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了你國防部長的銜,前敵總指揮的權,傾國的錢,你還跨區殺了方面軍總司令,結果敵人打進來了,你說你做的是寧遠守備司令的事

還不該殺?

給了崇禎一個「五年平遼」的大畫餅,結果第二年就讓崇禎極度受驚,不殺掉你出氣?


我講一個故事吧:

有一個擁有萬貫的私人企業。被一位十幾歲的青年繼承了。這位青年想做光宗耀祖,做一翻大事業。於是按書本知識,趕走了由於扣門的引得企業內部天怒人怨的財務總監,取消了每年的考核指標……等一系列措施,這讓他得到管理層的擁護……

這時,有一個哈佛學院畢業的高材生拍著雞胸向他推薦一個項目,並許諾:只要給他企業1/3的資源,在五年內,他一定能為企業提供雙倍的資源……同時,為了讓企業內部不影響他的運營,不準派財務查他的賬,不能影響他的人力調配,不準派人監督他……

青年人由於急於求成,根本不聽內部高層人員的規勸,還真的答應……

結果那位哈佛高材生一上任就把一個擁有豐富經驗的地區負責人(學歷沒高材生高)給開了,接著又是一系列神操作……

一年半後,青年人收到了法院發來的傳票,說哈佛高材生以公司名義貸款……需要立即還款……,公司里擠滿了來要債的(高材生貸的款)。同時哈佛高材生跑來告訴你,錢不夠了,要加錢……

請問如果你是青年人,這個高材生該不該開了?


袁崇煥為什麼而死涉及到袁崇煥的罪名,分析袁崇煥的罪名可知袁崇煥的死因。

崇禎皇帝定的口頭罪名: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欵則斬師。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麻,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余俱釋不問。(《崇禎長編》)

正式罪名:袁崇煥謀叛欺君,結奸蠹國;斬帥以踐虜約,市米以資盜糧;既用束酋,陽導入犯,復散援師,明擬長驅;及戎馬在郊,頓兵觀望,暗藏夷使,堅請入城,意欲何為?致廟社震驚,生靈塗炭,神人共忿,重辟何辭?其家屬本當依律正法,姑赦不論,妻子流二千里,安置福建,財產盡沒入官。(《國榷》)

對照《崇禎長編》的袁崇煥罪名(簡稱罪名1)和《國榷》的袁崇煥罪名(簡稱罪名2),《國榷》的袁崇煥罪名是駢體文,應該是正式的、向全國通告的罪名。罪名1和2兩相對比,向全國通告的罪名2更清晰直白,也更嚴重。罪名2解釋了罪名1 「專恃欺隱的具體內容,即欺騙隱瞞皇帝,「謀叛欺君」。罪名1還有敵我之分,罪名2袁和敵人被視作是一夥的。

袁崇煥的正式罪名講的是袁崇煥密謀謀反的事。即斬殺毛文龍以履行與虜達成的密約,並且導虜入犯京城,堅請入城,意欲謀反。

問題是袁崇煥密謀謀反這種驚天內幕是怎麼知道的?告發人是誰?

謀叛怎麼謀的?欺君怎麼欺的?首先這些都是絕頂機密,這一內幕是怎麼知道的?

「斬帥以踐虜約」,指的是殺毛文龍是履行與敵人達成的約定,但這一驚人機密是怎麼知道的?當時後金高層既沒有明朝高級間諜以通風報信,同時也沒有袁崇煥身邊親信主動告發,若非後金故意放回來的太監密報,明廷怎麼可能知道這一驚天內幕?只此一條罪名可知崇禎是相信了假情報,中了計。

「先是,獲明太監二人。令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巴克什 達海監守之。至是還兵。高鴻中、鮑承先遵上所授密計,坐近二太監。故作耳語云:「今日撤兵,乃上計也。頃見上單騎向敵,敵有二人來見上,語良久乃去。意袁巡撫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時楊太監者,佯卧竊聽,悉記其言。 庚戌(二十九日),縱楊太監歸。後聞楊太監將高鴻中、鮑承先之言詳奏明主,明主遂執袁崇煥入城。磔之。」(清太宗實錄)

清太宗實錄的記載使得真相大白,原來是崇禎中了反間計,聽信了後金縱歸太監的密報,以為袁崇煥同敵人有密約,殺了毛文龍,並且導虜入犯京城,堅請入城,意欲反叛。崇禎後給袁崇煥定的罪名完全是中計的反映。

《明季北略》記載:「都中又喧言崇煥導虜入犯,上甚切齒。先是,虜出獵,擄我多人。中有二璫(太監),上命偵崇煥者,亦被擄。虜視之,知為璫也,乃設一計,佯為袁遺書約犯邊,答云:「知道了,多謝袁爺。」又佯驚云:「乃為璫聞,縛璫亟斬之!」又故遺一奴私放璫歸。璫歸,上其事。上再召崇煥入,即下詔獄。

其他罪名如「市米以資盜糧。既用束酋,陽導入犯」說的是賣米給蒙古部落束不的並且引導束不的侵犯明朝,但實際上束不的沒有跟隨皇太極入侵,沒有來的蒙古部落稱不上是「強盜」。

「復散援師,明擬長驅。」只不過是袁崇煥見敵人勢大,明軍援兵尚未聚齊,不宜力敵,暫時分兵防守而已。

「及戎馬在郊,頓兵觀望」,北京城下,袁崇煥領軍擊退後金軍,取得廣渠門之戰和左安門之戰兩戰勝利。歇了幾天,就被指責為「頓兵觀望」。

「暗藏夷使」指的是帶來的喇嘛,但前任皇帝明熹宗確是表揚過喇嘛。

「堅請入城,意欲何為」,請求入城休息,被攻擊為別有企圖,意欲謀反,恐怕是崇禎相信了從後金營中逃回來的太監密報而大起疑心吧。

最後袁崇煥被處以「磔刑」,即千刀萬剮,這也是只有「謀反大逆」罪才會有的「待遇」!


那我倒想問個問題,袁崇煥之後的洪承疇,崇禎最起碼要把洪承疇家裡人給剁個乾乾淨淨沒毛病吧?結果崇禎剁了嗎?

這裡面說明啥問題?

殺袁崇煥的崇禎也就個不到20的中二少年,十幾年後的崇禎想法就不一樣了。

中二少年犯的錯而已,結果現在一群中二想盡辦法替中二時期的崇禎推卸責任,有意思?

本題下絕對要炸出一群人,lu先生,胡說先生,王教授,z公公,還有杜大師!歡迎你們到來!


遼東巡撫李維翰,1618年被罷免,天啟初年下獄論死。

繼任者楊鎬崇禎二年被處死。

繼任者周永春1621年被遣戍。

繼任者袁應泰守遼陽失敗,自焚殉國。

繼任者薛國用,懼怕清兵攻城,又不敢請告,憂懼而死,年僅49。

繼任者王化貞,崇禎五年處死。

繼任者閻鳴泰,崇禎初年遭魏忠賢牽連,遣戍死。

繼任者張鳳翼,清兵入寇不能阻止,懼怕朝廷歸罪,服毒自殺。

繼任者袁崇煥,崇禎三年處死。

繼任者王之臣,被罷免,疑似唯一善終。

繼任者畢自肅,戰敗自殺。

自萬曆44年至崇禎元年11任遼東巡撫僅一人善終。

薊遼總督劉策,處死,薊遼總督曹文衡被罷免,薊遼總督丁魁楚崇禎九年被遣戍,明亡後才起複,薊遼總督吳阿衡戰敗被俘寧死不降,被清兵處死,薊遼總督張福臻於清兵作戰時被擊斃。

薊遼總督楊繩武病死軍中,未曾受辱,算是第二個善終的。遼東督師範志完於崇禎十六年被崇禎親自審問處死。

薊遼總督傅宗龍崇禎十二年被下獄,兩年後因無人可用而出獄,被李自成活捉後處死。薊遼總督洪承疇松山之戰被活捉,降清,第3個善終的。、

孫承宗崇禎四年被罷官,崇禎十一年被清兵攻破城池,自殺。

盧象升崇禎十一年清兵入寇時主戰,但最終只有五千兵力可用,無兵無糧之際戰死亂軍之中,崇禎認為其臨陣脫逃,屍體八十多日後才被允許收斂。

熊文燦崇禎十三年坐大辟棄市。

楊嗣昌憂懼而死。

梁廷棟服毒自殺。


諭以袁崇煥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師】,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麻,堅請入城。種種罪惡,命刑部會官磔示,依律家屬十六以上處斬,十五以下給功臣家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產兄弟於二千里外,余俱釋不問。刑部侍郎塗國鼎承旨先出,上責諸臣欺罔蒙蔽,從無一疏發奸,自今當洗心滌慮,從君國起見。諸臣皆叩首引罪,承旨起,復進戶部尚書畢自嚴,諭以清核兵餉。——《崇禎長編》

就是【】里的這個罪,什麼反間計的段子現在都9102年了還有人信?滿清自己的記載都互相矛盾,所有記載反間計的史料都漏洞百出,所以說啊~腦子是個好東西


在袁吹子們心中,明朝氣數已盡,崇禎殺了袁崇煥,這是在阻礙歷史進程嘛。

細數袁崇煥的功勞:功勞一,在明廷已得知蒙古部落在崇禎元年投靠後金的情況下,崇禎二年關外大飢,袁崇煥瘋狂賣糧(布米易柴薪,根本不是吹子們意淫的買馬)給蒙古人,不能餓死了這些後金的協軍,說不定後金還可以通過蒙古協軍獲得明軍的糧草,這樣可以幫助敵人渡過饑荒!結果袁崇煥抗辯時自己嘴漏了,「各夷共謂:室如懸磬,不市賣一二布匹於東,何由藉其利而糊口?」(《明清史料甲編》第八冊)。蒙古人把物資「市賣與東(東,後金)」,袁崇煥狡辯蒙古人是為了賺取差價便於買糧糊口。自然崇禎大怒,「西夷通虜,譏防緊要。奏內各夷市賣布帛於東,明是接應,何以制奴」!按照《國榷》的說法,袁崇煥為了不餓死敵人賣糧乃至「邊儲始竭」!寧遠搃兵滿桂塘報束伯二部三十六傢俱歸於大清——崇禎元年六月

雙方於崇禎元年八月正式盟誓,《滿文老檔》記載:「八月初三日,與喀喇沁部議和,誓告天地書曰:『滿洲、喀喇沁部兩國,同心修好』」。

而在《十七世紀蒙古文文書檔案 (1600—1650)》一書,其中有一則檔案是滿文老檔八月初三日後金與喀喇沁盟書的原文:

「滿洲、喀喇沁我們兩國為結盟和好,宰白馬祭天,殺烏牛祭地。置一碗酒,一碗肉,一碗血,一碗枯骨,許下諾言,對天地起誓。如不履行此誓言,喀喇沁與滿洲不友好,與明國除原有的賞和去大都貿易外如有私下密約,或墮入察哈爾之奸計背叛。喀喇沁遭天譴責,執政之拉式奇布、布顏、莽蘇爾、蘇布地、庚格勒為首幾個大小塔布愛等遭殃,不得長壽,如同這碗血,流血而死,被按埋於地下。如同這碗枯骨,其骨散敗。如果履行其對天盟誓之言,天地保佑,獲得長壽,子孫萬代永字太平之福。」

這份盟書和滿文老檔的不同之處在於,加上了「原有的賞和去大都貿易外」的字樣」, 這份文件已經是彰明昭著的喀喇沁與後金結盟和好,所謂「與明國除原有的賞和去大都貿易外」,就是把明朝當成冤大頭,一面和明朝的敵人後金結盟,一邊要繼續從明朝那裡騙取經濟好處。

而喀喇沁朵顏人一向兩頭吃好不安分,甚至在寧遠之戰時,也趁火打劫。對這類,能提供有限的「人道救援」,不至於餓死就已經很寬大了。而「偉光正」的督師對敵人表現出了十分的「仁慈」和「友愛」!

遼東經略高第報西虜乘奴入犯率二千餘騎犯平川三山堡等處趙率教率兵御之前後斬虜首級八十三顆獲達馬一百五匹又犯中後所副將楊應乾率兵追至高台堡斬虜首級二十顆獲達馬七十匹得旨屢報捷音朕心嘉悅袁崇煥已升僉都御史滿桂趙率教實授總兵加都督同知左輔等俱著查明優敘所發犒賞銀十萬兩聽經臣分給寧遠前屯兩處軍士督臣出關援兵既集當相機調度逐虜過河各路口尤宜嚴加防護無致疎虞——《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六十八》,天啟六年二月袁崇煥的所作所為,連「水太涼」都瞧不起,在自己的《牧學齋初集》中《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孫公(孫承宗)行狀》,「公(孫承宗)駁之曰(駁斥遼東巡撫丘某的以夷制夷):往以弔喪愚奴而為奴愚,以買米愚束(束,請求在高台堡開市的喀喇沁朵顏人首領束不的,也有譯為蘇布地)而為束愚」。功勞二,消耗明朝資源。袁崇煥上台二築錦州,將朝廷大量資源砸在遼西走廊。想想遼瀋戰役,國軍的飛機大炮都打不通到錦州的路。功勞三,削減關內防務。提出要精兵簡政,不過簡的是友軍的!崇禎二年薊鎮缺餉鬧兵變,連總督喻安性都下課了,後由劉策代替。關內各督撫清汰,制定了各鎮的兵餉(戶部尚書畢自嚴《覆戶科題覆新餉出數疏》,五月底具奏,關寧軍、薊鎮新兵、天津、東江等處軍費預算共為513萬不含閏月)。薊鎮兵,分為舊兵和新兵。舊兵,由原九邊舊餉供給;新兵有三萬多(不是新入伍的),由新餉(遼餉)供給。由於遼事起,遼餉費用日益增加,也就挪用侵佔了不少九邊舊餉,所以薊鎮從天啟元年為彌補兵員不足,就用遼餉供給了一些新兵。關臣(都察院巡關御史方大任,簡稱方關院)疏稱,舊兵歸舊營食舊餉,新兵歸新營食新餉……萬曆年間臣部老庫猶有銀八百萬,冏(太僕)寺老庫亦有銀一千二百萬,那(通挪)借應急陸續殆盡,迄今帑藏一空無可挪借。兼以遼左被兵,舊餉x項多被新餉暗侵,隨致正額日縮而愈稱不足矣。——畢自嚴,《登答方關院薊密永三協兵餉疏》,二年八月初六具六月,東江斬帥,東江定員四協共二萬八千人(月錢七錢)。八月,袁崇煥假惺惺的要給東江增餉(增餉後反倒斷糧了),東江定員二協共二萬二千人(表面上由月錢七錢提高到關寧軍標準,一兩五錢),東江軍餉由24萬增至43萬!由此再次調整編製要求把薊鎮新兵(大概月錢一兩一錢)由三萬砍成一萬二(東拆西補做假賬湊成四百八十萬政績,崇禎愛錢嘛)!

今關臣謂(薊密永三協)舊兵缺額三萬三千六百有奇,新兵僅有三萬三千三百有奇,若以新數而補舊數,數適相當,良為有見。至督師則欲以新兵一萬二千為額,兵部又欲以新兵一萬八千為額,統候聖明裁定歸一,臣部惟有照數措發,按期給發而已。——《登答方關院薊密永三協兵餉疏》

那些吹子們斷章取義,把「新數補舊數,數數相適」給吃掉了,意淫出是朝廷裁掉這三萬新兵,讓袁大吹買單收留了薊鎮不要的渣兵一萬二!而「新兵歸新營食新餉」,這三萬本來就全是遼餉供給的!吹子們連什麼叫新餉舊餉,傻傻分不清。更何況畢自嚴五月具奏的《覆戶科題覆新餉出數疏》中明確記載薊鎮各都督的汰定兵餉,這三萬新兵正是薊鎮各督撫汰定後確定的。九月,劉策表示督師的經制太少,西協請求加編七千。臣草疏巳接薊遼督臣劉策分屬新舊糧銀一揭,內稱薊鎮新兵除督師經制(重點,督師經制)一萬二千一百九十名之外,再選七千八百十員名駐劄西協,俱支新餉。——畢自嚴《覆督師題各鎮兵馬錢糧經制疏》,九月初三具最終東江定員一萬八千人(實際兵員並未減,還是二萬八),給薊鎮又加了六千新兵編製。樞輔孫承宗疏奏:河東之兵,當毛文龍時,號為十五萬,實四萬二千耳;厥後,道臣王廷試定為二萬八千,前督師袁崇煥初令旗鼓徐敷奏點閱,仍照二萬八千之數;繼欲合四鎮之兵,止用遼餉四百八十萬,故經制定止二萬二千有奇;後又以薊鎮原定一萬二千之外,欲加六千,故又損河東之四千,而更為一萬八千有奇。然海凍不通,兵未簡定,島中至今現兵存二萬八千也——《崇禎長編》,三年二月這麼一折騰,最終薊鎮的瞭望台兵幾乎清汰乾淨了!吏科給事中祝世羙以敵兵出境,四城俱復,捷勝之後當急修乘時之策,因陳四事,曰:……去冬入遵之役,由於台兵盡汰,瞭望無人。今宜速添夜役,重賞死士,得彼情形,可以預吾布置——《崇禎長編》,三年五月此外在崇禎元年底,天津也被清汰不少。對登萊,趁機以不設巡撫為由,由撫鎮改為協鎮(降級並減員)。近見津門預計本色疏內,督師議兵止以十萬五千二百八十名為額,是已裁去二萬八千名,所省不貲——畢自嚴《召對面諭清查遼左缺餉疏》,元年十月三十日具

功勞四,縱容甚至貪餉。袁崇煥被殺後,立即被畢自嚴舉報「空月馬乾」。

今查關寧重地兵缺至二萬三千有奇,自應陸續召補。馬騾缺至三萬(後查入衛倒斃馬騾僅二萬),此自冏(太僕)寺事。原無所謂馬乾買馬之說也,即有空月兵餉,草料銀兩例應照數按月清查報部還官,此各鎮相沿之定也。關寧空月馬乾之數,創於袁崇煥。臣部初亦謂其即能滅奴,姑不爭執,以鼓恢復之志,不虞荏苒經年而馬匹尚未完,馬乾尚日支也。——畢自嚴《覆兵部議關寧曠銀買馬疏》關寧軍缺員二萬三千,敢情袁崇煥入衛部隊全死光了!而且關於馬騾,其實在二年五月《覆戶科題覆新餉出數疏》的初步預算得,本來畢自嚴提供的豆料馬乾僅供近五萬馬騾(「視今日見在之馬騾而言」),而袁崇煥卻造冊了近六萬馬騾。而斬帥後再次調整編製中給東江虛設馬營,還要求先運送豆料。而畢自嚴以為多餘的馬乾是用來買馬:

「先是,罪督袁崇煥初定關寧經制,議以虛懸馬騾,預支實在料草以為買馬價值之用」——畢自嚴《覆節曠盡扣買馬壓欠終無補期疏》

此外,袁崇煥以市馬錢為由,挪用了十多萬的撫賞錢,最後還是由畢自嚴代為填補(袁崇煥編製的軍費預算中居然不含市馬錢),甚至在下獄後京城謠傳袁崇煥用「市馬錢」賄賂孫承宗幫忙求情。斬帥後,以制正東江為名,欲將東江移鎮於遼南,於是在東江「擬設馬兵營十營」,其實島上馬毛都沒有:

「又謂督師制正東江疏內原欲用島兵於陸,故為之設馬設料。但買馬既艱,航海不易,島兵移陸尚未有期,而料豆先自勞擾。不如俟有次弟而後運科未也!」——畢自嚴《覆督師題各鎮兵馬錢糧經制疏》

還報告給崇禎「合四鎮官兵十五萬人馬八萬匹」!功勞二三四,合起來就是加速明朝軍事力量的衰弱。估計袁崇煥這人不喜歡顯富,什麼錢財都往東莞老家搬。《人民的名義》開頭的趙德漢抄家,住家很一般啊,吃得也一般。深挖,別人有豪宅,有一面牆一個冰箱一張床,深藏不露啊!寧遠抄家「家無餘資」,只有皇賞物,有妾和侄兒,外加僕人15人(最後僕人全同罪流放);東莞老家不動產(房屋、田地、魚塘)就價值5000兩,還抄出鹽本!!!天啟四年,袁父死了,袁窮得連回家奔喪的路費都沒有:

「七年中,臣之嫡兄崇燦喪矣;嫡叔子騰喪矣;堂兄生員崇茂,育於臣父為猶子者,今亦喪矣。諸喪暴露,各有家口,俱待食於臣父。臣父非有厚產,不過終歲拮据。今臣父已矣。止一幼弟崇煜,少不諳事,諸一切生待養而死待葬者,俱靠臣一人。臣自為令至今,未嘗餘一錢,以負陛下。昨聞訃之日,諸臣憐臣之不能為行李,自閣督撫以下,俱醵金為賻」——《三乞歸假疏》

才幾年光景袁家就家產翻番當了鹽商!(鹽本一項,需要鹽課司追查)

功勞五,遣散援軍,放敵入京。薊州城在其縣誌以及陳仁錫的《無夢園初集.山海紀聞》中都有記載,北靠山(府君山)南臨河(漕運河——州河),後金只能從東北方向而來,必須經城南大道才能到達京畿的三河等地。本來劉策等已率援軍趕到了薊州城去堵截,結果袁崇煥一來,把劉策(劉策黑鍋背到斷頭)等通通打發到後方,為皇太極突入京畿掃清了障礙。後來弘光的吏部尚書徐石麒大罵袁崇煥在薊州城「牛酒犒勞」皇太極。這「牛酒犒勞」的解釋雖然不靠譜,但說明徐石麒也實在沒有其他靠譜的解釋來說明袁大糞在薊州城「遣散援軍」等奇葩行為。

「崇煥陽主戰而陰實主款也,甚至殺東江毛文龍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許,遂嗾奴闌入脅款,仍戒以弗得過薊門一步,崇煥先頓甲以待。是夕敵至,牛酒犒勞。夜未央,敵忽渝盟,騎突薄城下,崇煥師反殿其後。」——黃宗羲《弘光實錄抄》轉引自全家殉國的民族英雄徐石麒疏大清兵以駐通州十里之外京師尚無偵探移書問兵部侍郎申用懋荅以[止聞在薊不聞在通]而莊戶蔣玉等四人親見——崇禎二年十二月敵既過境,袁崇煥只管自己繞道也不管後方是否知道。節制遣散各援軍時,連敵過境後如何相互通信告知,壓根沒想!功勞六,封鎖、餓斃東江。袁崇煥改餉司搞海禁,直接掐斷東江經濟命脈,由此脅迫毛文龍。在袁的管理下斬帥後命登萊發十萬糧「以濟冬春」,「買發遲誤」僅發了二三萬,最後僅有數千到(官僚集團貪了不少)。甚至搞得東江有的地方從九月就開始斷糧了,讓東江完全沒有戰力(飯都吃不飽打個鏟鏟戰),由此極大的配合了皇太極入關。對皇太極的協軍好吃好喝的供著,不能餓死;對於友軍,就是直接毀滅!袁崇煥對歷史進程清楚的很!樞輔孫承宗疏奏:河東一鎮(東江在斬帥後改名),其兵民俱陷蕃歸正之人。去年袁崇煥經制其軍,定二萬八千員名,後又改為一萬八千。而旗鼓徐敷奏先往清理,實遵登州道臣二萬八千之說,島兵至今未知已減一萬也。今敷奏稱,在島人民及老弱、婦女尚兩倍於此,則不下八九萬人,而糧餉久已乏絕。即以兵言之,旅順口、廣鹿、長山、石城、獐子、皮鹿諸島,有自去年九月缺米者,有自去年十月缺米者,有自去年十一月缺米者。惟長山島一營可支至今年二月耳。即減其兵,而猶是民也,寧可坐視其死?且未經明汰,厯日已深。前崇煥今登州運買十萬以濟冬春,而收買遲悞僅發二三萬,其達於島者不過數千而已!惟在皮島者,尚可與鮮人交易支吾。而各島遠在二千里間,每島屯種腴者不過千石,瘠者不及數百石。民既再倍於兵,即照兵給廩,猶苦不足,況兵糧已久絕乎?……——《崇禎長編》,三年二月

功勞七,吹牛皮忽悠崇禎。什麼廣渠門大捷、左安門大捷,在一系列吹子的「大捷」下,後金一路「敗逃」,從京城東北,「敗逃」到南海子(北京南苑),再「敗逃」到更南的良鄉固安。清朝有個叫楊應琚的,在清緬戰爭中就忽悠乾隆一路報捷。結果乾隆翻地圖,咋越捷越深入!崇禎就該信袁崇煥,這樣皇太極可以早點把關內搞殘破大失人心!

吹子們最愛鼓吹的廣渠門大捷,戰後連個人頭都沒有——戰場真乾淨!跟班周文郁只好在《遼西入衛紀》里解釋,「蓋九邊尚首虜,每以爭割首級誤事。公深鑒陋規,於未戰之先,與諸將士約,惟盡殲為期,不許割級,故將士得一意剿殺,以獲此勝。」戰時不能割,戰後打掃戰場就不能割?人頭是什麼,富貴——陞官和賞錢!滿桂早期就一直靠人頭掙賞錢。當初就是因為袁崇煥支持趙率教瓜分滿桂人頭,導致滿桂憤憤不已還要趕走滿桂。而戚繼光為解決搶首級,早在作戰小隊中有明確分工——戰時有人專職割人頭,還有一套賞錢分配規則!黃軍一路打劫,後金士兵身上哪會沒有一點金疙瘩,關寧軍士兵難道不願意打掃戰場發點小財?!此外,「五年復遼」算什麼,估計修鍊了天罡嘴炮神功,對明熹宗鼓吹屯田——「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為臣擒」,相比之下「五年復遼」還謙虛了點。在袁崇煥的牛皮奏摺上,後金不知道「敗亡」多少次了!總的來說,崇禎不識時務,苟延殘喘而已,早就上吊投降,讓後金早點入關!袁崇煥英明,種種作為順應天意。

雖說「吹牛不上稅」,但牛皮吹太多「真要上稅」。


說到底,就兩個原因,吹牛逼和不把領導當回事


更新一下

在這道題里很多人在糾結袁崇煥和毛文龍的是非功過,覺得某人正確就如何如何,其實袁崇煥被殺沒那麼折騰。

袁崇煥殺毛文龍這件事上,袁崇煥有兩大問題:

一是無授權和旨意,在毛文龍無迫在眉睫的叛變或兵變時,殺毛文龍。

二是矯詔。

有這兩條,崇禎帝要追究袁崇煥任何一條的責任,袁崇煥都只能以死謝罪。袁崇煥又沒有足夠抵償錯誤的大功,被殺真不奇怪。

這裡袁崇煥是「國之棟樑」還是「國之奸賊」根本不重要,就憑這兩條殺袁崇煥,在明代真沒什麼辦法攔的。

檢方上訴的罪名是制毒、販毒。給這樣犯罪嫌疑人辯護,反覆辯護嫌疑人沒有殺人可以讓嫌疑人免除死刑嗎?憑制毒販毒一樣殺他。

一個人有罪,不等於所有罪都可以往他身上安。

一個人是忠臣,不代表他所做的事都對。

一個人是奸臣,不代表他所做的事都錯。

以下是原答案:

其實袁崇煥殺毛文龍後,袁崇煥的結局就已經基本確定了。這位在崇禎帝手裡最多能當官當到遼東局面穩定,至於是否能體面的離開,取決於「平遼」這件事做得怎麼樣。袁崇煥做的足夠差,所以離場方式是剮。

最後明詔的袁崇煥罪名,除去說不清的部分(比如堅請入城、分兵、頓兵不前之類,這些實在是說不清,因為缺乏足夠的資料)。其實關鍵是兩條:「託付不效」和「以謀款而斬帥」。有這兩條,崇禎帝就不可能讓袁崇煥活著了。

如果「平遼」實現了(哪怕是後金在其任上自爆),袁崇煥有活命的希望,但袁崇煥是「託付不效」,只剩死路一條了。

其實從中央的視角看,袁崇煥真的沒有活命的理由了。

袁崇煥說可以五年平遼,於是派去「平遼」。結果到了遼東,第一件事是殺毛文龍,毛文龍就算有再大的罪過,也輪不到袁崇煥來殺。

有權現場格殺毛文龍的人是毛文龍的監軍太監。袁崇煥在這件事里,唯一一個出手殺毛文龍還沒問題的局面是「監軍太監已無力控制局面,來找袁崇煥幫忙,袁崇煥出手殺毛文龍」。問題是整個過程中都沒有看到監軍太監的身影,因此可以說殺毛文龍是袁崇煥自己搞出來的。

這情況就像總公司派一人去分公司當一把手,去之前這位和總公司要了一堆許可權。到分公司後,和分公司財務總監不對付,要是走程序把不對付的財務總監調走也就罷了。結果新任一把手的處理方式是:找了個酒駕司機把財務總監給「70碼」了。你是總公司的也不會用這位了吧。

崇禎帝收到殺毛文龍奏報後,還沒處理袁崇煥,是因為遼東局面還要靠這位收拾。忍了這口氣不代表不算這筆賬。如果「平遼」成功,袁崇煥算功臣,不過也不會再用了;如果「平遼」失敗,那就新賬舊賬一起算吧。


感謝@劉哲類邀請。

不過這個問題太容易回答了。

因為類似袁崇煥地位的明末官員在崇禎一朝,沒幾個有好下場的。

所以,在崇禎手下幹活,死的概率很高。

基本屬於,活得過初一,活不過十五。

在我看來,權力一旦過於集中於皇帝,而皇帝又不願意與他人、或其他集團分享權力。尤其是王朝末年,那麼就會出現崇禎死彎。

在我看來,袁崇煥主要是動了崇禎的蛋糕。在崇禎看來,全國的所有資源都是他的,兵、將都是他的。袁崇煥的軍事改革,集中權力,犯了大忌。

兵備道時明朝中後期的產物,正是解決明朝軍事問題的一個補丁。

袁崇煥和盧象升、鄭崇儉都是明朝末年的傑出兵備道系的代表。包括孫傳庭,都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在基層磨鍊幾年,然後選出裡面的有效官員統領軍事,為大明救火。

在我看來,袁崇煥、盧象升、鄭崇儉都是在軍事能力上升的階段被誤殺、錯殺,甚至是虐殺。

他們都沒有統領大規模騎兵軍團(5萬以上騎兵)的經驗。可惜了。看不到古典華夏騎兵進化成近代騎兵了。

袁崇煥的騎兵軍團算入了行,多兩年學習是可以成為一代名將。這個我看好。因為從袁崇煥軍事基礎、民政、練兵、新技術使用、步炮使用來看,學習能力和糾錯能力(儘管沒有特別嚴重的錯誤,除了救北京)是非常厲害的。

皇太極的軍事能力很糟糕。錦州是第一次帶兵作戰,情有可原。

但他在薊州的輕敵冒進,差一點點就被明軍包了餃子。

皇太極很幸運。他遇上的是崇禎,可以反覆幫助糾正他的嚴重錯誤。

最糟糕的是崇禎沒有學習能力,不能從錯誤中成長。

關於明朝皇帝的另一個回答。

朱元璋的能力是否被高估了?


袁崇煥的死,代表後金終於可以全面、徹底地打敗林丹汗、聯合蒙古,在東西中兩千里的長城防線隨時向明朝發起進攻。

關寧軍最終成長為軍閥。袁崇煥時期只是集權而已。

為了省錢,崇禎最終把東江鎮搞得分離崩析。

明朝最有意願抗擊後金的兩大勢力,被崇禎搞得一塌糊塗。


最搞笑的是崇禎還擴大了兵備道的編製,但再也沒有出現傑出的將領了。或者別人看穿了吧。

我覺得寫得比較好的一個回答。

推薦一下。 @寧南左侯

崇禎皇帝為什麼要殺袁崇煥? - 寧南左侯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679926/answer/191335784


回復 @晃天下

被你拉黑了,所以無法回復你了,只好在這裡開個回答回復了。

【袁崇煥既殺毛文龍,欲力主款,因奏曰:『臣亦不諱言款;即惠徼宗社之靈,還侵地、歸叛人,而我存朝鮮,何憚不為』?】

袁崇煥這個上奏,只見《國榷》有記錄,其他資料,特別是《崇禎長編》里沒有。

然而,《崇禎長編》里,記載了袁崇煥的其他上奏,

《崇禎長編》

崇禎二年六月

袁崇煥疏言,毛文龍不過一匹夫耳何遂悖逆至此……(註:殺毛文龍)袁崇煥疏言,工部所造盔甲遲緩且不合式,請內外分造……(註:要盔甲)七月袁崇煥再疏辭廕,許之 ……(註:辭掉待遇)八月袁崇煥請給步兵綿甲 ……(註:要盔甲)袁崇煥疏言,毛文龍既誅,島中需米甚急……袁崇煥疏言,東江一鎮乃牽制之必資……(註:整理東江鎮)袁崇煥疏言,臣去歲蒞任時,兵無統紀而餉緣之不清……(註:彙報工作)十一月袁崇煥疏報,入援機宜……(註:打後金)

六月殺毛文龍,到十二月下獄,袁崇煥的上奏里,根本沒有一個字提到議和,都是正常的彙報工作,跟《國榷》記錄的完全相反,袁崇煥是一副殺氣騰騰,要打後金的架勢。

從另外一個角度,己巳之亂,無疑是議和失敗,袁崇煥如果真的主張議和,那麼肯定會因此被彈劾。然而《崇禎長編》里,沒有人彈劾袁崇煥議和,只是說他沒打好仗。

崇禎二年十月

大清兵至大安口,兵部尚書王洽疏言,臣先以書約督師袁崇煥,令祖大壽趙率教伏兵邀擊,今兩路分入,如入無人之境,請旨嚴飭 上林苑監署丞李逢申疏,陳三事,一曰壯城守,二曰語軫恤,三曰募勇敢,兼論督師袁崇煥驕矜退縮,糜餉悞國請加申飭

是不是明朝官員良心發現,對袁崇煥網開一面,不彈劾袁崇煥議和呢?顯然不是,因為袁崇煥天啟七年打完寧錦大捷,就被朝廷一擼到底,就是因為議和,被紛紛彈劾。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八十六》

天啟七年七月

督餉御史劉徽奏,寧撫素以滅奴自許,中外咸思倚重,而向日講款一節,聞者無不詫異……未幾一面講款,奴且有事於東江攻東未已,奴更西犯乎錦州得旨……袁崇煥談款之時,實以款外作用望之,然未嘗不屢致丁寧;今奴東西並犯未見作用河南道御史李應薦奏,袁崇煥假吊修款設策太奇,項因狡虜東西交訌,不急援錦州,此似不可為該撫解……得旨……袁崇煥暮氣難鼓,物議滋至,已准其引疾求去工科左給事中陳維新……又言舊撫袁崇煥……李僧一遣,動出非嘗……不意信使馳驅,徒博其兩番僣號,一紙嫚書,未幾而蹂躪我屬國矣……得旨……舊撫袁崇煥輕遣李僧動出,非嘗茫無實效已允回籍

天啟七年,袁崇煥打贏了寧錦大捷卻被罷官,就是因為派遣僧侶弔唁,議和失敗,難道袁崇煥真的記吃不記打,兩年後,崇禎二年又公然議和?

按照袁崇煥處心積慮要搞死後金的做法,他求款幹嘛?都講和了,他這個無雙良將,還能封侯入相嗎?

在能夠搞死皇太極的時候,他完全沒有動機跳出來講和嘛。

所以,《國榷》里說袁崇煥要議和,這恐怕又是明末文人喜歡乾的事情:編故事為崇禎洗地。


@佛系一點

因為被那個答主屏蔽,所以無法在那裡回復你;

【薊遼總督節制順天、保定、遼東三撫,】

袁崇煥是薊遼督師,不是薊遼總督。

薊門外是蒙古,關寧面對的是後金,明朝再怎麼信任袁崇煥,也不可能將兩個方向的任務都交給他。

《明史~袁崇煥》

時所入隘口乃薊遼總理劉策所轄,而崇煥甫聞變即千里赴救,自謂有功無罪。

【他負責的還真就是後金的事情,而不是只是打勝仗,他的任務更多的應該是負責制定對付後金的戰略而不是打贏某一場戰】

可是袁崇煥沒那麼大的許可權啊,想管也管不了;

九月,袁崇煥判斷後金將從薊門破口,於是派參將謝尚政協助防守,順天巡撫王元雅認為是假警報,將袁崇煥所派援軍遣返;後金十月二十六日破關。

《國榷》5495頁

崇禎二年九月己丑,

袁崇煥以建奴欲西,先請駐寧遠,增戍關門。至是,遣參將謝尚政等往備;順天巡撫都御史王元雅謂虛警遣歸

我說袁崇煥精通武藝,是因為有兩條歷史記載,

《泰寧縣地方志網~江日彩:敢於直諫的御史台》

天啟二年,江日彩就寫了一篇《議兵將疏》,「今邵武令袁崇煥,夙攻兵略,精武藝,善騎射。臣向過府城,扣其胸藏,雖曰清廉之令,實具登壇之才"

江日彩:敢於直諫的御史台?

www.fjsq.gov.cn圖標

《光緒重纂邵武府志》

袁崇煥字元素,東莞人,萬曆進士,天啟初任,明決有膽略,盡心民事,冤抑無不伸,素矯健有力,嘗出救火,著靴上牆屋,如履平地


本來沒興趣,就這種萬年老梗扯淡,下午閑著無聊閑逛的時候又被都督粉的牛皮之處震驚了,畢竟新知識點要考,

新知識點兵備道成了武官了,

咳咳牛逼,沒想到親耐的圓嘟嘟竟然成了武功高手……咳咳,

然後我說認認真真和他聊聊,沒想到這廝竟然秀起了家教???

我開始相信這廝的家教應該是負數了,但是他傳下流毒我去要扯扯,最開始我對袁毛之爭純屬無感,看到他先說

我就提了一句震驚又見賀世賢不算人系列。然後某位唐先生就開始秀了,坦白說一個學語言的,跟人家職業扯淡的選手扯,我自己都有點害怕,可惜的是他菜的讓人摳腳,除了秀家教的部分,我竟然找不到他的半點亮點,可惜的是唐先生一直熱愛秀,

唐先生大概不知道賀世賢是誰吧,我們來看看,

我們把時間投入到後金天命5年,經過熊廷弼精心治理,明遼東總兵力恢復到16萬。

明廷以熊廷弼「有膽知兵」,臨危授命其經撫遼事。廷弼布將練兵、穩定軍心民心,對後金採取「南顧北窺坐困轉蹇」之策,固守主要城市,並四處築城,步步推逼,困削後金活動空間。成效顯著,部隊士氣高昂。

  後金不甘為其坐困,針鋒相對以專攻遼瀋為務.

這是熊蠻子倒霉之前的最後兩張戰,

大戰自泰昌元年爆發 老奴大軍「黃蓋映日,旌旗映空」直逼瀋陽。

瀋陽守城總兵賀世賢親統明軍於瀋陽城東二十里迎擊,野戰鏖斗,八旗敗退十五里下營。

  與瀋陽呈犄角之勢的奉集也從容應戰,總兵柴國柱帶兵在堡東三十里小夾山、榆條寨與後金對

  戰。因整頓後的明軍「奉法惟謹,人人用命」,各路明軍主動出擊堵截,南北相顧,至八旗進攻

  無果,丟棄攻梯鉤桿無數,怏怏而去。

  面對「軍氣揚,人情鼓壯,漸轉漸佳」的明軍四面築城、步步為營的逼近。不甘受困的後金於八

  月發兵二萬向瀋陽外圍蒲河進兵,賀世賢率部出城迎戰,與皇太極所領右翼鑲黃、鑲紅、鑲白、

  正白四旗大軍戰於城東渾河之畔,復與代善、阿敏左翼四旗戰於城北。八旗被殺二百人,退走

摘錄自《山中聞見錄》泰昌元年九月在灰山擊敗努爾哈赤,擊殺八十九,

隨後又在撫安堡擊敗努爾哈赤,擊殺一百一十六,以上引自明實錄

賀世賢「自叆陽馳赴遇賊剿其一柵斬首一百五十一顆」,

而「奴酋攻陷鐵嶺」,

總兵李如楨、賀世賢等「聞報馳援比至鐵嶺已失乘奴惰歸斬獲虜首一百七十六級」

你倒是說說怎麼不如你家嘟嘟了???。野戰浪戰也能打!!!,大家割取首級數量也一樣,

附上與某位說不過計劃開始口吐芬芳的先生全部聊天內容, @阿唐 沒錯就是這位先生,

再來一位 @Postmates 聽說這孩子還是浙大的。浙大的還是這水平看來堪憂啊,教出來的孩子,也不知道家裡窮成什麼樣,出門從來不刷牙,小姑涼窮成這樣也不等叔叔來慰問一下,小姑涼還挺害羞的,跟叔叔說完話就走了,別跑啊小姑涼,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1] )。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都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劍橋中國明代史》稱:「他(崇禎)相信了謠言,於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殺了他最有才能的將領袁崇煥。」  袁崇煥的事迹、評論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棟請斬袁崇煥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時期歷史記載十分混亂,即使是與其耳目相關的人,其恩怨糾葛也尤其複雜。其中,主要爭議的集中點是袁崇煥殺死毛文龍7a64e4b893e5b19e31333337623433、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  被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學者之一的朱舜水參加過「反清復明」的活動,在他的著作《朱舜水集》里,將袁崇煥稱為「賣國賊」, 明末將領徐石麒也認為,袁崇煥表面上主戰,而實際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殺毛文龍的方式取信於清廷。 清朝學士張廷玉在撰寫《明史》時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妄殺」,計六奇在《明季北略》里認為袁崇煥雖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   葉恭綽等人給毛澤東的書信及毛澤東的回復  清乾隆皇帝覺得袁崇煥的死值得憐憫,民國初年,梁啟超在《袁崇煥傳》中對袁崇煥大加讚賞,認為他是能影響國家安危、民族興亡的人。1952年,北京市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城市建設時,葉恭綽等聯名上毛澤東,請求保護袁墓,毛澤東在回復中稱袁崇煥為「明末愛國領袖」。  袁崇煥因為行事作風的問題,曾經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為震怒, 擒殺毛文龍也是袁崇煥擅自主張。他的同事王在晉認為袁崇煥雖然死於國法,但是他的功勞不可淹沒, 但同時,他也認為袁崇煥的死是自取滅亡。

皇太極在他的防區來個大機動從山西入寇,一路殺到崇禎眼皮子地下,然後作戰不力,沒有攔截或者擊敗後金,之後不援友軍,又帶著喇嘛入城,加上擅殺毛文龍,崇禎又不是他爸爸,有什麼理由放過他


不如換個角度看,崇禎認為自己還能掌控袁崇煥么?

一,袁崇煥戰功不小,所謂功高震主,皇帝實在不放心;

二,崇禎無力掌控政局,需要一些手段來嚇唬那些有異心的人,偏偏「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袁崇煥大刀闊斧的整頓軍隊,緩和與周邊部族的關係,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崇禎的意思,皇帝自然想拿他開刀;

三,軍隊建設資金消耗極大,軍費開銷的事讓那些高官很不滿——軍隊把錢花光了,官老爺花什麼?估計皇帝自己也在盤算這麼下去自己也要變賣家產度日了;

四,崇禎並非領袖之才,雖有些小聰明,但軍國大事上他還是太嫩,沒有能力處理好各方利益分配,又無慧眼識人之才,不能建立自己的管理團隊幫助自己出主意。最後這位皇帝可以說是被政務壓在了崩潰邊緣,做事已經沒有章法。


因為崇禎是賭徒性格,賭滿桂全軍覆沒,賭盧象升,賭洪承疇,末了還要最後賭一把孫傳庭忠於徹底沒籌碼了,這麼多籌碼都用不好,所以最後身死國滅,死不足惜。


很簡單啊,老闆不好

帝在位十七年, 刑部易尚書十七人。薛貞以閹黨抵死,蘇茂相半歲而罷,王在晉未任改兵部去,允升遣戍,韓繼思坐議獄除名,胡應台獨得善去,馮英被劾遣戍,鄭三俊坐議獄逮系,劉之鳳坐議獄論絞,瘐死獄中,甄淑坐納賄下詔獄,改下刑部瘓死,李覺斯坐議獄削籍去,劉澤深卒於位,鄭三俊再為尚書,改吏部,范景文未任改工部,徐石麒坐議獄落職閑住,胡應台再召不赴,繼其後者張忻,賊陷京師,與子庶吉士端並降

再看

帝自即位以來, 誅總督七人:崇儉及袁崇煥、劉策、楊一鵬、熊文燦、范志完、趙光忭也。」崇儉與張獻忠戰本勝,以楊嗣昌言其撤兵太早,致師敗績,不俟秋決,以五月棄市

崇禎任用官員是最搞笑的,熊文燦只不過吹個牛皮 崇禎立馬拉他去做督師,然後熊文燦掛了

孫傳庭說自己聾了,崇禎叫巡撫去看看,巡撫回來說真聾了,然後這個巡撫跟孫傳庭一起進了大牢

魏藻德會拍馬屁,崇禎覺得他是人才,三年就把他從一個草民變成內閣首輔,然後李自成來了,魏藻德罵崇禎是昏君

鄭鄤案,刑部尚書說鄭鄤罪不至死,崇禎不想聽 就把他發配了

崇禎痛哭流涕說滿朝文武沒人幫自己,吳牲站出來表示自己願意代帝出征,後來吳牲想去南邊,崇禎覺得他不聽自己的話 於是把他送回了老家

袁崇煥不死簡直無敵了啊


最根本的原因,他失去了崇禎的信任。


其實崇禎最終決定殺袁崇煥,滿桂的指控很重要。


我認為,研究袁崇煥死因之前,必須嚴謹研究並復原毛文龍通敵叛國的歷史,全面肯定袁崇煥雙島斬帥的歷史功績。

殺一個叛國漢奸,卻被各種宵小以各種荒唐的借口進行污衊。這是對中國價值觀的挑戰,目的只怕是為了讓中國人以後不敢再除奸。

既然嚴謹研究歷史上的袁崇煥,那就嚴謹研究毛文龍通敵的事實!嚴謹的歷史,來不得關點馬虎和模糊。

我建議那些對毛文龍到底有沒有通敵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將毛文龍的《東江塘報節抄》從頭到尾,詳細地看一遍。基本上看完了東江塘報,你也就能大致上了解到,毛文龍從天啟年間抗金,到崇禎年間計劃裹軍投敵,根本原因是崇禎停發東江軍餉,引發毛文龍與明朝廷之間的軍事對抗。

如果沒有時間看歷史文獻,那麼,我仍建議你看看我寫好的兩份文章,這些文章全部由明末當事人的奏疏組成,基本上我在明末文獻中找不到相反記載。

《明末史科普,毛文龍通敵真相考辯》和《明末史專題:崇禎元年東江裁餉歷史公案》

最後,我再次強調,歷史是一門嚴謹的學問,毛文龍通敵就是通敵了,沒有就是沒有。一切都講證據。

直到目前為止,我在明末歷史文獻中,都沒有找到能否定毛文龍通敵的反證。

我的文章謝絕三順王后代水軍「袁崇煥殺了毛文龍,導致尚可喜投敵,所以尚可喜殺的70萬漢人,都算是袁崇煥殺的」神奇理論。不願意嚴謹認真討論明末歷史的,麻煩繞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