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问题


谢邀。

然而并不。就像有老美和老英的歪果仁学中文,说我们语法好复杂文字也好难写,那么请问中国人比英国人和美国人聪明吗?

讲真这是道送命题。语法和文字这种东西本就是各有特色,今天你语法比我复杂明天我文字比你繁复,这并不能代表什么东西,各有各的习惯罢了。再说了,往大了讲,那也不过是两个造字的人的想法不同而已。(望天)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你这个明显错误。

不解释了,之前我答过很多类似的题,你看吧。


复杂不等于难,简单不等于易。汉语演变至今,从体系上来讲,语法和辞汇都在不断复杂化,但因为体系趋于完善,反而相对简单了。

古文的语法是比较简陋而杂乱的,这就有整饬的必要,而整饬又往往刺激新的语法的产生。我们看明清的古文多较唐宋为易,但体量却往往更大,可承载的内容也愈广;到了民国,更是需要一种更大的载体来描述泉涌井喷的思想,于是就有了白话文运动:可以看出来,汉语的语法其实是越来越复杂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古诗词及古文的路子越来越窄,因为旧的体系已经承载不了日益庞杂的内容。

文字趋简,实则是具象向抽象发展,笔画上更规则或更少,却也更符号化。


不是的。是因为使用人口的结构成份。古文是全国不到百分之五的精英份子使用的,所以有了这个面貌;而现代汉语是普通话全民使用的啊!


谢邀,之所以我们觉得古文的语法和文字比现代复杂,是因为我们日常不用它们,随著文化的发展,文字变得更加简单易懂,这不是智商问题,是社会进步的潮流。


我认为是习惯的原因,咱们要是从小用古人的语言语法,咱们也能掌握的很好。就像他们从小讲英文的人讲的比我们好,并不能说明他们比我们聪明。


谢邀,简单说几句。

首先,对楼主所说的「复杂」和「聪明」做个纠正。个人认为,楼主把逻辑搞反了。古汉语不仅不复杂,恰恰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而言的,既然有复杂,那么就一定有简单。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古代汉语复杂、拗口、难懂……这些问题都是事实。那么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正所谓「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严复《《天演论》语》),那么处在相对比较先进的当今社会的人们为什么会对古代的文化,古代的文字和语言觉得比较难懂呢?

1、新中国的我们不喜欢读古文,为什么?

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古代的东西有多难多复杂,而是在于我们今天所采用的方法和方式不太对。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语言学科的研究方式和教学方式都采用了西方的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小学在废除旧道德,建立新道德,废除旧文化,建立新文化的大潮流中被剔除。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过程中,一直到清代晚期,甚至到民国,国文教育一直是非常扎实的。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国文教育有很多弊端,比如与现实脱节,比如不注重实用性等等。但有一点不可否认,中国的语言文字,自成体系,本身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的系统,繁体字,文言文是一个系统,但是1949年以后,我们的国文教育,基本上采用的是西方的模式,而且并没有与本国的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长期以来,这就成了一个隐患。

直到今天。当代中国,特别是中国大陆对中国传统社会语言文字的继承已经显得捉襟见肘。白话文的使用和国文学科体系国际化统一的过程是一个普及全民教育的过程,有它自身的优点;同时他又是一个破坏中国传统社会固有的文化生态,语言生态的一个过程。这种运作模式的一个弊端就在于保证全民教育的同时,也基本上将传统打破了。虽然说在特殊时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打破之后并没有恢复。而是变本加厉地打破,变本加厉的改革,变本加利了通俗化。

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将既有的建立在传统学科体之下的语言规则和教学题材与新的模式隔绝了开来。尽管不是绝对的,隔开,但这种隔膜是很深的。知道今天我们现在的大部分人在学习古代经典的时候,阅读障碍比较严重,就连最基本的古汉语语法常识都似乎不存在。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除了个人问题,更多的是国文教育体制的原因。换个说法,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贻害。这就是现在的人为什么读不懂古文,为什么不喜欢古文,为什么觉得古文比较难的原因。

2、第一段简单交代了一下,我们现在的人为什么不喜欢读古文、为什么害怕读古文、为什么读不懂古文的原因。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古文其实比现代文更简单。为什么又会这么说呢?

这就牵扯到楼主的问题了,楼主的原标题是这样问的:「古文的语法和文字都比较复杂,是不是说明古人在文学上比现代人聪明?」

首先说一说简单于复杂的问题。其实咱们可以一目了然。一篇100字左右的古文,如果你用现代文去翻译的话,可能需要好几百字。而且还不见得你能把古文本来的意思说得清楚。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古文复杂,还是现代文复杂呢?显然,从这个角度来说,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所以说,简单和复杂是相对而言的,就目前来看,从阅读的习惯上来看,当然是古文比较难一些,现代文比较容易理解一些。但是难和容易只是理解障碍上的区别。这个问题是由历史阶段性的问题造成的,也就是新文化运动所造成的。同时和我们个人的自身修养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尽管如此,这并不代表古文系统比现代文系统更加复杂。

从古人的六书造字原则到古汉语的构词法,再到各类文体的谋篇布局。基本上都遵循著一个简约原则。汉语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词约义丰。在这里简单举一个例子:

参加的参。

这个字有三种读音。如果组个词的话可以读人shen、ceng差不齐和参加。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语境里有不同的含义。和不同的词搭配可以有不同的表意功能。当然,这只是从读音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除此之外,很多汉字读音相同,写法相同。在不同情况下表达的意思却不同。

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总而言之,汉语可以做到词约义丰。但是如果换做英语的话就很难实现这个功能了,因此,英语单词在不断地增加,不断地造新词,就算是最简单的造词方法,至少也要在词根的后面加个ly、ing之类的后缀。

这就造成了辞汇量非常繁多的现象,长此以往,对语言的发展势不利的,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现代汉语,虽然与古汉语在历史上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保留了一大部分古汉语的优秀成分,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借鉴了西方的语言体系,因此,在表达方式上就比较啰嗦,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此时此刻在回答楼主的问题的时候,在大环境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文字使用习惯的影响下,把一个100多字可以解释清楚的问题用了这么一大段非常啰嗦的话,并且到目前还没有解释清楚。这恰好将现代汉语的缺点暴露无遗。如此说来,到底是古汉语简单还是现代汉语简单呢?显然是后者复杂。

3、古人并不聪明,今人不要马虎。

我为什么又这么说呢?接下来就要解决另一个问题了。说古人是不是比现代人聪明,这个问题可能有待讨论。但是楼主提出的问题是,是不是代表古人在文学上比现代人比较聪明?

显然,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首先,古代人和现代人没有可比性,因为中国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信仰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在古代社会,能够读书使用文言文的人,基本上都是社会精英阶层,世家大族。

普通老百姓说的语言并不是文言文,也有白话。但是从古至今(新文化运动以前),中国社会从来不缺少白话,但是中国社会从来没有过白话文这种说法。您瞧,新文化运动伟大就伟大的这里,他创造了历史的奇迹,颠覆了传统。到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后,那就更了不得啦。

其次,在文学上。我们只能说古代人和现代人哪个水平更高一些,或者说那个修养更深一些。甚至可以说,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文学环境哪个更好一些?这样的问题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千万不能说「某个时代的人和某个时代人相比,在文学上哪个时代的人更聪明?」

第一,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学题材、体裁,每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略有不同,因此,没有可比性。

第二。文学是一个从古到今,从前到后,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化的变化的过程。古代的文学和现代的文学是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就像祖父和孙子的关系,我们不能因为松子的成就较高而说孙子比爷爷聪明。也不能因为孙子的成就较低而说孙子比爷爷笨。因为无论成败,高低,优劣,孙子成就是在爷爷的基础上去折腾的。

第三,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人老是在一个不断被开发的过程,越往后面,人脑的功能越发达,按这个逻辑来说,应该现代社会的人比古代社会智商更高一些。但是不见得比古人聪明,当然,古人也不一定比现代人聪明。这里面有大趋势,也有个案。

说著说著还真说多了。说到这里,想开句玩笑,如果我们因为古代文化以及文学的灿烂成就而感到骄傲,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因此而认为古代人比现代社会人聪明的话,也就是说是不是承认了现代人比古代人笨吗?如果是,那就是我们现代人在自讨苦吃。

——————————————————

以上所说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是我看到这个问题之后,觉得比较有意思,所以就用语音输入法直接输入的。在文字的梳理上,并没有做过多的修饰,可能会有部分的错误。仅供大家参考。欢迎拍砖,欢迎讨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