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資本家本身不創造價值,靠剝削勞動者的剩餘價值來滿足他的個人消費和生產消費。

首先,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而勞動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陽光有使用價值但天然的陽光沒有人為對它進行勞動,它不具備價值,它不是商品。但你對陽光加以勞動改造比如建一個小型太陽能電站,此時陽光通過你的具體勞動使它轉變為了另一種產品——電力,該產品包含了你的勞動擁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價值通過你把電力和其他需要電力的使用價值的人進行交換得以實現。再說一個跟我們生活貼近的,抖音,抖音這個APP包含開發軟體的人的腦力勞動,包含了維持抖音運轉的運營人員的勞動,你使用抖音是因為抖音有使用價值(娛樂),而你付出了你一段時間的關注(你個人的流量)跟該使用價值進行交換,抖音將它獲得的流量與廣告商進行交換,它的價值得以實現。

資本家的利潤是怎麼來的?

一個資本家將他的產品用以市場上出售,獲得的貨幣量高於他生產這個產品(不管是實體產品還是服務)所預付的貨幣量,利潤出現了。這個利潤是怎麼來的呢,因為按照西方自由經濟學來說,一切交換都是等價的。有人說買者比賣者更需要這個產品,認為這個產品有價值,願意付出高於其成本的價格來購買,但不要忘了賣者在市場上不僅是賣者,他也是買者,他賣出產品獲得貨幣後將購買新的生產資料進行再生產,此時他也要付出高於他購買生產資料的生產成本的價格從賣者處購買生產資料,把這一現象擴大到整個市場,市場還是按照等價交換原則在進行交換,不會多出一分錢利潤。那利潤是怎麼產生的?

勞動力

有一種特殊的商品——勞動力,勞動力具備價值,它的價值量是由構成這個勞動力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也就是構成勞動力商品的載體——人的一定量的衣食住行,這些衣食住行都是生活資料,生產這些生活資料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也就是構成勞動力再生產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力這個商品很特殊,特殊在它的使用價值的表現形式是勞動,而勞動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現在我們再來看利潤是怎麼來的,假設一天的工作時間是8小時,資本家預付一定資本200元購買了原料,同時預付資本50元購買了一個工作日的勞動力(這部分資本要在勞動力發揮它的使用價值後才能兌付)。這個時候勞動力不再屬於工人,而屬於資本家。工人用4小時將自己的價值50元的社會必要勞動量通過勞動再生產出來的同時將100元的原料的價值通過勞動改變它原來的商品存在形式以新的商品生產出來。但這個時候勞動沒有結束,因為勞動的工作時間是以工作日為單位的,它還需要進行生產再把剩下的100元的原料和50元的自我再生產價值通過勞動改變其物理形態變成產品。資本家獲得了300元的產成品,50元的利潤就出來了,通過投放到市場上銷售,利潤得以以貨幣形式回到資本家手中。

資本家不僅支付工資這種形式來掩蓋對工人剩餘價值的剝奪,而且還認為支付工資是對工人勞動力的等價交換,你說資本家可惡不可惡。

上訴剩餘價值的產生同樣也存在於第三產業,服務也是一種商品,也需要耗費抽象勞動才能具有價值,而不同在於服務這種商品在被生產出來的一瞬間就消費掉了,通過交換,服務這個資本的商品存在形式變成貨幣存在形式回到資本家手中。

----------------------------------------------------------------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補充回答。

這裡我們在道德層面上譴責資本家,但是當我們跟隨馬克思的腳步跳出道德範疇,從客觀規律的層面來看待資本家看待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會看到什麼?

首先我們要明確,資本的增值在現代社會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對貨幣即金錢的增值,那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因為這是一種異化,即外表現象掩蓋了內在規律,使大家去追逐外表現象。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有人的勞動才有了產品,為了把產品進行交換產生了商品,商品最後獲得的是一般等價物貨幣,貨幣實際是建立在產品上,這是內在規律,而外表現象為貨幣是一般等價物能換取商品、換取產品,導致大家都貪圖貨幣卻忘記了這一切的誕生都是來自個人勞動這一內在規律,大家認為只要擁有貨幣就擁有一切財富和資源分配的權力,於是貨幣有了一般資本的職能,一切生產關係圍繞貨幣資本的增值,這就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

那這個生產關係是穩定的可持續的嗎?我們來看看,資本主義的增值需要獲取生產者的剩餘勞動,這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下的產成品的價值必然大於資本家支付給生產者進行自我勞動力再生產的價值。生產一套商品房的價值量必然大於支付給建築工人的工資,一輛汽車的價值量必然大於支付給汽車工人的工資。這種現象擴大到整個社會來看,生產者實際收到的價值量是小於自己生產出的價值量的。這對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生產—銷售)的鏈條是致命的打擊,因為作為生產者的數量是遠遠大於資本家的,資本家資本能否增值需要看他擁有的商品能否通過流通交換順利轉變為貨幣,而絕對其商品的流通的重要因素又是佔有絕大多數數量的生產者就是我們所謂的消費市場。總和的生產者無法消費掉總和市場上的產成品,這就是相對消費能力不足,換種說法就是產能過剩。資本家的商品無法變現他的生產鏈條就會斷裂,而導致其破產,從而造成工人失業引發進一步的消費不足,經濟危機由此爆發,社會將趨於極度的不穩定,甚至爆發熱戰(參考二戰的原因)。

現在再來看看面對這種情況西方的資本家是怎麼做的,為了應對相對消費不足,只能讓商品出國,開拓海外殖民市場。或者出現信用制度,讓你貸款來消費,消費主義盛行,各種提前消費廣告鋪天蓋地。但這都治標不治本,海外市場也是有限的,海外市場的飽和就會造成出口受阻,產能一樣過剩,而貸款消費就是飲鴆止渴,用你明天的消費能力提前在今天支付,雪球越滾越大當出現流動性危機或者債務不能銜接時往往爆發的是更嚴重的經濟危機。

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的內生性矛盾直接說明了其不可持續性是必然的


因為資本扭曲人性。

比如:時尚業就是典型。

"復古是永恆的潮流"這就是人性異化。

復古為什麼會是永恆的潮流?

難道這個時代的人就沒有了藝術創造力?

沒錯時尚業是在吞噬一個時代的藝術創造力。當下的時尚業不能說完全沒有創造藝術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也被資本撕的粉碎基本喪失了藝術表現的能力。

時尚業:資本是一定要追逐利潤的,又沒有創造藝術的能力,只能複製前人的藝術才能活。

這算不算時尚?

內在意識形態在服裝上的體現,這不是藝術不是時尚那又叫什麼呢?

人家可以體現一個時代,一群搞抄襲說這個丑?別管他丑不醜,你"好看"但是你可以體現一個時代的風貌嗎?

無法體現一個時代也好意思叫時尚?


資本可惡在資本的趨利避害。

甚至為了利益可以踐踏道德甚至...

這其實是人性。

但如今資本可惡,其實是因為大家普遍過得不好了,社會開始內卷,我們對資本家的看法就從崇拜變成了厭惡。

把矛盾轉移到了資本家身上。

但也有一些不內卷的行業,比如 AI 領域。

說到底其實是市場供需關係決定的。

如果我們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

打工人為了提高收入,簡歷造假、帶薪拉屎、上班摸魚,算蛀蟲嗎?

資本家為了提高收入,減少成本,甚至是減少員工薪資,算剝削嗎?

就跟狼為了生存就必須吃羊一樣,有自己的生存法則,但大家利益衝突。

所以可惡在他活在大家眼裡。


他讓別人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資格,生產資料私有制的關係,你想工作 想生產就必須要他們答應,至於財產,這根本不重要,財產的本質並不是財富,而是奴役他人的券票,他可以僅僅花上幾十塊 一兩百塊 就可以奴役一個人一整天,如果人人都可以工作而不需要資本家答應,那麼他又怎麼能花錢奴役他人呢?這時候錢就是張廢紙,什麼是有價值的,勞動和勞動產品,什麼是權力,能命令他人的就是權力,資本家能依靠錢和生產資料私有制奴役他人,簽訂霸王合同,這就是欺凌,赤裸裸的欺凌,所謂的門檻只是讓勞動人民在那麼內鬥個你死我活而忘記了源頭,那麼總結下,生產資料私有制+大平台合作=霸凌 僱傭關係=短期奴隸制 金錢=權力, 資本家最可惡的地方也就是在這幾個點了。


馬克思主義宣布,無產階級為資本家工作,被剝削的剩餘價值組成了資本家的利潤。

在這裡,我們可以把無產階級的勞動力看作是一種商品,無產階級是勞動力市場的供給方,它不得不把自己的勞動力以低於價值的價格出售給需求方,這是資本家的第一個可惡之處。

但同時,馬克思又在《共產黨宣言》中宣布,無產階級除了受到工廠主的壓榨以外,也受到房東、小商店主等等小資產階級的剝削。

在這裡,無產階級又變成了市場中的買方,而資產階級變成了賣方。比如說無產階級和早餐店老闆買了10塊錢早飯,其中有2元變成了利潤,這利潤不是早餐店主壓榨自己的勞動而來的,而是剝削購買早餐的無產階級而來的。

又比如說,無產階級需要購買醫療服務,需要給自己的子女購買教育服務。在這些市場上,無產階級都是需求方,他們始終受到醫生、教師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剝削。

所以資本家的可惡的地方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購買勞動力的時候可惡,另一方面是出售產品的時候可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