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指的主要是出版的畅销小说,推理类文学,还有魔幻文学,书店里摆在第一排那种。平时也会读些名著和被评论为「有思想」的书,但是还是看畅销小说较多,想请问大家这种书读了对自身有益吗,还是单纯只是一种娱乐而已?


读书不要想这些啊,完全大人思维,过于功利。我初中看了好多推理科幻,根本不管有用没用,就是特别喜欢,看的开心并且投入。到高中还好,大学就真的开始功利起来,老是抑制不住地想看这本书有用吗这种问题,现在倒是想通了,想著没用就行了,这样看书才是放松愉快的,不然怎么能获得乐趣,怎么培养阅读兴趣啊。

书会找到你的,《以书为友》中说,每一本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著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看优秀的闲书肯定是必要的,他能吸引你就是好的作品,就值得看,而且虚构类的脑洞有些真的有趣到爆炸,特别有创造力和启发性。要是真正想看有用的书,要考试就好好钻研考题课本,看课外书还想要什么用呀,无论什么课外书,它们都没有直接的用处,只不过某些内容能渗入你的思想中,成为你气质的一部分,可能是一些小说情节,一些牛逼的脑洞,手法,一些观点,但不能说看完就一定会觉悟高一点,每个人思想境界,思考角度都不同。说不定你能从这本小说里感受到一些别人没能感受到的,或者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也是堪比那些你所谓 有用的书啊。

不过虚构类非虚构类作品都要看,目光不能太局限,我就承认我中学读书有点局限了,花了大量时间在推理小说上,所以你说一直读推理魔幻我是不赞成的,这个有一个比例吧,我个人觉得比例至少至少,看了三四个虚构作品就要看一个非虚构了,当然十几本的虚构类你看一个作品就缓缓吧。

我觉得看书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作者,喜欢的类型是非常棒的事,但也不能咬死了,这样就失去了发现其他自己更感兴趣的领域的可能性,所以还是要留一些比例去涉猎各种不同领域和类型的书。

另外,确实建议先读一下《如何阅读一本书》,看各种类型的书就有不同策略。

就说一点,虚构类看的会很快,你只是听作者讲故事,不用咬文嚼字,当然好的地方还是可以细细品读。而非虚构类需要看的细一些,速度会放慢,因为需要你更多的思考和理解作者的观点,这可能会有点使人焦虑看书的速度放慢了,但你看快了反而吸收不到东西。


读了就有意义,体会阅读的快乐,就有意义。


我一直觉得,「开卷有益」这个词里的「卷」是没有条件的,「有益」也不是取决于卷,而是取决于开卷者本身,毕竟智者见智。

起码从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是这样的。

说实话,我初高中的时候书架上的言情小说比名著可多多了,直到大学了才真正开始阅读四书五经这些。

但是我从不觉得看言情悬疑这些就是开卷无益,就是浪费生命和时间,起码大学时老师让我们自由创作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写起小说来还是蛮得心应手的。

但是不可否认,当我真正接触到系统的中国古代文学书籍的时候,我也的确发现了名著与流量文化的差别。

这种感觉无法形容,但是我想说的是,你看的东西能不能转化成于你有益的东西,这个主要是看你本身,取决于你怎样看。


我觉得开卷是否有益跟书的类型没有太大的关系,任何类型里都有牛逼的作品,也都有臭狗屎。

而且也得看个人能够从书里体悟出什么来,是感受到了超越时空的对话,还是融进了一个异次元世界,就得开你自己了


我认为吧,算不算有益其实是看你怎么读,当消遣可以,学点东西也可以。比如我从一本推理小说里摘一段:[我和他能共同走到一起成为同谋,也只不过就像明天——不,已经是今天了——东京将要降下的这场铺天盖地的暴雪一样,只能成就一时之美,只是他所拥有的一个残酷的梦想而已,一旦第二天从梦中醒来,就会发现美丽的雪花已经融化成道路上污浊不堪的泥泞,他所怀有的梦想也会露出丑恶的真正面目,让他真正认识到他的梦想之残酷的本性。]

你可以单纯当犯人对真相的自白,也可以学一下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也可以思考一下梦想的残酷。大概是这样(。


还是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运用这本书中写到的方法去读书肯定受益匪浅


食物好不好吃要试一下才知道,反正这是毒物(能出版上架)。我读书不是为了「开卷有益」,而是真的喜欢而已。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兴趣」。

如果做到「开卷有益」,不知道你是要读书,还是要「做任务」。做任务的话,看作文素材,当觉得对那些提到的文学作品感兴趣了,再去找书看吧。流行的书,也有很有趣的,但估计上不了作文素材的了。

而我读书当然为了开心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