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一个可怕的现象愈演愈烈: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多


谢邀。

其实挥霍这个词的本意是「任意浪费财物」,而穷人家孩子达不到这个程度,穷人家孩子买得起好车吗,买得起别墅吗?显然不能。而这里意义上的挥霍指的是穷人家的孩子买了相对昂贵,不太需要的东西,比如明明听歌,微信,电视剧,只需要一个安卓手机,结果买个iphone X,确实挺流畅的,然而50%的功能都用不上;只打英雄联盟的人买了个万元游戏本;不会用mac os的人买了个mac air,结果用windows系统,不停地吐槽电脑容量多么的小;有些女生化妆技术不怎么好,用著千元级的化妆品,结果本来挺漂亮的人。。。

什么是败家,挥霍,你买了你不需要的东西,我买了2万的音响,天天听交响乐,这怎么了,就被骂成败家?2万使用出了2万价值。而用几块的水果,买了后不喜欢吃,烂掉了,虽然浪费的比较少,这还是在浪费,这才是败家。

这种人身边不少,我读研究生时的生活费是1200~1400(基本不向父母要钱),我的表弟表妹本科生活费差不多2000左右,当时我就觉得挺浪费的。「无度」级别的还真有,感觉那些人好像没长大。

很多人都提到了攀比这个词,也提到了任性,不懂事,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大家都在吹嘘iphone多么的好,有多么的高级,年轻人不可能不被诱导,然后都买了一个iphone攀比,就像家长们逼迫孩子去补课去一样,家长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需要补课,单纯地认为补课好,其实他们的孩子去补课班玩手机去了,攀比这个不单纯是孩子的问题,很多人固有的心态。

任性,不懂事?什么80,90后不能体谅父母,这种话都听出茧子了。为什么你家孩子穿著几百的运动鞋,握著5000的苹果,人家孩子穿著人字拖,用著2000左右安卓,其实家里有台宾利,人家买不起苹果吗?这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在孩子小的时候,你认真地陪孩子玩,与孩子沟通。而不是给点钱打发孩子,或者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然后就不管了。惯,就是人惯出来。我之前一直以为只有爷爷奶奶特别疼爱孩子,会惯坏孩子,后来发现不一定,确实有不少慈母多败儿

实在不行就让孩子去打工,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舍不得?那就继续惯著吧,看看最后坑的是谁。不放开双手,孩子永远都长不大。

即使成年了,没进入社会有很多东西不懂,看到自己表哥穿著几千的西服,很帅,其实那是公司接待大客户时的著装,要不然大夏天穿那么多干什么,你觉得同学捧了个苹果本,很羡慕,其实人家的苹果本是父母单位发的。人家喝红酒在品,你喝完红酒,觉得没可乐好喝。年轻人应该激情一些,青春就是你的资本,这是比金钱重要的东西。有正确的消费观念,正确的价值观点是年轻人应该有的品质。

上面地有些话有些刻薄,是说给宁愿天天打麻将也不愿意陪孩子的人,有些下岗的父母真心忙,希望能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孩子。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是很早就有的一句俗语,但这句俗语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现如今,穷人家的孩子并不能早当家,相反,他们还会早早的败家,喜欢挥霍。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是因为我们对「穷人」的定义发生了改变。

在这句话能经常被提及的时候,那时候的「穷人」是真正意义上的物质匮乏的贫穷。他们需要为生存奔波,为温饱努力,所以这样人家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看到和了解到很多生存必需面对的问题,他们不得不帮助家人分担这样的生存问题,早早地扛起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活重担。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忧患意识,学会了生存技能,拥有了坚毅的性格。所以这个时候这些孩子就早早地就当起了家。他们虽然有物质上的匮乏,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精神上的磨砺让他们富足。

而当今的社会现状是什么呢?在当下的社会中,几乎不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了。贫富差距在一步步缩小,这时候我们对穷人的定义就发生了改变。

一些可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家庭,虽然可以吃饱穿暖,但是他们仍然需要为了生活去奔波,可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样的家庭不会再将过重的生活压力给到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可以享受平等的社会待遇。可作为父母他们希望给到自己孩子最好的,所以他们会努力去赚钱,希望给到孩子们更多物质上的慰藉,但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孩子看似得到了很多,却失去了最珍贵的精神陪伴,他们不曾与父母共苦,无法体会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究竟在哪里。他们只是浅薄的认为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太如人意,不明白父母为了让拥有良好的生活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是的,在物质贫富差距逐渐缩小的今天,精神的贫富差距却也在悄无声息的拉大,而精神贫富差距所带来的影响似乎也比物质差距更加可怕,精神世界匮乏的人,也许才是真真正正的「穷人」。

现如今网路的高速发展,也看似在很多地方都消除了贫富距离,可以让我们可以通过网路跟名人交流,而且作为普通人也可以通过网路迅速积攒粉丝成为网红。这样的现状更是加速催化了很多孩子不清醒头脑的进一步发酵,他们幻想著:虽然我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我可以像那些人一样,不用付出努力就一夜成名。这样幼稚不切实际的想法,只会加速他们的败家进程。

所以说,贫富的真正差距并不是简单的物质定义,给孩子精神的食粮,情感的陪伴,适当的磨炼,让他们脚踏实地的走出自己人生每一步,这些对孩子来说远比富足的物质生活重要的多。

如果精神世界上给不了孩子任何指导和培养,那么即使腰缠万贯,终究还是「穷困」。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无法早当家,只能早败家。


绝望型消费。

难道把钱存著买房?

玩吧,没心没肺的花,不花的话他父母把那点钱存到死,也没能给社会做点什么贡献。

把父母逼死了怎么办?----自该自欠,恶魔是自己养大的。


首先谢谢邀请。现在我需要来码字认真呢分析一下这个社会现象。我是个资深人文研(zhuang)究(bi)者。首先我承认我自己身上也有类似于题主所认为的「富二代」病。从我身上开刀分析这个现象。我任性的从家境一般的家庭中出国留学。虽然是个小国家但还是为日常花销伤脑筋。我身边的富二代官二代几乎都是出国读书的。他们有的在美国,有的在英国,有的在澳洲。除了一个人不学无术,其他人又浪又优秀。我自然而然就想成为这种又浪又优秀的人。于是之余这种从众心理。我用华为手机表示自己不仅支持国产,也是个用的起华为的大佬。我用微软surface表示自己不爱玩游戏,只想简简单单看看书做做办公作业任务,也算是种白领理想。可是,我再怎么装像富二代,我就越不是富二代。反观自己,我意识到穷人家的富二代是被社会误认为的一种病态社会现象。这不是,这是正常的现象。古时隋朝科举制打开了新的世界。隋朝人曾认为阶级可以流通,于是穷人家的孩子开始天天读书,他们被父母供著,文墨弄武家长非常支持。下田务农两个时辰父母兄长反而不会开心而会怒之不句读。反观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人人都有当家做主的机会,那为何这一代不能自持一些努力的富态来保证未来的生活是值得的。富二代也不是人们认为那么差劲,他们比你帅比你美身材比你好还有钱还会说话还特别努力,富二代是时代的榜样。穷人家的孩子,只要不是白眼狼,心里都会有*数。我觉得穷人家的富二代应当有悲悯情怀与壮志之心。*****扯远了,发扬了一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过最后一次强调,这是社会必须出现的现象。穷人家的孩子被富阳,谁都没错。因为这是社会现象所催生出来的。既然成了富态孩子,那为何不假借之而努力。富态穷人家的孩子的生活状态,他们会记住,而且他们打拚成功了,以后他们孩子也会生活的和富二代一样。为何扬短?咱要正确引导这些假富二代,让他们了解父母,让他们知道幸福是努力来的。不是当伸手党要来的。*谢谢*

拿著父母的辛苦钱充游戏打赏主播各种挥霍,记者去采访的时候,这些孩子的家大部分都是住的破旧平房,父母工作性质也是非常辛苦的内种,我个人觉得父母可能忙于生计忽略了对孩子消费观金钱观的健康教育,导致了很多本不富裕家庭的孩子开始毫无观念的大肆消费,最终挥霍完父母多年的辛苦积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