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

冬季,一青年突然腹中觉冷,里急,而后腹泻不成型,便恶臭,恶心欲呕,不思饮食。随即服用霍香正气丸,次日好转,得饮食,继续服用。

在中医里,腹中觉得冷是寒症,可是大便臭又是热症,不思饮食又是小柴胡症。

次病案例到底是寒还是热?

倘若用双黄连口服液或小柴胡可治否?


第一,要明白症与证的区别。三个症是可以统一起来为一个证的。

第二,你所说的另两种中成药不能治,反而会坏病。

第三,从我回答你两个邀请来看,你要重新好好的打下基础了,你连中医最基础的整体观都没有。


腹泻本身就是水往外拉,这个正常的水应该推到体表发汗,或者小便出,因为寒阻滞水不能上去或者循环小便出,所以被迫大便出,小肠火力不够,不能把大肠水蒸发到肺,所以顺著屁股出去,那么加强小肠火就行,上面火过旺收敛就行,黄连之类的,导心火入小肠,这种就是急性短期的,长期慢性,一般就是温下焦,附子干姜类的,但是有代谢产物湿气痰湿,清除茯苓白术之类的,我说的只是一个思路但不是中医全貌


中医四诊合参,光听口诉可还行???听口述不明,你要看看舌啊。舌红苔黄厚腻,这是啥?

舌淡,苔白腻这又是啥?对不?

根据患者口服霍香正气来看。。。这是湿重啊~湿重能有饮食的欲望吗?你说呢?

小柴胡比较适合肝胃不合,,是运转中焦的方子哦~没大寒热区分。。虽说有黄芩,也仅仅是清清肝郁的那么点火。

双黄莲那就是扯淡了~那纯泻热的。那不是随便试试的事哈。得绝对确定是热才行


话说为什么邀请我?我不是中医,我也不信中医。我认为中医所有理论都是扯淡,少部分中药能治病和中医理论毛关系没有。大部分腹泻都能自愈,部分严重的对症补盐补水也多数没有多大问题


中医的辨证不是只凭一个症状判断的,是多个症状相互印证,包括舌诊,发病的原因,这个很明显就是受寒导致的腹泻,然后伤了脾胃,导致胃气不降。或者是,症状也是有主次的,很明显,受寒腹泻是主要症状,而不思饮食是之后出现的。


继续浏览内容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打开Chrome继续郭伟郭伟静清顺化

谢邀@满脸疑惑的小Q

患者突然腹中觉冷,而后腹泻不成形,且使用藿香正气丸,症状缓解,大概率存在寒饮食入胃,或寒邪外犯,内陷脾胃的病机。症状骤发,归属为新症,但是是否有脾胃虚寒等长期问题存在,病历信息不能鉴别。

寒邪滞于胃肠,气机不行,郁而生热。气机不行,而见恶心欲呕、不思饮食等不能上下,胃失和降之症;郁而生热,沤化做臭,而见大便恶臭。

所以从描述来看,概率最大的就是 寒滞肠胃,滞气郁热的证候,的确有其他可能,但是病案信息不能再做进一步的鉴别。

如经过进一步的鉴别可以确定上症,则应使用下法,荡涤邪气,兼用或后用调补。藿香正气散虽能起用,但未必就是最好的治法(实际情况也未必就是因「藿香正气丸」而症减。)如病情迁延,久滞热盛,也是更适宜用大柴胡汤,而非小柴胡汤,或者双黄连之类。

如经鉴别,非本证,则需另法治疗。


患者突然腹中觉冷,而后腹泻不成形,且使用藿香正气丸,症状缓解,大概率存在寒饮食入胃,或寒邪外犯,内陷脾胃的病机。症状骤发,归属为新症,但是是否有脾胃虚寒等长期问题存在,病历信息不能鉴别。

寒邪滞于胃肠,气机不行,郁而生热。气机不行,而见恶心欲呕、不思饮食等不能上下,胃失和降之症;郁而生热,沤化做臭,而见大便恶臭。

所以从描述来看,概率最大的就是 寒滞肠胃,滞气郁热的证候,的确有其他可能,但是病案信息不能再做进一步的鉴别。

如经过进一步的鉴别可以确定上症,则应使用下法,荡涤邪气,兼用或后用调补。藿香正气散虽能起用,但未必就是最好的治法(实际情况也未必就是因「藿香正气丸」而症减。)如病情迁延,久滞热盛,也是更适宜用大柴胡汤,而非小柴胡汤,或者双黄连之类。

如经鉴别,非本证,则需另法治疗。


急性腹泻一般是寒热错杂


这个问题很棒。

急性泄泻的证型很多,但很难套用到这个医案之中。原因是到底受寒腹痛在本案中扮演哪种角色,是诱因还是参与整个过程,即腹痛这个症所代表的内涵,可否纳入证的范畴。

这样说题主应该有所感受吧。不敢托大,因为材料其实不全,案例很常见,题主放小柴胡在这里,著实有点不妥。

少阳篇是比较难理解,但是七大症各有侧重,而但见一证便是的误读,却丧失了少阳「证」的概念。

我直接说结果吧。太阴内伤,外引客邪,是什么病呢?

读伤寒不穷理,很容易读出事儿来。

知乎对各类人还是挺随和的嘛,那个制杖觉得电解质搞搞就好,怎么说呢,一个它没看题,二呢应该也没有什么人低智去信它吧。

这种急性胃肠炎,怎么说呢,唉,百度百科都懒得去查就胡咧咧。

感觉就喷子不内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