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問過那些吃素肉的信佛人,既然吃素為什麼非得做成肉的樣子,加入調料要有肉的味道,結果被噴的老慘了!


仿葷就是搞個噱頭,我一直很嫌棄仿葷,不過素食的理由都是不同的,像西方那種素食主義者,他們是不願意傷害生命(雖然植物也是生命啊),但並不排斥享受,所以仿葷就是一種既不傷害生命又能讓他們享受「肉食」的解決辦法。所以仿葷對於這部分人來說是有意義的,我們國內也有很多佛教信徒,他們認為佛教不吃肉就是因為愛惜生命,所以不吃,那麼仿葷對他們來說的意義同樣也存在。

但如果是想要清心寡欲,保持一顆樸素的心的話,去吃仿葷就是自欺欺人了。我了解的佛家戒葷原來也不是不吃肉,而是不吃重口味的調味品,某種角度上我認為是一種不執於物質世界的紛亂表象的修行方法,所以核心其實是要修行者脫離物慾享受,而不是簡單的不吃哪幾類東西,所以才有濟公所謂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如果你真的把一切食物不管是粗糠還是細糧,是陽春麵還是海鮮大餐都當做普通的一頓為了生存而要吃的飯,那你其實吃什麼都可以。一味地只強調不能吃肉或者不能吃葷腥,然後通過各種辦法曲線救國搞出仿葷或者仿葷腥,這才是反而違背了初衷。


佛法不是死教條,有很多方便法。眾生吃素,有的不能一下斷除吃肉習氣,這就得以方便法來引導,如吃三凈肉、初一十五吃素,包括形狀、味道類似肉的素食。

有的時候學佛人與普通人一起吃飯時,做頓素食菜肴,有色、味等像肉的素食,普通人更容易接受,而且會有很深的印象。

佛法是活活勃勃的佛法,更能方便的度化眾生。


吃全食物,精加工少吃。

剛開始吃素的人可能比較適合吃這種植物肉,經過一段時間適應,身體得到凈化後,建議多吃未經過加工的食物,品嘗食物本身的味道。比如說豆製品,會多選擇豌豆,菜豆,豇豆,蠶豆等新鮮豆類,用干豆類浸泡好後打豆漿(注意需煮熟)。為了變換花樣,偶爾才用這些植物肉!

關鍵不是吃什麼,而是不吃什麼!

吃全植物,不吃動物製品,剛開始吃蔬食時如果不太習慣,少放些調料,畢竟調料也是植物性成份哦!(如果動物製品不加這些調料掩飾,真不知道誰敢碰!)


我覺得你問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如果吃素是為了能夠我覺得你問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如果吃素是為了摒棄內心的慾望的話,那麼做成肉的樣子,那豈不是畫蛇添足了嗎?豈不是犯了佛教里常見的住相的說法了嗎?佛祖本來就沒有說,不能吃肉,佛教在很早的時候佛陀就這個問題,就是我回答,主要是要吃三斤肉或者五斤肉三斤肉,就是問你殺不刻意的去上,這些肉都是可以吃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個結論呢?就是因為當我們去的話園的時候,他不可能要求施主家今天提供的食物,一定不含肉。而刻意迴避某種食物,這就違背了佛教化緣的精神。而中國佛教吃素的傳統曲藝起源於梁武帝。皇帝家飲食過好希望吃素摒棄慾望可以理解,然後普通百姓爭先效仿,就成了中國的吃素的傳統。其實如果你去泰國,這些這個佛教國家,你會發現他們的佛教弟子是可以吃三凈肉的。


說到本源,普通的素食者並不是討厭肉的味道。而是為了避免自己吃肉而造成其他動物死亡。如果有人造肉,那素食者,他是不會避諱的。

但是對一些比較極端的素食者,他們可能連人造肉都不會吃,也不會吃把素食變成肉的樣子的食物。

其實也沒必要去戴有色眼鏡去看別人,是別人的生活方式而已。大家之間沒有那麼大的區別。

只要是人,就有生物本能,人是雜食動物,生物本能就是對於肉類是比較喜愛的,因為能夠獲得大量的蛋白質,更好的生存。這是刻到基因裡面的天性。

但素食者以自己的毅力去克服這種天性,本身是一種自我修行。

有些大毅力的人,就像我剛剛講的那種極端的素食者,有時候,他們純素食是為了磨練自己。

畢竟無欲則剛,人能夠克服自己的食慾,在很多情況下能夠應對很多問題。

我本人是非素食者,還是無肉不歡的那種,我能知道我吃肉的好處,也能理解素食者不吃肉的習慣。

就算有些素食者喜歡吃做成肉的樣子和味道的素食,那也是他的個人喜好而已。

他可能意志沒有那麼強烈,但他沒有真正的去吃肉,去突破自己的原則。這就夠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