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讨论范围限定:

1.只考虑自行车爬坡本身,目的只是上坡,只考查上坡过程中骑的累不累。假如上坡过程不累,但到了坡顶才开始觉得累,也认为是不累的。

2.不考虑比赛或长途骑行,不考虑什么比赛战术,什么分段规划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

3.默认是可换挡的自行车。

4.自行车骑行过程中,根据速度与坡度,调整换挡以使得蹬车在发力甜区。

5.不放花里胡哨却与题无关的图片,更不围绕那些图片展开不必要的讨论。

影响因素:

1.上升高度一样,无论快慢,不考虑速度差异带来的阻力差异(非专业骑行,自行车速度范围不大,达不到明显阻力增强的情况),最终做功相同(相近)。

2.人体对外做功,不同负荷下(功率),带来的感觉不同,既是否感觉到累。此外,由于体内的反应需要时间,做功带来的劳累感往往会滞后(直接储能物质消耗尽,身体进入靠消耗间接储能物质产能来建立新的能量平衡的阶段)。

3.低负荷高频率为有氧运动,高负荷为无氧运动,两种方式在人体肌肉组织内会有不同的反应发生,同时也影响运动后的感受。

4.1如果上坡前有平路甚至下坡,你可以将自行车速度提到很高,上坡过程中你和车的动能就转化为重力势能和阻力耗能,这时候发力就会轻松很多,因为需要补充做功功率不大。而且加速段平地加速比爬坡维持原速轻松。

4.2 如果上坡前没有加速段,则需你在上坡途中从速度为零开始做功提供动能,势能以及阻力耗能。和平地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上坡要克服重力分量,负荷会增加。

结论

1.小坡情况:

根据你的体能,如果坡长坡度小于等于某两个值,上坡的总耗能较低,你一口作气骑上去,即使到顶了,由于身体反应的滞后性(第2点因素),你甚至会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觉得累。假如有加速段(4.1情况),这两个值可以更高。体能越好,这两个值也能相应增加。

当然选择慢速也可以,原因见后文。

2.大坡情况:

如果坡很长,同时坡不小,快速上坡是不明智的,因为上坡总耗能很高。选择慢速状态,人体可以在对外输出功率低于某值得情况下达到平衡。这种情况下你会只感觉心跳略微加快,体热略微增加,呼吸略微加快,但你可以持续以这种速度行进很久(低功率持续输出),只要你足够慢,就能久到足够你较轻松的到达坡顶。为了使能撑得足够久 ,需要把档位挂到相应的发力甜区。

快速状态下,你的输出大于甚至远大于上述平衡状态下的功率,一段时间后原有的直接储能物质消耗殆尽,体内能量平衡无法建立。单位时间内,次级储能物质分解补充的能量小于或远小于你消耗的能量。由于能量空缺,你会上气不接下气,两脚无力。而且距离登顶遥远,接下来的路程会使你感到更加疲惫。

根据坡的长短缓急,类似快跑和长跑,可选择不同的速度和策略。

3.骑行后体验:

常年锻炼的情况除外,正常人采取快速上坡,当下大腿就会虚弱发胀发硬,第二天酸软。这是因为高负荷大功率输出导致局部肌肉充血,以及无氧呼吸导致的乳酸累积。

慢骑行下,低功率输出,上述情况可能仍会发生,但程度会低一些。或者也可能不发生。具体还是要定量看坡度和距离以及骑行者体质。

综上,小坡缓坡快慢都可以,身体反应滞后;大坡急坡慢点蹬,容许能量平衡建立;最后,在上坡前的平路或下坡先加速,靠动能(惯性)降低后续输出的功率(总能耗是不变的,但做功过程感受不一样)。


以我每天通勤要上下4座桥的体会。一鼓作气冲上去会很累,但也获得了极快的速度和满足感。当你以超过30的速度,在上桥时一路摇车,把电动车甩在身后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是远远超过平路的。当然结果是到了桥上,你也就只能累成狗了。

慢慢骑很轻松啊,把齿比跳到合适的位置,以15的速度慢慢悠悠休闲骑上桥,看著共享单车拼了命也刚刚跟你的速度差不多,心中也会窃喜吧。


其他答主都更侧重于主观感受。

也确实,「累不累」本身就是一个主观题。

那对不对呢?

不太对。

客观来说,路段分为平路、爬坡,速度可以按照输出功率来分。由于是同一个人骑同一段路,所以总功率不变。

于是,有「高,低」,「平平」,「低,高」三种功率输出模式。这个模式的求解,受坡的长短、难易、平路长度等影响,是个比较复杂的情况。

但实际比赛中,采用「高,低」模式的兔子集团,总是会被采用「低,高」模式的大集团追上(当然有体力因素)。或者像瓦隆之剑,看著老将瓦尔韦德以「低,高」输出的模式翻越于伊之墙…

但不论是那种模式,最终赢的人,总是看著表的弗鲁姆。

看著表,晃著脚,输出一秒是一秒

总功既然不变,平均输出到每一秒才是最不累的选择,也是能输出最久的选择!

不要平路冲刺式的冲破,不要康塔多似的疯狂摇车,保持节奏,稳定输出功率,你就是下一个最快的仔!


能冲上去的,必定是小坡,你要说累,肯定是冲累。一般的小桥之类,冲上去比如保持30到35的速度,基本功率不能少于4,500w,慢慢20速度摇车上去,200w多一点差不多就够了。对于一般人,500w搞20秒比200w搞3,40秒比,肯定是500w累了


很多分析都是分析功率,肌肉的劳累肯定和功率有很大关系,但要继续前进心率是更重要的指标。冲上去你的心率会很快上升,如果心率很高还没到坡顶的话,你就骑不了了,因为就算你慢慢骑,只要还是上坡,心率也下不来,骑行爱好者一般说「爆了」不是没力气了,是心率爆了,肌肉的供氧不足无法再输出了。比赛其实就是对心率和功率的管理,根据自己的心率和功率,算准CD时间不停拉扯来消耗对手。你踩得用力功率就上来了,但是心率会稍微滞后并持续上升,所以冲桥是一鼓作气轻松一点,因为你马上迎来下坡和平路,可以管理一下心率,但是坡比较长的话还是慢慢骑比较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