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车主,其他三辆都没试驾过,就不评论了。

就谈谈G3的优缺点给你做个参考。

先说缺点:

前挡风玻璃太大,晒得不行,一定要加遮光帘,这样遮阳效果不好,视野也不好,整个就是鸡肋。

我是G3 520,不带i的版本,现在已经停产了。不带i的版本有主驾探头,如果多人用车很方便,可以直接切换。但是带i的版本阉割掉了。

后排空间偏小,新的520i有改善,效果未知

刹车踩下去脚感很迷,浅踩没反应,过了一定的位置又突然刹住,不线型

车的隔音在同价位的车里中档偏下。标配的胎噪比较大,群友反应选配的胎噪有改善。

空调制冷力度不够,可能和我比较怕热有关。

优点:

智能化程度很高,语音控制很方便

L2.5的自动驾驶还行,我常用

自动泊车很强

同价位,该有的配置都有


纠结是正常的,不纠结才怪~

4款车位于目前新能源竞争最为激烈的12-20万元EV刚需市场。这个细分市场发展成熟,车型多、产品难分伯仲、价格犬牙交错,基本具备「完全竞争市场」的六个特点: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企业or产品市占率上绝对领先)、价格既定(买方or卖方均只是价格的接收者)、商品同质性(无任何一款车型拥有碾压的实力)、资源自由流动、完全的信息与知识(这也是本文能获取分析素材的基础)、自由进入或退出。

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消费者怎么去做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以下意见仅(bu)供(kan)参(hou)考(hui):

1、选好对比的车型(在大量的生产者中慧眼识珠)

在售12-20万A级SUV EV车型超过10款,怎么选合适?也很简单,市场竞争也是符合「进化论」的,优胜劣汰,集中度不断提高。考虑到车不是用一两天就完事,要选头部阵营(Top5)的车型,防止「温州皮鞋厂倒闭了」的一锤子买卖。题主所选的EX5-Z、G3是轮流坐榜首的当打车型,几何C上市后8月的上险已有起色,蚂蚁则情况不明,奇瑞在A0级及以下的市占率毋庸置疑,但A级及以上,参照燃油车的不温不火,我心里是打问号的。

(自主品牌终于当了回争气ji~前8个月上险量Top10,10占其7)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不能只看配置表)

有了初选名单,进行详细的产品对比必不可少。

但单看这4款车的尺寸、性能、配置参数,「商品同质性」「价格既定」这2个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4款车各有所长,但综合来看相差不大。譬如小鹏G3,显然在快充、智能配置上有优势,但尺寸是短板;而奇瑞蚂蚁大尺寸、后驱、丰富配置上都很强势,却又缺失了EV架构最有亮点的OTA功能。

因此仅对比参数配置是不够的,车也不是只开一两天,细水长流的表里如一最为重要。

以真实续航为例,威马EX5-Z 520km续航版本在夏季实测后打8折(包含城市非拥堵路+城市拥堵路+郊区路况+高速路况),仅为416km;几何C 550km版本打8.2折,仅为450km。但同样的工况,小鹏G3 520km版本则跑了447km,打8.6折;奇瑞蚂蚁还不得而知。

再说智能EV的重要特征、OTA升级。小鹏G3是真正具备整车OTA能力的车型,包括FOTA(Firmware-Over-The-Air,固件在线升级,涉及的车辆核心的动力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等底层范畴)和SOTA(Software-Over-The-Air,软体在线升级,属于应用层的范畴)。G3自2019年1月的首次OTA,到2020年6月23日,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12次OTA,新增59+项功能、1912+项功能优化升级,平均一个半月就有1次OTA。这样频率和范围,也是其他3款车型远远无法比拟的。G3是一款真正用心经营的智能SUV。

3、还是要看颜值 。(先有心动,再谈内核)

For a man, car is the same as wife. 选车就是选老婆啊~

你希望另一半是什么样子?高品、专一、脾性好...这些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但首要还是好看!

几何C鲶鱼成精,前脸攻击性十足,其他部位却拖了后腿,妥妥的脸急身平,呼吸内饰,使用起来多少还是有点让你无法呼吸(中控盲操的「抓急」、如同鸡肋的5英寸仪表)。

威马EX5-Z沉稳中庸有余,新意辨识度则完全不足。

奇瑞蚂蚁则缺少了诚意,外表是小蚂蚁的拉皮,再带了几分学(can)习(kao)某克的味道。

来源:搜狐汽车

来源:汽车之家

至于G3,Foresight是我看到这台车后脑海中始终盘旋著的词语。这种未来感和sharp切面带来的冲击感,让我想到一句话:颜值即正义,一力降十会。

不必纠结,好看、一见钟情就完事~


如果想一步到位的就几何C,G3还会成长,你还能感受到升级的乐趣。


新款宋plus了解下。


最近的奇瑞蚂蚁确实是很吸引人。我也一直在搜集各方面的信息,但是发现网上对于奇瑞蚂蚁的关注太少了。

先说结论,如果是我的话呢,我会选16万起步价或者17万pro的奇瑞蚂蚁。

16万起步,70度大电池。

17万的话呢,多了1万块钱。多了220v输出,多了L2功能,轮胎大了一些。1万块钱多,这些功能也不算贵。不过呢,如果追求性价比,不要这些东西也可以。我觉得加1万换这些还是比较划算的。

全铝车身超长轴距。后驱车。而且电池还可以换。不过应该不是未来的那种很方便的换。而且据说后期还可以改装增城市。那不就变成李想one了吗?

其他几款车呢,也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后来者确实有后来居上的一些优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