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研究结果表明,声称「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说法,是犯了没有包括中间产品(劳动分工)以及计算时未将投资和劳动投入质量变化效果考虑在内的错误。一旦这些错误被纠正,就会得出明显的结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小,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这解释了中国和其他具有活力的亚洲经济体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我猜这个意思大致是说:省下部分消费,用来投资修路,路通后消费比以前多。投资回本后的额外消费就是增长了的经济。而用省下的那部分消费来投资改进管理,是不会造成那么多的经济增长的。

这里说的投资不是广义的。

坦白说,我觉得那句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主因的结论前面应当有一个前提,限定了该结论的适用范围。这个边界缺失,就没有方法判断结论对不对。
投资 能令供应曲线右移。详细萨缪尔森《经济学》


仔细看了下,这个问题貌似是「节约悖论」的问题,因为投资增加,储蓄就要增加,从而消费会下降,影响总需求,收入下降,这不是与消费拉动相悖。。。应该是这个问题!

原因的话凯恩斯理论有条件,他是假设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限制国民收入增加的就不是总供给,而是总需求。。。

这个假设,他是在【不考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技术进步等变化的一个 短期分析】

不能把这种短期理论普遍化。

在长期中,经济发展,国民收入的增长仍然要依靠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本的增加、技术的进步。所以长期中经济增长就取决于储蓄率的提高,而不是消费的增加。
我来放几句空话。————————首先,打个比方,我是一个刚刚继承了爵位的十九世纪英伦爵士,在我的名下有一座庄园与一个城镇,庄园与城镇都远离闹市的喧嚣,在偏远的地方自给自足。现在开始基础分配。我有10亿英镑积蓄(包括存款现金、资源储备与金属货币等),一直不曾动用。

庄园附属一个农庄,每个季度固定上交一定量的农产品与牲畜。

城镇里没有像样的工厂,只有一些自给自足的工匠。郊外有一些小型矿场,正好供给城里工匠所需。以上所有财产均归属本爵士名下。好的,现在开始投资计划。由于是粗略的代入,很多基础建设等细节我不会一一提出。———————————————我首先将自己的财物清点一番,并将多半换为实实在在的货币,耗掉一些零头。第一波投资。①投资矿场,矿产效率快速提高。

②投资建设工厂,使匠人具有系统化的稳定收入。

③投资基础交通建设。———————————第二波投资。①继续投资矿场,以维持工厂的需求。②工厂岗位逐渐饱和,将资金投资在开发产品上。③投资中等交通建设,利用基础交通与资金吸引来大量工人。——————————————第三波投资。①开始通过铁路进行对外贸易,投资开设贸易公司。

②逐渐繁荣的城镇需要农业支撑,开始投资农庄(在第二波开始也可以)。

第一波收回。①矿产利益在有中等交通后逐渐体现出来。②工厂收益在岗位逐渐饱和后也开始进入稳定模式。——————————————————第四波投资。①哪缺投哪,啥赚投啥。第二波收益。①以贸易为主体的多方面受益。②开始正式研究与考虑各种税额的合理程度。

————————————————————

第三波收益。第四波收益。第五波收益。第六波收益……………………。————————————————————————————————————————————————————与我们相邻,几百公里外还有一个爵士,他决定每天就看看自己堆起来的金山,使用「保守经营模式」。于是他们的农庄依然又小又破。城镇居民依旧极其土鳖。

庄园也没添什么新物件。

写信请别人来打猎都没人来。——————————————————————之所以说「投资带动经济」其实并不很准确。其实我觉得,投资带动的是泡沫。一百万的钱,如果投资给另一个人,那「就忽然有了两个人拥有一百万」。只不过投资者拥有的是股权或债权,另一个人有现金,有现金的还能再投出去。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只要环数够多,尽管总的钱数没那么多,还是造成了一派经济繁荣的景象,单单一百万能造出来几千万的能量。而资金风险,也随著环数的增加不断飙升。所以,大家说投资需谨慎。

——————————————

憋喷我,我只是个放暑假闲著的学生。

投资可以算GDP的一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进口)同时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上的建设可以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从长期上来讲,这种经济增长是比较划算的。如果只增加内需,及单纯使总需曲线向右移,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带来通货膨胀。而总需求曲线的右移不会。这种投资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即节约运输(协同合作)的成本。这意味著企业的竞争力也会有所提升。

投资不仅限于基建方面。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能够增加劳动力的效率(也可以理解为软实力)。但是投资不是所有经济问题的良方。在采取这种措施之前要考虑政府的支出情况。比如英国政府就不能大规模的投资企业,因为支出实在的不平衡,政府欠钱有点多。


我这样理解。。政府每年审批数以千亿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既带动了相关的生产企业,如钢铁等有色金属、水泥、玻璃、电力、机械生产企业等的发展,还解决了大批的就业问题。然而交通设施、通信网路的完善有加快了生产要素的重分配。进一步刺激经济。但是随著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逐渐饱和,众多大型央企业务饱和、发生结构性改革,并且借一带一路重新发力。就是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另外导致一些企业的资金杠杆率过高(如中铁建的巨额资产负债),从原理角度来说,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三动力。随著投资的逐渐减弱,政府随之在改善民生上下大力气,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在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将动力重心由政府主导的投资向著人民消费偏移。


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过去的资本存量,投资就是通过放弃现代的消费来获得未来的经济增长,当然这个理论范畴是属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后来的凯恩斯主义又认为,你如果不把肚子填饱就去搞投资,就会造成总需求不足,而经济危机的根源就是总需求不足

需要区分: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是不同的。如东北,政府投资不算少,但还是拉不动。因为民间投资跟不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