育课上一般也只教这些动作。

这些动作能在如此自由的规则下脱颖而出,一定是有所优势的,为什么有这样的优势?

除了这些标准动作,排球还有哪些「创新」的打法吗?


标准动作我认为是在大部分情况下,能达到理想击球效果,符合身体结构的动作。

标准动作是在不停地动作优化中建立起来的,但是教学过程排除了这个优化的过程,直接给出了最优解。能问出这个问题其实说明你是有在思考的。

但并不是所有时候标准动作都是最优解,教科书上给出的答案是针对大多数人,在常见情况下的解决方案。实际每个人的实际关节自由活动方式可能有差别,这就会产生表面上的个人风格。又或者击球处理的方式,遇到的情况超出了常规,需要一些超常规的动作来完成击球。

总的来说,上面这些情况可能会带来动作与标准动作的偏差,但核心要点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身体更合理的去处理球。


运动都会有一些标准动作,尤其是发展时间越久的运动越会总结出一些普及性的标准动作。

排球里也有一些创新的例如勾手飘球,当然现在很少见了。


恩加佩斯一边背扣一边用脚救球一边点了个赞


标准动作都是经过实验检验的,符合规则的。

举例子,飘球,它的原理决定了动作,你用跳发的动作肯定发不出飘球来。

创新时刻都有啊,尤其是发球,国际赛场上比比皆是的稀奇古怪的发球动作。

对于业余爱好者,能把动作做标准就不错了,很大一部分是做不标准的


算,而且很明显


有的,不过都点「剑走偏锋」~

例如,用脸来拦网,效果和场面惨不忍睹~

还有用脚来接扣球,勾回来防守远处的球等等。这个接好了也不错。准确率不好说。


人的身体结构各有各的特点

这些标准动作是先让你学会控制球熟悉球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身体结构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技术,通俗点就是先领进门


其实我个人认为,所有所谓的标准动作都是在长时间的积累下人们不断 理论-实践 反复研究出的最适合大部分人去做好这项运动的动作,具有普适、实用、安全、美观等优点,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学这些动作能够尽快的适应如何调动身体去完成这项运动,在短期内效果明显切对身体的负担尽量小。

但其实到了后期,一些运动员实际上会有自己一些小动作让人看上去觉得不标准,但是却十分适合自己去完成运动。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